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抗菌方案探讨

2012-09-21方天舒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5期
关键词:内酰胺酶头孢哌酮单胞菌

方天舒 田 英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多种多样,但细菌感染和持续性炎症是其典型病变,且反复发作,临床处理困难。本文通过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疗效,目的是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患者为我院呼吸内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确诊的支气管扩张患者64例,其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16~76岁,排除肝肾功能障碍者。急性加重的判定[1]∶①痰的变化;②呼吸困难加剧;③咳嗽加剧;④发热;⑤喘息加剧;⑥不适、疲劳、昏睡或运动耐量下降;⑦肺功能下降;⑧与病情变化一致的肺部影像学变化;⑨肺部听诊变化。上述症状出现4个即可诊断。

1.2 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静脉滴注,q8h;阿米卡星,0.8 g静脉滴注,qd。乙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2.0,q12h;左氧氟沙星0.5静脉滴注,qd。疗程均为14d。两组年龄、性别比较无差异。

1.3 观察指标

每日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变化,使用抗生素前、用药后第4d及用药后第14d分别行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气分析检查。使用抗生素前后分别进行胸部CT检查及痰培养+药敏试验。

1.4 临床疗效判定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5 细菌疗效判定

分为5级∶病原菌清除、假设清除、未清除、替换和再感染。清除∶治疗结束后第l d痰培养无致病菌;假设清除∶治疗后病情改善但不能收集到痰标本,而治疗前痰培养是阳性;未清除∶治疗后原致病菌仍存在;替换∶治疗前培养出的致病菌被清除,但培养出其他细菌,临床无症状不需要处理;再感染∶原致病菌被清除,但痰培养又出现需要治疗的新病原菌。清除率按病原菌清除加假设清除计算。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见表1。甲组及乙组的痊愈率分别为78.1%和75.0%,有效率分别为90.6%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数(%)]

2.2 细菌学疗效

见表2。64例患者中有41例分离出细菌,其中甲组21例,乙组20例,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1.4%和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细菌学疗效比较

3 讨 论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慢性疾病,根据Cole[2]的假说,感染或定植的细菌触发气道上皮的炎症反应,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和酶,持续的炎性反应引起支气管壁和肺部组织的损伤,破坏纤毛上皮的清洁功能,进一步加重感染和细菌定植,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抗生素几乎是目前治疗支扩的主要手段。支扩的常见致病菌有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晚期支扩或反复住院患者,常出现铜绿假单胞菌及产β-内酰胺酶细菌的感染,易对多数抗生素耐药,因此,对此类患者应选用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及对β-内酰胺酶稳定的广谱抗生素。头孢哌酮和哌拉西林都是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抗菌活性的广谱抗生素,但可被β-内酰胺酶水解导致耐药,而舒巴坦和他唑巴坦是竞争性的不可逆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超广谱酶也有一定作用,可避免前两者被β-内酰胺酶分解,因此,复合制剂的抗菌作用明显增强。阿米卡星突出的优点是对许多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产生的乙酰转移酶、磷酸转移酶和核酸转移酶等稳定,与半合成青霉素及头孢菌素合用有协同作用[3]。本研究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治疗支扩的有效率为90.6%,细菌清除率为71.4%,证实了上述理论。而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除了前者的作用,左氧氟沙星作为新一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其常规剂量下PK/PD参数明显优于其他同类抗生素,能覆盖临床常见的病原菌,而且组织通透性好,在肺的药物浓度可达血浓度的2~5倍[3],乙组治疗有效率达87.5%,细菌清除率为70%,与甲组疗效相当。两种抗菌方案治疗支扩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供临床借鉴。

[1] O’Donnell AE,Barker AF,Iiowite JS,et al.Treatment of idiopathic bronchiectasis with aeroso- lized recombinant human Dnase Study Group[J].Chest,1998,113(5):1329-1334.

[2] Cole PJ.A new look at the pathogenesis,management of persistent bronchial sepsis:a ‘vicious circle’hypothesis and its logical therapeutic connotations[M]//In:Davies RJ,editer.Strategi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bronchial sepsis.Oxford:Medicine Publishing Foundation,1984:1-20.

[3] 汪复.实用抗感染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2-420.

猜你喜欢

内酰胺酶头孢哌酮单胞菌
产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婴幼儿下呼吸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临床分析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不同处理方式对乳中β-内酰胺酶稳定性的影响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中西医结合与单用抗菌药物治疗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临床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