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医尼如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评价研究

2013-01-23伊克巴雅尔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蒙医溃疡性结肠炎

伊克巴雅尔

(鄂尔多斯市蒙医研究所,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以局限于结肠的缓慢性黏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病变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亦可遍及整个结肠。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血,发病可缓可急,可轻可重,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慢性病程[1]。据调查统计,患该病的人数众多,且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故寻找有效治疗方法是当务之急[2]。该病属蒙医学“结肠型包如病”范畴的疾病。笔者2003年以来诊治近百例患者,采用蒙医“尼如哈”为主治疗,获得较好效果,现就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0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4例,女性50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为47.13土2.93岁。按照就诊的顺序排序,随机分为治疗组 (52例)和对照组 (52例),治疗组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在24~69岁之间,平均34.2土4.5岁,病程在1~9年之间,平均6.3土3.2年;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7例,年龄在22~71岁之间,平均36.4土3.9岁,病程在1~8年之间,平均5.9土2.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按“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所制定的标准确诊[3-4]。纤维结肠镜检查以黏膜充血、水肿、血管模糊以及黏膜粗糙、糜烂、溃疡为主要表现,并排除菌痢、阿米巴痢疾、缺血性肠病、结肠结核等及严重的并发症,如局部狭窄、肠梗阻或合并肝、肾、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者。

2 治疗与观察方法

2.1 分组及治疗:治疗组:蒙医“尼如哈”剂的组方及配制:斑螯、草豆蔻、荜茇、大黄、多叶棘豆、五灵脂、止泻木子、红花放入牛奶中配制,上药浓煎至400mL,至35℃左右备用,每晚睡前排空大便取药液保留灌肠,1次/日,4周为1个疗程。

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2片,溶入甲哨唑150mL中加温于每晚保留灌肠,1次/日,4周为1个疗程。

2.2 疗效判定[4]:缓解: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电子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停药观察半年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电子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充血、水肿,可见少许糜烂及假性息肉形成。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病理检查无改善,内镜检查可见黏膜仍严重充血、水肿,多发性溃疡,附有脓性分泌物。

2.3 统计学处理:用SPSS.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3.1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52例中完全缓解4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52例中完全缓解13例,有效23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69.23%。两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两组复发率比较:治疗后随访1年,治疗组3例复发,复发率为6%;对照组17例复发,复发率为47.2%,17例复发者中9例为重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不良反应: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5例出现皮疹,25例出现胃肠道反应。

4 讨论

UC可能与免疫、感染、精神、遗传等因素有关,其主要病变在结肠,具有病情冗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等特点。此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是根据疾病的活动性、严重度与病变范围“对号入座”地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与药物,主要应用氨基水杨酸(5-ASA)、糖皮质激素(GCS)和免疫抑制剂(IS)等三类药物,采用不同的途径给药,重症和顽固性UC涉及IS和生物治疗剂的使用,以及外科手术,对轻中度UC口服加局部治疗的常规治疗方案仍行之有效,治疗的着眼点主要是临床症状[5]。近年横断面研究发现,症状治疗使40%~50%的UC仍常年持续活动;随病程延长累计癌变的可能性增加,10年为2%、20年为8%、30年为18%;由于慢性活动和各种并发症导致20%以上的UC采用手术治疗[6]。近年来发现治疗的迟延和持续的炎症导致不可逆的黏膜损伤和肠功能减退,此时即使强力的治疗也无济于事。因此,现代治疗的目标是在疾病早期尽快控制发作、不用激素维持缓解、内镜下黏膜愈合、降低住院率与手术率,以提高生活质量[6]。由于UC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加以该病难以治愈、易复发,且与结肠癌关系密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有关其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药物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6]。

蒙医以整体观理论为指导,认为UC是属于蒙医学“结肠型包如病”范畴的疾病,发病机制认为机体在外因的作用下使体内“三根七素”平衡紊乱,产生的“恶血”伤及胃形成引起本病的热性条件,或在胃里进行的初级清浊生化过程受到影响,“巴达干”增多,影响肝中血的正常形成,由此产生的血又回到胃时,就会引起本病的另一个条件。无论任何条件,由此产生的血从胃到达大肠,与“希日”聚合,再到结肠与“赫依”结合时会引起该病[7]。蒙医治疗UC有很好的优势及前景,特别是“尼如哈”疗法,本研究采用的“尼如哈”制剂是蒙医经典良方的基础上[7],加草豆蔻、荜拨、大黄、五灵脂、止泻木子、红花等几味药组成,这种改良方,不但增强其降“希日”热的功效,而且还注重调节胃温,“巴达干”、“赫依”等,从而治疗“结肠型包如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表明,蒙医“尼如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小,副作用小,费用低,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1]宋璐,夏冰,等.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及其诊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11):1056

[2]Liszka L,Woszczyk D,Pajak J.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microscopic colitis[J].JGastroenterol Hepat.2006;21(5):792-799.

[3]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疗效标准[J].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4

[4]吴铁镛.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2006,34(1);2

[5]马贵同,龚雨萍,张晓峰,等.中药栓剂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30(12);2~5.

[6]欧阳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目标与方案的变迁[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3(15):152.

[7]苏荣扎布.蒙医内科学.第一版[M].呼和浩特:民族出版社,1989,7;590,340

猜你喜欢

蒙医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蒙医蒙药十三味红花散对酒精性肝炎治疗的效果及药学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蒙医在治疗蜱传播性森林脑炎及其后遗症的可行性分析
富硒温泉水浸足治疗溃疡性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
蒙医特色疗法的传承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慢结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05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