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心理指导对毕业生择业期间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2-10-25姜芸苓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均分团体辅导

凌 敏,李 丽,姜芸苓,尹 兵

(1.大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1;

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辽宁 大连 116044;3.大连医科大学护理系,辽宁 大连 116044)

就业心理指导对毕业生择业期间心理健康的影响

凌 敏1,李 丽1,姜芸苓2,尹 兵3

(1.大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1;

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辽宁 大连 116044;3.大连医科大学护理系,辽宁 大连 116044)

目的 研究综合化就业心理指导方案对毕业生择业期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2009年应届毕业生100名,分成两组,每组各50名,实验组实施综合化就业心理指导方案,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实验组心理指导前后进行比较以及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毕业生接受综合化心理指导后的焦虑、抑郁水平较实验前明显降低,前后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毕业生的焦虑、抑郁水平的后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综合化就业心理指导方案能减轻毕业生的择业焦虑、抑郁水平,择业期间提供科学的就业心理指导是帮助毕业生克服焦虑、抑郁的有效方法。

就业心理指导;毕业生;焦虑;抑郁

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医疗就业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各大医院对毕业生学历的要求也逐渐增高,中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进入医院后被赋予临时护士的角色,属于编外人员,从事繁忙的低层次的护理工作,这些现实的就业条件均给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为缓解毕业生在择业期间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对就业的应对能力,我们设计了综合化就业心理指导方案,并对毕业生进行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大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应届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100名,按照自愿报名的先后顺序选取50名毕业生为实验组,实施综合化就业心理指导方案;其余50名毕业生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就业心理指导。实验组和对照组毕业生均为女生。

1.2 研究方法

(1)自行设计综合化就业心理指导方案,内容全面、具体,包括就业知识系列讲座,如分析就业形势、讲解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演示求职简历书写;就业技能训练,如模拟就业情境训练,求职面试技巧、职业礼仪与职业形象指导;互动式团体心理辅导,如认知转变训练、提高自信心训练、放松训练。

(2)焦虑自评量表(SAS)[1]:由20个项目组成,每项症状按1~4级评分,各项得分相加得总粗分,将总粗分乘以1.25即得标准分。标准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高,50分为临界值[2],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

(3)抑郁自评量表(SDS)[1]:由20个项目组成,每项症状按1~4级评分,各项得分相加得总粗分,将总粗分乘以1.25即得标准分。标准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高,53分为临界值[2],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

1.3 研究程序

1.3.1 实验前对两组进行焦虑、抑郁测验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毕业生进行团体心理问卷测验,测试毕业生焦虑和抑郁的水平,心理测验时间统一选在毕业前4个月进行。

1.3.2 实施综合化就业心理指导方案 综合化就业心理指导方案的实施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对实验组50名毕业生进行10周的综合化就业心理指导,每周1次,每次2小时。实施方案结束一周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再次进行焦虑、抑郁问卷测验。对实验组采取配对前后测实验设计自身对照,以及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及实验组前后测对照,以评价实施就业心理指导方案的有效性。

1.4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实验组前后测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后测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对照组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

2.1 实验前两组毕业生焦虑、抑郁状况(见表1)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结果在焦虑、抑郁水平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焦虑、抑郁水平在实验前是相同的,可以进行实验后测差异的比较。

表1 实验前两组毕业生焦虑、抑郁均分比较(±s,分)

表1 实验前两组毕业生焦虑、抑郁均分比较(±s,分)

组别 人数(人) SAS均分 SDS均分实验组对照组5049t值P 45.42±10.6144.86±9.800.274>0.0548.98±12.1850.61±12.920.647>0.05

2.2 实验后两组毕业生焦虑、抑郁的比较(见表2)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表2 实验后两组毕业生焦虑、抑郁均分比较(±s,分)

表2 实验后两组毕业生焦虑、抑郁均分比较(±s,分)

组别 人数(人) SAS均分 SDS均分实验组对照组5049t值P 38.66±6.2243.84±7.073.869<0.0143.14±9.0648.68±9.073.040<0.01

显示,实施综合化就业心理指导方案后,实验组毕业生的焦虑、

抑郁均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2.3 实验组实验前后焦虑、抑郁的比较(见表3)

表3 实验组实验前后焦虑、抑郁均分比较(±s,分)

表3 实验组实验前后焦虑、抑郁均分比较(±s,分)

组别 人数(人) SAS均分 SDS均分实验前实验后5050t值P 45.42±10.6138.66±6.22-3.759<0.0148.98±12.1843.14±9.06-2.178<0.01

对实验组实验前后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如表3所示,实验后焦虑、抑郁均分均明显低于实验前均分,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实施就业心理指导方案的有效性。

3 讨论

3.1 综合化就业心理指导方案的理论依据

综合化就业心理指导方案的理论依据是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的情境下协助个体开发心理潜能或解决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3]。它是为引导人们自我了解、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而专门组织的活动,具有教育性、发展性、预防性和治疗性功能。针对毕业生就业心理应激相关因素[4]所制订的综合化就业心理指导方案能够帮助毕业生有效克服焦虑、抑郁情绪。对实验组毕业生采取配对前后测实验设计自身对照,以及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组间对照,充分说明了实施就业心理指导方案的有效性。

3.2 综合化就业心理指导方案的作用机制

3.2.1 团体心理辅导技术之一:认知转变技术 认知偏差和价值观冲突是焦虑、抑郁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认知理论认为,人们的心理障碍往往是由其不合理的认知造成的,心理辅导的重点就是要以理性代替非理性,以合理的认知代替不合理的认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认知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或消除已有的心理障碍。在团体心理辅导中采用了“贝克认知转变法”帮助毕业生正确分析自我,客观认识和评价自我,缩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距离。通过就业知识系列讲座,分析就业形势,讲解就业政策,提供全面而准确的就业信息,使毕业生根据自身的学历条件和综合素质调整就业期望,纠正择业中的自我认知偏差,形成客观合理的职业价值观;通过认知转变使不特定的、模糊的就业情境变得清晰、明确,从而克服焦虑、抑郁情绪。

3.2.2 团体心理辅导技术之二:提高自信心 自信心的缺乏和过低的自我评价是焦虑、抑郁的一个重要来源,增强毕业生面对复杂就业情境的勇气和自信心是克服焦虑、抑郁的有效方法。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既有积极参与竞争、争取就业岗位的良好愿望,同时也存在就业心理准备不足、自我定位不准确、自我认知偏差等问题。自信心不足、害怕失败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安排了提高自信心的训练,毕业生的不自信行为可以被观察、指正,然后通过学习、模仿、训练来获得自信行为[5],使毕业生重塑自我形象,发现和认识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卑心理。在就业心理指导中实验组毕业生切实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与力量,为以后继续努力克服困难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3.2.3 团体心理辅导技术之三: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可以直接对抗紧张,体验轻松,从而达到克服焦虑、抑郁的目的。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安排了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像放松等训练内容。首先讲授放松技术的要点,然后指导实验组毕业生进行放松练习,体验放松后的感觉,重复一到两次后交流各自的体验。要求毕业生在业余时间进行放松练习,进一步掌握放松的技巧,以使放松的感觉持续更长时间,进而形成长期的行为习惯。经过放松训练实验组毕业生普遍感觉轻松愉快,有效缓解了自身的焦虑、抑郁情绪。

3.3 重视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指导工作

就业过程中心理指导和支持的缺乏是造成毕业生焦虑、抑郁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学校应努力培养一批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化、专家型的职业指导教师。将毕业阶段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同日常的专业教育相结合,形成全程式的就业心理指导体系和运行模式,使毕业生在就业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社会支持,在面对就业竞争时能够从容应对,提高抵抗就业过程中各种应激因素的能力,以顺利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刘佰桥,隋耀伟.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6):150~151.

[4]刘瑛,凌敏,姜芸苓.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择业期间焦虑水平及其相关因素[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9):120~121.

[5]谢爱武.综合自信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3):198~199.

G526.5

B

1671-1246(2012)10-0105-02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不同学历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应激及其相关因素与干预的研究”(2011256)

猜你喜欢

均分团体辅导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柔性喂丝机均分盘CFD分析和优化设计
面积均分线的推广
单簧管基础练习新探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