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送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2-10-26

天津护理 2012年1期
关键词:抗凝剂检验科试管

于 迪

(天津市第四医院,天津 300222)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先进的检验手段,为患者准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保障。一个有价值的检验结果需要护理人员、患者、检验人员多方面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1〕。标本从采集到输送到检验科环节诸多,只有认真地处理好每个环节才能保证送检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碰到一些不合格的检验标本,这些标本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将会贻误医生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现就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如下。

1 资料

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9月检验科发现192例不合格检验标本,项目分类及拒收原因见表1。

表1 192例不合格标本拒检原因及项目分布

2 原因分析

2.1 标本量不足 192例不合格检验标本中,有67例标本量不足,占34.90%是检验科拒收的主要原因。

2.1.1 护士方面原因 尿标本量过少53例,占27.6%。护士对标本要求的量不清楚,标本瓶上未标明留取的刻度,患者留取标本前,护士的宣教和解释工作不到位等导致患者对标本留取的方法、量及相关注意事项不清楚。血标本量不足9例占4.69%,包括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护士对检验项目不了解,对标本的要求不清楚,患者血管条件差或护士技术欠佳等原因导致采血困难,在取血时操作不当,没有足够的负压形成或试管负压不够,造成标本量不足,一次性检查项目较多,采血量超过试管量的最大容量,血液分配不均〔2〕。

2.1.2 收集标本送检不当 在收集尿、便标本后没有检查量是否达到要求,将标本盲目送出。送检方法不当,如将多余尿液倒掉,没有把好病房最后一关。

2.1.3 管理方面 支持系统不到位,由护工和家属送标本,由于无专业知识,而发生失误。护士长质控管理欠缺,分析标本不合格出现频次较多的3个科室均为该科护士长对标本送检环节监管不严所致。

2.2 标本与化验单患者姓名不符 共41例,其中31例为血液标本,占全部不合格标本的16.15%。标签贴错试管,没有认真核对。试管书写患者姓名后,由于患者出院或拒绝取血,取消后,护士没有及时将试管上患者姓名取消,直接放置试管存放处,导致下一班护士直接使用。检验科分生化室和免疫室两个房间,送检者将标本送错房间。医生填写化验单字迹潦草,护士转抄时辨认错误。

2.3 标本凝固 共32例,占全部不合格标本的16.15%。

2.3.1 血常规标本与抗凝剂比例不当 由于试管产品质量问题造成试管内抗凝剂不足,即使摇晃均匀也会产生凝固。血液比例过多,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小血凝块的可能性增加。

2.3.2 凝血标本采集不规范 临床上采集多项标本时,凝血项检查以第一管为佳,因为2、3管采集的标本检测结果与第一管有明显差异,可能与采血时止血带束缚的时间、某些凝血因子、抗纤溶因子被激活有关。

2.3.3 护士方面 护士取血后未按要求充分摇匀试管。多项采血时将血常规项目放在最后,采血量超过标准而凝固。止血带结扎时间过长。

2.4 送错标本 共22例,其中20例为尿常规和便常规,主要是由护士、护工在送检标本时没有认真核对化验单,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

2.5 标本容器无患者姓名标识 共11例,其中9例为血常规,护士工作不认真,未粘贴书写患者姓名标识。写有患者姓名的纸张粘贴不牢固,送检过程中脱落,而送检人员未发现。

2.6 检验项目用错试管 4例均为血标本,主要因护士对检验项目不熟悉,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造成。

2.7 标本溶血 共3例,多为采血不当造成。针头过细或压力过大可导致红细胞破碎溶血,标本与抗凝剂摇晃过于猛烈,由于各种原因,患者血管难以准确定位,针尖反复在血管内穿刺,造成血肿或血样溶血〔3〕。

3 改进措施及对策

3.1 加强护理人员对标本采集知识的学习 各科室在护士长的带领下组织实施科室人员对标本采集操作规范及流程的学习,从业务训练入手,利用护理查房、晨会提问等方式扩大护士的知识面,确保检验前标本的采集质量及采血用品等。

3.2 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及静脉穿刺技术 标本采集前认真对患者实施评估,选择合适的血管及采集标本的器具。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正确指导患者做好标本留取前的准备,把留取标本的注意事项讲清楚,必要时协助患者留取标本,对于一些血管条件不理想的患者,科室交班。护士不断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做到一次成功。

3.3 加强与检验科的沟通合作 请检验科及时反馈采集标本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对一些新开展的检验项目,采集标本的规范及要求及时下发到科室。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并认真执行。

3.4 严格执行 “三查八对”制度 执行医嘱时应认真核对检验项目,了解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标识准确完整,送检标本前要核对、检查、签字,以确保送检标本质量合格。

3.5 加强标本采集送检的质控力度 采血时应保证抗凝剂与血量比为1:9,当红细胞压积>70%或<20%时要调整抗凝剂的浓度,否则会产生错误结果〔3〕。检验标本采集后及时送检防止标本中某些成分的降解,影响检验结果。将标本采集送检质量纳入护理质控管理及护士绩效考核,每月科室召开质控分析会时通报质量控制结果,对反馈出现的问题,作为护理不良事件集中分析讨论,制定防范措施并落实。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力度,确保送检标本质量合格。

3.6 支持系统的保障 护理部及时向医院提供合理化建议,指定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完成检验标本的取送工作,以确保标本的送检质量。

4 小结

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临床医护人员应更多地了解和学习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加强基本功和理论知识的培训,加强责任心,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检验标本的采集工作。增加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留取标本时为其讲解并要求患者予以配合和服从,减少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

〔1〕石敏,江慕艺,张秀谦.血液标本采集中护理因素的影响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9,6(7):24-26

〔2〕王淑仙,王强,李茹茹.医学检验标本与质量控制[J].河北职工医学院报,2007,12(5):24-26

〔3〕陆琴,沈春菊.持续质量改进在标本送检流程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36(10):768-769

猜你喜欢

抗凝剂检验科试管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抗凝剂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在预防皮下出血中的应用
不同抗凝剂对黄鳝外周血抗凝效果的比较研究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试管难题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