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观
2012-09-14杨红
杨 红
(四川外语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重庆 400031)
一、引言
近年来,英语词汇的教学愈发受到学者和广大英语教师的关注,有关英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策略的论述也层出不穷,本文拟以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角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探讨。
二、经典范畴理论与原型范畴理论
从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到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之前的2000多年是传统的经典范畴理论时期。在这个时期,范畴被视为是通过一组共同特征而建构起来的,范畴可由一组充分必要条件来定义。经典范畴理论还认为,特征是二分的,即成员是否属于某个范畴只有是或不是两种可能,范畴的边界是明确的,范畴成员隶属于集合的程度是相等的。经典范畴理论在20世纪的语言学研究中曾经起过主流作用,尤其是在音位学和形式语义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运用,但在一些自然范畴和社会现象面前,经典范畴理论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大部分范畴不具有二分性。
20世50年代,俄国著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提出家族相似性原理。自维氏之后,柏林和凯(Berlin& Kay)、 拉博夫 (Labov)、 罗什 (Rosch)、 梅维斯(Mervis)、布朗(Brown)等学者将家族相似性原理进一步发展成为“原型范畴理论”。该理论认为:范畴不是建立在共享特征之上的,没有一组特征能够准确界定范畴中的成员,范畴建立在纵横交错的相似性网络上,建立在“属性”之上,属性不是二分的,而是具有渐变性和多值性,范畴边界是不确定的,范畴内所有成员地位是不相等的。[1]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尤其是原型范畴理论为语言习得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对语言各层面包括词汇层面的许多特征和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三、原型范畴理论对语义范畴的新认识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原型范畴理论能为认知范畴的划分及语义范畴的发展提供理据,为语言形式负载的意义形成与理解提供合理的解释。认知范畴可以分为基本层次范畴、上义层次范畴和下义层次范畴。具有最明显的物理区别特征、在人们的心里占有特别显著的地位、首先被人类命名和掌握记忆、名称最为简洁、运用频率最高的事物属于基本层次范畴,在此层面上人们区分事物最容易、最直观。因此,基本层次范畴是人们用来对客观世界的事物和有机体进行分类的工具,上义层次范畴是更一般、更抽象的范畴,下义层次范畴是更具体、更特别的范畴。以“床”为例,当有人提到“床”时,我们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个直观具体的具备典型特征的物体;而说到“家具”,我们的头脑中就缺乏一个与之对应的视觉原型,而会浮现出更具体的原型,如床、桌子、沙发、衣柜等,而“木床、铁床、布艺床、藤艺床”等又会引发对一系列更具体的特征的联想。因此,“床”就是基本层次范畴词汇,“家具”则是上义层次范畴词汇,而“布艺床”则是下义层次范畴词汇。基本层次范畴词汇在一个概念范畴中是最典型的成员,而层次上离它越远的词汇就是这个范畴越边缘的成员。
拉考夫(Lakoff)[2]和泰勒(Taylor)[3]都认为:语言结构就像非语言的概念结构一样,也有原型效应。语言中的范畴都是原型范畴,如语言中的语义范畴就具有原型范畴的许多性质,一个多义词所形成的语义范畴中的各义项是不同等的,有典型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典型义项就相当于原型义项,它往往是人们首先获得的,也是语符最原始、最基本的义项,语义范畴就是围绕这个原型义项不断向外扩展而逐渐形成的。例如“bear”的基本词义是“支撑(重量)”,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承受”、“忍受”、“携带”、“结果实”、“生育”等义。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范畴是开放的,边界是模糊的。因此,随着新事物的出现,它可以与某语义范畴内的某成员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加入这个范畴,这可以解释一个新词义的产生。而在语义扩展的过程中,家族相似性是语义范畴的一种内在机制,正如Waldron(沃尔登)所言,“范畴化是对相似性和连续性的记录。”[4]
四、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原型范畴理论对词汇范畴的形成和一词多义现象认知机制的解释,我们应该重视基本层次范畴词汇的教学;注意掌握词汇的核心词义,建立词汇意义链,加深对一词多义的理解;还要认识到英汉在范畴化过程中思维和构词方面的差异,熟悉英语特有的一些构词特点,有效地促进词汇量的扩大和词汇习得的质量。
(一)语言范畴中的词汇原型
目前,认知语言学家对原型主要有三种解释:一是指范畴内典型代表。这个典型代表对于识别范畴起重要作用,罗什认为原型是与同一概念的成员有更多共同特征的实例。二是瑞德(Reed)和泰勒所代表的观点,指范畴核心概念的概括性图式的表征。三是弗兰克斯和布朗斯福特(Franks&Bransford)提出的“原型加转换”的观点,认为范畴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最佳实例,以及一套对最佳实例进行操作的规则。[5]
本文采纳第一种观点,认为“原型”是范畴中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成员,可作为范畴中其他成员在认知上的参照点。因此在同一个概念范畴中,原型指基本范畴层次的词汇,如“床”、“树”、“鸟”、“水果”等。在一个多义词所建立的语义范畴中,原型指的是这个词汇的最核心、最基本的意义,如上文提到的“bear”的基本词义“支撑(重量)”。
因此,在一个概念范畴中,我们首先应该掌握“原型词汇”——基本范畴词汇,在一个多义词构成的语义范畴中,应首先掌握它的“原型”词义,在此基础上认知更多的词汇和词义。
(二)基本层次词及上下义层次词
基本层次范畴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最基本的心理等级,在此等级上,大脑的经验范畴与自然界的范畴最接近、最匹配,人们最容易感知和记忆。范畴在基本层次上具有最大的区分性,能使人们最快地辨识其类属,如人们可以十分容易地识别 “苹果”、“梨”等,但却看不到“水果”。人们是在认知基本范畴的基础上,产生或习得基本概念词语的,基本范畴体现在语言符号中就形成基本范畴词汇。基本范畴词汇具有词形简单、构词能力强、大脑激活速度快、易于记忆、掌握等特点,是整个词汇习得的基础部分。“基本层次范畴也是儿童最早、最自然习得的范畴,有研究证明,在4-5岁儿童掌握的词汇中,有80%属于基本层次范畴中的词汇,”[6]因此,习得基本层次的词汇,再习得上义层次和下义层次的词汇也符合习得词汇的自然规律。
虽然目前对基本范畴词汇进行逐一统计的系统研究还未见到,但所幸的是,欧格登(Ogden)在所著的《基础英语》中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拥有850个常用词的基本词汇表,该表包含了常用的功能词、动词、一般名词、有图像效果的实物名词、品质形容词和常见的意义相反的词语。这些基本词汇与我们所说的基本范畴词汇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应的,对于我们平常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参照意义。[7]
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从基本范畴词汇教学到非基本范畴词汇教学的认知过程,首先掌握好基本范畴词汇的意义、用法、功能等,会对听、说、读、写各技能产生积极的意义。同时,以基本范畴词为参照点,向上义层次或下义层次范畴扩展,又可以掌握很多相关词汇。
(三)原型范畴理论与多义词的词义习得
多义词是英语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语言学习者在词汇习得中最困难的一部分。原型理论对于一个多义词所建立的语义微系统也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根据原型范畴理论,范畴成员拥有家族相似性特征,这种家族相似性在多义词上就体现在其不同词义义项之间的联系。一个多义词的词义范畴内,任何一个词义与其它词义都至少有一个或几个共同属性,其中拥有最多共同属性的词义为“原型”词义,即该多义词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词义。
范畴是以原型成员为中心,通过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扩展的,词义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以中心意义为基础不断扩展形成了一个意义链,构成了一个语义网络。链上相邻节点之间因语义扩展的关系(往往通过隐喻或转喻的映射)而共有某些属性,但不相邻的节点却不一定有共同的属性。[8]这就解释了一个多义词的某些义项几乎已经看不出来与这个词的基本意义之间的联系,基本义与靠近边缘的词义可能相似度很低或已经没有关联了,但每一个相邻节点的两个义项之间却有相似性,这是符合家族相似性原则的。而且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也可以解释语义经过隐喻等认知机制映射到其他认知域,因此与其他范畴发生交叉。在一个范畴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地位并不相等,因此在一个语义微系统中,各义项的地位也是不相等的,有些义项更接近原型样本即原型词义,地位更中心化,使用频率程度也越高,而另一些义项离原型意义更远,地位则更边缘化。下图以bear为例,说明这个多义词的语义微系统中各义项之间的关系。
在上图所示的这个多义词范畴里,原型词义是“支撑(重量)”,由此演化出很多义项,有些义项之间,如“表现”和“怀有(敌意等)”之间已经看不出有什么意义上的关联,但它们都和与之相邻的节点具有意义的相似性,都是从原型词义通过隐喻、转喻等投射机制发展而来。从“支撑(重量)”到“结果实”,再到“生育”、“怀有(敌意等)”,这些词义经过了多次跨域的隐喻投射,发生了“重量”范畴与“情感”范畴的交叉。
用原型范畴理论来理解多义词的语义微系统范畴,可以使学习者对该词的词义及词义之间的关联有直观清晰的了解,理解各义项间的深层联系,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似性链条,使词义范畴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既具特性又彼此相连的整体,从而深化对该词词义的掌握,促进词汇的深度习得。同时,这种对语义研究的新方法,也是对结构主义语义学的语义场理论的一大突破,可以解释跨越语义场的词义变化之间是如何通过隐喻等认知手段发生的。
(四)英、汉认知范畴的差别在词汇范畴的体现
虽然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词汇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英、汉民族对范畴的认知方式、概括层次、社会背景、构词功能的差异,也会在基本层次词上呈现出不对等或空缺的现象。例如,英语表示亲属的词“uncle”可指汉语中的“叔叔”、“伯伯”、“舅舅”、“姨夫”、“姑父”,“aunt” 可指汉语中的“婶婶”、“伯母”、“姨妈”、“姑妈”、“舅妈”,“cousin”可指汉语中的“表哥”、“表弟”、“表姐”、“表妹”、“堂兄”、“堂弟”、“堂姐”、“堂妹”等。
“定中构词法”(修饰语+中心概念词)是汉语构词的主要方法之一,而且这个“中心概念词”常用基本层次范畴词汇来担当, 例如 “猫”、“狗”、“树”、“花”、“场”、“室”、“哭”、“笑”、“酒”、“笔”等,[9]通过在这些基本层次词前面加修饰语,可以构成大量的下义层次词汇。而柏林认为英语从高位类别层(对应于基本层次语)到中位类别层多用不同的单词,从中位类别层到低位具体层才常会使用定中式的复合构词法。[10]所以 “场”、“馆”、“室”、“所”、“哭”、“笑”、“酒”、“笔”在英语中找不到完全对应的一个词,更无法在前面加修饰语构成大量具体种类的“场”、“馆”、“室”、“所”、“哭”、“笑”、“酒”、“笔” 等。 认识到这一点,也可以消除不少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一些词汇习得的石化现象,例如,很多中国学生把“酒”、“笔”、“哭”、“笑”想当然的对应于英语中的“wine”、“pen”、“cry”、“smile”。[11]
王寅[12]认为英语构词有一个独特的范式,即注重词的词类属性,如表示某概念的词常具有名词、动词或是形容词等性质,多用后缀表示词性,在构词中更多地使用词类范畴法。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如果要让学习者了解英语中常见的词根词缀的意义,我们可以利用原型是一个范畴中的典型这一特征,以词根原型为中心,用词缀意义推测新词的意义,形成一个词的辐射图,从一个词举一反三,掌握这个词的大量派生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原型范畴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概念范畴中的基本层次范畴和上下义层次范畴以及多义词范畴的形成作出解释,强调了这些范畴中原型的作用,有利于我们对于语义范畴各成员之间的关系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深化词义的习得。另外,英、汉认知范畴的差异也在词汇的原型范畴上有所体现,认识到这一点,对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词汇大有裨益。
[1][6][9][11]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89-117.138.147.148-149.
[2]Lokaff, G.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M].Chicag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57.
[3][8]Talyor, John.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 [M].Oxford: OUP, 1989.
[4]Waldron, T.P.Principles of Language and Mind [M].London:Routledge& Kegan Paul,1985:242.
[5][12]王寅.原型范畴理论与英汉构词对[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3):135-139.
[7]梁晓波.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2): 35-39.
[10]Berlin, B.Ethnobiological Classification.In E.Rosch &B.B.Lloyd(eds.)Cognition and Categorization[C].Hillsdale,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