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津药和通络药对干燥综合征大鼠免疫球蛋白影响的初步研究
2012-11-10王丹赵浩
王 丹 赵 浩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2 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052)
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口干眼干,造成患者进食困难、欲哭无泪等情况,生活质量大为下降。目前西医对该病早期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办法,对中晚期患者常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而这些药物所带来的副反应,又限制了临床广泛而长期的应用。
中医根据SS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燥证”、“燥痹”、“燥毒”等范畴[1,2]。确立了养阴生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治疗方法。从临床观察看[3],上述方法均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口干眼干等临床症状。本实验采用养阴生津法、活血通络法治疗干燥综合征模型鼠,通过观察大鼠IgA、IgG、IgM的变化,初步探讨养阴生津法、活血通络法对干燥综合征大鼠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别。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选用SD大鼠,2周龄,(100±10)g,雌性,清洁级,购自上海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
1.2 药物与试剂
养阴生津中药(玄参、生地、麦冬等)、活血通络中药(当归、丹参、莪术等)均按人与动物用药量体表面积计算法换算大鼠用药量,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制剂室制作分装)。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由上海生物研究所提供,批号:20090516-6;血清特异性抗体ELISA试剂盒(由上海玖梧实业有限公司提供);弗氏完全佐剂、PBS缓冲液(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提供)。
1.3 动物模型
参照文献[4],选用同种大鼠在超净工作台上解剖颈部,取出颌下腺,切碎,放入PBS缓冲液中,匀浆,再放入离心机,离心15min后,取上清液,用分光光度仪测定蛋白抗原含量。将蛋白与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得到终浓度为0.75mg/ml的蛋白抗原。A、B、C、D组后脚掌皮下注射0.1mL乳化抗原,并于第1、7天在A、B、C、D各组大鼠腹腔注射稀释后的百白破疫苗0.2mL,加强免疫。E组为正常对照,不做处理。
1.4 分组及给药
将大鼠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养阴生津组(A)、活血通络组(B)、强的松组(C)、生理盐水组(D)及正常对照组(E)。A~D组经造模后,每日分别灌服养阴生津中药、活血通络中药、强的松、生理盐水,共给药四周。E组为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
表1 给药后各组大鼠的免疫球蛋白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s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差异。
1.6 检测指标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gA、IgG、IgM。
2 结 果
2.1 动物模型鉴定
取颌下腺进行HE染色,提示灶性淋巴细胞浸润。见图1。
图1
2.2 各组免疫球蛋白变化情况
造模后大鼠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后,养阴生津法和活血通络法均可降低模型鼠IgM水平(P<0.05),效果优于强的松组(P<0.05),但两组中药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养阴生津法和活血通络法可降低IgA、IgG水平(P<0.05),但与强的松组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干燥综合征临床多表现为口干、眼干、鼻腔干等症状,常见舌质红绛、舌面干燥、苔少舌裂,乃“阴虚水涸”之征。中医尚无完全对应的病证,大多数医家根据《内经》提出“诸涩枯涸,皆属于燥”,将其归属“燥证”范畴,并根据肺脾肾与水液代谢关系,创立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汤、增液汤等养阴增液的名方。多数医家认为,干燥综合征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日久津伤气耗,津血亏乏,脉道失充,则血行滞涩;气为血帅,气虚血滞则瘀血内停。由此,因燥致瘀、因瘀致燥,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本病缠绵难愈。现代研究现实,本病存在微循环障碍以及不同程度的血液浓、粘、凝、聚改变,并且已认识到血瘀证具有血液流变学、微循环、血流动力学、血管活性因子等多方面的异常[5]。
干燥综合征的大多数患者均可出现免疫球蛋白增高,以往的研究表明[6]免疫球蛋白升高的患者其紫癜、肾小管酸中毒的发生率增高,高免疫球蛋白是触发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于干燥综合征患者,降低异常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减少内脏累及,控制病情进展。本研究采用佐剂诱导型SS大鼠模型[4],造模后大鼠颌下腺HE染色显示有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造模在唾液腺及血清免疫学方面均产生了类似人类的SS改变。养阴生津方是根据中医“燥者濡之、润之”的原则制定的方药,以增液汤为基础进行加味;而活血通络方是根据中医久病必瘀、久病入络的病因病机而制定的。研究结果显示,养阴生津中药和活血通络中药均可降低模型大鼠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强的松功效相当,这为养阴生津法和活血通络法治疗干燥综合征提供了实验室依据。而相对于西药而言,中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价格低廉等优势,可长期而广泛应用。按照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干燥综合征的早期就应该干预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但目前畏于西药的副反应,多数西医主张有明确内脏累及的时候再进行用药,这不符合《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理念。《灵枢•逆顺》篇中谓:“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也是强调在疾病发作之先,把握时机,予以治疗,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因此,在干燥综合征的中早期,可以积极的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来控制病情进展。实验结果还显示,两组中药在降低免疫球蛋白表达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从现代药理学角度[7],无论是以养阴生津为主的生地、麦冬,还是以活血通络为主的当归、丹参,均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提示我们在临床即使是同一种疾病,也不可拘泥于一法。根据燥证的疾病进展特点,可以在不同阶段分别采用养阴生津法或活血通络法。
[1]曾小峰.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诊治[J].实用老年医学,2002,16(4):172-175.
[2]郝伟欣,董振华.干燥综合征106例中医证候分类回顾性研究[J].中医杂志,2006,47(7):528-530.
[3]魏强华,傅红卫. 清热活血法与养阴生津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比较研究[J].中医杂志,2006,47(7): 509-511.
[4]杨军,杨彦春,肖林,等. 舍格伦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探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23(1):17-18.
[5]周唯.阴虚血瘀证探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3):2.
[6]王秦,刘秀梅.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8):745.
[7]周世文,徐传福.多糖的免疫药理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4,15(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