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2012-09-11李志强

实用医药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己糖唾液酸神经节

李志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李志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高压氧;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01~2011-03笔者所在科收治的

9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2];②出生后24 h入院。排除标准:①对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过敏的患者;②合并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③先天性神经节苷脂累积病患者。男47例,女45例;轻度35例,中度41例,重度1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构成、年龄、临床分度等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与对症支持治疗,基础治疗包括维持患者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以及循环功能,维持患者血糖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控制输液量,降低颅内压,控制惊厥等。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试验组接受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太极集团西南药业生产,国药准字H20093712,规格剂型为2 ml∶20 mg)联合高压氧治疗,具体方法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20 mg,静脉注射,1次/d,10 d为1个疗程;等患者病情稳定后再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气压为30~40 kPa(1 kPa=7.5 mmHg),升压30 min,稳压吸氧40 min,减压30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高压氧治疗,治疗方法同试验组。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均值之间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双侧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病死率 试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死 2例,病死率为4.3%(2/46);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病死3例,病死率为6.5%(3/46)。两组患者病死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BNA评分升高幅度 剔除治疗过程中病死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采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心理量表对患者进行NBNA评分[3]。试验组治疗前后NBNA评分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BNA升高幅度(±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BNA升高幅度(±s)

组别 治疗后 升高幅度试验组 32.7±2.2 16.8±2.5对照组 25.4±2.3 9.8±2.7 n 治疗前44 15.9±2.9 43 15.6±3.1

2.3 两组患者后遗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患者有2例出现后遗症,其中1例为癫痫,1例为脑瘫;后遗症发生率为4.5%(2/44)。对照组患者有8例出现后遗症,其中3例癫痫,2例脑瘫,2例智力低下,1例语言障碍;后遗症发生率为18.6%(8/43)。试验组的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 两组患者发育商 在随访期结束时,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患者进行发育商评价。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发育商分别为(89.3±4.7)分、(78.4±3.9)分。试验组的发育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临床上导致新生儿慢性神经系统损伤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主要发病机制包括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自由基损伤、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内钙超载、神经细胞凋亡、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毒”作用等[4]。目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针对上述发病机制,在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改善脑损伤的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氧自由基抑制剂与清除剂、中枢神经系统修复药物等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取得一定的疗效,这一点已经获得了公认,其主要治疗机制是通过提高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以及血氧弥散率,从而增加患者组织内氧的有效弥散距离以及组织氧储量等,进一步改善患者脑组织缺氧状态[5]。对本文中患者,笔者在基础加对症治疗的同时再给予试验组患者高压氧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后者主要分布于哺乳动物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它通过促进“神经重塑”、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清除自由基、减轻脑水肿、抑制损伤后继发性神经退化等机制修复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害[6]。本文结果显示,与仅接受高压氧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的NBNA评分升高幅度更高、后遗症发生率更低、1岁左右时的发育商更高(P<0.05),由此可见,高压氧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即可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也有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因此该联合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Robinson TW.Hypothermia and the treatment of the term gestation infant with peri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J]. J Ky Med Assoc,2007,105(6):253-259.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2):97-98.

[3]鲍秀兰.新生儿行为能力和测查方法[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7(6):441-443.

[4]Dindi J,Obradovi S.Monitoring of neurological parameters in newborns with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J].Med Pregl, 2006,59(11-12):531-538.

[5]杨于嘉.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机制及存在问题[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3):165-168.

[6]李纪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5):518-519.

[2012-02-09收稿,2012-03-12修回]

[本文编辑:宋 敏]

book=693,ebook=93

R722.1

B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由于围产期窒息导致患者脑部出现缺氧缺血性损害的一类临床综合征。患者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症状,该病在威胁着患者生命的同时,还可给患者带来一系列后遗症[1]。本文旨在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467000河南平顶山,152医院儿科(李志强)

猜你喜欢

己糖唾液酸神经节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蝶腭神经节针刺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案1则
灰霉病对番茄叶片蔗糖转化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己糖对杜兴肌肉萎缩症核酸药物Pip5e-PMO跳读活性研究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来源的唾液酸转移酶研究进展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疑致过敏性休克1例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唾液酸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血清唾液酸测定对新生儿及幼儿期细菌性肺炎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