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2012-09-11吴秀英李建中郭建政候宝元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江苏苏州215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20期
关键词:糖基化血脂危险

吴秀英 李建中 郭建政 候宝元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江苏 苏州 215000)

糖尿病(DM)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相通〔1,2〕,作为冠心病(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CHD的DM患者死亡率可占DM患者的70%以上〔3〕。因此,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CHD的危险因素对本病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12月在我院诊治的T2DM患者84例,随机分为T2DM合并CHD组(CHD组)41例和单纯DM组(非CHD组)43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DM的诊断及分型标准〔3〕;CHD诊断依照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4〕。全部病例均经心电图、心脏彩超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排除标准:①1型糖尿病;②T2DM合并严重并发症;③继发性糖尿病;④肝肾功能损伤;⑤急性感染期;⑥3个月内接受激素治疗;⑦肿瘤;⑧自身免疫性或血液系统疾病;⑨脑血管意外或手术患者。

CHD组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47±9.68)岁;非CHD组男27例,女16例;平均年龄(51.20±7.29)岁。与非CHD组相比,CHD组患者年龄较大(P<0.05),高血压比例较高(P<0.01),体质量指数(BMI)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n 男/女(n) 吸烟(n) 年龄(岁) 高血压(n) 肥胖(n) BMI(kg/m2) 糖尿病病程(年)5.70非CHD组 43 16/27 18 51.20±7.29 24 12 20.06±5.60 9.51±5.41 t/χ2 值 4.744 1.171 1.665 14.758 13.449 1.668 1.664 P值CHD组 41 25/16 22 60.47±9.68 38 22 23.81±9.03 10.07±0.029 0.279 0.001 0.000 1 0.000 2 0.012 0.322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DM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记录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高血压史等。BMI=个体的体质量(kg)/身高(m)的平方(kg/m2),BMI≥25.0 kg/m2定义为超重。高血压的诊断及分级标准采用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标准〔5〕。腰围(WC):男性≥90 cm,女性≥80 cm为肥胖。吸烟史为每天吸烟≥1支,连续吸烟1年以上。

所有患者空腹12 h后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用放射免疫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等指标。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CHD 组患者较非 CHD 组 FPG、PBG、HbA1c、TG、TC、LDL-C及UA均升高(P<0.01);而HDL-C水平则明显低于非C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表3。

表2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mmol/L)

表2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mmol/L)

41 6.12±1.24 2.65±1.28 0.86±0.32 3.44±0.64非CHD组43 4.95±1.05 1.78±1.10 1.14±0.40 2.91±0.69 t/z值 4.658 3.330 -3.492 3.069 P值TC TG HDL-C LDL-C CHD组组别 n 0.001 0.006 0.000 4 0.000 2

表3 两组FPG、PBG、HbA1c、UA水平比较()

表3 两组FPG、PBG、HbA1c、UA水平比较()

组别 n FPG(mmol/L)PBG(mmol/L)HbA1c(%)UA(μmol/L)12非CHD组43 4.78±0.49 5.70±0.92 6.35±1.34 250.00±62.29 t/z值 2.464 8.059 8.696 2.544 P值CHD组 41 5.57±2.02 9.69±3.11 9.56±1.97 291.27±85.0.008 0.001 0.001 0.006

3 讨论

DM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并发症多见,并可损伤多个靶器官,其中约70%的患者由于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而死亡。DM已成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DM合并CHD的发病率可达非DM患者的2~4倍〔3〕。本研究也提示高血糖及胰岛素抵抗(IR)是T2DM合并CHD的危险因素之一。

持续升高的血糖刺激并诱发靶器官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并可致动脉粥样硬化,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机制涉及以下几个方面〔6〕:①血糖浓度上升刺激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②高血糖产生促糖基化反应,诱使冠状动脉及心肌细胞微血管壁胶原蛋白糖基化增强,大量的糖基化终产物与受体结合,刺激下游信号转导通路蛋白表达改变,诱发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进而引起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基质增生、平滑肌细胞增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展。③内皮细胞功能发生变化可致血小板功能受损。④高血糖可诱发纤溶酶原系统的激活,增强血液凝固功能,导致血栓形成。⑤氧化应激可产生过多自由基,进而损伤心肌及血管内皮细胞。⑥HbAlc损伤红细胞可造成微循环淤滞,红细胞携氧能力减弱,诱发组织缺氧;同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高血糖与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成为CHD的危险因素,IR作为其中心环节,可诱发一系列的糖、脂代谢障碍,同时引起高血压、内皮功能损伤及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均可成为CHD的危险因素。其机制有〔7〕:①IR与高血压互为因果;②IR参与激活脂肪组织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活性,释放自由脂肪酸,引起脂代谢紊乱,后者是CHD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致病因素〔8〕,可导致组织细胞结构和代谢障碍,损伤冠状动脉,成为T2DM合并CHD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胰岛素血症促进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IR引起VLDL的清除率下降,两者的协同作用导致了T2DM高TG、LDL和低HDL的血脂紊乱特点。氧化修饰的LDL则对内皮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糖基化的LDL通过损伤受体引起代谢下降,同时被巨噬细胞优先吞噬降解形成泡沫细胞,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始动因素;而高TG血症是CHD的独立预测因子。国内研究显示,在排除年龄、血糖水平等指标干扰的前提下,TG增高与DM大血管病变呈正相关〔9〕。本研究中T2DM合并CHD组血脂异常(TG、LDL-C水平增高)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表明T2DM合并CHD存在严重的脂代谢异常,与文献报道一致〔10〕;且T2DM合并CHD发生的代谢异常更加恶化脂代谢,过高的脂质加重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使胶原暴露,从而引起血小板活化,致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

本文结果同时发现,DM合并CHD组BMI、高血压发病率均较非CHD组高,说明肥胖及高血压与DM合并CHD有正相关性。DM患者血糖上升,损伤内皮功能,对血管产生损害;其糖基化终产物对一氧化氮(NO)的消耗可影响血管扩张,造成血管张力改变,一方面引起血压升高,另一方面上述因素对大血管与微血管的刺激可加重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伤,促进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另外,胰岛素促进远端小管钠、水重吸收,使血容量增加,兴奋交感神经系统,收缩外周血管,进一步加重高血压,增加CHD的风险。

总之,必须积极防治糖尿病、控制有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如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体质量、戒烟,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加强冠心病的预防,以进一步提高生存率和改善CHD的预后。

1 Garduno-Diaz SD,Khokhar S.Prevalence,risk factors and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migrant South Asians〔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12;28(1):6-24.

2 陈 彤,宋一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9;11(4):223-5.

3 邹映珍,肖春玲,曾兰英,等.药膳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5):1778-80.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fini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part l: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Geneva:World Health Org,1999:7.

5 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8-10.

6 吕绍昆.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应对策略〔J〕.中外妇儿健康,2011;6(19):241-2.

7 许樟荣,王玉珍,刘彦君,等.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数目代谢综合征组分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对血管病变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6;14(4):250.

8 刘 岩,蔡久英.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2):223-4.

9 傅晓英,周 焰,阚全娥,等.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多元回归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2(1):101.

10 胡大一,潘长玉,余金明,等.中国住院冠心病病人糖代谢异常的现况研究〔J〕.中国心脏研究,2006;1(3):145-9.

猜你喜欢

糖基化血脂危险
PD-1/PD-L1 的糖基化修饰对肿瘤免疫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蛋白质O-GlcNAc糖基化修饰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喝水也会有危险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拥挤的危险(三)
糖基化终末产物与冠脉舒张功能受损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