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尼莫通及缓慢放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分析
2012-09-21邹洪胜张昌莲
邹洪胜 张昌莲
(泰山医学院附属荣成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科,山东 荣成 264300)
蛛网膜下腔出血易并发脑血管痉挛,梗阻性脑积水脑疝的形成,病死率很高,应用尼莫通及缓慢放脑脊液,能明显地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是从2002年至2011年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经CT或腰穿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组男性54例,女性23例,年龄在41~79岁,平均年龄60岁,有瘫痪肢体者多为脑出血,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肌力0~Ⅰ级30例、Ⅱ~Ⅲ26例、Ⅳ级以上21例,对照组男性48例、女性21例,年龄在40~77岁,平均年龄58.5岁,瘫痪肢体肌力0~级30例,Ⅱ~Ⅲ级20例,Ⅳ级以上19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①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后进行缓慢放脑脊液。腰穿在第3~4或4~5腰椎间进行,每次放出脑脊液16~20mL,注意缓慢放脑脊液不能过快,必要时放上穿刺针芯,以防过快引起脑疝,以后用0.9%NS,5mL+Dxm5mg从穿刺针内注入,手术结束后,用无菌敷料盖好穿刺点,按压2~3min,无CSF及血液流出即可,其他注意事项按平时腰穿处理。3~4d根据病情可再缓慢放脑脊液[2]。②若是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过高或血肿较大,必须首先开颅或缓慢放脑脊液手术清除血肿,或先行侧脑室内引流,等颅内压平稳以后,再进行缓慢放脑脊液,以防脑疝形成[3]。
1.2.2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高血压
若血压在180/100mmHg以下不要降压,只要经过上述开颅或侧脑室引流,脱水降颅压等处理以后,血压自然会降低,若血压仍过高,>220/120mmHg时可用尼莫通5mg+5%Gs以维持静脉滴注15d/min,必须常测血压,不可过降,以防影响脑灌注,也可口服尼莫通或卡托普利。
1.2.3 治疗组、对照组
全部脱水降颅压,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对症支持治疗,防止感染等并发症治疗都相同。
1.3 疗效对比
近期疗效评定标准∶①基本治愈∶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生活自理。②显效∶肌力增加Ⅱ级以上,患者较前功能进步,发音尚清晰。③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者。
2 结 果
两组疗效对比见下表1,基本治愈+显效率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意义。
3 讨 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病因是颅底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其次是动脉粥样硬化、脑部外伤,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淀粉样变。脑血管痉挛是死亡和致残的常见原因,常发生在∶①超早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6h以内;②早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24h内;③迟发性,在出血后10~14d,表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昏迷,若早期应用尼莫通或尼莫地平加脑脊液置换可有效地防止脑血管痉挛[4],明显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另有急性和亚急性脑积水,特别是并发梗阻性脑积水导致颅内压升高,脑疝是死亡的常见原因。在治疗中∶①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在脱水降颅压之后进行缓慢放脑脊液;②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若颅内压过高或血肿较大,必须在开颅手术或缓慢放脑脊液,或微创手术消除血肿或做侧脑室引流及脱水降颅内压以后,待颅内压及生命体征平衡后,才能进行缓慢放脑脊液,以防脑疝形成[5]。这样可以有效地疏通脑脊液循环,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及对脑干的压迫,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有效减少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
表1 疗效对比(n)
[1] 张健莉.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11(2):68-69.
[2] 吴勇,邱海明,王宇.腰椎穿刺脑脊液穿刺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1121-1123.
[3] 彭安迪.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68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6):56-57.
[4] 付桂丽.尼莫地平联合腰椎穿刺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评价[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3(4):12-14.
[5] 兰心强,郭世文.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33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