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地区稻田福寿螺防控技术探讨
2022-10-21赵明旺莫波飞张桂姣
赵明旺,莫波飞,张桂姣
(融水苗族自治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融水 545300)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又叫苹果螺、大瓶螺和金宝螺等,原产地在南美洲地区[1],属于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瓶螺科(Ampullariidae)瓶螺属(Pomacea)的一种软体动物[2]。福寿螺的蛋白质含量高、营养成分丰富,在20 世纪80 年代初被作为一种食物引入我国[3]。但后来由于过度养殖、口感不佳等原因,福寿螺常被弃置野外。在我国南方地区,福寿螺蔓延迅速,为害了当地水生植物,破坏了生态平衡。21世纪初,福寿螺先后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我国生态环境部列入外来入侵物种的“黑名单”[4-5]。作为一种入侵性生物,福寿螺已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的稻田中被发现。为提高融水苗族自治县稻田福寿螺的防控水平,笔者在介绍福寿螺生物学特性、主要为害的基础上,综述了稻田福寿螺防控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1 生物学特性
1.1 外观形态
1)螺卵。螺卵为圆形,卵的直径约2 mm,鲜红色或粉色(见图1)。卵粒整齐地粘连成椭圆形的卵块,卵粒之间随着时间而粘附性增强,不易脱落,硬度也会变大[6]。卵块大小不一,小的有几十粒,大的有数百粒。
图1 禾苗上的福寿螺卵
2)幼螺。幼螺壳薄且体型较小。螺体黄色有黑褐色斑,1~2个螺层,略呈透明状。
3)成螺。福寿螺成螺包括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7]。据观察,福寿螺成螺个体较大,壳薄而脆,呈右旋,螺旋部较为低矮,体螺层膨大,缝合线为浅沟,脐孔深而宽,有4~5个螺层,在自然界中常见其外观呈黄褐色或橄榄绿色,甚至灰暗,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
1.2 繁殖性能
福寿螺属于热带两栖螺类,雌雄异体。每年3—11月是福寿螺的最佳繁殖时期,其中夏季繁殖最为旺盛。一般在交配后(见图2)的3~5 d开始产卵,1次受精可产卵达10 次,每次产卵200~800 粒。受精卵在外界环境中经过10~15 d 后,孵化成幼螺。幼螺发育3~4 个月达到性成熟。福寿螺1 年可繁殖1~3代[7-8]。
图2 交配中的福寿螺
1.3 生活习性
福寿螺具有避光性,白天活动少,晚上及阴天活跃。栖息地主要分布于河流、池塘、小溪、沟渠及水田等淡水环境(见图3)。水分不充足或受到外来刺激时封闭螺口,静止不动。最适生长水温为25~32 ℃,超过35 ℃时生长能力下降;生存的最高水温为45 ℃,最低是5 ℃,有蛰伏及冬眠的习性[9]。
图3 稻田中的福寿螺
2 主要为害
2.1 稻田为害
福寿螺不仅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而且繁殖速度快。因此,福寿螺一旦流入稻田繁殖,将对水稻的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在稻田生境中,福寿螺主要以水稻秧苗茎秆及叶片为食(见图4),导致的减产率在30%以上[10],是我国水稻生产中为害最严重的有害物之一[11]。广西也曾出现过福寿螺成灾的情况,给水稻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12]。
图4 正在食禾叶的福寿螺
2.2 其他为害
1)福寿螺大量繁殖,食量大,而且食物种类多样。除了水稻,福寿螺还会以菱角、空心菜、茭白等水生植物,以及水域附近的旱生植物为食[13],从而对整个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2)福寿螺会破坏水体环境和生态平衡,定居后大量繁殖,威胁当地物种(鱼类、贝类和螺类)的生存。3)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人们食用生的或半生的福寿螺就可能感染管圆线虫,严重者会危及生命[14]。
3 防控技术
3.1 物理防控
1)清卵。福寿螺的卵有颜色,容易被发现和区分。在5—8 月产卵高峰时,采取人工方式进行摘除。此外,可采取诱集福寿螺到某个区域产卵,再集中销毁的方法。例如,通过田埂插木桩或者竹片等方法引诱福寿螺攀爬产卵,然后进行集中铲毁。2)灭螺。福寿螺的繁殖受到气温的影响。在冬季其繁殖能力下降时,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进行防控[15]。有报道称,在田边撒放辣椒叶、烟叶等,可以直接诱杀福寿螺[16]。干旱对福寿螺具有一定的胁迫效应,可通过放干稻田中的水,旱死部分福寿螺[8]。由于福寿螺可通过水渠等水流进行传播,故在灌溉渠道及稻田进水口处装上隔网,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福寿螺流入稻田中。
物理防控方法虽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等不良影响,但容易产生遗漏而致杀灭不全,同时耗时耗力、成本较高,防治效果不尽人意。
3.2 化学防控
化学防控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是目前防控福寿螺的主要手段。市场上流通的化学杀螺剂为6%四聚乙醛制剂,虽然其杀灭福寿螺的效果显著,但长期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17]。在杀灭福寿螺卵的研究中,WU 等通过应用吗啉能抑制福寿螺卵块的孵化,然而吗啉对人体健康、水质等都有不良影响,并且是易燃易爆物品,因此在实际应用受到限制[18]。陈泽柠等研究发现,40 g·L-1的氯化钙对福寿螺卵有很好的杀灭效果[19]。另外,碳铵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治福寿螺的作用。党绍东等通过研究发现,每667 m2稻田投入碳铵20~30 kg,并把田水深度控制在1~3 cm,可有效防治福寿螺[20]。但在使用中,要考虑碳铵在环境中容易挥发及随田水流失等原因而导致防治效果不佳的情况。
此外,“百螺敌”、硫酸铜和“贝螺杀”等药物都能起到杀灭福寿螺的效果,但都有一定的缺点。“百螺敌”的药效较慢,需要提前施放,这会受到天气及流水的影响。硫酸铜是重金属盐,大量使用对水体有严重污染。“贝螺杀”在防控福寿螺时,可能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如果控制不严,水体很容易被此药物污染[13,21]。
3.3 生物防控
福寿螺壳薄肉多,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和蛋白质,是水产类、禽类的理想饲料。合理利用福寿螺的天敌,既能灭除福寿螺,也能达到农作物和水产品双收的效果。有研究指出,鲤鱼和青鱼对壳高小于20 mm的福寿螺的控制效果明显[22-23]。中华鳖能灭除福寿螺卵和一定规格的福寿螺[24],Shengzhang D[25]在研究中华鳖对福寿螺生长影响中发现,每667 m2稻田放养30~50 只中华鳖能够有效防控福寿螺。利用鸭子的野食性和杂食性的特点,采取稻鸭共作种养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稻田中的害虫、杂草、福寿螺,有效地减少农药、除草剂、灭螺剂的使用;在灭螺效果上,螺个体越小,控制效果越强[26-27]。但是,个头较大的福寿螺难以被鸭子吞食,会导致灭螺不彻底。有文献指出,钳嘴鹳等鸟类能够影响稻田福寿螺的种群发展和危害[28]。然而,目前鸟类防控福寿螺的方法很少被研究并开发利用,目前更多的是依靠自然界中的天敌食物链作用。
福寿螺的生物防控还可利用其植物天敌。周兵等研究发现,血水草提取物不仅对福寿螺卵的孵化起到抑制作用,而且其幼螺和成螺能被不同溶剂提取液毒杀[29]。曾坤玉等研究表明,用乙醇提取的五爪金龙饱和水溶液能够杀灭福寿螺,并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不良影响,但五爪金龙防控福寿螺的广泛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30]。此外,茶籽饼能够有效杀灭福寿螺,对水稻的生长无影响,但要考虑茶籽饼的投放量、撒施后田水处理,以及对鱼类的毒性作用等[31]。植物源灭螺剂具有对环境生态影响低、非靶标安全、来源广泛、成本低等特点[32]。因此,深入研究植物对福寿螺的防控机制、研发复合型植物源绿色农药是未来福寿螺防控技术研究的重点。
4 结语
目前,关于福寿螺防控技术研究很多,但是使用效果或安全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有些研究还需要推广。就融水苗族自治县地区而言,福寿螺主要通过人工有意识引进、无意识携带及自然传播3 个途径传播。除了积极应用研究前沿的方便、高效、安全的方法技术外,还应对本地区农户宣传福寿螺的形态特征、危害性,鼓励农户积极参与灭螺,一旦发现并及时灭除。只有从上自下一致重视福寿螺的防控,采取措施,因地制宜,预警和防控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控制福寿螺,减少农业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