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临床护理观察
2013-01-22陈恒
陈恒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将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实施静脉溶栓的护理方法, 鉴于静脉溶栓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 男女比例为33:29;年龄在18~6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33±6.15)岁, 发病时间均为3~5h;其中, 广泛前壁梗死15例, 下壁梗死10例, 下侧壁梗死10例, 高侧壁梗死16例, 高侧壁梗死9例, 前壁梗死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且无静脉溶栓禁忌证和严重并发症, 均在发病12 h内接受静脉溶栓临床治疗。
1.2 方法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的护理方法,具体护理对策如下。
1.2.1 仔细观察患者心电图的波形变化情况。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而对实施静脉溶栓之后的24 h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显得尤其重要。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心电图的波形变化情况, 对患者表现出的各种症状进行准确判断, 并进行鉴别, 对不同的心律失常症状实施不同的处理方案。
1.2.2 重点监测患者的出血倾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护理人员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护理时应重点监测患者的出血倾向, 定时检查患者血常规, 查看患者有无牙龈出血、脑出血及大小便带血等症状, 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此外, 还需注意患者是否有头痛呕吐的情况发生,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应立即停药。
1.2.3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每个患者心理状态的不同, 有针对性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与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 集合社会群体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 从而增加患者的合作度。此外, 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给他们讲解心肌梗死的基本常识、危害因素及治疗进展。让患者充分认识疾病、配合治疗, 争取尽早康复, 避免出现各种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给予持续观察, 在静脉溶栓前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定时复查, 住院期间重点监测患者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数量、心肌酶谱及胸闷缓解等情况[1]。
2 结果
经过静脉溶栓的护理, 符合血栓再通标准的患者占55例, 血栓再通率为88.7%, 无死亡病例出现。1例出现心源性休克症状, 1例发生出血症状, 1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症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40例患者的病发时间≤3 h, 35例患者静脉溶栓成功, 其构成比是87.5%;22例患者的病发时间≥3 h, 17例患者静脉溶栓成功, 其构成比是77.3%。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即冠状动脉出现堵塞和中断血流的情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因缺血而导致其局部坏死。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心前区或胸骨出现突发性剧痛, 并伴随着出汗及不安等症状的发生[2]。近几年,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呈直线上升, 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实施静脉溶栓的护理方法, 需严格掌握患者的静脉溶栓禁忌征与适应症。经过静脉溶栓护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时间越来越短, 静脉溶栓的再通率也会越来越高。因此, 当检查患者已无禁忌征后, 应立即做好溶栓护理准备, 争取及早用药。急性心肌梗死会伴随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出现, 对急性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护理观察显得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技能训练, 强化专业知识, 仔细观察患者在护理期间的情况, 正确记录患者心电图数值[3]。
综上所述,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实施静脉溶栓的护理方法, 能有效提高血栓的再通率, 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1]刘丽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积极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11):224-225.
[2]李秀霞,赵红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医药论坛杂志, 2010,31(31):188-189.
[3]李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内容栓治疗期间的疗效观察及临床护理.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24(24):37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