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特质影响因素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
2012-11-04孙雪洁
金 戈,李 清,葛 伟,孙雪洁
(1.沈阳医学院,辽宁沈阳110034;2.大连大学护理院,辽宁大连116622)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特质影响因素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
金 戈1,李 清2,葛 伟2,孙雪洁2
(1.沈阳医学院,辽宁沈阳110034;2.大连大学护理院,辽宁大连116622)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特质水平,探索批判性思维特质培养途径。方法:采用CTDI2 CV量表对护理、理、工、文和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CTDI2CV总分没有达到正性批判性思维能力,个体只有41.78%的学生达到正性批判性思维能力,理工科组学生的能力高于护理、文、管理组。在批判性思维的7个特质中,总体有4个特质达到正性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培训后, CTDI2CV总体水平和7个特质都得到了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批判性思维;调查研究;医学教育
批判性思维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1]。近二十年,批判性思维教学在西方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批判性思维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并作为本科及更高层次教育质量的评定指标之一[2]。虽然国内对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研究起步晚于国外,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国内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为更好地了解我校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为批判性思维教育提供必要的参考,开展了此项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象为在校的二年级学生(2007级)。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随机抽取理、工、文、护理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学生4个班/专业。
(二)方法。
1.调查工具。调查问卷由一般情况和批判性思维问卷两部分组成。一般资料包括年级、年龄、性别、个人爱好、阅读习惯、社会经历等。批判性思维问卷以彭美慈等翻译和修订的《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CTDI》中文版(Chinese Vers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TDI2CV)为本次调查问卷,分别测试批判性思维的7个特质,每个特质(即每个分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共7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6级评分,从“非常赞同”到“非常不赞同”(126分),总分702420分。得分≥280分表明正性批判性思维能力,≥350分表明批判性思维能力强。每个分量表分值为10260分,分量表最小认可分值为40分,即≥40分表示正性批判性思维能力,≥50分表明相应的批判性思维特质能力强。资料报道[3]该问卷的效度为0.89,信度α为0.90。
2.调查方法。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采取问卷集中发放,无记名自愿参加,被测者以自评方式填写问卷,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独立完成,问卷当场回收。共发出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63份,有效回收率93.83%。其中男241人(42.81%),女322人(57.19%),年龄(20.96±1.02)岁。
3.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分别采用描述性统计及统计推断,描述性统计采用mean ±SD表示,统计推断主要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4.培养策略。根据Paul R W归纳的四个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4],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1)分析各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特质差异,探讨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2)在专业教学中开设批判性思维相关课程与讲座;(3)进行元认知训练,指导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案例讨论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活动;(4)在教学方法上,尝试案例式或PBL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文化[5]。
二、结 果
(一)一般资料。
563人中,60.75%的人(342人)偏重理科,39.25%(221人)偏重文科;有75.31%的人(424人)有阅读习惯、17.58%的人(99人)有社会兼职经历、33.75%的人(190人)在高中时参加过兴趣小组或第二课堂、80.46%的人(453人)表示没有接触过批判性思维课程。个人爱好偏重文、理二组间得分分别为274.94±29.25与285.88±32.60,两组比较(t=4.49、P <0.05)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各项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二)CTDI2CV测评结果。
563份有效问卷的总体得分276.35±32.43,低于280分的正性批判性思维标准。最高分359、最低分201分。总分≥280有235人(41.75%)、>350有23人(4.08%)。理、工科组学生总分达到了正性批判性思维标准,而文、护理和管理3个组得分都没有达到正性批判性思维标准。理、工科组学生达到正性批判性思维标准的占47.94%,而文、护理和管理组只占32.54%,理工与文、护、管理科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816,P<0.05)。
(三)批判性思维各特质得分比较。
批判性思维的七个特质得分,总体上有4个特质≥40分,达到正性批判性思维标准;有3个特质没有达到正性批判性思维标准。在专业间有5个特质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各专业学生CT DI2CV得分及各特质得分及比较情况见表1。
表1 CTDI2CV总分及各特质得分情况
(四)在专业中开展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效果。
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关的教学后,期末再次测试CTDI2CV,总分由274.40±35.720分提高到289.77±26.52,有显著性差异(t=10.899,P<0.05),而且各特质得分都得到了提高,>40分的特质由2项增加到4项,见表2。
表2 护理专业学生培训前后CTDI2CV得分情况
三、讨 论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调整的评判过程,它要求这个过程是理性地综合考虑各种情况[4]。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但这方面的成效却并不明显。本次调查结果,CTDI2CV总分没有达到正性批判性思维,从个体看只有41.78%的学生得分>280分。理、工科组学生(47.94%)正性批判性思维高于护理、文、管理科组学生(32.54%),但仍然是少数。在批判性思维的7个特质中,寻找真相、系统化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自信心,对于学生今后发展至关重要的3个特质均<40分,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开放思想、认知成熟度2个特质也<40分。资料报道[6]工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高于护理专业,本研究结果与之相一致。护理专业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护理实践工作,另一方面取决于领域中的科学性思维。在我国,前者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而后者由于种种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护理专业的发展,护士行为的机械性和思维的懒惰性导致了成果少、理论缺乏等局面。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一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案只是关注有关思维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对批判性思维特质的培养关注不足,对批判性思维特质研究偏重于思维特质的特征构成,而对于如何培养特质的实践研究较少。
研究显示,在专业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与途径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如相关的讲座;也需要有批判性思维意识的引导,如PBL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中的思维引导,使学生不仅仅得到知识与分析结果,而是得到足够的思维活动、注重自己的思维过程,养成一种反思自己思维过程和结果的思维习惯。学生在相关的培训后,CTDI2CV总分由负性达到了正性批判性思维标准(289.77±26.52),培训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各特质得分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P< 0.05)。
加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在教学中正确的引导和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将得到提高,反之是减弱的[7],这一点应引起学校和教师的关注与思考。
[1]蔡际群,聂宏光,于晓松,等.药理学PBL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425.
[2]解 冰,刘 冰,刘 枫,等.PBL教学法在军校八年制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 1302132.
[3]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42647.
[4]罗清旭.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 (4):81283.
[5]孙雪洁,王晓鸿,韦贞决.在模拟病例教学中对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1):1852187.
[6]韩琳琳,陈长香,张兴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2452247.
[7]李 佳,姚 敏,孙雪洁.护理本科生你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1):68269.
G420
A
1002-1701(2012)09-0066-03
2011211
金 戈,女,博士生在读,讲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
辽宁省2008年度高校科研资助项目(编号: 2008Z027;成果登记号:辽教科结第W J2010038)。
10.3969/j.issn.1002-1701.2012.09.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