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疑病症病人的心理诊断与治疗
2012-09-18何玉玲王东耀张玉环
何玉玲王东耀张玉环
(1.沈阳军区卫生技术干部训练中心,116017;2.沈阳军区215医院全军心理卫生服务中心,116041)
一例疑病症病人的心理诊断与治疗
何玉玲1王东耀2张玉环1
(1.沈阳军区卫生技术干部训练中心,116017;2.沈阳军区215医院全军心理卫生服务中心,116041)
本文详细介绍了对一例疑病症患者的心理诊断与治疗过程,并提出对疑病症适合采取多种心理治疗方法,既能解除当下疑病症症状,也能从长远上帮助对方解决潜意识中的问题,建立更好的心理防御机制,更有利于其人格的成长。其中最关键的还是要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
疑病症;心理诊断;心理治疗
1 一般情况
患者,男,30岁,职员,大学本科毕业,独生子,性格内向,不善交往,自认为胆小多疑,正热恋中,原计划2012年年内结婚。父母为公务员,对其管教非常严格,从小就因怕脏、怕学坏等而不允许出门与其他小朋友玩,只能独自在家,小时候体弱多病,无精神病家族史。
2 发病过程
该患者2011年5月前出现心慌、出虚汗、血压不稳等症状,遂到医院检查,发现肾上腺皮质增厚,但无大碍,医生告知手术与否均可,然该患者坚持手术。麻醉苏醒后发现手术刀口很大,有强烈的沮丧感,而原有症状并未消失。经继续检查发现患有心肌炎,治疗2个月后康复。之后该患者便不停地检查身体,很怕有遗漏或再出问题,半年内做了5次身体检查,均未发现身体有器质性病变,仍不放心。2011年11月上班后发现单位同事罹患精神病,联想到自己手术麻醉后曾经出现意识模糊、胡言乱语、高烧、头痛等现象,更加担心“自己脑子坏掉了”,怀疑自己已经患上精神病,反复就医后仍无法排除患病观念。
3 心理分析与诊断
3.1 观察与心理检查 经观察法与晤谈法,发现该患者表情痛苦、疲倦、不爱说话,但讲到自己不适症状时滔滔不绝、绘声绘色、具体形象,说到痛苦时声泪俱下。自述非常害怕自己患上精神病,认为要是那样就早点和女友分手,以免贻害对方。该患者在5家三甲医院神经科、精神科和心理科等科室进行过检查,包括多次脑部CT和头部核磁共振检查,均未发现脑部有器质性病变,亦排除患精神病,仍无法排除患病观念,继续四处求医。为此该患者常紧张不安,担心自己“快要疯掉了”,烦躁,易怒,经常与家人、同事、邻居等争吵,整日忧心忡忡,胡思乱想。但该患者自知力完好,感知较为准确,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情绪情感表达正常,行为亦无明显异常。
3.2 心理测验结果 初诊时对该患者进行心理测验,结果如下(表1~3)。
表1 艾森克人格测验(EPQ)结果
表2 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验结果
表3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结果
3.3 心理诊断与分析
3.3.1 身体与心理状况评估 该患者主要躯体症状有腰痛、睡眠障碍、食欲下降、全身乏力、头痛不适等;主要心理症状有疑病、焦虑、抑郁、恐惧、偏执、胡思乱想、情绪低落、强迫症状及行为意向下降[1]。
3.3.2 心理诊断与分析 该患者患有疑病性神经症(简称疑病症)。《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规定,该病是一种以担心或相信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的神经症。该患者在精神刺激诱因作用下发病,表现对身体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病人为自己认为罹患的某种疾病感到苦恼。该患者常有敏感多疑、对健康过分关切并要求较高的个性特征,对日常出现的某些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如心慌、出汗等)作出疑病性解释。MMPI的测验结果Hs因子分数较高支持了这一结论。该患者疑病观念牢固,缺乏根据;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同时,其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已持续6个月以上。该患者还常伴有焦虑或抑郁。
3.3.3 与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3]首先要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患者的知、情、意统一、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症状,与之沟通良好,无明显的个性改变,而精神分裂症虽早期可出现疑病症状,但内容较荒谬或不固定。病人积极要求治疗,并有其他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排除精神分裂症。
其次要与焦虑症相鉴别:该患者表现焦虑症状,但焦虑症状不是主要的,而是疑病症状的继发症状,疑病在前,焦虑在后,而且焦虑的强弱与疑病的强弱成正比。而焦虑症病人可伴有躯体性焦虑症状,开始时可认为自己患有严重疾病,但在得到客观解释后即放心,不会形成疑病观念,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症。
再次要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患者表现抑郁,情绪低落,但并不十分突出,仍有一定活动积极性,情绪呈波动状态,而抑郁症虽常有疑病倾向,但显著的情绪低落和伴发其他抑郁症症状,可以鉴别,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最后要与恐惧症相鉴别:恐惧症患者的恐惧对象往往指向身体以外的客观环境或事物,对身体出现的不适症状同意并接受医生解释。该患者对精神病有恐惧症状,但无根据,且拒绝医生解释,因此可排除恐惧症。
4 心理治疗
4.1 建立治疗关系 疑病症病人对人的信任感较低,通常敏感多疑,构建完全信任关系成为对该患者心理治疗的首要环节。因此,在首诊时,我们以极大的人文关怀耐心倾听对方的叙述,以极高的同理心赢得对方的信任,使患者有被理解感[4]。通过与该患者的亲切交谈与面询,取得了对方的充分信任与合作,建立了很好的咨询和治疗关系,为后续的心理治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4.2 认知治疗 该患者因头痛、胡思乱想等产生恐惧、焦虑是正常体验,但无视各种科学根据,也不相信多家医院诊断,反复继续求医,是一种认知的歪曲造成的偏激行为,是过分关注健康、对身体过虑的认知模式的极端化。因此,要从认知上去改变对方。
在治疗中,首先给对方讲解精神病的基本常识,让对方清楚精神病与疑病症的区别,消除对自己罹患精神病的恐惧。其次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理性情绪疗法对该患者进行系统治疗[5]。让患者认识到,其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不是来源于自身躯体疾病,而是来源于自己的认知。只有克服不良认知,才能消除情绪与行为的异常反应,并数次布置作业让患者完成。通过学习引导该患者自我探索,使患者认识到自我成长中的错误观念,主动加以修正和改变;帮助该患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不适应的认知情绪行为,树立合理信念。通过深入思考造成目前情绪状态的根源,该患者对矫正不良情绪及行为有了足够的信心,经过5次治疗,该患者兴奋地说:“可以不再胡思乱想,很轻松地睡觉了。”
4.3 催眠治疗 心理动力学认为,任何症状都是有原因的。疑病症的深层次原因在于通过“症状”有效地进行自我防御,回避各种现实问题。对该患者积极进行减压训练和治疗,能有效地解决疑病问题。于是,针对该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压力大等状况,我们对其进行了4次催眠治疗。通过催眠,激活对方的心理能量,让对方感受到自己身体的强健,减轻所面对的各种压力,同时进行积极的观念植入,让对方相信自己是一个健康人,并把注意力从过分关注自己转移到外部事物上。运用放松疗法[6],强化积极暗示的作用,引导该患者改变被动、无助、依赖性的处理生活方式,通过领悟,使该患者逐渐从深层认识到自己疑病的原因,并从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4.4 生物反馈疗法 在对该患者进行认知治疗和催眠治疗的同时,我们采用北京豪峰科技生产的SPCS(神经生物相干系统,心率生物反馈治疗仪),对该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之初,对该患者采用SPCS系统监测其心率变化。每当提及精神病及自己身体症状时,该患者心率都会有较大波动和变化。针对该患者有焦虑、抑郁和恐惧等情绪反应,我们对其进行了2次/周,共8次的生物反馈治疗,并交给该患者身心放松的方法,有效地调节了该患者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极大缓解了对方的情绪。
5 小结
经过3个月精心的心理治疗,该患者疑病症症状基本消失,疑病观念被克服,不再怀疑自己患有精神疾病,亦把自己的关注点从躯体转移到外部。经SCL-90和SAS(焦虑自评量变)、SDS(抑郁自评量表)等心理测验,各项情绪因子完全在正常值范围内,并完全恢复了社会功能,积极参加正常工作和社会生活,计划年内完婚。
通过对该患者的心理治疗,我们认为对疑病症适合采取多种心理治疗方法,既能解除当下疑病症状,也能从长远上帮助对方解决潜意识中的问题,建立更好的心理防御机制,更有利于其人格的成长。当然,在治疗疑病症中,最关键的还是要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这与现代心理治疗的理念不谋而合。
[1]马香琰,娄振山,刘传勇.飞行员适应与焦虑型人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路径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 (4):332-334.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0.
[3]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
[4]向琴.心理治疗疑病症48例[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7):200.
[5]杨利杰,吴小岭,史新伟.心理治疗疑病症63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2):75.
[6]孙梅玲,王永学,刘爱红.森田疗法配合三线放松法治疗疑病症6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5):3700.
1005-619X(2012)08-0716-03
2012-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