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例颞叶癫手术远期疗效分析
2012-09-30曾其昌黄红星
李 波 曾其昌 黄红星 卢 军 王 琴
湖南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治疗中心 长沙 41000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5例,男73例,女52例,年龄10~54岁,平均23岁,其中20岁以下31例,20~30岁41例,30~40岁36例,40岁以上17例,病程2~28a,平均7a。既往史:难产窒息20例,高热惊厥17例,颅脑外伤8例,脑炎及脑膜炎12例,蛛网膜囊肿7例。
1.2发作类型及伴发症状单纯部分性发作8例,复杂部分性发作44例,单纯部分性发作继发复杂部分性发作27例,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57例,单纯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4例,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5例。发作频率从每月3~4次,到每日数次不等,均已正规抗癫药物治疗2a无效,发作前有先兆症状99例,其中恐惧感22例,上腹部不适41例,腹气上升感32例,幻嗅13例,幻听10例,似曾相识感9例,发作后有自动症的76例,其中出现口咽自动症32例,双手摸索样动作44例,喃喃自语13例,神游4例,精神紊乱15例。每次发作历时多超过1min,一般持续3~5min。
1.3术前评估(检查)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43例加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示颞叶代谢减低36例。其中125例行头颅MRI检查,发现颞叶结构性异常97例,分别是海马硬化42例,海马萎缩31例,囊肿7例,海绵状血管瘤9例,脑血管畸形8例。电生理检查脑电图检查:术前所有病人均经反复多次(至少3次)的头皮视频脑电图、蝶骨电极检查。单侧样放电共97例,其中发生于颞叶72例,额颞部18例,颞顶部7例。在双侧样放电的28例中,单侧优势放电而定侧的有16例,其中脑电图颞叶优势11例,额颞优势4例,颞顶部优势1例样放电双侧均等12例,其中颞叶7例,额颞叶部3例,颞顶部2例。病人主要依靠临床、影像学检查及脑电图协助定位。在双侧样放电的28例中,依靠反复脑电图检查协助一侧优势放电而定位。125例中定位于左侧67例,右侧58例。神经心理评估:125例患者常规智力、记忆力检测均有智能减退及记忆力下降,神经心理测验示65例有脑功能障碍。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结果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统计学变量包括不同的手术方式,各种病因,单、双侧样放电及有、无海马硬化表现。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法秩和检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麻醉及手术方法本组患者均采用全麻插管,在行皮质脑电检查前半小时减少麻醉药剂量。手术均在皮质和深部脑电图的监测下进行。手术方式:本组行标准前颞叶切除(前颞叶切除+选择性部分海马、杏仁核切除术)55例,标准前颞叶切除术+皮层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除术54例,单纯前颞叶外侧皮层切除16例。发现颞叶阳性病灶的均行病灶切除。手术方法:手术采用额颞部“?”式切口,剪开硬脑膜后先行深部电极监测,于颞极后3cm、5cm的颞中回皮层分别垂直插入深部电极约3.5cm作右侧杏仁核、海马深部脑电监测,再用8导条形电极做皮层脑电监测,发现存在明显异常放电,于颞极后5.5cm切除颞叶外侧皮层,并逐步切除颞叶内侧,寻找到侧脑室颞角,明确海马、杏仁核所在,行海马头及体的一部分切除,并行杏仁核外侧部分切除,复查皮层电极,提示皮质仍有样放电者再加作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除术。前颞叶切除范围包括左侧3~3.5cm、右侧4~4.5 cm前颞叶皮层结构。
2 结果
2.1病理结果本组常规病理检查示胶质细胞增生78例,血管畸形8例,海绵状血管瘤9例,蛛网膜囊肿7例,低级别胶质瘤2例,纤维样组织(疤痕)形成6例,脑软化灶7例,正常8例。
表1 不同病因颞叶癫的手术效果 [n(%)]
表1 不同病因颞叶癫的手术效果 [n(%)]
病因分类 n EngleⅠ级 EngleⅡ级 EngleⅢ级 EngleⅣ级海马硬化 35 20(57.14)9(25.71)4(11.43)2(5.71)海马萎缩 31 19(61.29)6(19.35)3(9.68)3(9.68)蛛网膜囊肿 7 7(100)0 0 0海绵状血管瘤 9 6(66.67)1(11.11)2(22.22)0脑血管畸形 8 4(50.00)2(25.00)1(12.50)1(12.50)脑软化灶 7 5(71.43)1(14.29)0 1(14.29)正常结构 28 20(71.43)1(3.57)6(21.43)1(3.57)合计 125 81(64.80)20(16.00)16(12.80)8(6.40)
表2 EEG示单、双侧样放电的手术效果 [n(%)]
表2 EEG示单、双侧样放电的手术效果 [n(%)]
分类 n EngleⅠ级 EngleⅡ级 EngleⅢ级 EngleⅣ级单侧 97 66(68.04)15(15.46)12(12.37)4(4.12)双侧 单侧优势 16 10(62.5)3(18.75)2(12.5)1(6.25)双侧均等 12 5(41.67)2(16.67)2(16.67)3(25.00)合计 125 81(64.80)20(16.00)16(12.80)8(6.40)
2.2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术后出现额颞部皮肿水肿27例。皮瓣下积液9例,硬膜外血肿23例,暂时性运动性失语3例,暂时性轻度偏瘫2例,暂时性精神症状5例,暂时性视野缺损2例,切口感染3例,无菌性脑膜炎4例,记忆力减退6例,全组无手术死亡。
2.3手术疗效及随访本组对125例手术后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3a,疗效按Engel的标准评定,Engel's效果分级:I级(术后无癫发作)81例(64.80%),II级(极少发作,1~2次/a)20例(16.00%),III级(发作频率减少75%以上)16例(12.80%),IV 级(发作频率减少75%以下)8例(6.40%)。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术后定期复查脑电图,常规使用至少一种一线抗癫药,至少1a后根据情况才能逐步减少药物剂量,直至停药。
术前伴有智能减退及记忆力下降的125例,术后改善110例,加重6例,术后125例性情较前明显温和。见表1、表2。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手术治疗有效率93.6%,而手术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与得到精确的致灶定位有关。即使有了神经影像的阳性发现,也要与脑电图的阳性结果相一致才能断定致灶的部位,从而尽可能完全切除致灶获得好的结果。术前对致灶的准确定位是决定行手术治疗的先决条件,也是手术成功的基础[3]。对于致灶的定位,目前较为理想的定位方法是MRI+PET-CT+EEG。本组均选择非侵袭性的检查,即在结合临床发作病史的基础上,选择联合头颅磁共振(MRI)、磁共振波谱(MRS)、视频脑电监测(VEE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颅内电极脑电图(IEEG)、术中皮层脑电(ECoG)和深部脑电(DEEG)监测等检查,这种联合可以从脑电生理、形态、功能代谢等不同方面作出综合分析定位。
PET-CT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发作间期PET检查致灶主要表现为低代谢灶,这些反应可能发生在癫灶,也可能发生在接受癫传导的区域,所以PET定位的癫灶往往要明显大于皮层脑电图或 MRI定位的区域[5]。本组患者中PET-CT对癫灶定位诊断准确率达到83.7%(36/43),且75%(21/28)的 MRI阴性患者用PET-CT准确完成癫灶的定侧和定位,更显示了PET-CT在癫灶定位中的意义。其局限性在于价格昂贵,难以普及应用。建议当临床表现,视频脑电图监测不能提供准确的定侧、定位信息,头部MRI检查亦无脑组织形态改变的病人,或者脑电监测结果与MRI检查不符合时,此时联合PET-CT检查,取长补短,对颞叶癫的定侧定位有很好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严格的术前综合评估、术中皮层和深部电极精确描记下,采用联合术式治疗顽固性颞叶癫能达到满意疗效,外科手术治疗颞叶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1]Kwan P,Brodie MJ.Early identification of refractory epilepsy[J].N Eng J Med,2000,342:314.
[2]Mukahira K,Oguni H,Awaya Y,et al.Study on surgical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childhood epilepsy[J].Brain Dev,1998,20(3):154.
[3]杨梅华,安宁,杨辉,等 .189例颞叶癫手术疗效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8,31(3):136.
[5]Hashiguchi K,Morioka T,Yoshida F,et al.Thalamic hypometabolism on 18F-FDG-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n med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J].Neurol Res,2007,29(2):215-222.
[7]成强,翟国德,庞琦 .颞叶癫致灶定位方法准确性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0,9(5):393.
[8]谭启富,孙克华,孙康健 .颞叶癫手术时的皮质脑电描记[J].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1993,6(2):7.
[10]安宁,刘仕勇,杨梅华,等 .多脑叶切除联合其它术半球顽固性癫[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5):347-349.
[11]孙振荣,栾国明,周健,等 .多种手术结合治疗顽固[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2,18(4):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