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钻孔置管尿激酶溶血治疗硬膜外血肿80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3-01-25胡冬雪
杨 洪 胡冬雪 何 斌
(四川省石棉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石棉 625400)
微创钻孔置管尿激酶溶血治疗硬膜外血肿80例临床疗效分析
杨 洪 胡冬雪 何 斌
(四川省石棉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石棉 625400)
目的 对微创钻孔置管尿激酶溶血治疗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08年1月份至2012年1月份收治的48例硬膜外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微创钻孔置管尿激酶溶血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所有患者均治愈。拔除引流管之前进行CT复查,结果显示有46例患者的血肿情况完全消失,2例患者则仍然存在少量的血肿,血肿量少于10mL。术后对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所有患者无复发现象。结论 微创钻孔置管尿激酶溶血方法能够有效治疗硬膜外血肿,具有创伤性小、经济性好以及疗效显著等特点,值得推广和普及。
微创钻孔;尿激酶;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1]。到目前为止,对于急性硬膜外血肿和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仍然以开颅手术消除血肿为主要治疗方法。然而开颅手术在效果确切的同时,本身具有较大的创伤性,术中患者出血量较多且手术治疗时间较长,患者经过治疗后甚至会出现水肿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恢复。我院对收治48例硬膜外血肿患者采用微创钻孔置管尿激酶溶血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08年1月份至2012年1月份收治的48例硬膜外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29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年龄范围为12~72岁,平均年龄为34岁。其中由于交通事故导致硬膜外血肿的有23例患者,坠落事故的患者有17例,打击事件的患者有8例。患者受伤到进行手术治疗<6h的有31例,处于6~24h之间的有17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在受伤后没有出现中间清醒期,其中26例患者为原发性昏迷,昏迷事件在半小时内的患者有16例,处于半小时~90min内的患者有8例。另外22例患者没出现昏迷。其中42例患者入院后意识状态清醒,13例患者出现嗜睡现象,出现头晕头痛的患者有47例,有36例患者出现呕吐,8例患者癫痫发作。所有患者的术前GCS评分结果显示,12例患者分数处于9~12分,36例患者处于13~15分。
1.3 影像学分析
所有患者经过颅骨X线平片检查后有38例患者存在线性骨折;经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9例患者的血肿处于额部,16例处于额颞部,14例处于颞顶部,9例处于顶枕部。采用多田氏方法对患者的颅内血肿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患者的血肿量范围为20~60mL,所有患者的同侧脑室均存在受压变形情况,中线结构有偏移现象,偏移距离不超过10mm。
1.4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采用2.0cm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穿刺术。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根据CT定位后取血肿最厚部位穿刺,选择2.0m的穿刺针,用电钻携带穿刺针钻入,至硬膜外血肿中央,利用其在颅骨上的自锁固定功能,拔出针芯,抽吸液体。其中1例见暗红色陈旧血流出约50%,拧紧盖帽,接无菌袋,尖端开放引流,复查CT见硬膜外储血消失后拔针。1例抽吸时压力较大,抽出少量凝血块,根据CT定位距第一穿刺点2cm选择第二穿刺点穿刺,经抽吸冲洗2穿刺点共抽出凝血块约30%。余患者用注射器经针侧管进行抽吸血肿,当无液性血肿抽出后,除去帽盖,生理盐水对血肿进行连续冲洗。有凝血块患者观察无新鲜出血后,将尿激酶3万U用生理盐水5mL稀释后注入到血肿腔,夹闭2~4h后开放引流,每日重复1~2次,根据血性液及碎血块排除情况复查头颅CT,如血肿清除率达90%以上即可拔针。
2 结 果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所有患者均治愈。拔除引流管之前进行CT复查,结果显示有46例患者的血肿情况完全消失,2例患者则仍然存在少量的血肿,血肿量少于10mL。患者的同侧脑室受压情况及中线结构无出现偏移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所有患者无复发现象。
3 讨 论
硬膜外血肿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2],在所有颅内血肿中占据了30%。其中急性硬膜外血肿占据硬膜外血肿的86.2%,多发于青年男性颅骨线性骨折患者,以额颞部血肿和颞顶部血肿较为常见。患者的致病原因大多来自与外伤事件,多为血肿所在部位着力的减速性损伤。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CT检测开始广泛得到了应用,从而使硬膜外血肿的诊断过程更具精确性,并对血肿量和血肿位置进行有效估测。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上,一般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虽然治疗效果显著,然而却存在着较大的创伤性,导致患者术中治疗出现大失血的情况,另外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患者经过治疗后存在明显的水肿期,从而影响了患者的康复。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法,微创钻孔置管清除血肿的方法开始得到了应用,临床治疗效果也较为显著,本身还具备创伤性小、失血量小、安全性好、可靠性好、操作简单、经济方便、恢复时间短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对于血肿量较小的患者而言,长期存在会导致患者出现骨化、钙化,甚至出现癫痫的情况,而采用微创钻孔置管清除血肿的方法,明显更具优越性。
硬膜外血肿在经过微创钻孔之后,需要采用尿激酶对血肿进行溶解,并最终经引流管放置进行引流排出。尿激酶本身是一种非特异性纤溶酶原,不具有抗原性,具有消除抑制因子抑制纤溶酶的作用,有利于纤维蛋白的分解,最终对血栓和血块进行溶解。我院通过对48例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微创钻孔置管和尿激酶溶血肿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由此可见,微创钻孔置管尿激酶溶血对治疗硬膜外血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1] 杨大明,李家志.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12(10):630-631.
[2] 李伟,姜伟峰,翟艳.钻孔引流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32例体会[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7,4(2):65-66.
R651.1
B
1671-8194(2013)19-02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