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入境旅游接待区域差异研究
2012-09-21林水富陈秋华
林水富,陈秋华
(福建农林大学旅游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福建省入境旅游接待区域差异研究
林水富,陈秋华
(福建农林大学旅游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入境旅游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区域发展十分不平衡。从测算结果看,福建省入境旅游带内差异大于旅游带间差异,旅游带内差异主要是由东部滨海旅游带内的差异造成的。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对福建省旅游入境接待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福建省各设区市可以根据区域旅游资源优势、逐步改善的交通条件和旅游设施条件,通过提升入境旅游市场的战略,缩小入境接待区域经济差距。
入境旅游;区域差异;Theil系数;福建省
一、引 言
旅游的发展有助于平衡地区间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差异。入境旅游在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为中国创汇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国家、省级及地市各层面都存在着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这一客观事实。入境旅游增加了外汇收入、提高我国国际支付能力,有助于平衡国际收支,促进经济发展。但沿海与内陆社会经济条件差异的存在以及旅游供需分布的不均衡,使得区域之间入境旅游发展不均衡。国外学者对国际旅游区域差异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关注旅游发展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国内对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关注大区域视角,即从旅游规模[1-3]、旅游流空间分布[4]、资源赋存和竞争力[5]等角度对省际差异展开研究。也利用不同的方法、指标测度我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如马耀峰等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法[4],曾军等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5],李乃伟等利用地区入境旅游收入与我国大陆入境旅游收入平均值比率变化指数[6]分析我国入境旅游的省区间差异。由于旅游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省级区域的旅游差异在2000年后被更多学者所关注[7-8],而且多从经济角度即旅游外汇收入展开分析与研究。
福建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省份,其入境旅游接待在我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不仅是我国沿海地区开放最早的省份,而且在海外拥有大量的华侨,因此,作为第三产业支柱之一的旅游事业,特别是国际入境接待旅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加上旅游地建设、旅游宣传促销和市场开拓等措施的实施,使入境游客人数快速增长 (见图1)。福建省接待入境游客人数从1979年的11.52万人次增长到2010年的368.14万人次,31年间增长了31倍,1989年至2002年入境旅游接待人数全国排名一直处在第四位。但2003年之后逐渐被江苏、浙江超越,现排名全国第六位。这与江苏、浙江经济发展有关,实际上与江浙两省旅游区域差异的缩小也具有很大相关性。而且数据显示,2004年福建入境旅游接待人数的增速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福建省入境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否相关,目前尚没有进行相关论证。福建省入境旅游研究关注市场开发较多[9],区域旅游发展差异研究却相当匮乏,只有杨建明指出福建省的国际入境旅游发展存在着极其明显的区间差异[10],但没有做具体论证。福建省旅游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也没有考虑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对福建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建设海峡旅游共同市场,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程中,福建省旅游业发展布局应该考虑区域差异,进而在发展战略中思考缩小区域差距,这就需要测度旅游经济发展不均衡状况,用具体数据说明福建旅游业发展的问题,进而在理论层面进行研究并指导福建旅游业的发展布局。本文运用Theil系数测算福建省1985-2010年入境旅游接待的区域差异及其演变情况,试图探求此差异的成因,并就有效缩小福建省入境旅游接待的区域差异提出相关对策措施。
图1 1979-2010年福建省入境接待游客数量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Theil系数又称为熵指数,是衡量区域差异的一个重要指标,由数学家Shannon C·E·和Wiener·N所建立,Theil·H最先将其应用于经济分析及预测,所以经济学上称之为Theil系数。该数值越小,代表区域间的不均衡程度越小。Theil系数的特殊意义在于该指标能将总体的区域差异分解成不同空间尺度的内部差异和外部差异[11],从而看出总体中的各个组对总体差距的贡献值及变化趋势。Theil系数可以经济总量比重加权计算,也可以人口总数比重加权计算。采用Theil系数来衡量入境旅游接待的区域差异,一方面可以按地域结构进行多层次分解,另一方面由于避免了外在因素 (如国家层面的政治波动、经济危机等)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且不受研究空间单元个数的影响,因而可比较不同区域系统内的旅游发展差异。
考虑到区域入境接待上的区域差异,因而Theil系数采用人口总数作为权重,按下列公式[7]进行计算:
1.福建省各旅游带内各设区市间入境旅游接待区域差异程度Theil系数:
2.福建省两旅游带间入境旅游接待区域差异程度Theil系数:
3.以设区市为单位的福建省旅游入境接待区域差异程度Theil系数:
4.福建省入境旅游接待区域差异可分解为旅游带内 (Tpi)和旅游带间 (Tbr)差异之和:
上述四式中,Yij和Nij分别为各年福建省i旅游带j市入境旅游人数和人口数,Yi和Ni分别为i各年旅游带入境旅游人数和人口总数,Y和N分别为各年福建省入境旅游人数和人口总数。
(二)数据来源、选取及其数据描述
基于下述原因,本研究选取入境旅游接待人数作为分析福建省入境旅游发展区域差异的指标数据。(1)数据的可获得性。我国旅游发展思路是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受此影响,我国对入境旅游接待人数的统计一直保持着较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可以从各年统计年鉴中获取所需要的数据;(2)数据的准确性。入境游客的数量是经过海关严格记录的,且历年都有详细的记载和备案,因而境外游客被重复记录的几率大为减小,准确性大大提高,从而有助于减少因数据问题而带来的误差。[12]
本研究对象为福建省的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南平、三明、龙岩、宁德9个设区市。依照福建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①参见福建省旅游局2002年《福建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划分的两大旅游带为东部沿海蓝色旅游带、西部山区绿色旅游带,文中将区域分3个层次来分析福建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水平,分别为设区市、旅游带和省区,其中设区市是上述9市,而东部沿海蓝色旅游带包括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六市,西部山区绿色旅游带包括南平、三明、龙岩三市。数据来源于1986-2011年《福建省统计年鉴》。
三、接待区域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一)Theil系数的计算及分析
根据1986-2011年福建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利用公式 (3)计算得出1985-2010年福建省入境旅游接待区域差异的Theil系数,然后公式 (1)、(2)、(4)将这个Theil系数分解成两个旅游带内部各自的市际差异 (Twr)和两条旅游带间的差异 (Tbr),同时计算各自对差异的贡献程度,得到了下列结果,如图2、表1所示。从图表中可以看出:
图2 福建省入境旅游各市间、带间及带内差异发展变化 (1985-2010年)
1.总体上看,1985-2010年福建省入境旅游接待区域发展一直很不均衡,入境旅游接待区域差距一直比较大,东部沿海占据全省入境旅游接待的将近90%,西部山区仅占10%左右。从Theil系数上可以看出,1985-1993年Theil系数都在0.7以上;1994-2003年Theil系数在0.6-0.7之间,除了1996、2002年超过0.7;2004-2006年又都大于0.7;虽然2007、2008有较大幅度的下降,都小于0.6,但2009-2010年又超过了0.7。这表明福建省入境旅游接待发展区域差异大而波动,区域差异没有呈现变小的趋势。
2.旅游带内差异与区域总体差异变化的Theil系数形状基本相似,表明旅游带内部差异也呈较大的波动状态。由于福建省入境旅游接待总人数90%左右在东部沿海,内部差异很大,入境接待主要集中于厦门、福州和泉州3市,大约占沿海地区接待人数的将近九成,而宁德市入境接待的比例还不到沿海地区的1%。从表中差异贡献率数值看,东部沿海的差异贡献率1985-2010年均高于西部山区贡献率,但西部山区旅游带贡献率呈缩小趋势,表明西部山区的差异在缩小。
3.旅游带间差异呈小幅下降趋势。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旅游带间差异较小且呈减小趋势,旅游带间差异贡献率也较小,1995年之后差异贡献率在10%左右。
总的来说,福建省入境旅游接待旅游带内各市差异明显,福建省旅游入境接待总体差异变化主要是由带内差异变化决定的。
表1 福建省1985-2010年入境旅游接待的Theil系数分布
(二)旅游带内各设区市间入境旅游接待区域差异
1.福建省旅游带内区域差异与沿海旅游带内旅游入境接待的内部区域差异基本重合 (见图3),表明福建省旅游带内区域差异主要来自于沿海旅游带的差异。
图3 1985-2010年福建省入境旅游接待旅游带内区域差异演变
2.沿海旅游带区域差异变化较小,基本在0.6上下波动。由于东部滨海入境旅游接待主要集中在福州、厦门、泉州这三个城市,占东部滨海旅游带接待人数的90%左右,而且基本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因此,漳州、莆田、宁德3个城市入境旅游接待不同年份的波动,造成了该带内差异变化。
3.西部山区入境旅游接待市际差异从1988-2003年一直呈上升趋势,随着武夷山开发,接待了大量的入境旅游者,而且逐年稳定增长,入境游客接待量在整个旅游带的比例由1989年的67%增长到2003年的97%,这就造成西部山区入境旅游接待市内差异在此期间不断扩大。但随着泰宁金湖、永定土楼等山区景点的开发,2003年西部山区市际差异明显缩小。
1985-2010年东西旅游带间及各自旅游带内差异对福建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贡献率呈现下列特征 (见图4):(1)旅游带内差异一直大于旅游带间差异 (带内差异位置远高于带间差异位置)。带内差异是福建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为75%~90%,最高是2002年,旅游带内差异贡献率为0.906 362。与之相对,旅游带间差异贡献较小,占10%~20%,最低的2002年,旅游带间的差异贡献率为0.093 638。(2)东部沿海带内差异贡献率大于西部山区带内差异贡献率。东部沿海带内差异贡献率都在0.7以上,而西部山区带内差异贡献率基本在0.1以下 (少数年份除外)。东部沿海地区入境旅游接待人数占福建省入境旅游接待人数的90%以上,而其中90%又集中在福厦泉三市也证明了这点。(3)旅游带间差异贡献率数值呈下降趋势,而旅游带内差异数值在较高位且呈波动状态。总之,福建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主要来自于东部沿海旅游带内部差异。
图4 1985-2010年福建省入境旅游接待旅游带内、带间及各市差异贡献率的发展变化
四、区域差异成因分析
入境旅游接待的区域差异是否影响到福建省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进而影响到福建省旅游业的发展,影响入境旅游在全国的地位,这虽然没有进行实际论证,但找到福建入境旅游接待区域差异的原因并寻找对策,对于做大做强福建旅游,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福建入境旅游市场的旅游供求双方来探寻差异产生的原因。
(一)从旅游需求看福建入境旅游区域差异
从福建省入境旅游现实需求即已有的入境游客构成分析,可以从中发现福建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一些根源。从福建省入境游客的比重 (见图5)来看,外国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大体上各占1/3(1990年后),其中台湾同胞稳中有升,港澳同胞呈下降趋势,外国人略有波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占据福建入境游客的2/3,一直是福建重要而稳定的境外客源市场,而他们祖籍大多就在闽东南沿海的福州、泉州和厦门。而且福建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团队以观光度假为主,散客以商务目的为主,第三位是探亲访友和宗教朝拜。这种不太合理的客源市场结构是福建省入境旅游发展存在区域差异而且比较难改变的重要根源。
图5 1985-2010年福建省入境旅游接待游客比例
(二)从旅游供给看福建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
旅游是旅游者到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消费的活动,因此能否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是关键,而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等是旅游产品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1.旅游资源禀赋条件。旅游资源是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决定性因素。旅游资源,特别是高级别、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是吸引境外游客、发展入境旅游接待的物质基础[13]。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越强,旅游经济价值越大,对区域旅游业的贡献也就越高。旅游业发展战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旅游资源等级高低、数量多少及其在区域上的组合与分布特征。福建省旅游资源开发最具潜力的地区集中在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的沿海带状区域上,拥有全省65%的等级集合区,更集中了全省80%的优势集合区。因此,90%的入境游客也分布在这条带状线上的福州、泉州和厦门3市。利用近年来泰宁、宁德等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以及各设区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的开发建设,通过加大宣传和提高促销力度,使得入境游客福建省区域间转移,逐渐缩小入境接待的区域差异。
2.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目的地可进入性取决于基础设施尤其区域交通设施,一个区域旅游业生存和发展依靠基础设施,尤其是旅游交通。发达的旅游交通能够一定程度改善一个区域不利的区位条件,提高旅游景区 (点)的可进入性和吸引力,从而扩大客源市场规模、优化客源市场结构。[8]福建地理环境的相对封闭和山地多平原少的地貌特征,加上地处对台前线,使得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少,突出表现在交通设施及口岸建设上,交通不畅是福建省旅游入境接待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限制因素。而航空口岸建设更直接影响到入境旅游的发展,目前拥有国际航空港的厦门、福州、武夷山就是福建入境旅游接待最多的3个城市,这是最有力的佐证。随着高速公路,高铁的开通,宁德、莆田已经成为交通便捷的区域,结合厦漳泉、福宁莆推进同城化,可以开展旅游区域合作,逐渐分流沿海入境客流,缩小区域差异。
3.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条件。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是直接面对旅游者的旅游服务实体,其数量及品质直接影响旅游接待服务质量,良好的服务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原因。旅行社是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典型代表。旅行社不仅生产销售旅游产品,而且在旅游业中起着先锋、桥梁及组织协调的作用。截止2008年12月31日,福建省共有在册旅行社60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59家,国内旅行社547家 (见表2)。在区域布局上,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武夷山和泉州,龙岩、莆田、宁德旅行社少,宁德更是没有国际旅行社,这就限制了这些地区旅游入境接待的发展。饭店与旅行社大体相似。福建现有星级饭店主要集中在福州、厦门和泉州三地,其他地市拥有的饭店数量少,且档次较低,规模较小。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条件将不断完善,能够满足入境游客的需求。
表2 2008年福建省旅行社区域分布情况表
五、结论与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入境旅游接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区域发展一直很不平衡(Theil系数基本在0.7),而且这种不平衡状态的改变十分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福建省入境旅游的发展,也威胁福建省入境旅游在全国的地位。而旅游带内差异一直大于旅游带间差异。福建入境旅游接待省级差异主要由旅游带内差异构成,旅游带内各市之间旅游入境接待存在明显的差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福建入境旅游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区域差异十分明显,入境旅游接待主要集中在沿海的厦漳泉3市,其他城市比重小,尤其宁德市 (2010年接待入境游客仅3 384人次)入境接待规模小,发展缓慢。福建省各设区市可以根据区域旅游资源优势逐步改善交通条件和旅游设施条件,通过提升入境旅游市场的战略,缩小入境接待区域经济差距。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及闽台两岸旅游交流合作过程中,引导各种要素向目标区域转移,逐步提升福建省旅游产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缩小区域间的旅游发展差异,实现福建省旅游业更好更快地健康发展,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转变。
[1]陈秀琼,黄福才.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 [J].地理学报,2006,61(12):1271-1280.
[2]周玉翠,陆玉麒,谢江红.我国国际旅游的区域差异 [J].经济问题探索,2005(9):39-42.
[3]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3):406-410.
[4]马耀峰,李永军.中国入境后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研究 [J].人文地理,2001,16(6):44-46.
[5]曾军,崔郁.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12):94-97.
[6]李乃伟,卫海燕,吴成基.中国大陆国际旅游收入地区差异变化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2):58-61.
[7]靳诚,陆玉麒,徐菁.基于Theil系数的浙江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2):123-128.
[8]姜海宁,陆玉麒,吕国庆.江苏省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研究[J].旅游学刊,2009,24(1):23-28.
[9]黄秀娟.福建省入境旅游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 [J].经济地理,2006,26(专辑):87-90.
[10]杨建明.福建省入境旅游时空发展格局探析 [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32-36.
[11]刘慧.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 [J].地理研究,2006,25(4):710-718.
[12]保继刚,甘萌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变化及因素分析 [J].地理科学,2004,24(3):365-370.
[13]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30-34.
Keywors:inbound tourism;regional diversity;Theil index;Fujian Province
(责任编辑 林 芗)
Analysis of the Inbound Tourism Diversity among Areas in Fujian Province
LIN Shui-fu,CHEN Qiu-hua
(College of Tourism,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The inbound tourism has developed quickly in Fujian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pole in China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But the development among the areas is very lopsided.After calculating Theil index,the paper discovers that in-region disparity is larger than the disparity between regions,and that the in-region disparity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coastal tourist regions in the east of Fujian.The causes for the regional diversity a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 of tourism demand and supply.The paper therefore suggests that the regional diversity of inbound tourism in Fujian can be narrowed by making use of respective regional tourist resources,gradually improving traffic conditions and tourist facilities,and promoting the inbound tourism market strategy.
F 590.84
A
1008-889X(2012)02-30-08
2011-10-14
2011-11-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09YJA790042)
林水富 (1974—),男,福建福安人,讲师,博士生,主要从事旅游经济、生态旅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