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2013-01-22王鹏军刘玲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利水化瘀重塑

王鹏军,苗 阳,王 健,刘玲玲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和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1]。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中医学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益气活血、化瘀利水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治法。本文从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理论基础、常用方药、临床疗效、作用机制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1 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理论基础

中医学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心之气阳亏虚为本,以痰饮瘀血水停为标。心气虚是心力衰竭的始动因素,心阳虚是心气虚的进一步发展,血瘀是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环节,痰饮水停是心力衰竭的最终病理产物[2]。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特点的文献学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性要素有气虚、阴虚、阳虚及血瘀、痰浊、水饮,以气虚、阳虚、血瘀、水停为主,气虚和血瘀出现频数最多;临床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神疲乏力、气喘、水肿、心悸;证型分布中最多的是气虚血瘀水停(隐形水停或显性水停)。研究结果显示,气虚血瘀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贯穿疾病的始终,痰饮水停是伴随着疾病的发展而逐渐产生,随着病情发展先后表现为隐性水停与显性水停[3-5]。

心力衰竭时,心排血量降低,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临床常见气短乏力等症状。心脏负荷增大,体循环淤血,临床常见颈静脉怒张、肝脏淤血肿大、下肢水肿、尿少等;肺循环淤血,临床常见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气虚是心力衰竭的始动因素,气虚无以濡养心脉,故见心慌气短,神疲乏力,如李用粹云:“有阳气内虚,心下空豁,状若惊悸”[6]。气能行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7],故气虚则血行不畅,瘀血内停,如《灵枢·刺节真邪》所谓“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8]。气、血、水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相互影响,血行不畅,逐渐变生水饮之邪,所谓“血不利则为水”[9],“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10]。病之初表现为隐性水停,如患者表现为小便不利等,随着病情发展则表现为显性水停,如肢体水肿,甚者胸腹积水等。

基于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结合现代医学病理生理特点及中医证候特点,认为气虚血瘀水停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型,提出益气活血、化瘀利水的治疗方法。

2 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方药

陈可冀院士以病证结合为指导,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11]。

益气方以保元汤为基础。保元汤最早见于明代魏桂岩《博爱心鉴》,该方由人参、黄芪、肉桂、甘草四味药组成[12]。方中人参大补元气,黄芪健脾益肺,肉桂温阳,甘草既可补虚,又可调和诸药,为治疗气虚阳微的基础方剂。现代研究表明,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保元汤可以明显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心衰患者的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减慢心率,减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逆转心室重构等,提高临床疗效[13-15]。

活血化瘀方以冠心Ⅱ号为基础。该方由丹参、赤芍、川芎、红花、降香组成,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川芎、降香行气活血,丹参养血活血,诸药活血而不伤血,为活血化瘀的基础方药。现代研究表明,冠心Ⅱ号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抗氧化和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肌缺血损伤;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重心血管保护作用[16]。

利水方以苓桂术甘汤为基础。苓桂术甘汤温阳化水,为治疗水肿的基础方剂。现代研究表明,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苓桂术甘汤能抑制血浆心钠素、AngⅡ、TNF-α、白细胞介素-1的过度激活,减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逆转心室重构;显著提高心衰患者的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17,18]。

苗阳等[19]对134例心力衰竭患者的回顾分析,杜俊贤[20]对3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的研究,陈婵等[5]采用Shannon熵法对常用中药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的研究等表明,治疗心力衰竭益气药使用最多的为甘草、白术、党参、黄芪、太子参,活血药使用最多的为丹参、赤芍、川芎、红花,利水药使用最多的为茯苓、猪苓、泽泻、益母草,与陈可冀治疗心衰常用药物大致相符。

3 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瘀利水中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显效率,降低复发率,减轻不良反应,改善心室重塑,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刘勤社等[21]研究显示,益气活血利水方药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心功能及心力衰竭症状,其改善心功能疗效与对照组相当,但其改善中医证候及心力衰竭症状均优于对照组。刘韶屏[22]研究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补气活血利水方不仅可以明显改善心力衰竭症状,而且能够增强患者心肌收缩力,提高射血分数,增加心脏搏出量,减小左室收缩、舒张末容积。陶泉等[23]的研究显示,应用益气活血利水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总有效率为93.5%,2年内未复发率49%(西医常规治疗组为29%),而且减少或不用治疗心衰的有关西药,从而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周贻等[24]研究显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瘀利水中药可以增加6min步行距离,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朱红俊等[25]的研究显示,在标准治疗基础上配合益气通阳利水方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苗阳等[26]研究显示,益气活血中药合用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能够提高地高辛停减率达到50%,减少不良反应。

4 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现代医学认为,心室重塑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生理机制。因此,治疗的关键是逆转心室重塑。研究显示,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方药可以通过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调控细胞因子水平等多种途径逆转心室重塑,从而治疗心力衰竭。

4.1 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在心室重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AngⅡ的激活。研究显示[26],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方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ngⅡ、醛固酮水平,从而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塑。

慢性心力衰竭时,随心脏压力增大而分泌增多的心房利钠多肽(ANP)和脑利钠多肽(BNP)以及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等都参与了心室重塑。研究表明,益气活血、化瘀利水中药能够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NP、BNP、ET-1及NO水平,从而逆转心室重塑[27,28]。

4.2 调控细胞因子 目前有学者认为心力衰竭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参与了心室重塑,慢性心力衰竭时炎症因子分泌增多。研究显示[29],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方药能够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从而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塑。

4.3 其他途径 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方药还可通过降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改善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等途径,逆转心室重塑,从而治疗心力衰竭[29-31]。

5 结 语

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理论基础充分,临床疗效明确,然而目前缺少大规模的循证医学证据,作用机制尚未阐述明确。因此,需要继续努力,完善循证证据,阐释作用机制,最终为提高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而服务。

[1] 颜红兵,柯元南.美国成人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年修订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7.

[2] 苗阳,段文慧,吴梦玮,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名老中医治疗心力衰竭学术经验[J].北京中医药杂志,2010,29(7):502-505.

[3] 邹旭,潘光明,盛小刚,等.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规律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7):903-908.

[4] 黄平东,罗懿明,黄衍寿,等.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12):685-686.

[5] 陈婵,孟咏梅,张鹏,等.基于Shannon熵法的慢性心衰证候要素诊治规律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1):1080-1083.

[6] 李用粹.证治汇补[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331.

[7] 杨士瀛.仁斋直指方[M]//文渊阁四库全书.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86:744.

[8] 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36;41;126.

[9] 唐容川.血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51.

[10] 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47.

[11] 李立志.陈可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2):136-138.

[12] 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52.

[13] 张家鹏,胡绍添.保元汤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射血分数的影响[J].中医杂志,1982,10:68-69.

[14] 卢桂云,董艳,邢兰访,等.保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2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7):1004-1005.

[15] 杨清华,邢俊娥,李瑜欣.加味保元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Ⅱ、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71-272.

[16] 邵峰,王倩,刘亚丽,等.冠心Ⅱ号药理、临床及药动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3):222-225.

[17] 方海雁,黄金玲,桑方方,等.苓桂术甘汤对慢性心衰大鼠AngⅡ、ET-1、TNF-α和IL-1β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2):53-55.

[18] 李小球,耿小茵,王沙燕,等.苓桂术甘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4):220-222.

[19] 苗阳,赵文静,荆鲁,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5):406-409.

[20] 杜俊贤.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21] 刘勤社,李静,韩丽英.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25例[J].陕西中医,2006,27(11):1313-1315.

[22] 刘绍屏.补气温阳活血利水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2,30(2):85-86.

[23] 陶泉,金朝霞.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123例[J].四川中医,2001,19(11):37.

[24] 周贻,丁远英,谢雄伟.益气温阳利水法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12):70-71.

[25] 朱红俊,龚少愚,魏慧渊,等.益气通阳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钠尿肽水平及生存率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7,48(10):888-889.

[26] 苗阳,徐凤芹,汪晓芳,等.益气活血中药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6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1):668.

[27] 杜立建,赵蓉,韩毅,等.温阳利水益气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后心室重塑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1,33(12):1780-1783.

[28] 赵海滨,沈承玲,徐向青.健心汤对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网络和神经内分泌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8(1):17-20.

[29] 黄平东.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干预心力衰竭心室重塑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30] 沈承玲,刘金民,赵海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改变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6):426-429.

[31] 曹雪滨.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机制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3):2618-2619.

猜你喜欢

利水化瘀重塑
Huoxue Jiedu Huayu recipe (活血解毒化瘀方) alleviates contralateral renal fibrosis in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rats by inhibi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crophages to myofibroblast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重塑未来
何复东运用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虚损性疾病经验
玉米薏苡仁利水汤可改善小腿肿胀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李沧:再造与重塑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