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感染调查*

2012-11-20梁焯华詹希美张东京李卓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福寿螺玛瑙线虫

黄 坤,梁焯华,杨 潇,詹希美,张东京,刘 茜,陈 婧,李卓雅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第Ⅰ期幼虫(L1)被吞入或主动侵入中间宿主螺类或蛞蝓体内后,幼虫即在宿主肺及其他内脏、肌肉等处,在适宜温度(25。C~26。C),约经1w蜕皮为第Ⅱ期幼虫,2w后经第2次蜕皮,发育成为第Ⅲ期幼虫,即为感染期幼虫[1-4]。

人类因吞食含有第3期幼虫的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及被感染期幼虫污染的食物而受感染。幼虫进入人体后不能发育为成虫,往往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该病目前被定位为世界性的新发传染病[5]。近年来,在台湾、浙江、云南和福建等地因人们食用螺蛳而发生多次暴发流行[6-8],2006 年 8 月又在北京暴发,而广州地区疑似病例和散发病例也呈上升趋势[9-10]。目前,广州管圆线虫病常造成误诊,而且缺少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预防本病的发生就成为防控的关键。在防治措施中,摸清与人类感染密切相关的中间宿主的感染情况就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广州市对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感染情况的监测和研究比较滞后,与国内外市场对水产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很不相适应。为摸清广州本病疫源地现状,加强预防监控,2011年7-8月特对全市开展一次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螺类采集 将广州按东、西、南、北、中分为5个区域,每个区域在校园、公园、医院、农场等地的潮湿阴暗处抓取褐云玛瑙螺、同型巴蜗牛等陆生螺,在池塘、湖泊等地抓取福寿螺、中华圆田螺等水生螺,见图1。

1.2 螺类检查 将采集的螺按不同种类及不同收集地点分组,逐只标号,去壳,称重,将螺肉剁碎,按1g螺肉20mL的比例加入人工消化液(浓盐酸10 mL,胃蛋白酶2g,加水至1 000mL),37。C恒温箱中消化2h后纱布过滤除去粗渣,滤液于4 0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用生理盐水重悬沉淀,再次4 0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沉淀4。C保存待检。

1.3 幼虫镜检查 沉渣置平皿中,解剖镜下计数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计算各类样本广州管圆线虫三期幼虫检出率和感染度。

1.4 室内生活史循环 将分离到的幼虫。以50条幼虫/鼠灌胃感染SD大鼠,21d后,于肺动脉查找成虫,进行形态学鉴定。

1.5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螺的感染度、感染率。

图1 四种中间宿主a.福寿螺;b.同型巴蜗牛;c.中华圆田螺;d.褐云玛瑙螺Fig.1 Four intermediate hosts surveyed in this stuby a.Ampullaria gigas;b.Bradybaena similaris;c.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d.Achatina fulica

2 结 果

2.1 中间宿主的组成 根据文献,发现可作为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软体动物多达78种[11]。在众多中间宿主中,自然感染的中间宿主有大部分分布于国外,而我国只存在少数的几种,主要有玛瑙螺科的褐云玛瑙螺,巴蜗牛科的同型巴蜗牛、中华灰尖巴蜗牛和黑色真厚螺,坚齿螺科的皱疤坚螺,蛞蝓科的黄蛞蝓,嗜粘液蛞蝓科的双线嗜粘液蛞蝓,足襞蛞蝓科的高突足襞蛞蝓,瓶螺科的亚马逊瓶螺(即福寿螺),田螺科的铜锈环棱螺、中国圆田螺,椎实螺科的绿色贝克椎实螺。根据广州的具体情况,陆生的褐云玛瑙螺、同型巴蜗牛和水生的福寿螺、中华圆田螺比较常见而且较易捕获,事实上在采集过程中也只抓到这4种中间宿主。本次调查共采集褐云玛瑙螺226只、福寿螺161只、中华圆田螺189只、同型巴蜗牛70只。

2.2 大鼠感染情况 解剖幼虫灌胃感染的SD大鼠,于肺动脉发现一种线虫,经鉴定为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据此推及,本次调查所采用的中间宿主体内感染的寄生虫确为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

2.3 4种中间宿主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感染情况检查,见表1。

表1 各中间宿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Table.1 The infection profiles of different intermediate hosts

调查显示褐云玛瑙螺感染最严重,同属陆生的同型巴蜗牛次之,而水生的中华圆田螺和福寿螺则未发现感染。褐云玛瑙螺与同型巴蜗牛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5),平均感染度前者为后者的6.9倍。

2.4 各区的感染情况 各区的感染情况见表2。各区均有阳性褐云玛瑙螺检出,且各区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48,P<0.05)。

2.5 不同大小的褐云玛瑙螺感染度的比较 褐云玛瑙螺大螺(>20g)、中螺(15~20g)与小螺(<15g)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的感染情况见表3。褐云玛瑙螺不同重量之间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褐云玛瑙螺的感染虫条数的方差不齐且各组样本数不等,故用Welch的修正值(渐近F分布)。经统计软件分析得 Welch修正值为3.965,P<0.05。再进一步经过两两比较,可知大中螺的感染度比小螺大。

表2 各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Tab.2 Infection rate of A.fulica at different district of Guagzhou

3 讨 论

调查发现广州市褐云玛瑙螺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13.27%;同型巴蜗牛感染率为2.86%,而中华圆田螺和福寿螺未查出被感染。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这4种螺生活习性的差异。褐云玛瑙螺和同型巴蜗牛同属陆生螺,喜欢生活于阴暗潮湿的地方,具有日伏夜出的习性,白天潜伏沙泥中,夜间四处觅食。而福寿螺和中华圆田螺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各中间宿主均是接触终宿主鼠的分泌物如粪便等而感染。相比之下,陆生的褐云玛瑙螺和同型巴蜗牛接触终宿主的几率比水生的福寿螺和中华圆田螺大得多,故褐云玛瑙螺和同型巴蜗牛的感染率比福寿螺和中华圆田螺高得多。也可能同取样点是否靠近居民区鼠类经常活动地点有关。

进一步分析两种陆生螺的感染情况发现,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比同型巴蜗牛高,平均感染度前者为后者的6.9倍。原因可能同两种螺的生物学特征有关。褐云玛瑙螺是个体较大的陆生蜗牛,最重可超过50g,外壳长达12cm。褐云玛瑙螺的寿命一般为6~7年,最长的可达9年;相比之下同型巴蜗牛的体积则小很多,寿命也短。相同的环境下褐云玛瑙螺接触感染的机会比同型巴蜗牛大,而且积累的时间长,故前者感染情况比后者严重。

表3 不同大小的褐云玛瑙螺感染情况的比较Tab.3 The Comparison of the infection rate in Achatina fulica for different weights

广州东西南北中各区的褐云玛瑙螺感染率和感染度也不同,可能是与不同地区螺与终宿主接触机会的多少有关。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广州中部地区的感染情况最严重,而东部则最轻。在捕螺标本时,中部地区各点明显有老鼠活动的痕迹,而东部地区鼠迹最少。

鉴于褐云玛瑙螺较为严重的感染情况,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螺重对感染情况的影响。褐云玛瑙螺大、中、小螺之间的感染率分别为15.19%、15.15%、9.88%,无统计学意义。这3者之间的感染度大、中螺比小螺的感染度高出很多。可能是由于大螺存活的时间长,接触幼虫的机会相对较多,长期积累的结果。

今年广州市广州管圆线虫病中间宿主的感染率相比前几年有所下降,但感染度却有所升高。以褐云玛瑙螺为例,今年的阳性率为13.27%(30/226),平均感染度为794条/只,与2008年至2010年的数据相近[感染率为13.96%(111/795),平均感染度为840条/只]。而2000年为44.2%(57/129),平均感染度401条/只,2004年为27.3%(33/121),平均感染度为72条/只[9,12-13]。虽然感染率比前几年有所下降,但是考虑到感染度仍处高位,总体的感染情况未必好转。

由于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以及亚运会期间环境的整治,广州野鼠数量较之前几年有所减少,然而中间宿主的高感染率则提示个别地方鼠类感染情况仍然相当严重,因此灭螺灭鼠的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此外,由于人们饮食习惯和食物构成的改变,不少广州市民对螺肉十分喜爱,调查发现有不少餐馆和个人收购褐云玛瑙螺,这样大大增加了广州管圆线虫在本市的暴发流行的隐患。虽然这几年广州市没有暴发广州管圆线虫病,但监督管理部门仍应加强监管、宣教,防患于未然。

[1]杨发柱,张莹珍,黄晓红,等.福建广州管圆线虫形态及实验感染的观察[J].实用寄生虫病杂志,1999,7(4):145-148.

[2]詹希美.人体寄生虫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6-259.

[3]张超威,周晓农,吕山,等.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的形态学观察[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8,26(3):203-204,209.

[4]何竞智,丁布兰,罗勇生.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形态及特异形态的观察[J].广州医学院学报,1983,2:1-11.

[5]于恩庶,魏承毓.新发现和再肆虐传染病诊断标准和防治指南[M].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2:282-283.

[6]Lv S,Zhang Y,Steinmann P,et al.Emerging angiostrongyliasis in Mainland China[J].Emerg Infect Dis,2008,14(1):161-164.

[7]何战英,贾蕾,黄芳,等.北京市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疫情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0):1241-1242.

[8]薛太燕,阮云洲,林宝楚,等.温州市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流行的调查[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0,18(3):176-178.

[9]孟锦绣,詹希美,程梅,等.广州市褐云玛瑙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调查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7,23(2):191-194.

[10]邓卓晖,蔡健生,林荣幸,等.广东省首次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局部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2007,(4):17-20.

[11]周卫川,余书生,陈德牛,等.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软体动物概述[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7,23(4):401-408.

[12]黄继山,曲振宇,王维,等.广州大学城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08,12(8):1266-1268.

[13]林巍,王小同.中国大陆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现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4,20(11):1004-1007.

猜你喜欢

福寿螺玛瑙线虫
融水地区稻田福寿螺防控技术探讨
夏季蔬菜换茬期线虫防治要注意
北美物种福寿螺泛滥,为啥人不能吃?
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控策略
拜石
大自然的神奇馈赠——玛瑙天珠
我国松树体内线虫种类及其分布
地黄花对秀丽线虫寿命的影响
朝鲜孢囊线虫——浙江省孢囊线虫新记录种
玛瑙十二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