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在动态心电图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2012-11-21金信爱
金信爱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其性质复杂,可是非器质性临床表现,也可导致严重后果[1]。抑制室性早搏可有效防止急性心梗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因而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早搏应尽早干预。但CAST试验结果显示,急性心梗室早的减少并不能改善预后,且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有效抑制室早同时却增加死亡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Holter检查有室性早搏的患者212例,其中男113例,女99例,平均年龄(57.6±10.3)岁,入院后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ACC/AHA冠心病诊疗指南。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衰临床表现;②严重心脏瓣膜性疾病;③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病变。根据临床诊断不同分为:研究组,诊断为冠心病,共109例;对照组,诊断排除冠心病,共103例。两组性别、年龄、既往内科疾病史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检测方法 检测仪器均采用三通道磁带记录仪(购自美国Grand Pacific公司),导联选择 CM1、CM5及 aVF,连续记录24 h心电活动情况。
1.3 记录两组的室性早搏参数 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室性早搏的类型、频率及QRS波时限。按Lown分级对室性期前收缩进行分级[2],设定以Ⅲ级以上为复杂性室性早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检验,计量资料采取组间t检验方式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方式检验,以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室性早搏 两组频发性室早与复杂性室早分别为85.3%vs 20.4%(χ2=14.253,P=0.009),66.1%vs 9.7%(χ2=12.028,P=0.0158);且 QRS波时限为(0.28 ±0.09)ms vs(0.13±0.05)ms(t=2.873,P=0.007)(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室性早搏参数
2.2 研究组治疗前后室性早搏 研究组治疗前后的频发性室早与复杂性室早分别为88.1%vs 55.9%(χ2=10.534,P=0.025),70.6%vs 50.4%(χ2=9.219,P=0.039);且 QRS波时限为(0.28±0.09)ms vs(0.21±0.04)ms(t=2.426,P=0.031)。
3 讨论
各种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各种心脏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更高[3]。故提出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关键在于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而提高对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早搏的正确诊断率又是关键。以往临床根据常规心电图评判室性早搏的性质,但是由于常规心电图存在记录时间过短、数据采集不完善,因而室性早搏的诊断率不高[2]。
室性早搏性质较为复杂,而其严重程度可利用Holter,根据Lown分级标准来确定。正常人在24 h中出现室性早搏很少,而冠心病患者出现室性早搏多为频发性[3]。但目前应用Holter评估室性早搏诊断意义的临床研究少见,故本研究分析Holter中的室性早搏与冠心病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组的频发性、复杂性室性早搏及QRS波时限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说明冠心病的室性早搏易导致恶性室性心率失常发生。经治疗后,冠心病的频发性、复杂性室性早搏与QRS波时限明显改善,表明Holter能较快反映出恶性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率。
[1]刘延玲,熊鉴然.临床超声心动图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81-392.
[2]Lown B,Wole M.Approaches to sudden death from coronary heart disease.Circulation,2001,44:130-139.
[3]于畅.心率变异分析与运动试验对病理性室性早搏诊断价值的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0,5(28):3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