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簧管基础练习新探

2015-12-05何也墨

音乐探索 2015年3期
关键词:音列半音均分

何也墨

(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 上海 200031)

单簧管基础练习新探

何也墨

(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 上海 200031)

单簧管基础练习是通过演奏者在机能上的能量储集和力量汇聚,用以挑战各种技术的难度,适应各类技巧的变化,并最终达到演奏的游刃有余。文章从音乐基本元素中的音高、节奏、力度出发,以非调性的思维视角构建单簧管的基础练习方法,用非传统的结构方式探寻单簧管基础练习的新途径。

基础练习;基础练习模式 ;音高;节奏;力度;单一;混合;持续

单簧管基础练习的方法、手段和种类颇多。目前,以德国的卡尔·贝尔曼(Carl Baermann)的《单簧管教程》(又名《每日练习》)为代表的单簧管传统基础练习的内容主要是以自然大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为基础的自然音阶、半音阶、全音阶、音程、分解和弦、琶音等为练习手段。该内容的构建是以调性的思维组成练习方法,它适用于古典和浪漫以及近现代时期的所有调性音乐作品,也间接地适用于无调性音乐作品。

本文的内容立足在非调性思维构建的单簧管基础练习方法上,相对传统的单簧管基础练习而言,这是两种不同视角、不同思路的练习方法。以音乐基本元素中的音高、节奏、力度为出发点,将同元素和跨元素作较为系统的排列、组合及归纳。各基本元素以分类的方式构建基础练习模式,并以音乐作品中的实用谱例作为对应,呈现基础练习的目地性和有效性。文章涉及的作品谱例以泛调性、非调性等近现代音乐作品为主。其不受调性音列控制、打破调式音程关系的作曲方法和结构原则,体现了非调性思维构建的基础练习方法在近现代作品中的实用性、广泛性和包容性。

因篇幅所限,本文只涉及音高、节奏和力度部分。

一、音高的基础练习

音高基础练习是音与音之间连接转换的训练,它包括手指位置的转换,气息控制的转换和嘴型调节的转换。远距离的音高使得演奏的难度加大,因此,训练音高的连接与转换颇为重要。通过对各种形式的音高练习模式训练可以达到对乐器音位更加准确的把握。

音高练习范围为单簧管音域的小字组e至小字四组的c,共45个常用音(以降B调单簧管为记谱音高)。练习者可根据自己的程度或扩充或缩减音域范围,其目的是达到细致而精确地练习每一个音与任何一个音之间的自如转换,张弛均衡。

音高的基础练习模式为单一音列和混合音列两类。由于音列类型数量较大,篇幅有限,笔者仅采用以e为基音的部分音列实例进行说明。

(一)单一音程音列

单一音程音列是指相邻音高距离为等音程的音列,等音程值半音数为1或大于1。

谱例1 半音数为1的等音程音列

谱例2 半音数为2的等音程音列

以此类推,派生出半音数为3、半音数为4、半音数为5、6、7、8、9、10、11、12等一系列单一音程音列。各音列产生从头至尾连续练习或任意组合反复练习等若干方法。音程关系手位跨度较大的音列,前者的连续练习以达到整体连贯性,后者的反复强化以获得局部的准确度。

谱例3 伯格(Alban Berg)《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单簧管声部

第一小节出现的六个音为镜向的不可逆音列,相邻音符间的距离皆为七个半音关系,即为半音数为7的单一音程的等音列。

谱例4 伯格(Alban Berg)《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单簧管声部

第二小节至第五小节为连续10次的相邻音符间皆为半音数为3的单一音程的等音列。

(二)混合音程音列

混合音程音列是指相邻音高距离为不等音程的音列。

用字母A-Z分别表示不同音程级,每个音程级可以任意设定音程值(音程值不能出现同值),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音程级组成混合音程音列(见表1、2、3)。

ABBA

表1两个不同音程级组合成的2个音列(原形及换序,以下相同)

ABCACBBACBCACABCBA

表2三个不同音程级组合成的6个音列

ABCDABDCACBDACDBADBCADCBBACDBADCBCADBCDABDACBDCACABDCADBCBADCBDACDABCDBADABCDACBDBACDBCADCABDCBA

表3四个不同音程级组合成的24个音列

五个以上(含五个)的不等音程的组合以此类推,不再列表举例。

每个音列内部可作局部或全部的循环或移位,音列与音列之间也可作各种类型的组合;每个音列的起始音可以任意设定音高,每一个字母代表的音程级的进行方向可以是上行或下行;每个音列的构成可以是:等差音程数、等比音程数、数列音程数、随机音程数等。

下面以表3四个不同音程级组合成的24个音列之一的ABCD进行分析阐述,其ABCD可构成的音程级的部分音列组合如下。

1.等差音程数

等差1的音列:(1)A=1 B=2 C=3 D=4;(2)A=2 B=3 C=4 D=5;(3)A=3 B=4 C=5 D=6;(4)A=4 B=5 C=6 D=7等,以此类推。

谱例5 四个不同音程级组合成的混合音列

该音列即五个音为一组,以基音e为周期所构建的音列模式。各音列之间四个不同音程数的等差为1,四个不同音程级的值依次为:1、2、3、4/ 2、3、4、5/3、4、5、6/4、5、6、7/5、6、7、8/6、7、8、9/7、8、9、10/8、9、10、11/9、10、11、12。

谱例6 五个不同音程级组合成的混合音列

低音区e音与高音区降B音之间的不同音程跨度的音列,形成周期性的音列模式。音程级等差为2,换序4次,五个不同音程级(原形+逆行)的值依次为:2、4、6、8、10/4、6、8、10、2/6、8、10、2、4/8、10、2、4、6/10、2、4、6、8。该例起始音的音高设定为小字组e,起始音也分别可移位在小字组f至小字一组f的任何音高上。

2.等比音程数

等比2的音列:(1)A=1 B=2 C=4 D=8;(2)A=2 B=4 C=8 D=16;(3)A=3 B=6 C=12 D=24等,以此类推。

谱例7 四个不同音程级组合成的混合音列

该音列的音程级等比为2,换序3次,四个不同音程级(原形+逆行)的值依次为:2、4、8、16/4、8、16、2/8、16、2、4/16、2、4、8。

等比3的音列:(1)A=1 B=3 C=9 D=27等,以此类推。

谱例8 四个不同音程级组合成的混合音列

该音列的音程级等比为3,换序3次,四个不同音程级(原形+逆行)的值依次为:1、3、9、27/3、9、27、1/9、27、1、3/27、1、3、9。该例起始音的音高设定为小字组e,起始音也分别可移位在小字组e至小字组降a的任何音高上。

3.数列音程数

菲波纳齐数列:(1)A=1 B=2 C=3 D=5;(2)A=2 B=3 C=5 D=8;(3)A=3 B=5 C=8 D=13;(4)A=5 B=8 C=13 D=21等,以此类推。

谱例9 五个不同音程级组合成的混合音列

该音列的音程级为菲波拉齐数列,换序4次,五个不同音程级的值依次为:2、3、5、8、13/3、5、8、13、2/5、8、13、2、3/8、13、2、3、5/13、2、3、5、8。该例起始音的音高设定为小字组e,起始音也分别可移位在小字组e至小字一组f的任何音高上。

卢卡斯数列:(1)A=1 B=3 C=4 D=7;(2)A=3 B=4 C=7 D=11;(3)A=4 B=7 C=11 D=18等,以此类推。

4.随机音程数

(1)A=1 B=3 C=4 D=9;(2)A=2 B=9 C=10 D=11;(3)A=3 B=4 C=6 D=13等,以此类推。

谱例10 布其(Valention Bucchi)《单簧管协奏曲》第一乐章

连续不同半音数构成的混合音程音列的乐段,旋律线条起伏不断。以半音数不重复的方式计算此乐段共有12种音程关系即半音数数列为7、6、5、11、4、8、10、3、1、17、12、9;以半音数重复的方式计算此乐段共有57个音程关系即半音数数列为7、6、5、7、11、4、5、8、11、10、3、4、1、5、17、5、6、5、7、11、3、5、1、5、5、11、3、5、8、11、12、5、4、4、7、15、5、11、5、5、1、5、7、1、5、7、11、3、5、1、5、4、5、8、11、9、1。谱例中的划分是以不重复方式为计算标识。

谱例11 威伯恩(Anton Webern)《小交响曲》Op.21

单簧管声部在整个乐章中基本建立在音区大跨度、音程大距离为主的原则上。11个音彼此之间的半音数依次为23、13、11、3、11、11、8、11、25、27。半音数11作为常数位于此音列次序的3、5、6、8位置,4、7位置的半音数少于11;1、2和9、10位置的半音数大于11。

(二)加入持续音

在单一音程音列和混合音程音列中加入一个或多个不同音高的持续音,任何音都可以作为持续音,持续音与原有的音程音列构成新的组合。持续音与原有的音程音列的组合有多种式样,以加入一个音高的持续音为例:单点持续音嵌入音程音列的单个音之间;单点持续音嵌入音程音列的连续多个音之间;多点持续音嵌入音程音列的单个音之间;多点持续音嵌入音程音列的连续多个音之间。

下例是单点持续e音嵌入混合音程音列(设定的第一个音为小字一组a)原形的单个音之间所构成的新组合。

混合音程音列原形:A=1B=2C=3D=4a1(1)降b1(2)c1(3)降e1(4)g1嵌入单点持续e音eeee构成的新组合a1e降b1ec1e降e1eg1

表4

谱例12 四个不同音程级组合成的混合音列嵌入单点和多点持续小字一组g音

该音列的音程级为随机设定,四个不同音程级的值依次为:1、3、4、9/2、9、10、11/3、4、6、13。加入持续音小字一组g,构成单点持续音嵌入音程音列的单音之间及多音之间;多点持续音嵌入音程音列的单音之间及多音之间,构成新组合。

谱例13 芬尼豪赫(Brian Ferneyhough)《时间和运动的探究I》

持续音加不同数量音符的组合。小字组还原g作为单一持续音,在五个10均分点、一个11均分点、12均分点和13均分点中出现43次。持续音g构架的六个不同音程关系被放置在不同数值的连音格局中,交替生成。

谱例14 让让(Paul Jeanjean) 《月光变奏曲》

谱例14音高关系可分为三层关系,以小字一组g作为单一持续音的固定中音层,位于它上方的小字二组的四个音作为高音层以重复和模进的方式进行;位于它下方的小字组的四个音作为低音层以重复的方式进行,它们彼此交替进行,高低呼应,呈现中音层与高音层交替与中音层与低音层交替的双重交替。

在以上音高基础练习模式和音乐作品节选的实例中,无论是单一音列还是混合音列;无论是等差音程数量及其音列数量、等比音程数量及其音列数量、菲波纳齐数量及其音列数量、卢卡斯数量及其音列数量,还是随机音程数量及其音列数量等等,在单簧管乐器音域的可能性中,通过对起始音任意确定的练习模式所带来的自由变化组合,多元多样手法,为演奏提供了在音高上的重要技术保障。这种思维模式的练习方式同样作用于节奏和力度及音乐各要素中。

二、节奏的基础练习

本练习的节奏类是建立在每拍可以均分为任何数的节奏点(以下简称均分点,均分点数用数字1、2、3等表示)为基础的思维模式上。每拍节奏的均分数是无穷的,但实际运用是有限的,通常包括以下均分点:每拍2均分点,包括它的倍数4、6、8等;每拍3均分点,包括它的倍数6、9等;每拍5均分点,包括它的倍数10、15等;每拍7均分点,包括它的倍数14、21等。练习者可根据自己的程度或增加或减少每拍的均分点的数量。练习每拍相同数均分点的连接和每拍不同数均分点变换的连接。

由于大部分节奏基础练习是以十六分音符为基本单位的4均分点,而3均分点、5均分点的训练出现较少,因此,补充3均分点、5均分点、7均分点等数量均分点的内容十分重要,这对提高演奏连音韵律的平均感、平衡感和稳定感很有必要。

均分点的训练分为单一均分点和混合均分点两类,通过单一均分点、多项混合均分点的方法训练,能有效把握其韵律的内在节奏,掌控音乐的情绪起伏。由于均分点类型数量较大,篇幅有限,在此仅以短时值音符为单元的部分均分点组合作为实例说明。

(一)单一均分点

单一均分点是指连续出现的节拍为相同均分点值。

谱例15 连续5均分点

谱例16 连续7均分点

(二)混合均分点组合

混合均分点组合是指连续出现的节拍为不同均分点值。

同样用字母A-Z分别表示不同均分点级,每个均分点级可以任意设定均分点值(均分点级不能出现同值),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均分点级组成混合均分点组合。由此产生:①两个不同均分点级构成的2个均分点组合(见表1);②三个不同均分点级构成的6个均分点组合(见表2);③四个不同均分点级构成的24个均分点组合(见表3);④五个以上(含五个)不同均分点级构成的均分点组合,以此类推。每个均分点组合内部可作局部或全部的循环,均分点组合与均分点组合之间也可作各种类型的组合。每个均分点组合的起始均分点级可以任意设定均分点值。以表3四个不同均分点组合成的24个均分点之一的ABCD为例,其ABCD可构成的均分点的部分节奏组合如下。

1.等差均分点数:

等差1的均分点数列:

(1)A=2均分点 B=3均分点 C=4均分点 D=5均分点;

(2)A=3均分点 B=4均分点 C=5均分点 D=6均分点,以此类推。

谱例17 四个不同均分点级构成的均分点组合

该均分点组合为等差1,换序3次,四个不同均分点级的值依次为:4、5、6、7/5、6、7、4/6、7、4、5/7、4、5、6。

等差3的均分点数列:(1)A=2均分点 B=5均分点 C=8均分点 D=11均分点;(2)A=3均分点 B=6均分点 C=9均分点 D=12均分点等,以此类推。

谱例18 四个不同均分点级构成的均分点组合

该均分点组合为等差3,换序1次,四个不同均分点级的值依次为:1、4、7、10/4、7、10、1/7。

2.等比均分点数

等比2的均分点数列:

(1)A=2均分点 B=4均分点 C=8均分点 D=16均分点;

(2)A=3均分点 B=6均分点 C=12均分点 D=24均分点,以此类推。

3.数列均分点数

素数数列:

(1)A=2均分点 B=3均分点 C=5均分点 D=7均分点;

(2)A=3均分点 B=5均分点 C=7均分点 D=11均分点,以此类推。

卢卡斯数列:

(1)A=3均分点 B=4均分点 C=7均分点 D=11均分点;

(2)A=4均分点 B=7均分点 C=11均分点D=18均分点,以此类推。

4.随机均分点数

随机数列:

(1)A=2均分点 B=3均分点 C=5均分点 D=7均分点;

(2)A=3均分点 B=8均分点 C=9均分点 D=11均分点;

(3)A=2均分点 B=5均分点 C=6均分点 D=16均分点,以此类推。

谱例19 布列兹(Pierre Boulez)LeSoleildesEaux单簧管声部

以四分音符为统一单位,以三均分点作为固定数值,嵌入一均分点和四均分点的节奏数列。形成带有规律感的混合均分点节奏数列,依次为:3、1、3、4、3、1。

谱例20 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火鸟》单簧管声部

以八分音符为统一单位,以奇数均分点数值的五均分点、一均分点和三均分点混合排列。从六八拍的节奏律动看,其顺序为:5、1、1,3、1、1,5、1、1,3、3、3。

谱例21 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奏鸣曲》Op.120,No.2第一乐章

四分音符为统一单位,以二均分点、三均分点、四均分点和五均分点节奏数列主体按由疏至密的方式排列,其中嵌入一均分点,顺序依次为2、2、1、2、3、3、3、3、1、4、4、5、1、1、2、2数值基本呈递增的方式进行。

(三)加入持续均分点

在单一均分点和混合均分点中加入一个或多个不同的持续均分点,任何均分点都可以作为持续均分点,持续均分点与原有的均分点组合构成新的组合。持续均分点与原有的均分点组合的方式有多种式样,以加入一个持续均分点为例:单拍持续均分点嵌入原有的均分点组合的单拍之间;单拍持续均分点嵌入原有的均分点组合的连续多拍之间;多拍持续均分点嵌入原有的均分点组合的单拍之间;多拍持续均分点嵌入原有的均分点组合的连续多拍之间。

下例是单拍持续均分点嵌入均分点(素数数列)原形的单拍之间所构成的新组合。

均分点原形:A=2均分点B=3均分点C=5均分点D=7均分点2357嵌入单拍持续4均分点44444构成的新组合424345474

表5

谱例22 四个不同均分点级构成的均分点组合嵌入单拍持续4均分点(同表5)

该均分点组合为素数数列,换序1次,四个不同均分点级的值依次为:2、3、5、7/3、5、7、2。加入持续4均分点,单拍持续均分点嵌入原有的均分点组合的单拍之间,构成新组合的值为4、2、4、3、5、4、7/4、3、4、5、4、7、4、2。

谱例23 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第一协奏曲》Op.73第一乐章

持续均分点加入不同数量均分点的组合。四分音符为单位,以四均分点作为持续均分点,位于每小节的第一拍和第二拍,与位于第三拍的可变均分点交替进行,可变均分点分别为五均分点和九均分点。顺序依次为4、4、5,4、4、9,4、4、9,4、4、9。

三、力度的基础练习

笔者在此阐释的力度基础练习模式其目的性是加强演奏者在作品演奏时所处的各阶段同时具备力度的掌控能力。音乐中的强与弱细分下来具备若干等级,单一性的力度记号包括极强、很强、强、中强、中弱、弱、很弱、极弱等;变化式的力度记号包括渐强、渐弱、突强、突弱等。单一力度间的切换及变化中的力度起伏训练在基础练习中尤为重要。对力度的基础性训练应秉持与音高节奏同等重视的态度。

本练习将力度范围定为极强(ffff)、更强(fff)、很强(ff)、强(f)、中强(mf)、中弱(mp)、弱(p)、很弱(pp)、更弱(ppp)、极弱(pppp)常用的十个等级,练习者可根据自己的程度或扩充或缩减力度等级范围,练习单一力度的保持和不同力度之间的转换。力度的训练分为单一力度和混合力度两类。由于力度类型数量较大,篇幅有限,在此只采用部分力度作为实例。

(一)单一力度

单一力度是指在音乐进行中出现一个相同力度。

(二)混合力度组合

混合力度组合是指在音乐进行中出现多个不同力度。用字母A-Z分别表示不同力度级,每个力度级可以任意设定力度值(力度级不能出现同值),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力度级组成混合力度组合。由此产生:①两个不同力度级构成的2个力度组合(见表1);②三个不同力度级构成的6个力度组合(见表2);③四个不同力度级构成的24个力度组合(见表3);④五个以上(含五个)不同力度级构成的力度组合,以此类推。每个力度组合内部可作局部或全部的循环,力度组合与力度组合之间也可作各种类型的组合。每个力度组合的起始力度级可以任意设定力度值。以表3四个不同力度级组合成的24个力度数列之一的ABCD为例,其ABCD可构成的力度级的部分力度组合如下。

1.等差力度数:

等差1的力度数列:(1)A=ppppB=pppC=ppD=p;(2)A=pppB=ppC=pD=mp;(3)A=ppB=pC=mpD=mf;(4)A=pB=mpC=mfD=f,以此类推。

等差2的力度数列:(1)A=ppppB=ppC=mpD=f;(2)A=pppB=pC=mfD=ff;(3)A=ppB=mpC=fD=fff;(4)A=pB=mfC=ffD=ffff,以此类推。

谱例24 四个不同力度级构成的力度组合

该力度组合等差为2,四个不同力度级的值依次为:ppp、p、mf、ff/pp、mp、f、fff/ppp、p、mf、ff/pp、mp、f、fff。

2.等比力度数:

等比2的力度数列:(1)A=ppppB=pppC=pD=ff等等,以此类推。

谱例25 四个不同力度级构成的力度组合

该力度组合等比为2,换序4次,四个不同力度级的值依次为:ff、p、ppp、pppp/p、ppp、pppp、ff/ppp、pppp、ff、p/pppp、ff、p、ppp。

3.数列力度数

卢卡斯数列:(1)A=ppppB=pppC=ppD=mp;(2)A=pppB=ppC=mpD=ff等等;以此类推;

菲波纳齐数列;(1)A=ppppB=ppC=pD=f等等,以此类推。

4.随机力度数

随机力度数列:(1)=ppppD=ppC=mfD=fff等等,以此类推。

谱例26 斯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友谊》

混合力度的不同力度之间的变化,总力度幅度由pp至ff,分别为pp、p、mp、mf、f、ff。突变和渐变交替进行。

谱例27 贝里奥(Luciano Berio) 《模进九》

该例为混合力度中相同力度组合的突变和渐变。以p为基础突变为ff;ff为基础渐弱至p再渐强至ff。

(三)加入持续力度

在单一力度和混合力度中加入一个或多个不同的持续力度,任何力度都可以作为持续力度,持续力度与原有的力度组合构成新的组合。持续力度与原有的力度组合的方式有多种式样,以加入一个持续力度为例:单项持续力度嵌入原有的力度组合的单项之间;单项持续力度嵌入原有的力度组合的连续多项之间;多项持续力度嵌入原有的力度组合的单项之间;多项持续力度嵌入原有的力度组合的连续多项之间。

下例是单项持续中强(mf)力度嵌入力度原形组合的单项之间所构成的新组合:

力度原形组合:A=ppppB=pppC=pD=ffppppppppff嵌入单项持续中强(mf)力度mfmfmfmfmf构成的新组合mfppppmfpppmfpmfffmf

表6

谱例28 四个不同力度级构成的力度组合嵌入单项持续中强(mf)力度(同表6)

该力度组合等比为2,四个不同力度级的值依次为:pppp、ppp、p、ff。加入单项持续持续中强(mf)力度,单项持续力度嵌入原有的力度组合的单项之间,构成的新组合为:mf、pppp、mf、ppp/mf、p、mf、ff/mf。

结 语

单簧管基础练习中音高的训练是通过打破调性模式的、以单一音列和混合音列为基础,从一个音到任何音之间的流畅连接转换的训练;节奏的训练主要突出了3均分点、5均分点、7均分点等各种数量均分点的单一练习,强调不同均分点的组合练习,对提高演奏不同律动节奏的平均感、平衡感和稳定感非常有帮助;力度的训练采用单一力度和混合力度两类,注重不同力度的组合练习,以适应现代作品中包括渐强、渐弱、突强、突弱等变化无常的力度关系。除了基础练习模式中的音高、节奏、力度,文章论及的练习方法和思维同样有效于音乐中的其它层面,诸如速度(笔者已另文阐述)、奏法、音色等若干要素。

作为单簧管演奏者及教育者,笔者试图用非传统的结构方式探寻单簧管基础练习的新途径,即打破以调性为基础的单簧管传统基础练习和较为固有的节奏、力度练习模式,以无中心的概念重新组织音符之间的音高、节奏、力度的关系。在结构上运用了数列、换序、等差、等比等方式与近现代音乐更加接近。通过归纳近现代作品的技术类别后将技术类别系统化,构架单簧管非传统基础练习的文本。单簧管非传统基础练习的认知性和经验性,使演奏者在掌握单簧管非传统基础练习的同时也基本掌握了近现代时期大部分作品的各个技术层面,不同角度的练习方式,使演奏者对作品所需求的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产生新的识谱、听觉、组织关系、构架效果等概念,从另一个角度增强演奏者对技术的掌握和控制,进而完善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对音乐的感悟。

责任编辑:奚劲梅

[1] 罗伯托·勃拉奇尼.音乐术语对照词典[M].朱建,饶文心,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 [英]科林·罗森.单簧管[M].章滨,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外国音乐辞典[M].汪启璋等,编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4] C.M.维多尔改写,德米·罗加尔-列维茨基编译.现代乐器学[M].金文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5] 邬析零,廖叔同等.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6] [匈]魏纳·莱奥.器乐曲式学[M].张瑞,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7] 沃德尔.数学小辞典[M].李建华等,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8.

[8] 彭志敏.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9] Stanley,Sadie.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M].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London.1980.

10.15929/j.cnki.1004-2172.2015.03.017

J621.4

A

1004-2172(2015)03-0109-12

2015-03-25

何也墨(1983— ),男,硕士,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讲师。

猜你喜欢

音列半音均分
浅谈半音键竖琴在竖琴启蒙教学与普及推广中的重要地位
蝴蝶标本(外一首)
先秦组合编钟的音列组合
核心三音列及其发展与织体形态
——史蒂芬·哈特克《列队》的音高组织方法之一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明朝琴曲的清商音与含半音五声音阶
昆曲曲学小讲堂之北曲的半音
面积均分线的推广
李斯特《但丁奏鸣曲》和声中的半音化运动
五度圈中律位构成的音列及其所含“宫”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