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波教授治疗中晚期青光眼学术思想
2012-11-26陈美荣郝永龙王静波
陈美荣 郝永龙 王静波
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1
3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济南250001
青光眼属中医五风内障(青风、绿风、黄风、乌风、黑风)、雷头风、偏头风的范畴。临床上无论哪种类型的青光眼都会造成视野、视神经损害,导致视功能发生不可逆的改变,中晚期青光眼成为青光眼治疗的难点。王静波教授从事中医眼科临床三十余年,对中晚期青光眼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独到的见解,本文将其有关的学术思想介绍如下。
1 气阴双亏、目窍不通为中晚期青光眼的重要病机之一
中医认为,青光眼的发病多因情志不舒所致,肝开窍于目,肝火生风,肝阳化风,上攻于目。又因瞳神属肾,肝肾同源,肝肾阴阳偏盛,肝脾气机瘀滞,痰浊内生,引起气血失和,目窍不利,神水瘀积而发生本病。此外,古人还注意到本病的局部因素,王焘《外台秘要·卷二十一·眼疾品类不同候》中说:“此病之源,皆从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这与现代研究认为的青光眼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房水各途径排出不畅之机理相吻合。
疾病发展至中晚期,患者视物障碍明显,甚至视物不见。经云:“阳胜阴者暴,阴胜阳者盲”。视物不见之盲目,多系精阳气不能升运于目所致。《素问·生气通天论》又曰“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朱丹溪则认为凡眼目昏花之人,多为虚症,是由于“肾经真水之微”的缘故。结合上述认识和临床经验,王教授认为中晚期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的病机主要是:肝风耗伤阴液,阴虚阳亢,日久气阴双亏,致目之窍道无力以通,无物以养而视物不清。
2 益气养阴开窍法为中晚期青光眼的治疗大法
基于中晚期青光眼的上述病机,老师创制了以益气养阴开窍为治则的益阴明目合剂,将益气、养阴药与开窍药配合使用,以开通玄府闭塞的窍道,濡养眼目。通过十余年的临床验证和实验研究,证实益阴明目合剂确实是治疗青光眼有效的方法。
益阴明目合剂主要由黄精、五味子、枸杞子、麦冬、当归、党参、知母、石菖蒲等组成。方中黄精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为君药,具有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之功。五味子味酸,性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本经》曰:“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廋,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石菖蒲味辛、苦,性微温,归心、肝、脾经。具有化痰开窍、化湿行气、祛风利痹,消肿止痛之功。枸杞子具有养阴明目之功。五味子、石菖蒲、枸杞子三药共为臣药,协助君药补助正气,兼能开窍明目。当归养血和营,知母清降虚火,党参益气,麦冬养阴,增强益气养阴之功,共为佐使。青光眼的病机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气血失和,经脉不利,使目中玄府闭塞,神水淤积。方中以黄精、党参、五味子、枸杞子、麦冬等补益正气,用知母来清泄虚火,石菖蒲开启玄府,攻补兼施,使目中脉道通利,气血调和,则诸症俱解。
临床应用益阴明目合剂观察中晚期青光眼患者20例38只眼,证实治疗前后视力、视敏度均有明显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1〕。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观察益阴明目合剂对实验性缺血大鼠视神经的超微结构及血清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2〕。用高眼压方法制作Wister大鼠眼缺血模型,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造模组、预防组、益阴明目合剂低剂量组(低剂量组)和益阴明目合剂高剂量组(高剂量组)。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大鼠NO水平,比色法测定SOD活性,电镜观察各组大鼠的视神经超微结构。结果发现预防组,高/低剂量组视神经的显微结构均优于空白组和造模组,NO水平升高,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我们可以证实益阴明目合剂能有效改善视神经缺血缺氧状况,对青光眼造成的视神经损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 典型病例
喻某某,男,78岁,某高校退休教师,2003年在北京同仁医院诊为“正常眼压型青光眼”,陆续点溴莫尼定滴眼液(阿法根)、倍他洛尔滴眼液(贝特舒)、布林佐胺滴眼液(派立明)、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苏为坦)、拉坦前列素滴眼(适利达)等,但是眼压控制不理想(表1),达不到目标眼压,视力、视野仍在恶化。2008年2月27日开始来我院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原来用派立明、适利达的基础上,同时服用益阴明目合剂,临床观察3年余,右眼平均眼压由中西医结合治疗前的14.1 mmHg降为11.2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由 14.1 mmHg 降为 11.3 mmHg,3年来一直维持在该水平,视力稳定,视野也有明显改善,因右眼视力差,视野未能检测,左眼平均偏差(mean deviation,MD)、模式标准差(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PSD)分别由-28.20 dB、5.71 dB(2008 年8月 13日)提高到 -14.25 dB、12.53 dB(2009年11月18日)。患者非常满意,现仍坚持半个月复诊1次。
表1 某患者2003年~2008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前的平均眼压情况(单位:mmHg)(1 mmHg=0.133 kPa)
4 结语
王教授认为气阴双亏、目窍不通是中晚期青光眼主要的病机之一,大量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应用益气养阴开窍法治疗中晚期青光眼疗效显著,为中医治疗青光眼提出了一条宝贵的思路,丰富了中医对青光眼的理论体系。根据这一理论创制的益阴明目合剂为治疗中晚期青光眼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组方,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发掘。
[1]宿 艳,王静波,邵 磊.益气养阴开窍法治疗中晚期青光眼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9,29(11):965-966.
[2]王静波,陈美荣,李伯勤,等.益阴明目合剂对高眼压大鼠超微结构及血清 NO、SOD 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2):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