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教育

2013-01-25郭道华胡永全谢冬梅余美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8期
关键词:降糖药低血糖类药物

郭道华 胡永全 谢冬梅 余美玲

(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安徽 蚌埠 233000)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教育

郭道华 胡永全 谢冬梅 余美玲

(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安徽 蚌埠 233000)

糖尿病为常见慢性疾病之一,患者一般需终生服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成为临床药师开展内分泌科临床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提供药学服务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患者血糖控制较理想,临床药师工作价值得体现。

糖尿病;临床药师;用药教育

中国是糖尿病多发的国家之一,患患者数将接近3000万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其中绝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据统计47.9%的初诊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其使用的治疗药物缺乏认识[1],及时的进行用药教育取得患者配合是提高治疗依从性、发挥药物疗效、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减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的基础。

1 教育对象

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及其家属。

2 教育方法

临床药师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用药,进行用药指导(包括常见降糖药的种类及其常见不良反应、如何合理选择降糖药、如何正确服用降糖药、降糖药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自我监测血糖及强化患者定期随访。

3 教育内容

3.1 降糖药种类

临床常用的降糖药大致包括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胰岛淀粉样多肽类药物、二肽基肽酶-4(DDP-Ⅳ)抑制剂和胰岛素。

3.1.1 磺脲类:是50年来最主流的口服降糖药,也是口服降糖药家族中成员最多的一族,其代表药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该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β细胞,释放胰岛素和增加组织对胰岛素受体的数量或该受体的结合力,提高周围组织(肌肉、肝脏、脂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降血糖作用,但该类药物作用的前提是至少存在有超过30%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其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3.1.2 非磺酰尿类:代表药瑞格列奈 本类药物为促胰岛素分泌的餐时血糖调节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特点但其作用的前提是必须有葡萄糖的存在,故仅在进餐时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改善血糖水平,空腹时不会对β细胞产生刺激及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本类药物可

致一过性低血糖,但国外文献报道[2]其严重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4%。

3.1.3 双胍类:代表药二甲双胍,可作为一线降糖药物贯串治疗全程,常用于单纯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及超重者),还可以用于那些血糖比较高但是还没有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的患者(临界状态),能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高血糖,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1%~2%,其作用机制主要为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非胰岛素依赖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来降低血糖。但本类药物对正常人无明显降血糖作用。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例如会现腹泻、恶心、呕吐等。

3.1.4 α-糖苷酶抑制剂:被称为“素食者的福音”,可用于2型糖尿病的全过程,适用于以碳

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并且餐后升高血糖的患者且单独使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代表药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3.1.5 噻唑烷二酮类: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本类药物的代表药马来酸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减轻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减少肝糖原异生来降低血糖。

3.1.6 胰岛淀粉样多肽类药物:代表药普兰林肽,系稳定的内源性胰岛淀粉样多肽的非聚合体,酷似胰岛淀粉样多肽作用,可降低胰岛素依赖和非依赖患者的餐后血糖。常用于1型2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国外不良反应报道[2]静脉用药时可见心动过速,增加胰岛素诱导的严重低血糖的风险。

3.1.7 二肽基肽酶-4(DDP-Ⅳ)抑制剂:磷酸西他列汀 临床常用于2型糖尿病,通过保护内源性肠降血糖素和增强其作用而控制血糖水平。本药口服后极少在肝脏代谢,肾排泄率为87%,中度或重度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1.8 胰岛素:胰岛素的出现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更为有效、更为合理的手段[3]它是一种蛋白质激素,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参与调节糖代谢,控制血糖平衡,是1型糖尿病患者维持生命和控制血糖所必需的药物,也是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的有效药物之一。

3.2 降糖药的选择

选择适合的降糖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命。如我们可以根据疾病类型不同来选择药物1型糖尿病患者需终生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者在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效果不好、出现并发症、合并感染、创伤及围孕产期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对于体型不同的患者,肥胖者在使用降糖药时应首选双胍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因为该类药物有胃肠道反应和体质量下降的不良反应,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来说,正好化害为利;身体瘦弱者应优先选用胰岛素促分泌剂(包括磺脲类和苯甲酸衍生物),因为该类药物有致体质量增加的作用;对于年龄不同者鉴于老年人肝肾等脏器生理功能减退,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加之肝糖原储备不足,因而低血糖风险高且危害大,因此,老年患者不宜选用长效、强力降糖药物(如格列本脲),而应选择降糖效果温和、服用方便降糖药物(如瑞格列奈、格列喹酮),而且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

3.3 正确使用降糖药物

对于磺脲类药物,如格列齐特应告知患者在餐前30min服用为宜,因为这类口服借

助于胰岛素β细胞的刺激分泌出胰岛素后才产生疗效的。非磺脲类药物,如瑞格列奈患者

应该在三餐前30min内服用,因其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的作用前提必须有葡萄糖的存在,选择在餐后服用易引起患者低血糖反应。在严重创伤、感染以及使用口服降糖药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情况下,患者应及时的使用胰岛素,按药物作用时间可把胰岛素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预混等,在使用时特别要注意胰岛素的注射时间,短效及预混一般于就餐前30min皮下射注射,超短效胰岛素在餐前10min,中效及长效胰岛素则根据方案在睡前或早餐前1h皮下射[4],皮下注射时尽量避开大腿、手臂等需要剧烈活动的部位以免发生低血糖且在药液注射后不要进行活动以防低血糖晕厥,没有使用的胰岛素制剂必须冷藏于2~8℃冰箱中,不可冷冻。在室温不超过30℃的环境下,已启用的胰岛素可保存28d。

3.4 降糖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大量研究显示,降糖药物与很多其它药物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的作用,而众多的糖

尿病患者往往伴随其他的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如果不加了解的话,可发生低血糖或者由高血糖诱发的酮性昏迷,使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甚至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利尿剂中的氢氯噻嗪、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及特布他林、降低血脂药烟酸以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常用药物硝苯地平、地尔硫卓这些药物均可引起血糖的增高,用此类药物时需酌情考虑增加降糖药物的剂量;而乙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西咪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某些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等可引起血糖降低,使患者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在服用此类药物时要密切注意患者的低血糖反应。

3.5 指导自我监测血糖

学会监测血糖是药师为患者设计个体化给药方式的重要凭据,也是减少低血糖风险的重要手段,糖尿病患者应监测血糖水平使空腹血糖维持在8.3mmol/L,餐后2h血糖维持在10mmol/L以下,定期检查HbA1c,HbA1c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指导患者了解HbA1c的正常范围、检测间隔时间;定期(3~6个月)检查足部;定期(3~6个月)检查眼底尽早发现并发症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3.6 强化定期随访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其治疗是随病程发展不断调整的过程,用药指导现多局限于住院治疗,但糖尿病的发展以及病情的控制与诸多因素有关,不能以住院时的患者血糖控制的情况作为疾病治疗的效果,特别是老年患者,记忆力差,用药依从性较差,在患者出院时,药师应与患者交换联系方式,使患者在遇到与药物相关的问题是能及时得到药师的指导;同时药师可以定期主动与患者联系,询问如何服用药物及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这样在工作过程中既增进药师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又有效的控制患者疾病的发展、提高了生活质量体现了临床药师的价值。

[1] 欧宁,冯琳,张吉.临床药师对初诊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计划[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7,4(15):310-313.

[2] 丁德云,马力,马玉楠.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920-925.

[3] 张来银.糖尿病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16(5):704-706.

[4] 罗宏斌.胰岛素的临床应用.药物评价,2010,7(15):7-11.

R587.1

A

1671-8194(2013)28-0297-02

猜你喜欢

降糖药低血糖类药物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两味鲜为人知的降糖药
服降糖药要选对“时辰”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