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2012-11-02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12期
关键词:软胶囊丁苯线粒体

王 锋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 神经内科,江苏 苏州 215001)

作为最常见的缺血性脑病的类型,急性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极其严重的危害。在我国脑血管领域,丁苯酞软胶囊是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新药,其作用是通过改善局部循环,使梗死面积缩小和脑组织损伤减轻,最终使神经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本文对2011年8月-2012年1月期间入住我院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82例进行分析,这些患者均在发病72h内住院,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2例患者随即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67.5±8.5)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9.7±6.2)岁。由于在发病时间、年龄、危险因素(如肥胖、饮酒、吸烟、高血压等)、性别构成比以及发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诊断与相应诊断标准相符,该标准为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制定[2],且脑梗死由头颅MRI或头颅CT证实;发病72h内,NIHSS评分在6~30分的患者。排除标准:同时患有腔隙性梗死、血管性痴呆、意识障碍的缺血性卒中或假性球麻痹性吞咽困难;患有严重的精神异常或心脏、肺、肝脏、肾脏、胃肠道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案,包括他汀类,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脑保护剂应用,有脑水肿的患者,酌情加用甘露醇或者甘油果糖,及其它对症处理(包括调整血压、血糖、感染控制等)。对于治疗组,应在常规治疗方案中加入丁苯酞软胶囊,200mg/次,3次/d,1个疗程为20d,该胶囊的生产厂家为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

1.4 观察方法

由研究者记录两组受试者开始治疗前基本资料和病史,对受试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前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在治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及监测相关血液生化指标,并及时做出评价和处理,并跟踪观测受试者不良反应,直至消失。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8周对受试者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状态评分。

1.5 疗效评定

采用NIHSS(即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该量表包括14个项目,如定向力、视野、面瘫、语言、意识水平及凝视等。采用Barthel ADL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分,共10项评定内容,包括移动步行,转移,修饰,洗澡,进食,用厕,大便的控制,小便的控制,穿衣,上、下楼梯,满分100分。并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依据病残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治疗结果共分为6级,依次为死亡、恶化、无变化、进步、显著进步、基本痊愈。在统计结果中,总有效率为进步、显著进步及基本痊愈所占的比例。

1.6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定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定性资料,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治疗后2周、8周时,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间差异存在显著性 (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8周对照组40 12.32±3.579.68±2.116.35±2.06治疗组 42 11.71±3.378.05±3.02* 4.52±2.28*

2.2 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

治疗前,对于Barthel ADL指数评分,两组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8周时,对于Barthel ADL指数评分,两组患者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2周 治疗后8周对照组40 35.12±6.7838.35±8.5745.49±9.18治疗组 42 6.28±5.6539.27±9.2449.43±9.21*

2.3 临床疗效

相比对照组,治疗组有较高的总有效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n)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1例出现胃肠道不适:轻度上腹部不适、恶心厌食感,嘱饭后服用后上述症状消失。未见心率减慢、胸闷、AST和ALT升高、血液血小板和出血凝血障碍、皮疹、过敏性皮炎、肌酐和尿素氮升高等其它不良反应。

3 讨论

我国每年新增约200万急性脑梗死患者,超过100万患者死于该病,幸存者中劳动能力出现不同程度丧失的约占75%,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因素包括很多,其具有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这些因素包括细胞内钙超载、内环境失衡、兴奋性氨基酸毒性、能量耗竭、酸中毒、炎性细胞因子损害、自由基介导的毒性作用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异常等[3]。急性期治疗就是为了使缺血区恢复血液供应,建立侧枝循环,减少缺血半暗带面积,能够有效控制缺血病灶的进展,使脑水肿降低和脑组织的供血量增加,从而使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得到降低,最终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丁苯酞软胶囊,又称丁基苯酞,商品名恩必普(NBP),其化学名称为消旋-3-正丁基苯酞。最初是由杨峻山从芹菜籽中提取出来的左旋体,后经人工合成后,成为消旋体。经20余年的动物试验证明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明显的、独特的治疗效果。其可能机制为:对线粒体的影响:能够较全面地保护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线粒体膜电位及线粒体膜流动性、使脑缺血再灌对线粒体功能造成的影响得到改善[4-5];抑制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梗死灶周边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起明显抑制作用[6-7];改善脑微循环和脑血流,脑组织的微血管数量得到明显增加,从而使缺血区脑血流增加和局灶性脑缺血后的梗死灶缩小[8];保护内皮细胞:通过提高血管内皮的NO和PGI2水平,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修复血管内皮细胞[9]。

本项研究显示,我们的临床观察表明:丁苯酞软胶囊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8周时的NIHSS评分差异和治疗后8周时的Barthel ADL指数评分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相比对照组(82.5%),治疗组具有较高的总有效率(92.9%),且服用后,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从本研究可见,对于轻中度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在传统的治疗方案中加入丁苯酞软胶囊,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笔者观察样本量小,未设置随机双盲及安慰剂对照组,且随访时间短,其确切疗效还有待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对照研究证实。

[1]陆国庆,吴雪钗,胡婷婷.恩必普[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7):572-573.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62-64.

[3]MECANN SK,DUSTING GJ,ROULSTON CL.Early increase of Nox4NADPH ox idase and super ox ide generation following endothelin-1-induced stroke in conscious rat[J].J Neurosci Res,2008,86(11):2524-2534.

[4]熊杰,徐平湘,孙丽娜,等.丁基苯酞对原代培养神经元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5):73-76.

[5]LY JD,GRUBH DR,LAWEN A.The mitoe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Deltapsi(m)]inapoplosis:an update[J].Apoptosis,2003(8):115-l28.

[6]RAO RV,HERMEL E,CASTRO-OBREGON S,et al.Coupling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to the cell death program mechanism of caspase activation[J].J Biol Chem,2001(276):33869-33874.

[7]焦东亮,倪秀石,高艳,等.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c-3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7,15:19-23.

[8]黄如训,李常新,陈立云,等.丁苯酞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8):985-988.

[9]CHONG ZZ,FENG YP.Efects of d1-3-n-butylphthalide on a rechidonic acid release and phospholipase A2mRNA expression in cerebralcortex after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in rats[J].Acta PharmSin,2000(35):561-565.

猜你喜欢

软胶囊丁苯线粒体
线粒体质量控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线粒体质量控制
线粒体自噬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肠溶性软胶囊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研究进展
丁苯草酮原药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天然维生素E真的“天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