APP下载

实施前馈控制对听障儿童康复教学安全的影响

2013-01-31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康复儿童

冯 芹

实施前馈控制对听障儿童康复教学安全的影响

冯 芹

目的在听障儿童康复教学活动中,如何具有预见性,防患于未然,是每个管理者必需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安全管理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有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存在。应用前馈控制实施康复教学安全管理,可以把各种安全隐患控制在实施安全管理措施之前,消灭在本次活动过程之中,从而达到康复教学活动安全的目的。方法通过分析总结在康复教学活动中潜在的安全隐患,根据康复教学活动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结果听障儿童在康复教学活动中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控制,增强了听障儿童在康复机构的安全感和训练效果,减少了听障儿童在康复教学活动中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结论在听障儿童康复教学安全管理活动中,实施前馈控制,保证了听障儿童在康复机构的安全,也为康复教师提供了一个无安全隐患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康复机构的社会效益,使更多的听障儿童收益。

前馈控制;听障儿童康复;安全管理

前馈控制又称事前控制或预先控制。是指在管理工作之前,对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后果进行预测,并采取预防措施,使可能出现的偏差在事前可以避免的一种方法[1]。由于在机构康复的听障儿童年龄大多在6岁以下,是一个稚嫩的脆弱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时期;又由于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的不足,思维和行为活动带有明显的不随意性而使控制、调节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很差;对什么事都感到好奇,又缺乏生活经验,对周围环境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判断力差;如果机构管理不严,制度不完善,教师的责任心差,设施不完备,再加上外来的不安全因素,此时的听障儿童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加强不良事件发生前的预测和预警,实施前馈控制管理,不仅是听障儿童康复教学安全管理的起始环节,而且是更为重要的环节。应用前馈控制实施康复教学安全管理,可以把各种安全隐患控制在实施安全管理措施之前,消灭在本次活动过程之中,从而达到提高听障儿童康复教学质量,减少、控制、消灭一切安全隐患,有效的控制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听障儿童的安全[2]。

1 康复机构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分析

1.1 人的因素①年轻合同的教师占多数,有临时的心理,甚至工作不安心,工作不认真,对听障儿童责任心不强。②对专业有厌倦情绪,对听障儿童无耐心,服务态度差,缺乏与家长沟通的技巧。③有章不循,违反制度,不履行职责。④老师对“高危儿童、高危环境、高危环节”等高危因素不够了解和重视。⑤发生不良事件不报告,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⑥值班人员安全交接记录不详细,防范态度不严谨,缺乏警觉性,造成交接班不连贯。

1.2 物质因素①教学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滑梯、攀登架、蹦蹦床、秋千、翘翘板等大型的玩具陈旧老化、年久失修。②游戏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如区域活动中使用剪刀,在活动时不小心绊倒,相互之间的碰撞以及其它的伤害都是不可避免的。

1.3 环境因素走廊、厕所、盥洗室、楼梯地面过滑引起跌伤,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等;空气及餐具消毒不严造成疾病交叉感染。

1.4 管理因素①门卫制度存在漏洞,门卫文化素质较低,遵守制度不严格。②接送卡制度流于形式,在执行中对待教师认识的接送家长就不坚持用卡,使接送卡制度流子形式。③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到位,重理论轻操作,形式比较单一,并且忽落保育员、后勤、保健等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④处理意外事件时重视家长工作,忽视教师心理和利益,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健康,使不安全因素增加。⑤法律意识强化培训不到位,造成教师法律意识淡薄,也使不安全因素增加。

1.5 听障儿童的因素①由于听障儿童的听力和语言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不能正常的沟通,在活动中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活动时不小心绊倒,相互之间的碰撞以及其它的伤害都是不可避免的。②如果食入生、冷、不卫生的食品可引起食物中毒;其次是误食有毒有害物质的情况更是多种多样。在进食热汤或喝开水容易造成烫伤;吃鱼时,易造成鱼刺卡在喉咙里;进食时如果嘻笑打闹,食物容易进入气管。③家长的溺爱及期望值过高,沟通时易行为过激引起纠纷。

2 应对措施

2.1 建立安全监督机制

2.1.1 成立安全管理前馈控制小组在机构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的安全管理前馈控制小组,以训练教师、保育成员为组员,负责安全工作检查,确保康复中心的安全工作做好。控制小组每周有针对性对语训康复工作开展自查,对检查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整理,导入前馈控制理念,防范隐患的发生。

2.1.2 建立安全工作检查制度,中心主任带领前馈控制小组成员,经常检查康复中心各种体育、户外活动、消防器材、基建等设施情况,对有不安全因素的设施立即予以拆除。对班级的活动室、寝室、洗浴室等设备设施经常进行安全检查,检查深入细致,发现隐患及时上报、清除。防止发生失火、触电、砸伤等事故的发生。

2.1.3 加强听障儿童在中心服用药品管理,根据家长的服用要求,给每例听障儿童做好登记,要确保服药及时、准确、严禁错服、漏服现象的发生。

2.1.4 加强对听障儿童活动安全的管理。严禁在教室、寝室内乱接电源,违章使用电器。严禁在未经中心领导审批而带听障儿童外出活动,严禁听障儿童攀高、玩火等不安全行为。

2.1.5 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针对制度、常规、流程等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制定出相应的防范计划和措施,制定了科室工作制度、单训室工作制度、集体活动室工作制度、教师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采取制度、职责、工作流程公示上墙,指导并督促中心教师的执行,做到早预防,早控制。

2.2 加强学习,增进法律意识随着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逐渐成熟,接受手术的听障儿童数量讯速增加,家长对植入人工耳蜗后听障儿童康复训练目标的心理期望值也相应提高[3]。工作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复杂,处理不好,则会增加听障儿童康复工作的不安全因素。对此,需要加强培养教师们的法律知识,不定期的组织学习与自身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明确自身的责任,学会保护自己,提高法制观念及安全意识。定期培训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管理条例》、《学生伤害事故管理办法》等知识。为此前馈小组制定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制度,鼓励大家上报,不纳入奖罚程序,每月底都将本月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总结经验,防微杜渐,随时根据情况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

2.3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增强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责任感是做好康复教学工作的基础,控制小组定期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知识的培训,从职业特点,到价值观,到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挫折有一个综合的认识。定时召开职业道德教育座谈会,让教师真正的干一行,爱一行,同时组织大家学习行为学和心理学,能够在工作中科学的自我调节,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以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形形色色的听障儿童家长,以耐心、细心、爱心、责任心服务于听障儿童。

2.4 强化规范化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在年初依据全年工作重点和要求,制定全年培训计划,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地设计培训内容。对教师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培训。除每月一次业务学习外,每天利用晨间交班时进行随机提问及讲解,并且为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外出学习、观摩、交流、研讨机会,让教师在各种活动中经受锻炼、磨练技能,提高教学水平[4]。

2.5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①严格执行听障儿童接送卡制度,必须有固定接送人持卡接送,如果家长有特殊情况不能接送,必须电话核实后才能接送听障儿童。对门卫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并要求严格执行门卫制度,认真负责,严把家长出入门关,绝不放过任何陌生人及可疑人。②对大型设备器械、玩教具要定位放置,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修。在室内装修时采用了人性化设计,走廊、厕所地面采用了防滑设施。户外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等处采用防滑胶之类质地的材料。教室内的布置如玩具、桌椅、门窗等尽量做上软包,避免磕碰致伤。③针对引发火灾的隐患,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制度,派专人负责管理火源和电源,利用发生过的案例对教师和听障儿童家长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使教师人人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听障儿童疏散逃生的要求。

3 小结

由于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是听障儿童集体训练和生活的场所,安全隐患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不可避免性,故要重视前馈控制的管理。通过对教学活动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评估,发挥前馈控制小组的作用,落实前馈控制的具体措施,将意外遏制在萌芽状态。近年来,通过前馈控制的实施,我康复中心做到了零投诉、零纠纷、零事故的发生。因此全面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师们的防范意识及法律意识,从小事着手,抓细节,提高终末质量,才能真正达到让听障儿童安心康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让更多的听障儿童受益。

[1] 朱秀文.管理学教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 陈文娟.加强前馈控制降低护理风险[J].管理论坛2010,5(3):87.

[3] 郑轶新.给人工耳蜗术后聋儿家长的康复建议[J].中国听力语言科学杂志,2007,6:54-55.

[4] 刘婷婷.浅谈听障儿童康复教学改革中的质量管理[J].中国听力语言科学杂志,2011,3:57.

R764.4

A

1673-5846(2013)06-0364-03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听觉言语康复中心,山东济南 250022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康复儿童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