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脉康对颈动脉硬化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临床事件的影响
2012-09-17邓志刚叶小汉
邓志刚 陈 静 叶小汉 王 婷
(东莞市中医院心内科,广东 东莞 523005)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们结合当今医学对AS的认识,创立一种以癥瘕积聚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思路,独创软坚散结方(由鳖甲、三棱、莪术、枳实、制胆星和石斛组成,由我院制成心脉康片)。该方具有软坚散结,益气通脉之功[1]。我们之前的动物实验证实了心脉康能有效防治兔动脉AS[2],本文主要探讨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sCRP及心脑血管事件、再住院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2008年《动脉功能无创检测临床意义评价中国专家共识选择》2010年6月1日~2011年6月30日期间我院心血管科住院部和门诊中AS的患者165人,男124人,女41人,平均(61.8±6.6)岁。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心脉康组(n=55)、血脂康组(n=55)和西药组(n=55)。三组间性别、年龄及临床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心脉康组予心脉康片,每次3片,每天3次;西药对照组予辛伐他汀片(舒降之),每次20mg,每晚1次;血脂康对照组予血脂康胶囊,每次2片,每天2次。共治疗6个月,门诊随访。
1.2.2 入选病例治疗前测定血清hsCRP,随访6个月后复查。
1.2.3 观察各组心脑血管事件包括急性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再住院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三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的变化
见表1。各组治疗后,hsCRP明显降低(P<0.05),以心脉康组最明显(P<0.01)。
2.2 三组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情况
见表2。对比血脂康组和对照组,心脉康组治疗期间各种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和再住院率明显降低(P<0.05)。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AS是慢性炎症性反应过程,从脂质条纹到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始终都有各组炎症反应大量的炎症介质参与,炎性反应伴随着在AS发生发展过程。在各种与AS斑块相关的急性期蛋白中,研究最多的是C反应蛋白(CRP)。CRP是肝脏产生、介导机体炎症反应的一种敏感的急性相蛋白,是反映冠脉斑块炎症状态的一个敏感而可靠的指标,对预测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血浆CRP浓度增加与AS斑块炎症反应程度相关,即使轻度增加也有临床变化。CR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依赖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浆CRP已被临床普遍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判定的较好指标。但是,AS斑块的炎症是一种系统性低度炎症,体内合成的CRP含量很低,普通检测敏感性不强,其检测范围为3~200mg/L。近年出现的hsCRP的检测技术,其检查敏感性显著提高,在外观健康者其检测值可低至0.2mg/L。据欧洲一个冠心病小组的研究,当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浓度每增加一个标准差时,发生非致病性急性心梗的相对危险性增加45%[3]。Hong等[4]报道急性心梗患者冠脉内多个AS斑块破裂,hsCRP含量与斑块破裂相关。
表1 治疗前、后hsCRP的变化(±s)(mg/L)
表1 治疗前、后hsCRP的变化(±s)(mg/L)
注: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P<0.05,**P<0.01,心脉康组与另两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后 hsCRP心脉康 55 治疗前 6.25±1.40 55 治疗后 3.45±1.26**#血脂康 55 治疗前 6.14±1.35 55 治疗后 4.63±1.18*对照组 55 治疗前 6.20±1.10 55 治疗后 4.32±1.88*
表2 治疗期间各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情况比较[例(%)]
同样有研究显示,hsCRP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相关,早期监测hsCRP对颈动脉AS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有警示意义[5]。CRP与脑梗死关系密切的原因可能有:炎症也是脑血管病发生与发展的原因之一;CRP参与脑梗死的损伤;CRP水平的高低可反映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6]。
从中医的角度,我们认为AS属于血管内癥瘕积聚的范畴,属于微观的积聚病症。我们由此提出软坚散结方(心脉康片)行防治AS的研究,方中五药合用,共凑软坚散结,益气通脉之功。从西医的角度认为,软坚散结方(心脉康片)、血脂康和辛伐他汀可能正是通过减低AS斑块内的炎症程度,降低血清hsCRP浓度,从而稳定斑块甚至逆转AS斑块,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及再住院的发生率。本研究表明,心脉康能更有效降低颈动脉AS患者血清hsCRP,从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等心脑血管并发症。
[1]李斐媛,叶小汉.从积聚内生论治动脉粥样硬化[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6):633-635.
[2]叶小汉,董明国,王婷,等.心脉康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5):405-406.
[3]董解菊,李真,何作云.高敏C反应蛋白作为冠心病危险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10):697-699.
[4]Hong Mk,Mintz GS,Lee CW, et al.Comparision of coronary plaque rupture between stable anginor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three-vessel intrvascular utrasound study in 235 patients[J],Circulation,2004,110(8):928-933.
[5]Pepys MB,H irsch field GM,Tennent GA,et al. Targeting C-reactive protein for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Nature,2006,440(7088):1217-1221.
[6]李婉红,王乐见.脑梗死患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监测及临床意义[J].江西医学检验,2006,24(2):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