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残余肾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
2013-01-24于汪伯
张 冕 于汪伯 王 磊*
(吉林省人民医院眼科,吉林,长春13002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残余肾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
张 冕 于汪伯 王 磊*
(吉林省人民医院眼科,吉林,长春130021)
目的 探讨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0 年 3 月至 2012 年 2 月来我院治疗的行常规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共有 178 例,随机分成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和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组各有 89 例,两组分别采用 F60 透析器和 F6 透析器进行透析 3 个月,再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残余肾功能(RRF)的变化情况。同时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透析前的三酰甘油、胆固醇、血磷浓度以及 β2微球蛋白进行分析,研究不同透析方式对其影响情况。结果 透析治疗 3 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残余肾功能(RRF)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而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的 RRF 下降程度明显小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且经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透析前的三酰甘油、胆固醇、血磷浓度以及 β2微球蛋白也明显低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采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透析时,其残余肾功能(RRF)都会下降,与低通量血液透析相比,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的RRF下降程度较小,因此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同时还具有降低患者的血磷浓度、血脂浓度以及β2微球蛋白的功能。
残余肾功能;高通量血液透析;低通量血液透析;维持性血液透析;临床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环境污染的增加,尿毒症等各种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呈上升的趋势。残余肾功能(RRF)就是指肾脏损伤后患者的健存肾实质部分的内分泌及滤过功能状况,RR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毒素的清除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经有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残余肾功能具有分泌红细胞生成素、羟化酶等功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机体钙磷的代谢紊乱,并且较高的残余肾功能对患者膳食蛋白的摄入和营养状况的维持也具有明显的作用。随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次数的增加,其残余肾功能总是不可避免的降低,但已有临床研究表明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具有不同的影响[1-7]。笔者所在的医院为了探讨较佳的透析方案,分别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和低通量血液透析对两组患者进行透析治疗,并分析两组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现将178例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的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行常规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共有178例,随机分成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和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组各有89例(本临床研究的分组情况都征得患者或者家属的同意)。其中,高通量血液透析组男性患者有48例,女性患者有41例,年龄26~77岁,平均年龄为52.6岁,低通量血液透析组男性患者有47例,女性患者有42例,年龄27~78.5岁,平均年龄为53.5岁。所有患者在入选之前其血液透析时间已经超过3个月,近两个月内没有服用任何肾毒性药物,在透析治疗期间没有出现血压过高或者过低等异常状况,同时已经排除严重的蛋白尿、心功能不全、感染等状况的患者。另外,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入选前残余肾功能以及透析前的三酰甘油、胆固醇、血磷浓度以及β2微球蛋白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方法(HFHD组)
高通量血液透析组的患者采用F60透析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其中F60透析器为聚砜膜的透析器,膜面积为1.3m2,其超滤系数为40mL/(h·mmHg)。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每周透析2~3次,每次进行3~5h。
1.2.2 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的方法(LFHD组)
低通量血液透析组的患者采用F6透析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F6透析器也是聚砜膜的透析器,膜面积为1.3m2,其超滤系数为5.5mL/(h·mmHg)。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每周透析2~3次,每次进行3~5h。
两组患者的血管通路都是动静脉内瘘,所有的患者都采用碳酸氢盐的透析液,同时采用普通的肝素进行抗凝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对所有的患者在入选时以及治疗3个月后在透析后和再次透析之前均进行尿素、血尿肌酐的检查和记录;同时还要做好两组患者在入选时以及治疗3个月后的透析前的三酰甘油、胆固醇、血磷的浓度以及β2微球蛋白的检查与记录。然后采用公式KRU=2(VID×UID)/TID(Cpre+Cpos)计算出每组患者的残余肾功能(RRF),并分析其变化情况。其中KRU是指残余肾尿素清除率,VID是指透析间期收集的尿量,UID则是指透析间期收集患者尿液中尿素的浓度;Cpre是指透析前血尿素浓度,Cpos是指透析后血尿素浓度。TID是指透析间期的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所得到的数据,对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胆固醇、血磷的浓度、β2微球蛋白以及计算出来的残余肾功能等各个指标进行卡方检验,然后采用SPSS11.0软件来完成对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处理工作。最终得到P<0.05,即经统计学处理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故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残余肾功能(RRF)变化情况
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和低通量血液透析组的患者在入组时的平均残余肾功能(RRF)分别为(1.54±0.98)mL/min、(1.55±0.92)mL/min,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透析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平均残余肾功能(RRF)分别变成(1.14±1.08)mL/min、(0.65± 0.91)mL/min,与入组时比较两组都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并且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的RRF下降情况明显小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经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磷的浓度、β2微球蛋白的变化情况
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和低通量血液透析组的患者在入组时透析之前的三酰甘油、胆固醇、血磷浓度以及β2微球蛋白含量也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透析治疗3个月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的相关指标都明显低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残余肾功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意义非常重大,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还可以明显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状,另外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降低短期死亡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残余肾功能会在患者透析的过程中逐渐降低和消失,然而选择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会对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目前,常用的血液净化方式有高通量血液透析、低通量血液透析以及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等各种方式。其中,高通量血液透析就是采用较高滤过性的滤过器在透析机容量一定的情况下进行的血液透析,研究资料显示高通量血液透析具有快速、大量的清除β2微球蛋白等毒素的优点,还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脂、血磷、血钙等的代谢状况,改善微循环。在本次临床研究中,发现高通量血液透析和低通量血液透析两组患者的残余肾功能都存在不同的程度的降低,其中HFHD组降低约0.4mL/min,而LFHD组降低约0.9mL/min;同时还发现高通量血液透析组的血脂、血磷的浓度、β2微球蛋白等指标都明显低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已有研究认为长时间的血脂过高会加速慢性肾病的进展,而脂蛋白能够促使肿瘤坏死因子以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生成,从而加剧肾小球的损害;另外,三酰甘油在肾小球内过度沉积能够促进系膜细胞的增殖,对肾脏产生较大损害,从而还会导致残余肾功能的迅速丢失。本次研究还发现,低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三酰甘油、胆固醇明显升高,脂质代谢出现紊乱。总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透析,其残余肾功能(RRF)都会有不同程度丢失,但与低通量血液透析相比,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的RRF下降程度较小,因此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同时还具有降低患者的血磷浓度、血脂浓度以及β2微球蛋白的功能。
[1]李德新,胡长春,张萍,等.不同残余肾功能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异同[J].中国血液净化,2007,6(12):503-504.
[2]周岩,谢红,胡伟新.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保护的意义和策略[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8,14(13):382-386.
[3]袁伟杰,程杰,苏红,等.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致残余肾功能减退相关因素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20(12):259-261.
[4]刘艳,王荣,袁慧中.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09,8(9):492-494.
[5]杨正国,梅长林.速尿对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J].前卫医药杂志,2009,16(5):76-77.
[6]王海兵,袁伟杰.尿毒症患者残余肾功能减退机制研究及其对策[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9,21(14):137-140.
[7]蔡砺,刘慧兰,吴华,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有效地清除β2微球蛋白和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慢性炎症状态[J].中国血液净化,2010,9(1):25-28.
R459.5;R692.5
:B
:1671-8194(2013)03-0123-02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