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咸丰土家族采莲船及其文化功能研究

2012-11-06

关键词:咸丰县灯头咸丰

王 丹

(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咸丰土家族采莲船及其文化功能研究

王 丹

(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土家族采莲船表演具有完整的表演程序和广泛的唱词内容,其中蕴含着特殊的文化功能,它在满足人们祈福消灾愿望需求的同时,也给予土家人娱乐放松和沟通交流的机会,该民间艺术在丰富百姓文化生活和增强民族认同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土家族;咸丰;采莲船

采莲船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歌舞相间的民间艺术形式,深受咸丰县土家族人民的喜爱。国内研究采莲船的资料很少,《咸丰县民族文化丛书·咸丰县舞蹈集成》和《唐崖》杂志2007年4月刊中,记载有咸丰土家族采莲船的相关介绍,收集了部分曲谱和唱词,但研究还有待深入。在对咸丰土家族采莲船的田野调查和资料收集过程中,笔者发现,采莲船的表演形式和唱词内容中都体现着特殊的文化功能,该文化功能的实现,不仅可以促进采莲船自身的传承、发展和保护,更有利于土家民族认同意识的强化。

一、咸丰地理环境及其民俗文化概况

咸丰县位于鄂、湘、黔、渝四省(市)边区结合部,隶属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华中、华南连接西部的便捷大通道,古有“荆南雄镇”、“楚蜀屏翰”之誉,今有湖北“西大门”之称。全县占地约255平方公里,总人口达36.4万,当地主要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此外还有汉、彝、瑶等17个民族。

恩施州东接荆楚,南临潇湘,西接川蜀,该地区是荆楚文化、蜀文化、汉文化的交汇点。同时,历史上几次大的人口迁移,为此区创造了文化交流条件,注入了新的文化因子,土家族文化得到多元、开放地发展。咸丰县自身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如“民间戏剧南剧、傩愿戏;民间舞蹈地盘子、板凳龙、穿花、打土地、花灯、采莲船;民间歌曲山歌、号子、小调、哭嫁歌、敬酒歌;民间器乐吹锣鼓、花锣鼓、薅草锣鼓、唢呐;民间曲艺扬琴、三棒鼓、围鼓、渔鼓;民间绝技高台舞狮、板凳拳、甩镰刀;民间工艺咂酒酿造、油茶汤、神豆腐制作、织锦刺绣、石木雕刻;民间习俗过赶年、点排排亮、拜神祭祖;及众多民间故事、谚语、歇后语、对联等民间文学。”[1]许多文化形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采莲船就是其中之一。采莲船这一民间艺术遍布咸丰县各乡镇,“其中以甲马池区的湾田,高乐山镇的牛栏界、沙坝,忠堡镇的马倌屯、明星、板桥,清坪区的苦坪、白杨坪、龙潭司,朝阳寺区的水井槽,尖山区的鸡鸣坝等地最为突出、最具特色,在咸丰县独树一帜。”[2]127

二、咸丰土家族采莲船概况

采莲船最早形成于江汉平原地区,现盛行于湖北及其相邻省份,自其传入咸丰县后便与当地本土文化结合,演变成该地区春节贺年灯戏的一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每逢春节、元宵节,咸丰县土家人便扎起采莲船,划着船唱着歌,给乡亲拜年,为节日增彩。

有关采莲船由来的民间传说较多,其中“观音驾船集资修桥”一说广泛流行于咸丰民间,并被收录在《咸丰县民族文化丛书·咸丰民间舞蹈集》中。相传北宋时,福建洛阳江江宽水急且无桥,百姓渡船过江但经常翻船。江边蔡婆婆目睹翻船之惨状后发誓要其儿子做官后在江面上架桥,儿子蔡襄做官后果真着手修桥,但因银两不足桥未能修成。观音得知便决意助其修桥,于是变成妙龄少女驾彩船于江面,宣布如若谁能用银两打中她,她便嫁与谁。人们争相投之以银两,但观音都左腾右挪地巧妙躲开并将银钱接入船中,观音将所集之钱送与蔡襄,并派吕洞宾暗中相助,桥顺利建成,取名为“洛阳桥”。为纪念观音驾船集资修桥一事,人们以修桥过程为题材编创了十二段唱词,同时还买来彩纸扎成彩船,选一漂亮姑娘于船中模拟观音驾船的动作,挨家挨户表演以示庆贺。还有“庆丰收”一说:江汉平原以前水患频发粮食连年欠收,某年因老天开眼该地风调雨顺大获丰收,百姓扎彩船边划边唱庆贺丰收,该形式后演变成采莲船表演。也有“荆山移民”一说:楚武王进军南方占领权国时,将该地部分百姓强行迁入荆山地区,百姓扎采莲船模拟水乡劳动场景以寄思乡之情,后成为荆山采莲船的表演形式。

(一)道具使用及人物设置

彩船是采莲船表演的主要道具,船身长约两米,宽约一米,头尾上卷高翘,上设亭阁型船篷,仅容一人站立,船高约两米。咸丰的彩船多扎成鲤鱼型,有鲤鱼跳龙门之寓意。先用篾条扎成船骨架并裱糊以彩纸,后在船篷四角挂花灯或彩球,于船底边缘围下托至地的绿色或蓝色绸布,船中系带,表演者固定之用。彩船配纤绳、竹篙或木桨。花篮、花灯为彩船陪衬,做法与之相似,花灯中放蜡烛或小电灯,有引路作用。采莲船表演的配乐道具——锣鼓家什,包括皮鼓、大锣、大钹、马锣,其中马锣起领起作用。

咸丰土家族采莲船的表演人物主要有:采莲女,穿彩衣于船中模仿水上驾船和水乡采莲等动作;艄公,于船边持桨模拟划船;艄婆,于船后模拟摇撸;纤夫,于船前模拟拉纤;丫鬟,分摇扇挥巾的与挑花篮的两类;灯头,灯队中最重要的人物,多由口齿伶俐、思维敏捷、音乐素质和嗓门较好的男子胜任,或饰艄公、纤夫,或于表演外领唱。除此还有打锣鼓家什和场边帮腔的众人,表演人物众多,群众参与性强。

(二)表演程序

咸丰土家族采莲船表演程序大致分开财门、即兴表演、扫“五瘟”、放“龙”归海四步。

第一,开财门。彩船灯队在《长路引》的伴奏中来到某家门前,该家大门早已紧闭,灯头需先唱一段拜屋檐童子和门神的段子,打开主人家的六尺财门。“花灯要把贵府进,先给主家开财门。……上开财门五尺四,又有财来又有志。中开财门五尺五,满屋富贵满屋福。下开财门五尺六,吃的穿的都不愁。打开财门五尺七,代代儿孙都顺遂。打开财门五尺八,主东人发家也发。打开财门五尺九,财发人兴代代有。六尺财门大大开,四面八方都进来。”[2]130-131开完财门,主人家点灯开门放鞭炮迎客。旧时,主人会在大门至堂屋之间摆上字谜或器物,要灯头唱出谜底或器物特征,主人满意了才让灯队进堂屋,现在多将此环节省去。进屋后,灯队要进行“三拜”——拜主家香火,拜主家一屋老小,拜“三缝”(裁缝、织鱼网师傅、蓑衣匠)及“九佬十八匠”——然后就能随性表演。

图1:彩船、花篮、花灯、锣鼓家什①本文照片均系本人拍摄。

第二,即兴表演。在锣鼓家什《长路引》的伴奏下,采莲女驾船,艄公划桨,丫鬟担花篮上场,从左至右以跳跑马船的动作在人群中打圈,划出表演空地。灯头先唱采莲船的来历以及修洛阳桥的十二段唱词,其后进行随意表演,山歌、盘歌、比狠、扯谎、挖苦……均可,灯头临场发挥。此环节,观众可用某唱腔与灯头开玩笑或出题为难,灯头用相同唱腔予以回答,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地考验着灯头的反应能力和功底。唱词可随意,但唱腔、鼓点节奏、表演动作须遵循既定章法:灯头唱时众人帮腔附和,锣鼓家什暂停,表演人员相对不动——采莲女原地摇船,艄公将桨一头点地摇动,丫鬟迈“8”字步走动;灯头唱完帮腔众人歇声,锣鼓家什伴奏,演员踩节奏做相应动作。咸丰土家族采莲船的唱腔有“《长路引》、《拖船调》、《撬船调》、《水波浪》、《鲤鱼漂滩》等几十种曲调”[2]135,不同唱腔对应不同的鼓点节奏和表演动作——“划船、拉船、撬船、船遇漩涡、上水船、下水船、玩花船、鲤鱼漂滩、鲤鱼抢食、双龙出洞、双龙戏水、鲤鱼穿梭等”[2]135。传说中人们向观音投以银两,现实表演中,主人不时将些许点燃的鞭炮丢入灯队中特别是彩船边,以示礼遇款待。同时,主人还不断给众人端茶装烟,热情大方地招待前来观看采莲船表演的邻里乡亲。

第三,扫“五瘟”。灯队在离开之前要替主人家扫“五瘟”:“闲言一时难表尽,花灯出门扫五瘟。猪瘟扫到猪仙镇,牛瘟扫到牛头城。鸡瘟扫到鸡屎岭,马瘟扫到青草坪。痘瘟人瘟扫干净,人畜兴旺主安宁。”[2]132接下来送“歌神”,最后再唱几段表祝福和感谢的唱词结束表演。昔日观音下凡为集资建桥,主人家在灯队离开时会送些物品表示感谢,最后燃放鞭炮欢送灯队离去。

第四,放“龙”归海。元宵节当晚,结束所有表演后,灯队将道具运至河滩空旷处,从头到尾表演一次,祭观音和龙王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然后把全部道具(除锣鼓家什)烧掉,将灰抛入河中,谓之放“龙”归海。“相传元宵节结束后灯神升天归位,人们只有将道具全部烧烂来祭灯神,灯神才会保佑人间。”[3]136-137因此,不管元宵节当天多晚,灯队都会将道具烧掉祈求灯神保佑,来年再扎新彩船进行采莲船表演。

(三)唱词举例

咸丰土家族采莲船的唱词句式较为规范,字数齐整,讲究押韵。一段唱词由七言四行或七言两行组成,也存在少数散句,句中加以衬词,每段唱词采用相同的唱腔。如:

彩船来在贵(呀)府门(呐啊哈),要给主东开(呀)财门(呐哟依哟);

屋檐童子你(呀)且听(呐啊哈),我是财神赵(啊)公明(呐哟依哟)。[2]147

石榴(那个)花儿(也)(呀吙依吙依吙也)红似火(呢吙吙也);

绣球(那个)花儿(也)(呀吙依吙依吙也)一坨坨(呢吙吙也)。[2]157

采莲船唱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表达通俗。主要有以下几个种:

第一,送祝福、开财门。如:

我们来给你拜年,祝你福寿两齐全。一屋大小都抻展,祝你富贵两双全。①系笔者观看民间采莲船表演记录所得。

一进堂屋宽又大,采莲船儿任意划。划到东来东富贵,划到西来西发达。[2]153

第二,劳动生活。如:

河水滔滔浪翻滚,齐心协力把船行,齐心把船行。

掌稳舵把紧撑篙,乘风破浪向前进,乘风向前进。[2]148

第三,男女情意。如:

领:太阳(那个)云中梭(哎),阳雀声声,抱着恩爱哥,娇妹上彩船(呐)艄公把桡(呃)板(啰)。

合:(嗨咗来嗨咗来)慢慢拉上滩(啰哬嘿)。[2]155

第四,文学典故。如《十月怀胎》节选描述了妇女怀孕时的情况:

怀胎正月二月满,有影无形在身边。怀胎三月四月满,偶有感觉不好言。

三餐茶饭都不顾,一心只想吃冷酸。怀胎五月六月满,不敢走东与西边。②系笔者整理采莲船表演艺人龚良臣回忆所得。

第五,现代社会生活。如咸丰县“2010年花灯狮子灯比赛”,青山坡灯队唱道:

光阴似箭如梭快,牛年过去虎年来。民俗文化要存在,花灯才上演舞台。

求官不到秀才在,明年再来夺金牌。先从士兵到元帅,必须一步一步来。

如今中国进度快,科学发展大展开。县委领导把头带,派人调研作安排。

建设绿色的生态,两园一都建起来。旅游强县发展快,这是不久的将来。③系笔者观看咸丰县“2010年花灯狮子灯比赛”记录所得。

唱词将时光飞逝的感叹、队伍前进的勉励、家乡改变的赞美、美好未来的期待一一囊括。

三、咸丰采莲船的文化功能

英国马林诺斯基(Bronislaw·K·Malinowski)在其《文化论》中指出:“文化……都是直接地或间接地满足人类的需要。一切文化要素……都是活动着,发生作用,而且是有效的。”[4]15文化为满足人类需要而产生,因而具有特殊功能,这些功能是文化形成、传播、发展过程中的推动力。咸丰土家族采莲船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特殊的文化功能是我们研究和保护该民间艺术的意义所在。

(一)祈福消灾愿望的载体

采莲船产生之地江汉平原,是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的,地势低平,水网密布,自古水灾频发,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州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生活在此的人们常年饱受水灾之苦,水患成为当地百姓生存的阴影。在强大自然灾害面前人们显得渺小而无助,于是幻想能得到神力的帮助,由此产生了众多美好的传说。在各地关于采莲船由来的传说中,以“神仙下凡集资助修桥”的版本居多,神仙有观音、王母、何仙姑等。这些传说都体现出百姓对神仙下界助消水患的迫切愿望和对风调雨顺、安定富足生活的无限期盼。可见,采莲船表演最原初的功能之一便是慰藉人们不安的心理,表达百姓希冀神仙助消水灾获得福庇的愿望。咸丰县基本无水灾困扰,消除水灾愿想的表达不是咸丰土家族采莲船表演的主要功能,表达驱邪避害、祈福发财愿望的功能更显突出。从采莲船开财门、扫“五瘟”、放“龙”归海等表演过程以及送祝福、开财门、说吉祥、话丰收、道福禄等唱词内容中,均可见采莲船表演包含着百姓对无灾无害、顺利吉祥、福禄满堂生活的渴望。采莲船成为寄托百姓消灾祈福愿望的载体。

(二)娱乐放松的渠道

文化娱乐可以“把人从常轨故辙中解放出来,消除文化生活的紧张和拘束”[4]87,人们在“担负了许多艰难的工作之后,文化为他们备下一些补偿,调剂一下单调的生活,减轻一些人生的担子”[4]89,从而能使人重振精神再去担负更多工作。咸丰县地处武陵山区内,地势高而陡峭,耕地少且分散,土家人一年四季爬坡下坎、肩挑背扛,艰辛地劳作在大山深处,难得清闲。春节里采莲船到各家各户表演,为山区百姓的单调生活注入新鲜活泼的快乐因子,使土家人在轻松欢快的氛围里缓解劳作的压力。土家族素来开朗活泼、能歌善舞,保留有众多娱人、娱己、娱神的民间艺术,如摆手舞、跳丧、茅古斯、唱山歌、喊号子、划干龙船、舞板凳龙等,采莲船也为其一。咸丰土家族采莲船唱词内容广泛形式风趣,灯头多用方言、俗语、俚语通俗地反映百姓的爱情婚姻、农事习俗、日常生活等,其中不乏插科打诨、打情骂俏之戏份。同时,采莲船表演过程中演员多表情夸张动作滑稽——艄婆骚首弄姿、艄公挤眉弄眼、采莲女摇曳生姿、帮腔大声吆喝、灯头与观众互开玩笑,令人忍俊不禁。此外,锣鼓家什“咚咚、当当、叮叮、哐哐”响亮而嘈杂的乡土之音也足以渲染快乐的气氛。采莲船是咸丰土家人娱乐放松的渠道之一,它调剂着百姓单调而艰苦的生活。

(三)沟通交流的桥梁

公开的游艺和表演可以发展“友谊与爱情的联络、远亲或族人的相合、对外的竞争和对内的团结”[4]90,社会关系也可得到重新调整的机会。同样,民间文艺不仅可为人们的沟通交流创造条件,还能让族人在轻松自由的空气中增强民族认同感,从而进一步推进民族文化的不断创新。咸丰县境内重峦叠嶂,沟壑纵横,交通不便,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给当地人的沟通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限制。采莲船这一民间公开表演,不仅凝聚了艺术爱好者们,更为邻里乡亲的交流和十里八村土家人的欢聚提供了机会。首先,咸丰土家族采莲船表演道具多样,人物设置丰富,且表演动作难易程度各异,灯队成员既可男女搭配也可老少同台。因此,灯队组织十分灵活,爱好者均可参与,不分姓氏家族,不分贫富贵贱,这为采莲船表演爱好者间的沟通交流搭建了桥梁。其次,采莲船表演接纳性强,可一只彩船划到底,亦可两三只船同时表演,还可于表演开头、中间、结尾处插入其它民间艺术表演,如蚌壳灯、狮子灯、车车灯、牛虎斗、连响等。不仅丰富表演内容扩大表演规模,更能促进不同艺术间的交流合作,进而推动民间文化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最后,邻里乡亲集聚一堂观看采莲船表演,在其乐融融的氛围里邻里关系可得到很好增进。县政府定期组织全县范围内的花灯比赛,各乡镇花灯队对内团结对外竞争地竞相角逐,全县人民聚集观看,这为土家人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更大的文化平台,也为强化民族认同感和和谐社会关系创造了很好的机会。

咸丰土家族采莲船这一民间文化现象,不仅是百姓祈福消灾愿望的承载,更是百姓娱乐放松的渠道和沟通交流的平台,其特殊的文化功能展现了传承、保护和研究该民间艺术形式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总之,采莲船在咸丰县土家族人民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咸丰土家族珍贵的传统民俗文化。其完整的表演程序和广泛的唱词内容中蕴含着特殊的文化功能,它在满足人们祈福消灾愿望需求的同时,也给予了土家人娱乐放松和沟通交流的机会,该民间艺术在丰富百姓文化生活和增强民族认同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承和保护采莲船对提高百姓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土家族文化地位,建设文化咸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咸丰县民宗局联合调查组.咸丰县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报告[R].2008.

[2]杨懋之.咸丰县民族文化丛书·咸丰民间舞蹈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3]李玉臻.中华民俗节日风情大观[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4](英)马林诺斯基.文化论[M].费孝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K892.24

A

1004-941(2012)01-0011-04

2011-11-18

王丹(1986-),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学与民族民间文学。

责任编辑:谢娅萍

猜你喜欢

咸丰县灯头咸丰
氯化氢合成炉灯头在线清洗
咸丰县南河“一河一策”实践与探索
万亩藤茶富茶农
以速度制胜
以速度制胜
十里荷香赏荷归来
自由的吊灯
咸丰妙解写错字
湖北省咸丰县一起学校肺结核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
科学谋划 精准扶贫——“咸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