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2012-09-18胡乃鉴彭凤祥
胡乃鉴彭凤祥
(1.空军青岛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266071;2.山东省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250001)
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胡乃鉴1彭凤祥2
(1.空军青岛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266071;2.山东省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250001)
目的 探讨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某军区空军边远艰苦地区高山、海岛部队官兵共382人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分析。结果 SCL-90各因子中,躯体化(t=2.907,P<0.01)、焦虑(t=2.965,P<0.01)、敌对(t=3.153,P<0.01)、偏执(t=2.001,P<0.05)和阳性项目数(t=5.966,P<0.001)水平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人际关系敏感(t=-2.167,P<0.05)、抑郁(t=-3.613,P<0.01)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其余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官兵易存在躯体化、焦虑、敌对、偏执等问题,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
边远地区;军事人员;心理;健康
军队因其性质、任务的特殊性,存在许多心理应激,极易导致心理问题。边远地区生活环境条件差,气候条件恶劣,信息闭塞,生活方式单调,长年驻守的官兵远离城市和人群,孤独、寂寞、压抑使他们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艰苦的自然环境及工作条件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并有可能导致认知、情感、思维与行为等心理活动异常[1]。同时,在涉及官兵自身利益的看病就医、培训学习等问题上与实际期望差距大,官兵倾诉心理问题渠道少,心理问题未能得到有效、及时地疏导,或误将心理问题视为思想问题而延误治疗时机。种种原因影响了边远艰苦地区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影响部队正常工作开展。为此我们调查了某军区空军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官兵382人,并分析了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军区空军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官兵382人,均为男性;年龄18~47岁,平均23.6岁。全部身体健康,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精神疾病史。
1.2 方法
1.2.1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2]用于测试心理健康水平,共90个项目,10个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症状因子和1个附加量表,采用1~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该量表在国内广泛应用,信、效度较好。
1.2.2 一般情况调查 除了解年龄、兵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作者还根据官兵生活实际情况和军事活动特点,设计了许多问题以了解官兵具体情况,内容涉及到环境、个人的环境适应能力、情绪稳定程度、人际交往的技术、人际关系现状、家庭经济困扰和烦恼、对自己的性格和现状的满意程度、性的压抑、与异性交往等方面内容[3]。
1.3 数据分析 将调查的原始数据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录入分析。
2 结果
运用第四军医大学DXC-6型心理测评仪对某军区空军边远艰苦地区官兵382人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选用SCL-90。其中有效问卷373份,有效率97.64%。
2.1 测试结果描述性统计分析 筛查阳性标准采用全国常模的分界标准,即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数目超过43项,或单项均分超过2分(表1)。
表1 SCL-90筛查结果汇总(n=373)
以单项均分2分为界,10个因子的检出率上差异较大(4.29%~21.18%)。其中检出率较高的是强迫症状(21.18%)、人际关系敏感(19.57%)、敌对(19.03%)和偏执(14.75%);最低的是恐怖症状(4.29%)。阳性数目大于43项为78人,检出率为20.91%。
2.2 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官兵主要心理问题 官兵在躯体化、焦虑、敌对、偏执和阳性项目数上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因子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强迫症状、恐怖、精神病性和总均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3 讨论
心理健康对于军事活动有重要的意义。在平时,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着军人的学习训练成绩和生活质量;在战时,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战斗力。边远艰苦地区因其环境及任务的不同,可能会存在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本次调查结果证实了这一观点,与军人常模相比,边远艰苦地区官兵较为突出的是躯体化、焦虑、敌对、偏执等因子,阳性症状的检出率为20.91%。边远艰苦地区官兵长期驻守在自然环境恶劣、远离亲友远离社会的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很容易产生孤独感,被抛弃感,因此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这就需要心理工作者给予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指导。
作者通过综合调查问卷和骨干座谈会了解到,心理卫生工作主要是由连指导员兼任,官兵心理健康宣教、心理调查和心理咨询工作开展较少,与以往陈文明等研究相符[4]。影响边远艰苦地区官兵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①军人职业的特殊要求。军队是战斗集体,即便没有战争,这种战斗性同样会充分地体现在军队高强度的工作、训练上,甚至连学习和生活也渗透着这样的紧张元素[5]。边远艰苦地区军事任务重,许多导弹、雷达部队压力大、24 h全天候开机,战士们时刻处于紧张的氛围中。②生活环境和气候影响。冯正直等[6]研究发现城镇驻军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其次是高原驻军,边防驻军最低。西方、西北、西南、海岛驻军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而南方、东方驻军较高。原因可能是边防、高原地区的地理条件比较艰苦,气候条件、生活条件不如城镇驻军,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③封闭的管理。相对封闭的管理,远离亲人、朋友,与外界接触较少,娱乐活动单调,使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难以得到排解。④社会转型期的外界影响。许多官兵会憧憬外面的世界,受到发展较好的同学、亲友的影响,许多曾经的朋友事业有成,加剧了部分官兵的危机感、焦虑感,担心将来的出路。⑤部分单位主官重军事轻心理。部分单位主官过于严厉,注重军事与生活安全,强调军事训练,忽视官兵心理健康。大多数艰苦连队没有心理卫生工作人员,主要由指导员兼任。上级卫生队也很少组织心理测评、心理咨询,致使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重视。
部队官兵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因子上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可能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有关。军人强调责任和义务,重视集体教育与训练,讲求团结协作,战友之间的感情深。封闭的环境更加深了战友间的感情联系,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的检出率偏低。
边远艰苦地区官兵职业压力大、任务重,须有更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提高心理素质的主要渠道有:①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授课、讲座、辅导等方式普及心理学知识,使官兵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问题的成因、心理疾病的表现,提高自我心理保健意识。②要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如通过分析心理问题案例、创设情景现场模拟、心理游戏等方法,将教育内容内化为军人优良的心理品质,切实提高官兵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等。③要加强心理疏导,拓宽压力释放渠道。政工干部和专业人员要及时对官兵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矫正,如通过谈心、汇报思想,使心理压力得到宣泄。④适时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应尽可能将官兵业余时间安排充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如营院美化整治、植树种草、种菜等,开展书法、钓鱼、乐器等业余兴趣的培训,陶冶官兵情操,排解不良情绪。⑤要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层连队由卫生员、有经验的士官骨干组成心理健康小组,及时发现官兵心理异常现象,协助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此外,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建立心理诊疗室、心理咨询站、官兵心理健康档案;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讲座;请专家进行集体心理咨询;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心理健康信箱等,对官兵的各种心理危机进行及时有效地干预[7]。
边远艰苦地区官兵是担负着特殊使命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广泛关注,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为保证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
表2 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s)
表2 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s)
项目 部队官兵 全国常模 t P躯体化 1.43±0.42 1.37±0.48 2.907 0.008强迫症状 1.65±0.66 1.62±0.58 1.655 0.098人际关系敏感 1.61±0.68 1.65±0.51 -2.167 0.030抑郁 1.44±0.39 1.50±0.59 -3.613 0.000焦虑 1.45±0.61 1.39±0.43 2.965 0.003敌对 1.54±0.46 1.48±0.56 3.153 0.002恐怖 1.23±0.44 1.23±0.41 0.034 0.975偏执 1.47±0.51 1.43±0.57 2.001 0.045精神病性 1.30±0.40 1.29±0.42 0.051 0.863阳性项目数 28.34±17.82 24.92±18.41 5.966 0.000总均分 1.47±0.38 1.44±0.43 1.801 0.072
[1]梁学军,甘景黎,赵兰民.驻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45-47.
[2]刘俊松,唐艳超,徐利平,等.潜水员应对方式、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5):695-697.
[3]沈兴华,彭云丽,王国祥,等.远岛守卫的士兵和士官身心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 (7):827-829.
[4]陈文明,王真真,周学君,等.空军雷达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人民军医,2005,48(12):685-686.
[5]黄元媛.影响军人心理健康的原因探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8,19(6):122.
[6]冯正直,戴琴.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心理学报,2008,40(3):358-367.
[7]王爽,李如波.军人心理健康的压力因素及应对措施[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23:75-76.
1005-619X(2012)08-0744-02
2012-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