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后发热的预见性护理

2012-09-20高昕程国杰徐永革赵晓辉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导水管脑室降温

高昕 程国杰 徐永革 赵晓辉

(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二区,北京100700)

12月~2011年10月,我科对135例非交通性脑积水病人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现对术后体温变化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84例、女51例;年龄3个月~69岁,平均15岁,3岁以下12例。其中,脑导水管狭窄(ETV手术)71例;鞍上肿瘤(囊肿脑室开窗加ETV)57例;全脑室积水(ETV)7例。

1.2 发热诊断标准 体温36.5~37.5℃为正常体温;大于37.5℃即为发热[3]。患者发热期间体温在37.7~40.2℃间波动。

1.3 结果

1.3.1 发热例数 中脑导水管狭窄(ETV手术)的患者共有41例术后发热;鞍上肿瘤(囊肿脑室开窗+ETV)的患者共有26例术后发热;全脑室积水(ETV)的患者共有2例术后发热。发热患者与体温正常患者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显著意义。

在69例有发热症状的手术者中,不同病种及术后不同时间出现发热症状的例数分布情况(表1)。

表1 不同病种及术后不同时间发热例数分布 (例)

1.3.2 临床表现 62例患者(36例为中脑导水管手术患者,24例为鞍上肿瘤手术患者,2例为全脑室积水手术患者)的发热表现为一过性,即无菌外科手术后的吸收热,未超过38℃,对其进行物理降温处理,一般1~4d恢复。7例患者(5例为中脑导水管狭窄手术患者,2例为鞍上肿瘤手术患者)体温超过38℃,白细胞升高,在排除肺部感染后,提示可能颅内感染,给予静脉及鞘内使用抗生素治疗1周后,发热得到控制。本组患者手术中在脑室冲洗液中加入盐酸万古霉素或庆大霉素后,术后感染率大大降低。

2 护理措施

2.1 观测体温 注意患者出汗部位及量的多少,观察体温变化的规律及呼吸、血压、心率和意识状态等情况,了解相关检查结果及治疗、护理后的病情变化。尤其当出现高热、呕吐和抽搐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2.2 常规护理 发热患者应尽量卧床休息,保持心情平静,减少能量消耗,避免产热。护士应尽量保持病室安静,以免患者烦躁不安。室温维持在20~22℃,并适当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高热虚脱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并注意补液,保证营养和水分的摄入,给予高热量、高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每天补充液体量在3 000ml左右。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高热昏迷患者予吸氧。给予口腔护理,减轻口唇干裂、口干、口臭等现象,避免长期卧床引起口腔溃疡。加强皮肤护理,定期热水擦身,出汗较多的患者勤更换衣裤和被单。

2.3 物理降温 高热原因未查明前体温过高者,可先给予物理降温,即在头部置冰枕,四肢、腋下和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置冰袋或用25%~35%乙醇擦浴,如出现颤抖即停用。高热口干者多饮水。

2.4 药物降温 对于物理降温效果不理想、体温仍在38.5℃以上者,可肛门纳入吲哚美辛栓,静脉注射赖氨匹林或地塞米松等。护士应熟悉各种退烧药物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大量出汗、体温骤降、血压下降甚至虚脱,对老人和小于3个月的婴儿和体温过高者尤应注意,退热药不得连续使用1周。

2.5 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对术后感染引起的发热,需用盐酸万古霉素控制感染,严格按医嘱用药,发现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如发热伴随颅内出血,应立即给予吸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做好抢救准备。

2.6 心理护理 高热患者急躁、忧虑者居多,尤其是持续高热不退、原因未能查明者,易出现悲观情绪,应与患者多沟通,讲解此手术成功的例子,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7 健康教育 高热患者应慎起居、勿劳累,避免感染。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发热的原因,介绍物理降温方法和发热时饮食、饮水要求。

3 讨论

发热是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根据其不同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但以非感染性发热多见。术后感染并不是神经内镜手术的直接并发症,但是感染的发生与出血、继发性脑积水和维持性脑室外引流有关。本组7例(5.2%)手术感染患者中5例与术中出血有关。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是因为术中冲洗液对脑室壁的刺激,特别是对第三脑室底部的刺激所致。一般采取物理降温即可。此外,神经内镜手术的无菌要求很高,所以,护士应做好术前术后的及时清洗及灭菌。从总体看,因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手术直接引起的感染并不高于其他方式的手术。

总而言之,发热是ETV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通过术中仔细操作,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能降低ETV术后发热的发生率。术后出现发热时,准确及时判断病因,恰当治疗,对于加快病人恢复,缩短病程具有重要意义。

[1] 翁超群,周金东,林秋泉.神经内窥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15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2,24(4):34-35.

[2] 张亚卓,王忠诚,高鲜红,等.神经内窥镜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6(1):3-7.

[3] Park P,Garton HJ Kocan MJ,et al.R isk of infection with prolonged ventricular catheterizntion[J].Neurosurgery,2004,55(3):599-601.

猜你喜欢

导水管脑室降温
产前丘脑水平横断面超声观察孕11~13+6周胎儿中脑导水管及其与头臀径的关系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动物降温有妙招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HRCT多平面重组矢状位在LVAS诊断中的应用*
页岩气开发降温
神经内镜下导水管成形术治疗中脑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
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