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复杂、难治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评价*

2013-01-24李庆海吕永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栝楼薤白胸痹

李庆海,吕永飞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郑州 450003;2.濮阳市中医院,河南 濮阳 457000)

随着我国冠心病发病率的增长,冠心病复杂、难治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也不断攀升,由于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及临床药物的难以选择性,临床上本病仍有较高的猝死率。笔者应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复杂、难治性心律失常证属痰瘀互结证患者每每获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43例患者均来自2009年8月至2012年6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和病房。其中男性17例,女性26例,年龄43~50岁5例,51~60岁12例,61~70岁15例,71岁以上11例;病程 1月~96月,平均病程(26.85±44.28)月。心律失常类型: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房性和(或)室性早搏12例,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合并窦性停搏13例,频发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合并窦性停搏5例,窦性心动过缓合并频发房性和(或)室性早搏13例。

2 方法

2.1 诊断标准

冠心病诊断标准参照1979年9月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标准制定(试验中将冠状动脉造影、心脏64排CT检查作为重要依据)。复杂、难治性心律失常诊断标准:24h动态心电图符合传导阻滞或慢快综合征或窦缓伴发早搏,经规范应用西药抗心律失常无效。中医辨病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主症是心悸,次症为胸闷痛、气短乏力、头身困重、脘腹痞满、口黏痰多、肥胖,甚者出现手脚冰凉、面色苍白、头晕、昏倒等;舌象为舌质淡黯或紫暗,舌边有瘀点、瘀斑,或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厚或黄腻;脉象为脉弦滑数或沉涩,或结代。

2.2 给药方法

确诊后根据中医辨证服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栝楼 20g,酒薤白 25g,法半夏 15g,枳壳 10g,丹参30g,红花 10g,桂枝 10g,鸡血藤 30g,绞股蓝 30g,石菖蒲 12g,羌活 15g,苦参 20g,甘松 10g,黄连 6g),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等;气滞者加醋延胡索、郁金等;血瘀重者加桃仁、鸡血藤、川芎等;寒凝者加吴茱萸、干姜等;根据中医四诊辨证加减用药,每日1剂,两煎药汁(取400~600ml)和匀分3~4次温服,连续治疗4周。试验期间患者治疗原发性疾病及既往病史的用药继续服用。同时嘱患者保持充足睡眠时间,避免精神刺激,戒烟戒酒,忌辛辣食品、浓茶,适寒温,调情志,适量运动,以胸闷痛、心悸不发作为度。

2.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积分、12导联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辅助检查,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均及时详细记录。

2.4 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级。临床痊愈:症状全部消失,心电示波观察或动态心电图恢复正常;显效:心悸症状消失,心电示波观察或动态心电图明显改善;过早搏动消失;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发作基本控制或频发转为偶发;有效:心悸症状大部分消失,心电示波观察或动态心电图有所改善;过早搏动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或频发转为多发,或多发转为偶发;无效:心悸症状或心电示波观察或动态心电图无变化或加重。

3 结果

治疗4周后,临床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0.70%。试验期间,无1例患者出现冠心病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加重或死亡。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未发现肝肾损害及其他等不良反应。坚持用药3~6个月者,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可进一步改善。

4 典型病案

患者,张某某,女,72岁,2010年9月1日初诊。主诉“阵发性心悸、胸闷2年余”。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胸闷症状,经休息数分钟后可缓解,未诊治。后自觉多于劳累后发作,重时伴有头晕,自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查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早、短阵室速,窦性停搏。经多家诊治均要求安装埋藏式除颤起搏仪,患者不接受。今来求治,要求服用中药治疗。平素纳食可,夜眠差,二便调,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年。查体:血压140/70mmHg,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60次/min,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舌质暗、舌腻、脉弦细,Holter示频发房早、室早,短阵房速、室速(共发生163阵),窦性停搏。方药:栝楼20g,法半夏 12g,酒薤白 20g,枳壳 10g,丹参 30g,当归 20g,琥珀粉(冲服)3g,三七粉(冲服)6g,黄连 10g,羌活15g,桑寄生 30g,苦参 20g,甘松 10g,西洋参(另煎)6g,黄芪 20g,生龙牡(先煎)各 30g,茯苓 20g。每日1剂,两煎药汁(取400~600ml)和匀,分3~4次温服,二诊:服10付后患者心悸、胸闷偶有发作,纳食可,入睡困难,大便质稀,小便可。舌质暗、舌白腻、脉弦滑。前方加量黄芪50g,酒薤白25g,琥珀粉6g冲服,加陈皮15g,夏枯草30g。三诊:继服60付,患者活动如常,偶有心悸、胸闷发作,症状较轻,纳眠基本正常,大便质稀,小便可。查体:血压 140/70mmHg,心率 70次/min,律齐,舌脉同前。每日 1付2煎分3服,共10付。后患者病情偶有波动,经随症加减用药后,病情稳定,查24h动态心电图示短阵室速仅发生1次,其他房早、房速、室早、窦性停搏均显著减少或消失。

5 讨论

冠心病复杂、难治性心律失常属中医胸痹心悸[1]范畴。总结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观点认为,痰、火、虚、瘀四者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其中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尹克春等[2]对292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中医辨证分型以痰浊阻滞型和血瘀气滞型最为常见,痰瘀互结是胸痹心悸的重要病机受到越来越多医家的认可。笔者认为,本病在临床中以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互相交结,病机错综复杂者更多见,其成因多与以下因素有关:(1)年老体衰,久病伤正,耗伤心之气阴,或劳倦太过伤脾,生化之源不足,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致心神失养,发为心悸;(2)饮食不当,嗜酒肥甘,损伤脾胃。脾胃居中州,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枢机不利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聚湿生痰,痰浊久留,扰动心神,发为心悸;痰浊阻于脉中,阻碍血液运行,并可遏阻气机,使瘀血、气滞进一步加重。痰浊、瘀血皆为阴邪,易斫伤阳气,致虚者更虚,又可因虚致实,从而加剧痰、气、瘀等病理产物的蓄积,此恶性循环导致本病的发生发展;(3)情志不遂,五志过极,化火生热,灼津成痰,气滞痰浊痹阻心脉;或忧思伤脾,脾虚气结,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聚而为痰,痰瘀交阻,气血不畅,发为心悸。

经方栝楼薤白半夏汤有通阳宣痹、豁痰散结之效,张仲景用以治疗“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笔者临证数十载,紧扣本病痰瘀互结的基本病机,以栝楼薤白半夏汤为主方,重用化痰袪湿、活血化瘀之剂,痰瘀并治;因“气属阳,痰与血同属阴,易于胶结凝固,气血流畅则津液并行,无痰以生,气滞则血瘀痰结,气虚则血涩而成痰”。“饮为阴邪,非温不化”,“血属阴类,非阳不运”,化痰祛瘀同时,适量加用补气、温阳药,以达到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目的。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胸痹心悸(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医急症诊疗规范[S].中国中医急症,1995,4(4):181-183.

[2]尹克春,林敏婷,刘淑娟,等.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5,35(4):536-535.

猜你喜欢

栝楼薤白胸痹
《千金要方》宋校本、新雕本栝楼类药物异文考
薤白 白薤露中肥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川栝楼瓤中次生代谢物组成及相对含量分析研究△
中年养生话薤
调治便秘药膳两款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涟水县栝楼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及几种立体套种(养)模式
果臝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