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未病”理论在褥疮护理中的探讨

2013-01-30冀沅辰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疮面治未病褥疮

冀沅辰

“治未病”理论在褥疮护理中的探讨

冀沅辰

“治未病”是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医“治未病”理论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新愈防复”三个方面的内容。褥疮防护是临床常见而棘手的护理问题。将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与褥疮的防护中,做到寓防于治,先安未受邪之地,慎防传变等基本思想贯穿于褥疮防护的全过程。经实践证明,“治未病”理论具有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以人为本、崇尚自然的精神,对于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及护理事业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治未病;褥疮;护理

褥疮是指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昏迷、截瘫、坐轮椅者,因躯体的压迫及摩擦引起的疮疡,亦称为席疮。中医认为,褥疮的发生多因久卧伤气,气虚不能帅血运行,血行不畅,出现气血两虚而瘀滞;外因是身体着压迫褥处摩擦、挤压,气血失于流畅,导致局部肌肤失养,日久缺血、坏死,腐肉成疮[1]。中医“治未病”理论认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于褥疮的防治而言,中医“治未病”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治未病”理论的护理原则对发生褥疮的高危患者,要及时预防;对已经患病的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要防止进一步恶化,使治疗受到应有的效果,病情顺利好转。

1 未病先防

1.1 起居护理指导患者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重视气候变化,季节更替的影响。春夏两季阳气活动生机盎然,气候温热,机体腠理开泄,出汗较多,患者应着柔软、宽大、吸汗的棉质衣裤,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爽,及时清除汗液等分泌物;秋冬时节,阴气转盛,人体新陈代谢相对减慢,皮肤表面变得致密,应注意适当保持水分,增强皮肤抵抗力。对于大小便失禁、高热汗出的患者,应随时观察皮肤情况,发现衣服、床单浸湿后要立即更换,不可让患者直接卧于橡胶单或塑料布上,以免受刺激,床单应保持清洁、柔软、干燥、平整,床垫不能有硬物嵌入,以保护皮肤不受损伤,防止褥疮的发生。

1.2 饮食护理褥疮高危患者,多患有慢性疾病且需长时间卧床,久卧伤气,气虚则自行不畅,久病而气血方虚。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气血不足,则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亦出现气血虚弱之象。凡具有补益功效,以补气血阴阳的药物称之。常用药物有人参、黄芪、白术、大枣、熟地黄、当归、阿胶、川芎等。但服药时忌萝卜等顺气之物,以免降低药效。

1.3 情志护理中医认为情志对疾病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七情六欲是人之常情,然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激,均可引起人体气血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能使人体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正常,有益于健康。对于患者而言,不管病情如何,乐观的心情均可促使病情好转。所以,护理人员要从言语、行为等各个方面,给予患者全方位的关心与体贴,使患者能保持乐观的情绪和愉快的心情。

1.4 皮肤护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定时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1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应将患者抬起,认真检查受压部位皮肤,尤其是臀部,如有局部水肿,皮肤微红或发白时,均为危险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褥疮发生。病情危重或治疗需要不宜翻身的患者,可用特殊床垫或器具预防褥疮的发生。还可指导患者人适当进行床上运动,或为其做适当的被动运动,以降低褥疮发生的几率。

2 既病防变

当患者发生褥疮后,根据疮面所处状态,护理人员要根据辨证施护的理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1 气滞血瘀局部皮肤红润,肿胀且硬,有麻木感或触痛,以手指压之褪色,松指后恢复。在红润处撒上薄薄的滑石粉合剂[2],勿需覆盖。嘱咐患者多食西瓜汁、果汁、瘦肉、猪肝等,加强营养。滑石粉合剂,具有吸附和收敛的作用,外用能保护皮肤,防止摩擦,减少刺激,吸收一定量的分泌物,保持局部干燥,还可活血化淤、行气止痛、通利开窍、散热止痛、抗菌消炎。

2.2 血凝肉腐局部气滞血瘀后,形成经络阻塞,使疮面扩大变硬,压痛,表皮呈暗红色,压之不褪色,局部水肿,可出现水泡或表皮松懈脱落,暴露浸润创面。用艾条加艾灰外敷周围或邻近部位,以温通气血,消肿止痛[3]。或局部每日红外线照射,保持疮面干燥,无需包扎,避免疮面再次受压。

2.3 热毒浸淫褥疮热毒炽盛,正不胜邪,毒邪走散,皮肤红肿,化脓溃烂,不易收敛。此期可先用双氧水洗去疮面脓液,再用碘伏消毒疮面及周围的皮肤,然后均匀涂上血竭粉,外盖无菌干纱布,每日换药1~2次。血竭为名贵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收敛止血、软坚散结的功效[4]。

2.4 气血虚损褥疮破溃,疮面感染,人体气血虚弱,不能脱毒外出,内陷脏腑,形成内陷危证。此期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体温、脉搏、血压、意识状态变化,并采取内外结合的方法治疗。在外先清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生长,再在疮面上涂药。由于疮口深,清洗疮面时患者常疼痛难忍,故可先用2%利多卡因喷于疮面,清洗时动作轻柔,减轻患者痛苦。药物可涂由青黛、黄柏、儿茶、枯矾、珍珠制成的青黛散[5],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敛疮,防腐生肌的功效。内服八珍汤每日1剂,煎服。本方以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甘草补中益气,当归、白芍、何首乌、熟地黄甘温养血,川芎入血分活血补血,共奏气血双补之功[6]。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疗法,保证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的合理摄入,促进疮面愈合。

3 新愈防复

褥疮初愈,机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若不注重调摄,可使褥疮再次发生,甚或交证丛生而危及生命。张仲景对新愈的调摄就非常重视,认为病复有食复、劳复、复感之分,《伤寒论》398条:“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393条:“大病差后,劳复者……”既是张仲景临证经验的总结,提示病后护理的重要性,也是治未病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总结

中医护理技术包括饮食起居、情志调节、导引锻炼、针灸按摩、药物调理等,与现代大规模的预防方案相比,具有简、便、廉、验、效,易于针对个人、家庭进行实施的显著特点。中国护理在我国具有良好的民众基础,贴近生活,易于为大众所接受,只需进行必要的正确指导,易在人们大众中进行普及推广。总而言之,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褥疮防护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掌握其发展规律,对可能发生的变故,做到心中有数,防治疾病的发展与转变,从而使身心两个方面得到康复。

[1] 赵尚华.中医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3.

[2] 相起菊.压疮的防治与治疗现状[J].中国当代医学,2006,5(3):48.

[3] 周卫.复方车钱草软膏治疗褥疮的实验研究[J].药物研究, 2006,15(19):29.

[4] 席玉红.血竭粉治疗褥11例[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7(3):51-52.

[5] 周莉.压疮的防治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11):1983.

[6] 韩万峰.外科病的临床诊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162.

R473

A

1673-5846(2013)09-0260-02

吉化总医院心内科,吉林吉林 132022

猜你喜欢

疮面治未病褥疮
慢性疮面之“偎脓长肉”的再认识
偎脓长肉理论指导下药疮交互作用机制探讨*
慢性疮面相关“邪”与“腐”的关系刍议
选用褥疮垫,视病情而定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治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
蒙药嘎木朱尔治疗褥疮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