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发展潜力分析与战略路径选择——以通化为例

2012-09-23陶佩春

关键词:都市区城镇化率工业化

陶佩春 魏 冶 王 绮

(1.通化市规划局规划编制中心,吉林 通化 134000;2.东北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十七大”提出了我国要实施特色城镇化战略,“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又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把城镇化发展战略放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位置上”。

众所周知,城镇化不是孤立发展的,需要同工业化、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否则会出现城镇化发展滞后或城镇化超前的现象。虽然学界对我国城镇化滞后、[1][2][3][4]]超前或是与工业化、[5]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判断存在一定争议,[6][7]但是对于城镇化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的密切关注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城镇化与后两者相比有所滞后,那么就认为城镇化的发展具有可挖掘的潜力,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如果有所超前,那么就认为城镇化没有太多潜力可挖,而必须通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来带动,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某一区域的城镇化水平有所超前,仍然要对城镇化的发展进行刺激,那么必然出现过度城镇化现象,贫民窟、社会极化、大城市病等现象就会接踵而至。因此,科学地分析城镇化的潜力,是制定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的关键前提。本文以吉林省通化市为对象,研究以城镇化潜力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路径,以期丰富城镇化规划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概况

本文以通化市为研究区,既包括通化市市区,也包括下辖的梅河口、集安两市,柳河、辉南、通化县三县,东昌、二道江两区和三个省级开发区,人口数230万,2009年城镇化率为53.87%,同年吉林省平均水平为53.3%。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区,南与朝鲜隔江相望,西与辽宁省的本溪、抚顺、丹东等市相邻。通化市是东北东部地区拥有著名工业品牌企业最多的城市。通化市的三大支柱产业是医药、冶金、葡萄酒,它们都在全国享有一定的声誉,涌现出了一大批明星企业与明星产品,其中包括修正药业、通钢集团和通化葡萄酒等。2009年9月,通化市与丹东市签署了合作协议,计划依托东北东部铁路和通丹高速公路,以通化、丹东两个城市为结点,以两市通道为连线,形成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带状经济区域——通丹经济带,随着“陆港”项目、通丹高速、通丹铁路的建设,通丹经济带正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届时通化将成为吉林省距出海口最近的城市。

(二)研究方法

1.偏差分析。一般认为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系统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但这种偏差是超前,还是滞后?按照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特征、就业结构特征,城镇化水平有没有可以挖掘的潜力?都需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在衡量城镇化的偏差方面,国际上流行钱纳里和塞尔奎因提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变动关系一般模式,这一模式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钱纳里和塞尔奎因的一般模式,[8]是根据100多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总结出来的一般经验,不同的收入水平、产业结构特征对应了不同的城镇化水平,实际上是给定了一个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对照表。按该对照表(表1),就可以度量出城镇化水平的偏差。

表1 钱-塞模式对照表

2.协调性分析。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城镇人口是指居住在城市和集镇的人口。可见我国城镇人口的定义主要强调其居住性质,并未像非农业人口一样反映其就业属性。显然居住在城镇中的农业人口也被算作城镇人口,当然还有一部分居住在农村的非农业人口被划分为农村人口。因此,城镇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关系可以大体反映出一个区域或城市的城镇化质量,以及与工业化、非农化之间的协调性。IU比是指劳动力工业化率(即工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与城镇化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的比值,NU比是指劳动力非农化率(即非农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与城镇化率的比值。已有研究表明,利用IU比和NU比两个指标可以分析这一协调性。[9]

如果IU比等于1,表明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相等;如果IU比小于1,表明工业化率低于城镇化率,城镇里存在着第一、三产业的劳动力;如果IU比大于1,表明工业化率高于城镇化率,农村中存在着第二产业的劳动力。NU比如果小于1,表明城镇里存在着一定的农业人口;如果NU比大于1,表明农村中存在着一定的非农业劳动力。当城镇化、工业化和非农化发展较为协调时,IU比大致为0.5,NU比大致为1.2左右。

二、城镇化发展潜力分析

总的来说,城镇化应当与产业发展相协调。推进城镇化的途径可以基本分为两类,一是挖掘潜力,二是功能创新。如果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则可以通过消除障碍的方式释放城镇化的潜力。各地在户籍、土地等方面的改革即属释放潜力之举。当然,如果支持人口转移的社保、住房等举措过多,也将导致拉美式的过度城镇化问题。在我国背景下,如果地区城镇化水平与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相当,那么就不能指望通过释放潜力的方式推进城镇化进程,有效的手段只能是通过发展产业、创新城市功能来提升城镇化的水平。

(一)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系统的偏差分析

1.按经济发展水平衡量的城镇化水平偏差。参见表2,2009年通化市的人均GDP为28645元,而基于世界银行“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 2005”的购买力评价标准(3.45元/美元),通化的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8302美元,换算成1997年货币为1660美元。对应钱-塞模式的第4和第5个等级,相应的城市化率分别为43.9%,49.0%。2009年通化市实际城镇化率为53.87%,显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城镇化水平略有超前。

表2 通化市近年来城镇化率与经济社会指标的关联情况

2.按产业结构衡量的城镇化水平偏差。2009年通化市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的偏差较为明显。无论是工业产值比例和非农产业产值比例,都对应钱-塞模式的第9等级,相应的城镇化率为65.8%,而实际通化市的城镇化率为53.87%,二者相差了11.4个百分点。如果按照产业结构的标准来比较,通化市的城镇化水平是严重滞后的。造成这样的偏差,与通化市早期以林、矿开发立市和解放后产业结构的偏重、偏资本密集型特征有关。

3.按就业结构衡量的城镇化水平偏差。2009年工业就业比重为20.46%,对应钱-塞模式的第4个等级;非农业就业比重为53.99%,处于第4、5等级之间。从就业结构上看,城镇化水平有一定的超前。

(二)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工业化、非农化之间的协调性分析

通化市2005年IU比约为0.35,NU比约为0.93;2009年的IU比约为0.38,NU比约为1.00。4年内通化市的工业化、非农化与城镇化正趋于协调,但是与标准水平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通化市的城镇化水平有所超前。说明有部分农业生产人口也集中在城镇地区,而城镇地区所提供的非农业就业机会不足。

从产业分次的角度看。IU比与标准值相差0.12,NU比与标准值相差0.2,可见城镇化与非农化的差异,大部分是与第二产业就业的差异相关,小部分是与第三产业就业的差异相关。这种偏差暴露出了通化市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存在重大的问题,资本密集型占主要地位,在吸纳就业方面有所欠缺,大大影响了通化市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总的看来,通化市城镇化的发展与工业化、非农化之间的协调性欠佳,虽然2009年与前期相比,协调性有所提高,但也是趋于低水平的协调,产业推动力不强、就业带动不足、城镇规模小、城镇化过程迟缓。通化市应试图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挖掘城市新功能、中心城市扩容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系统跃迁到一个新的均衡能级,从而实现通化市的跨越式发展。

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把感情的纽带抛向学生,努力创设生动活泼、新颖愉快、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师生共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课堂的情趣。如:在教唱《保护小羊》这首歌曲时,我根据歌词内容精心制作了教学挂图,而且准备了小羊、小猎狗、大灰狼、大象等一些头饰,把音乐教室里的座位摆成了弧形,这样,学生一走进教室,没有了那种课堂的约束感,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而且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城镇化发展潜力判断

综合偏差分析和协调性分析的结果,虽然在产业结构上表现为城镇化发展滞后,但主要归咎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偏重”的历史背景,而其它指标都表明通化市的城镇化是有所超前的。2005年通化市的城镇化率就达到了52.51%,高于全国水平。2005-2009年,通化市在经济年平均增长14.0%的条件下,城镇化率只增加了1.3个百分点,说明这一时期内,较高的城镇化数值一直被消化。因此,现有结构下通化市城镇化潜力释放的空间非常有限,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工作重点应当以促进城市的功能创新为主,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城镇化的发展质量。

三、城市功能创新与城镇化质量的提升

(一)城市功能创新的内涵

城市功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它决定了城市的特性和城市在区域中所处的地位。笔者认为,城市的功能创新应包含两方面内涵:

1.城市区域角色的改变。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全球的竞争往往不再是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城市组成的区域、城市群和都市区之间的竞争。城市通过与其他城市展开协作,在更大范围内获得发展机会,减小竞争压力。因此,城市的功能创新受到区域一体化过程的制约,是区域内城市相互博弈的结果。有的城市成长为区域的中心,而有些城市成为副中心和特色产业基地。发达的区域内,各城市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态位,走出独特的发展道路,这就是区域角色。城市应该在更大的尺度上去认识自己。

2.城市产业功能的升级。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产业特点和强弱代表了城市在区域中的角色和位置。城市功能创新必须通过产业功能的创新来实现。佩蒂克拉克准则等基本理论揭示了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方向,劳动力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和后工业经济变化。城市的功能创新对产业功能的要求更细微,,并具有阶段性和递进性,需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发展条件,从发展基础中寻找,创新的步伐太小容易被赶超,原因是区域内城市的竞争关系仍然存在;创新的步伐太大,容易造成邯郸学步,结果摒弃了自身实际,反而失去了发展机会。

(二)城市功能创新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催化剂

城市发展如同博弈,需要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寻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当已有的地位受到威胁、城市发展滞缓时,适时进行城市功能创新,从而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的经济增长带来需求结构的变动,也必然会带来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的相应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导致资本和人口在空间集聚,并因此加快城镇化步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城镇化发展超前的前提下,通化市不能通过像重庆地区户籍、土地改革的方式来释放潜力而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依赖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换与产业集聚。

四、通化市城市功能创新的基本路径

(一)依托近海门户建设近海经济区,形成和壮大近海产业功能

通化与丹东之间的便捷交通通道的建立,特别是陆港的建设,使得通化除了没有港口码头装船、卸船的操作外,其功能与港口基本相同。这种地位的转变,将从很大程度上改变通化的城市功能,这种吉林省近海门户的地位,使得从功能上看,通化已经演进为吉林省乃至东北东部地区的“出海口”。因此,依托这种近海门户区位建设以近海产业为主导的近海经济区,将是通化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

随着东北东部铁路的建设,通化从丹东出海的距离相比营口和大连而言,减少了200公里以上。围绕铁路沿线,将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例如生产性服务业和物流业。黑、吉、辽三省东部地区一些新的工业项目围绕铁路开始建设,吸引更多的外来企业把目光盯在铁路沿线区域。这条铁路建成后,每年的货物运输能力将达到2000万吨,相当于现在沈丹线货运能力的2.5倍。一大批新项目将围绕新建铁路特别是与港口直接联系的地区建设,包括仓储、物流、工业园区等,通化适时提出的陆港建设将有力地提升通化的投资区位优势,获得相应的产业集聚功能。

(二)都市区化

都市区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城市化过程中,当扩散作用强于集聚作用并占主导地位时,城市要素和职能开始由城市中心向外围移动和扩散。在郊区化阶段,城市性用地由中心向外不断扩大,原先受农业支配的非城市地域逐渐转化为以非农产业为主的城市地域。与此同时,中心城与外围地区在经济社会方面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强烈,功能联系越来越紧密,从而形成由中心城和外围地区共同组成并以中心城为核心的新的城市空间形态——都市区。[10]

都市区可以是一种发展状态,也是一种发展思路,重视区域的一体化,重视协调发展。都市区可以实现“1+1>2”的区域整体效益最优化,可以统筹解决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区域(跨界)问题,促进要素在同城化的区域内流动和优化配置,扩大市场空间,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增强区域影响力,化解大城市病,等等。都市区的规划和建设应该具有前瞻性,许多地区往往在大城市病较为明显时才意识到以都市区思想进行空间组织,进行所谓的都市区规划也主要为中心城市牟福利,限制了周边县市的发展。

首先,通化市城镇化略有超前,客观说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需要借助外力给予支持。根据通化市的实际情况,展开与通化县的合作尤为重要。通化地区的许多医药产业如东宝药业等都位于通化县。

其次,三个客观需求也要求通化市必须构建都市区。一是中心城区扩容的需求,通化市主城区地处狭长的沟谷,极限可建设用地只有70平方公里左右,不可能满足未来发展要求;二是产业空间整合的需求,主城区周边存在多个园区,这些园区之间缺乏协调,彼此之间争夺项目,导致项目布局无序,产业空间有待整合;三是同城化的需求,主城区与快大茂城区(通化县城)空间距离仅为20公里,且联系紧密,两城之前已开通了公交,主城区的给水管道已延伸到了快大茂城区,其交流的频繁程度可见一斑。未来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二者之间的联系将进一步增强。

最后,适时地进行前瞻性考虑,有利于今后的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

表3 通化市2000—2009年工业产值排名前10位的行业

因此,都市区化是通化城市功能创新的重要途径。由于篇幅有限,对于都市区建设的细节这里不再赘述。

(三)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以通钢为代表的资金密集型产业是通化市的支柱产业。虽然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和民营医药产业的不断壮大,钢铁产业比重有所减小,但仍占有重要地位。

如表3所示,除了医药产业发展迅速,跃居第一位之外,2000-2009年排在前10位的产业门类与顺序并未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产业结构一直以资金密集型和资源导向型为主,能够吸纳就业的产业较少。未来有必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满足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过程中的就业需求。

五、讨论

通过城镇化经济发展的偏差分析以及与工业化、非农化的协调分析,对通化市的城镇化发展潜力进行了判断,发展目前通化市城镇化水平有所超前,并揭示出现有产业结构特征对提高城镇化的实质性发展支撑力较小。鉴于城市功能创新与城镇化发展质量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提出建设近海经济区、都市区化与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三项重要措施来创新城市功能,进而提高城市化发展质量。

这一分析过程旨在说明在城镇化发展战略制定过程中,有必要充分了解城镇化发展的潜力与态势,避免发展政策的方向性错误,比如户籍改革、土地流转等发展经验就不适用于像通化这样城镇化发展超前的城市。

[1]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J].城市规划,1999,(12).

[2]周一星,王玉华.中国是不是低度城镇化[J].中国人口科学,2001,(6).

[3]Zhang L,Zhao S.Reinterpretation of China's under-urbanization:Asystemic perspective[J].Habitat International,2003,(3).

[4]王小鲁,夏小林.优化城市规模,推动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1999,(9).

[5]邓宇鹏.中国的隐性超城市化[J].当代财经,1999,(6).

[6]王桂新.中国人口工业化、非农化与城市化发展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

[7]周一星.关于中国城镇化速度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6,(S1).

[8]Hollis Chenery,Sherman Robinson,Moshe Syrquin.Industrialization and Growth:A Comparative Study[M].USA: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9]孔凡文,许世卫.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分析与判断[J].调研世界,2006,(7).

[10]谢守红,宁越敏.中国大城市发展和都市区的形成[J].城市问题,2005,(1).

猜你喜欢

都市区城镇化率工业化
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业遗产分布图(部分)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河南省县域城镇化率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空间分异性研究
都市区创智中枢 北郑州水韵嘉城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县域对接融入都市区研究
安徽省生态足迹与城镇化率关系实证研究
杭州推进县域经济融入都市区经济的对策研究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县域城镇化率及其推进预测
——以济南市平阴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