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管理有效性之考量
2012-12-07郭群李颖颖
郭群,李颖颖
教学质量管理有效性之考量
郭群,李颖颖
教学质量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学质量管理是否有效,要看是否达到目的,是否有利教学,是否促进和谐,是否效益合算;教学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尚存在一些疑点,包括教学理念的体现、泛形式化和遗留盲点等问题;关于教学质量管理的有效性,需要思考原动力、同一主体性、形式与内涵、量与质和优长互补等问题;教学质量管理有效性有值得借鉴的经验。
教学质量;管理;有效性;考量
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质量监督和质量评价。质量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学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和优质性;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正确认识和客观判断,以便不断完善、修正和改进,并维护教育教学的公平竞争。教育质量监督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效用和效率上,质量评价的有效性则体现在公正性和客观性方面。当前,教学质量管理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有效性问题[1],即教学质量管理是否有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是否跟上了教学改革的步伐,是否在管理理念和模式上有新的建树和突破,管理方面问题该如何解决等。
一、教学质量管理有效性之义
(一)目的的实现
质量管理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有效性的第一考量指标。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目的有三个:(1)保证教学质量,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为社会提供稳定优质的教育服务;(2)评价考核教学员工,为支付薪酬和奖励提供依据,实现公平的劳动回报,并间接促进教学的提高;(3)提供学校管理的决策意见,发现并建议教学研究的课题,指导教学发展的方向。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一个方面常常是重视的目标;第二个方面虽有所涉及,但力度不够;而第三个方面常常被忽视,甚至没有意识到。
(二)教学的有利
保证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首要目的。从质量监管的手段来看,常常类似于一个紧箍咒。从教学上来讲,监管的力度过大、过严,也会使老师束手束脚,畏缩不前。监管的力度有一个度的问题,合适的“度”应该以总体的效果来判断,以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正常发挥和提升为标准,有利于则教学质量管理是有效的,反之,则为低效或无效,甚至为反效。
(三)和谐的促进
教学质量管理的结果,应该是有利于教学环境的和谐优化。和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三是人内心情绪意念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就是在实施质量管理时要有环保理念,要低碳,尽量减少纸张的使用,尽量降低能源的消耗。人际关系的和谐,是要有利于团结,有利于互助,有利于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例如,教师在讲课时,请自己的同事、同学或专家来协助讲解。如果质量监管促成的只是竞争,让教师感受到的是“丛林法则”,是优胜劣汰,那就不可能促进教学上的互助和互学。教学需言传身教,教师要为人师表,教师的精神状态会影响到教学过程的情绪氛围。教师内心的平静和愉快,会通过表情和言语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充满愉悦。反之,如果教师的情绪是紧张压抑,学生在课堂上也会冷漠呆滞。
(四)效益的合算
学校也是一个经济活动体,应有效益理念。质量管理有资源的投入,因此,要有成本意识,要进行产出投入分析。效益是产出和投入之比,这个比率越大效益就越高。教学质量管理的效益理念的本质就是以较少的投入(资金、人力和时间)带来较大的产出(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信誉的提升和教学服务数量的增加)。因此,学校的效益理念涉及到处理好投入、转化和产出的综合平衡。本人的分析研究认为,教学质量监管的投入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综合耗费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直观地表达。
教学监管与教学质量和成本的关系图
在完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教学质量是很低的,而且教学综合成本也会很高,因为要改正教学上的错误,弥补教学上的损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更多的时间,这比一开始就“做对”要耗费更多;随着教学监管的力度的加大,教学质量得到稳步的提高,此时,由于不再有弥补错误的成本耗费,总的综合成本反而会降低;继续加大监管的投入,监管的成本会有大幅的增加,而教学质量已经在一个相对的高位,继续提升的难度会逐步加大,这是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使然。[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合理的监管位置,质量较高,而成本最低,也就是质量监管最有效的情况。教学上的过度监管,往往是造成教学成本增加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教学质量管理有效性之疑
(一)新教学理念在质量管理中的体现
教学改革,创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这使得教学监管也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教学督导员对新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是否有足够的认识,是否有足够的评判的经验和能力,这是影响质量监督和评价成效的一个方面。这不仅是一个成效高低的问题,甚至是成效正反的问题。
(二)质量管理的泛形式化倾向
质量管理应该重视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如果用数量来机械地规范质量监督行为,则有可能流于形式,反而淡忘了质量监督的本意。
(三)质量监督的盲点
教学质量管理在教学主体方面一直是被重视的,但对于教学辅助服务方面,却常常被忽视。教学辅助服务的质量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教学质量本身。教学辅助服务的质量管理还有待规范和研究。
三、教学质量管理有效性之思
(一)原动力
教学质量监督的动力来源和动力的大小,直接影响质量监督的决策力和行动力。教学质量监督的过程和结果,对于实施质量监督的行为人的权益和利益,应该是原动力产生的本源。举例来说,教师之间的相互监督和评价,对于教师来说,其收益是微弱的,而伤害则是明显的,因此,教师之间就不具备相互监督的原始动力,这样的监督就只能以完成任务了事。
(二)同一主体性
目前,教学质量管理主要还是内部机制。质量监督和教学是同一个主体,例如校内质量监督、教师间相互监督评价,等等。这实质上是一种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模式。这种模式可行性高,成本低,有一定的优势,但也有缺陷。校内监督不能发现实质性的问题,内部监督难以避免人际关系的干扰和影响,内部发现问题后也不能获得有效的纠正和改进。
(三)形式与内涵
质量监督的重点是放在教学的内涵上,还是放在教学的形式上,这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内涵上是要注意教学的内容和实际达到的效果,而形式上是注意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现在对于教学形式的关注度似乎较高,甚至高于对教学内涵的关注度。比如过分强调项目教学,一体化教学,工作室教学等教学模式,而对这些新的教学形式的教学效果究竟如何,却考察的力度不够。另外,质量管理本身也同样有形式与内涵的问题。质量监督在内涵上应该有更多的涵盖,形式上也应该有更多的变化和选择。
(四)量与质
教学质量监督的量与质一般具有正相关性,但不是线性相关。单纯增加监管的数量,对于监管质量的提升作用是有限的。监管的质量主要来自于用“心”的程度。在人的精力的限度之内,量与质之间有个平衡点,过重的数量要求,也有可能会影响质量。例如,督导员和教师的听课节数,并不能反映听课后对于监管的效果和相互学习的收获。一节精心安排的公开课,并组织课后讨论,相比泛泛地听课会有效得多。
(五)优长互补
教学质量管理是多管齐下的系统工程。从宏观上来讲,是学校、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多方管理,各方在管理功能上各有优长。从具体的专业教学来说,企业参与管理重点应放在课程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监督,重点应放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学生评教重点应该在教风和师德上。多方管理,首先是要各用其长,其次是要能相互补短。
四、教学质量管理有效性之鉴
(一)教考分离、教评分离
教学和考试不由同一个机构来进行。国外很多大学有考试中心,考试中心负责学生的课程考试的全部事项,包括试卷的拟定、组织考试和监考,最后是评阅试卷。这样的考试机制,严格杜绝了人情分、同情分和亲情分,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效也能得到公正公平的判断和评价,从制度上保证了教学监督的有效进行。
(二)社会性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1.行业参与职业教育考核。由行业协会组织统一的标准考试,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德国的职业资格考试由工商行会和手工业协会统一组织,学校只负责培训,不负责职业考试。职业培训学校的教学按照由教育管理机构颁发的《框架教学计划》来进行。学生通过由行业协会统一组织的的标准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各个职业培训学校的教学水平,就可以通过各个学校的学生在全国或者各个州的行业统一考试中获得的成绩客观地进行评价和比较。这样的统一考试制度,杜绝了由于标准的不统一而导致的对于教学评价的可比性的缺乏。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也更加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也被公众和社会较高地认可。
2.政府部门提供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德国柏林市有一个政府性质的管理部门——就业中心。该机构除了提供就业指导,就业岗位需求数据,还有一重要任务就是为毕业生介绍就业岗位。学生就业都会在就业中心登记,就业中心不仅可以获得就业率数据,还可以获得学生在就业岗位上的专业对口率,学生对企业的适应性和对工作的认可度,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等信息。因此,就业中性统计的就业数据和就业情况较全面完整,也很客观和有说服力。就业数据的确能很好地说明一个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提高电子信息管理的分量,实行网络化教学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并降低质量管理的成本,这是当前质量管理的一个潮流和趋向。
高校电子信息管理的相关软件在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也有了很多学校的使用经验。质量管理软件的使用,早期一次性投入,后续的成本则相对较低。目前,国内本科大学普遍采用网络评价系统,学生在网络上给任课教师打分,只需点击几个按钮就可以轻松地完成。网络评分,隐蔽性高,受周围同学和老师的影响度低,受环境干扰小。这样的评分系统,其评分结果更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意见,更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反映教师受学生喜爱和认可的程度。此外,网络评分结果也容易收集和统计,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1]邹俊霞,郑晓虹.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可信度和有效性分析[J].管理观察,2009(7):114-115.
[2]陈威.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1(4):84-85.
郭群,女,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制药技术、职业教育;李颖颖,男,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数学教学。
G717
A 文献标识码:1674-7747(2012)17-0014-03
[责任编辑 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