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鲍曼不动杆菌在ICU的感染与预防

2012-10-26张玉芝

天津护理 2012年1期
关键词:鲍曼耐药性检出率

常 虹 张 伟 王 颖 张玉芝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作为条件致病菌,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耐干燥,且易在潮湿的环境中生存,不易被消毒剂灭活等生物学特点,常规消毒只能抑制,不能杀灭,且对肥皂耐受。因此,医务人员的手、医疗器械等均可能是重要传染源。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在ICU内的感染呈逐步上升趋势,其耐药性也因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各种侵入性操作以及免疫抑制剂而日趋严重,导致多重耐药及泛耐药菌株在ICU迅速产生和增加。为此,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ICU住院患者检出的6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ICU住院患者细菌培养结果为鲍曼不动杆菌的病例66例,其中男37例,女29例。年龄34~92岁。其中气管插管44例,气管切开16例,机械通气60例,其余均有吸氧史。

1.2 菌株来源 上述患者的痰液、血液、尿液、分泌物、胸腹水、引流液等各类标本。同一患者相同部位检出的同一病原菌,只记录首次分离株。

1.3 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 由本院检验科微生物室统一采用法国细菌鉴定仪及配套的革兰阴性杆菌鉴定板(ID32GN)对检出疑似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作药敏试验分析。采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做为质控菌株对其生化反应实验的准确性进行质控。

2 结果

2.1 鲍曼不动杆菌在ICU的分离率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ICU送检的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2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4株,占10.37%,铜绿假单胞菌60株,占18.29%,鲍曼不动杆菌66株,占20.12%。两年份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见表1。

表1 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

2.2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株及泛耐药株 ≥3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列为多重耐药株,对现有的(或可获得的)所有抗菌药物耐药,列为泛耐药株。其检出率见表2。

表2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株及泛耐药株检出率(%)

2.3 鲍曼不动杆菌在ICU的分布情况 2009年检出12株鲍曼不动杆菌全部从痰液标本中检出。2010年检出54株鲍曼不动杆菌,53株来自于痰液标本,占98.14%,1株来自于胸腹水标本,占1.85%。

2.4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 ICU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见表3。

表3 ICU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3 讨论

3.1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ICU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调查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在我院ICU检出率占首位。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由2009年的12.37%上升至23.38%,呈现上升趋势。且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的主要来源是痰液,以引发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调查还显示,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均有吸氧、吸痰、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史,因ICU患者免疫力明显低下,各种侵入性操作较多,增加了感染的几率,机械通气被认为是导致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最危险独立因素之一〔1〕。提示感染与侵入性操作有密切关系。鲍曼不动杆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日趋增多,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病原菌中常见菌种之一。并且可以在特定的病房引起大规模的暴发流行。由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的报道日益增加,有学者将其誉为“革兰阴性的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因此,应加强对ICU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3.2 ICU内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多重耐药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我院ICU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等抗菌药物表现耐药,属多重耐药或泛耐药菌株。敏感率最高的是阿米卡星,但2010年其耐药率较2009年上升13.9%。耐药最高的是二代头孢,且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已超过90%。

3.3 干预措施 鲍曼不动杆菌很容易通过交叉感染在医院内流行,医务人员的手、医疗器械等均可能是重要传染源,应加强以下几方面防控措施的落实。

3.3.1 加强手卫生 根据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学特点,建议使用洗手液,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手各部位的清洗,注意清洗的力度。在集中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不同患者之间的手消毒比较容易做到,但同一患者的不同部位之间的手卫生往往容易忽略。因此,要将手卫生纳入操作流程的各环节中,进行规范、培训及考核。

3.3.2 标准预防措施的教育与落实 包括医护人员、护工、保洁员、探视者及家属。正确使用手套、工作服、防护镜等设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公共医疗设备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3.3 做好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隔离,切断传播途径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携带多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极易造成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3〕。因此,应重视病原学检测,及时发现并切断感染源。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隔离患者及携带者。设专人护理,避免人员及护理用品的交叉。对患者用后的物品能耐高压及潮湿的应采用高压灭菌。用后棉织品立即装入黄色垃圾袋内,扎紧袋口,直接转运至洗衣房,按先消毒后清洗原则进行处理。不可在病区内清点。

3.3.4 加强对置管患者的评估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拔管,尽量减少各种管理的留置时间及不必要的置管,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3.3.5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每日常规清洁外,每周对室内环境进行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如空调回风口、病床之间的隔帘等。

3.3.6 做好终末消毒 患者用后的仪器设备、床单位等,应彻底进行终末消毒。

3.3.7 严格把握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 不按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药,是护理人员常见的滥用抗菌药物的行为。也是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因素之一,因此,要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教,提高护理人员及患者对抗菌药物给药时间的认识。

4 小结

鲍曼不动杆菌在ICU的检出率占首位,以引发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耐药性也日趋严重。严格落实手卫生、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置管等措施可有效减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及控制其蔓延。此外,重视病原学检测,及时发现并切断感染源,亦是防控鲍曼不动杆菌引发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环节。

〔1〕蔡小狄,曹云,陈超,等.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呼吸及相关性肺炎20 例[J].微生物与感染,2008,3(1):27-29

〔2〕张晓兵,府灵伟.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0):1945-1947

〔3〕苏兆亮,糜祖煌,孙光明,等.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转座子及插入序列遗传标记研究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0):3085-3087

猜你喜欢

鲍曼耐药性检出率
鲍曼不动杆菌双组份调控系统研究进展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2014-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鲍曼关于“世界音乐”作为跨文化策略的研究
喜庆的春节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