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37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2-09-18潘洁
潘 洁
(德清县人民医院,浙江 德清 3132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多由于冠脉动脉斑块破裂,形成急性血栓,造成血管阻塞,心肌发生急性缺血缺氧坏死。溶栓治疗可溶解阻塞冠脉的血栓,重建心肌血液和氧气供给,改善患者预后[1]。我院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探讨溶栓治疗时机对疗效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7年12月-2011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需修改诊断标准)均于发作12h内就诊,同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活动性出血、6个月内手术史或外伤史等溶栓治疗禁忌证。
将全部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92例,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4h-6h内入院行溶栓治疗,年龄为41-75岁,平均年龄为(53.6±8.3)岁;男性 60例,女性32例;梗死部位包括下壁梗死35例,广泛前壁梗死40例,前间壁梗死9例,高侧壁梗死2例,后壁梗死2例,下壁合并侧壁梗死患者1例,右室梗死1例。
B组患者58例,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6h-12h入院行溶栓治疗,年龄为42-74岁,平均年龄为(52.8±7.9)岁;男性38例,女性20例;梗死部位包括下壁梗死21例,广泛前壁梗死23例,前间壁梗死 6例,高侧壁梗死2例,后壁梗死2例,下壁合并侧壁梗死患者3例,右室梗死1例。
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口服阿司匹林300mg/d。口服玻利维,首剂225mg/d后改75mg/d,根据病情使用ACEI和B受体阻滞剂。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30min内滴注完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Q12H,连续使用5d。之后常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进行扩张冠脉治疗[2]。
3.判断标准。(1)溶栓治疗2h内胸痛症状基本消失;(2)溶栓治疗2h内心电图抬高段回降率超过50%;(3)溶栓治疗2h内出现短暂的再灌注心律失常;(4)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达峰时间提前至发病后14h内。具备上述4项中2项或2项以上可判定为血管再通。但单独具备第1项与第3项除外[3]。
4.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经溶栓治疗后,A组患者血管再通70例,血管再通率为76.09%,发生恶性心律失常8例,心绞痛 10例,心力衰竭12例,消化道出血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86%;死亡 2例,死亡率为2.1%。
B组患者血管再通31例,血管再通率为54.21%,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3例,心绞痛5例,心力衰竭5例,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9.44%;死亡3例,死亡率为5.61%。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例数(%)]
三、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严重疾病,由斑块破裂引起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管腔急性完全性闭塞,一般4-6小时内心肌由于缺血缺氧而发生损伤性改变,具有发病较急、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临床抢救时困难较大。基层医院不能开展PTCA,患者不能在最佳时间内手术开通血管,而溶栓是基层医院比较好的选择。
尿激酶是一种从健康人尿或从人肾组织中获得的酶蛋白,是临床常用的溶栓剂,几乎无过敏反应,可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降解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从而促进血栓溶解,恢复心肌再灌注,起到保护濒死心肌的作用。溶栓治疗通过激活纤溶酶原,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心肌重新获得血液和氧气供给。肝素和阿司匹林可加强尿激酶的溶栓作用,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早期再灌注成功可有效保护或恢复心室功能,维持心肌电生理稳定,避免或延缓心室重构进程,挽救因缺血缺氧而濒死的心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甚至可能出现可逆性改变,有效降低死亡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其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密切相关,越早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预后越好。
[1]张国春,阮作军,黄吉锋.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5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4):916.
[2]付志言,周爱贤,武中秋.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6):665-666.
[3]夏剑波,姚海龙,廖 勇.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