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畲药黄精竹林套种模式的适宜性及研究开发

2013-01-23华碧春马丽娜宋纬文黄勤春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毛竹林三明黄精

华碧春 马丽娜 宋纬文 黄勤春

(1.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四川 成都 610000;3.福建三明万家药业公司,福建 三明 365000)

黄精是常用滋补中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之功,可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黄精在畲医药中应用也很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05版药典规定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n kingianum Coll.et Hemsl、黄精 Polygonatun sibiricum Red.或多花黄精 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的根茎作为黄精药材入药[2]。其中多花黄精又名:囊丝黄精、南黄精、黄精姜、竹姜、姜形黄精。分布于中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四川、贵州等地。鉴于黄精喜欢温暖阴湿的生态环境,而福建作为多花黄精的主要分布区、森林覆盖率高达63.1%的林业大省,可发展竹林与黄精的套种模式。三明万家药业进行竹林套种黄精的种植模式开发已经初见成效,该模式主要有以下优势:首先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第二为黄精的生长提供天然的生态环境;第三增加农民收益。

1 福建产黄精的历史简介

早在福建宋志已有黄精记载,据福建现存最早的宋代地方名志梁克家所撰之《三山志》第四十一卷土俗类载:“黄精三月生苗,高一二尺。叶如竹叶而短,两两相向。茎梗柔脆,颇似桃枝。根如嫩生姜,黄色。八月采,蒸熟啗。”另据宋代开庆年间胡太初修、赵与沐纂的《临汀志》土产药之属载“半夏、地黄、菖蒲、茱萸、麦门冬、香附子、天南星、骨碎补、…姜黄、黄连、黄精、牵牛…”。明代《八闽通志》(明弘治·黄仲昭修纂)也有黄精的记载。可见早在宋明时期,福建就已产黄精。另据清光绪年间《闽县乡土志·侯官县乡土志》物产琐记(天然品)载:“仙人粮即黄精,根如葁,黄色,焙乾服之,补中益气。”民国二十九年(1940)《长汀县志》记述,此地药材有香薷、薄荷、紫苏、黄精、楮实、山栀子、茱萸等。以上资料均说明福建省产黄精历史悠久。

早在道光、嘉靖年间三明地区《清流县志》[3]也曾载“黄精上有一梗,下有头如姜,服之身轻。”可见早在清朝时期,三明地区已产有黄精。民国《清流县志》亦载“黄精,产山谷中。其茎叶类姜。仙家以为芝草,得坤土之精粹,谓之黄精。服之令人身轻。服法需九蒸九晒,否则戟喉。”

在1985~1988年,福建省开展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显示黄精主要分布在闽西北地区、闽东北丘陵和沿海地区,属10~100万公斤级的大宗野生植物。另据福建省《物价志》载:1975年省财贸办公室对非省管的黄精姜、丹参等13种地产药材,因地区间价格不平衡,提出调整参考价格意见。说明黄精在福建有一定的收购历史。据1987年《三明市中药材资源普查资料汇编》[4]记载,三明市各地区均有多花黄精分布,属大宗野生品种,其野生资源产(藏)量达10万公斤以上,可提供商品供应。另据调查宁化县在20世纪90年代大量收购黄精,直接调往厦门口岸,以供出口,且外商对其所收购黄精质量表示非常满意。

现代编纂的很多地方志书如《尤溪县志》[5]、《沙县志》[6]、《宁化县志》[7]、《泰宁县志》[8]、《永安市志》[9]、《建宁县志》[10]、《明溪县志》[11]、《将乐县志》[12]和《永安县志》[13]野生药用植物项目中也都明确记载了多花黄精,说明三明地区非常适宜多花黄精的生长。另据《沙县志》药用植物项载,沙县南部中山区,东部低山、丘陵皆有黄精分布,且蕴藏量达千公斤以上。《建宁县志》[14]和《永安市志》[9]中亦载黄精年产量达万公斤以上。

据《龙栖山植物》[15]、《福建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16]、《福建君子峰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17]、《福建省明溪县药用植物资源志要》[18]等资料显示,这些地方均蕴藏着丰富的多花黄精野生资源,其主要生于林下、林缘、灌木丛、山地路旁阴湿处。由此可见,三明地区黄精野生资源十分丰富。

黄精在畲医药中应用也很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据《畲族医药学》[19]记载,含有黄精的临床常用方可用于治疗子宫脱垂、头目眩晕、脾胃虚弱、肺结核咳血,赤白带、小儿下肢痿软。

《中国畲族医药学》[20]载:用鲜黄精g,切成mm片,放在火上焙黄后放凉,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痢疾(小儿)。小儿腹泻:千年运(黄精)20g,青绳儿根5~9g。将千年运切片,晒干后焙黄,与青绳儿根(木防己)一起水煎服。

《三明畲族民间医药》[21]载:畲族群众用红糖制黄精30~50g,水煎服,治疗肾虚;用七煮七晒的黄精30~50g,水煎服,治疗血虚;用九蒸九晒的黄精30~60g,炖鸡或猪脚服,用于滋补保健;用清蒸黄精50g,炖猪肚服,治疗胃寒痛。

永安市青水畲族乡尚有用制黄精、制首乌各30~50g,炖瘦猪肉或排骨,治疗须发早白。另据宋纬文等发表的论文[22]显示,三明畲族群众常用滋补类植物药无孙姜(多花黄精)的根状茎,经反复多次煮、晒后、煎水服或炖鸡服,可用于肾虚、血虚及日常滋补保健,还可用治胃寒痛。

据调查宁化县中医院,在临床上亦长期使用黄精姜,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肾炎、不孕等疾病,疗效显著。

2 福建三明生态环境简介[4]

福建省三明市地处福建省西北部,位于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地理位置在北纬°29′~27°07′,东经°22′~118°36′之间。

本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季风明显,四季分明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7.0~19.4度之间,无霜期长达242~305.4天,年均降雨量1600~1800毫米,年相对湿度为79%,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73~1922小时,年均太阳辅射总量91.25~106.42千卡/cm2。

本地区主要有黄壤土、红壤土、紫色土,石灰土,潮土,水稻土,山地草甸土等,微酸至中性,适宜于黄精的生长。该地带气候凉爽湿润,无霜期短,日照较短,湿度低,亚热带森林灌丛茂盛,植被覆盖度大,腐殖质积累较多,再加上毛竹林阴湿肥沃的土壤条件,良好的遮光率、排水能力为黄精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 黄精生长习性简介

黄精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其中多花黄精主要分布于河南以南及长江流域各省,东至福建,南达广东北部,西至四川。可见多花黄精主要分布在南方大部分地区。

黄精野生资源一般分布在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混交林带,土地以山地棕壤、褐土为主,以砂质壤土,微酸性至中性,湿润阴湿的环境生长良好。黄精生长环境选择性强,喜生于土壤肥沃,表层水分充足,上层透光性强的林缘、草丛或林下开阔地带,在粘重、土薄、干旱、积水、低洼、石子多的地方不宜种植。幼苗期要求土壤湿润,忌强光直射,成株后高温季节仍需适当遮荫[23]。

4 黄精竹林套种模式

近年来随着对黄精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除拥有非常广谱的药用价值外,还可用于食品和保健品的开发,还可作蔬菜、观赏花卉栽培。野生资源已远达不到是市场需求,因而,人工栽培已成为当前黄精市场供应的主体。通过调研发现,福建三明地区蕴藏着大量的黄精野生资源,再加上该地区地形属于山地丘陵,竹林茂盛,故进行竹林套种黄精的原生态种植模式的试种,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4.1 社会效益: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国内对中药材市场的拓展空间大大增强,中药材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野生品种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工种植迫在眉睫。许多地方都把种植中药材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既能弥补野生药材资源的不足,又能为农民创造财富,增加经济收入,对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福建省三明市森林覆盖面积高达76.5%,为黄精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原生态环境。近年来海西建设的大潮也为三明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发展竹林套种黄精的规范化药材生产,既落实了三明市委市政府关于重点培育“4+1”产业集群的战略部署和《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又为建设海峡西岸天然药物产业基地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4.2 经济效益:黄精为传统大宗常用药材之一,有较好的药用价值。由于目前都是靠野生采挖、产量低、产品单一,还没有形成黄精的大宗出口商品。因此,黄精人工种植基地的建设迫在眉睫。

通过请中药材栽培专家向广大农民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不仅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风险,确保了公司与客户的经济效益,也为加快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通过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对毛竹林的合理开发利用,在毛竹林下套种黄精,可充分发挥毛竹林的价值。因此,毛竹林套种黄精项目的发展对推动三明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预算黄精每亩毛竹林单产能达260公斤左右,按市场收购价10元/公斤计,农户每亩纯收入增加2600元,我市现有毛竹林420万亩,若有十分之一毛竹林种植黄精,按每公斤10元的收购价,则可收购黄精10920万公斤,农民可增收10920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另外,通过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对毛竹林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同时还有利于推动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于推动三明市农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黄精与毛竹林套种的耕作模式不占用农田,减少了农田租金的支出;在生产管理上中耕除草,施肥杀虫等均结合毛竹林管理进行,大大的节约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投入。毛竹林透光、透气、透风良好,无需盖荫棚或用遮阳网,投入成本大大降低。此外,充分利用毛竹林植被落叶的天然腐殖质肥料,较少使用化肥、农药,使药材的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残留量比大田种植大大减少。药材采收结合挖冬、春笋进行,既符合黄精的采收季节,又无需专门派劳动力采挖,不仅节省了工作量和劳动力,而且节省了公司的经济支出。

由于不占用农田,药材采收可根据市场需求量灵活掌握,减轻了企业和农户的经济压力。

4.3 生态效益:竹林套种黄精,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供就业岗位,接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有利于发挥三明地区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由于推广除草剂—草甘膦,致使毛竹林下的植被受到很大的破坏,林下水土流失,土壤板结,寸草不生。为保护三明市生态环境,市政府大力提倡绿色产业,我们可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在竹林下立体套种中药材,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保护了植被,保护了原生态环境,对生态起到了较好的保护和恢复作用。

5 结语

长期以来,由于人工栽培量较小,黄精药材来源主要以野生采集为主,黄精的栽培技术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随着市场对药材黄精需求量的增加和野生资源的急剧减少,采集野生黄精不但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更破坏了生态环境和黄精野生资源。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对黄精的野生变家种栽培技术、高产栽培技术等加以研究[24]。黄精种植一般在大田进行[25],有玉米套种黄精的种植模式,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6],而毛竹林下套种黄精是一种新型种植模式。利用竹林阴湿折光率高,土质肥沃,排水性好的优势,为黄精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此外,黄精与竹林套种的生产模式,减少了农田占有率,提高了林地利用率,节省了劳动力,减少了投入成本,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这一种植模式也充分符合了生产绿色、无污染中药材的理念。福建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黄精在畲医药中应用也很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值得研究与开发。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精选本·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069-2076.

[2]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药典2005版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15.

[3]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道光嘉靖清流县志[M].福建:福建省人民出版社,1992.

[4]三明市中药材资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三明市中药材资源普查资料汇编(内刊)[M],1987.

[5]龙溪县志编纂委员会.尤溪县志[M].福建: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89.

[6]李启宇.沙县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7]宁化县志编纂委员会.宁化县志[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8]泰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泰宁县志[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3.

[9]永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永安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4.

[10]建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建宁县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11]明溪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明溪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

[12]将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将乐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

[13]永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永安县志[M].

[14]建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建宁县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15]李振宁.龙栖山植物[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6]林鹏.福建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17]林鹏,李振基,张健.福建君子峰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18]福建省明溪县人民政府,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福建省明溪县药用植物资源志(内刊)[M].2006.

[19]陈泽远,关祥祖.畲族医药学[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

[20]雷后兴,李永福.中国畲族医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1]宋纬文,许志福.三明畲族民间医药[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22]宋纬文,刘桂康.三明畲族常用滋补类植物药[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1,6:347.

[23]赵德迎,刑作山,王勤秋,等.黄精及其栽培加工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6(4):182 -183.

[24]毕研文,宫俊华,杨永恒.泰山黄精综合栽培技术研究[J].园艺园林科学,2005,21(12):280 -282.

[25]毕研文,宫俊华,杨永恒.泰山黄精人工栽培技术研究[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7(9):33 -36.

[26]田启建,赵致,谷甫刚.中药黄精套种玉米立体栽培模式研究初报[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81-11882.

猜你喜欢

毛竹林三明黄精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封育年限对毛竹林凋落物和土壤持水效能的影响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noleic Acid in Polygonati Rhizoma
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物候期差异化研究
安吉践行“两山”的毛竹林碳汇研究*
三明医改应避免昙花一现
三明之道:五大改革成功控费
我与三明医改同行
三明:“腾笼换鸟”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