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探讨

2012-09-04王峰声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1期
关键词:知识经济评价体系学习能力

王峰声

摘要:学习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高职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在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状况不容乐观——缺乏批判性思维、学习的依赖性较强、不会利用各种资源等。因此,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知识经济;学习能力;学习观念;评价体系;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文獻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311-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一现状使得学习的能力及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意义。《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为了适应这一发展变化,高职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训练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相关教学政策,帮助学生获得终身的学习技能,从而才能达到高职教育的宗旨。

一、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

学习能力是一个结构复杂、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现象,有学者把学习能力定义为:学生在掌握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本领。

关于学习能力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侧面给出解释。有的观点认为应从认知过程来认识学习能力,由此认为学习能力包括认知过程的主要方面,即:记忆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有的观点认为应该上升到心理过程的层次来分析,学习能力不仅应该包括传统的认知过程,还应该包括操作和控制因素,即理解记忆能力、学习计划和控制能力、学习操作能力等。还有人认为应该从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学习能力,包括三个构成要素即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学习能力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获取知识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指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加工、提取、处理所学的学科信息,对知识进行加工操作的能力。学生通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言语表达等能力,实现知识的内化,从而把知识变成自身能力的一部分。具体来说,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动机、有效途径和方法。

2.知识的迁移能力。迁移力是指已经学得的图式用之于新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力的作用是使习得的经验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便于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因此迁移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成分,同时也是测量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这是衡量知识掌握程度的基本标准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在这三者之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基础,也是最低层次的学习能力。但这并不是目的,通过“目标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其“内化”为自身的内在知识。需要学习者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进行“选择、获取、消化”从而实现“知识迁移”,这是学习能力的基本层次。以此为基础,把“内化”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是学习能力的最高目标。

二、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现状

(一)缺乏批判性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养成了唯“教材和老师”是从的习惯,缺乏怀疑精神。在课堂中始终认为教材是对的,老师也是正确的,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考虑和处理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一味追求“标准答案”,在学生的观念中只有对错,没有养成学习知识的科学精神。众所周知,学习过程本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任何思想的火花都应该被鼓励。更何况,在管理科学中有很多理论本身没有什么对错优劣之分,只有是否用到了合适的主体之别。学习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争论的过程,学习的侧重点应该放在探讨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只追求唯一的结果。

(二)学习的依赖性较强

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薄弱,在高中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在大学期间仍然沿袭以往的学习方法,把课程的学习完全寄托在课堂当中,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完全寄托在老师身上,把对知识的学习局限在课堂的50分钟之内,在本该发挥能动性、主动学习的课堂之外无所事事。不仅在学习上如此,在生活中也存在过多的依赖情况。对未来缺乏规划。

(三)不会利用各种资源

现阶段我们所处的时代有更多的便利条件,比如图书馆、网络、媒体。但学生忽略或者不会利用这些资源。很多学生读书不求甚解,不善于寻找重点和难点,甚至有的学生不到考试不看书。还有的很少去图书馆,不熟悉本专业图书资料、工具书的基本情况和检索查询方法,无法快速查到所需图书资料。对于网络只限于娱乐、通讯,没有更好地用来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提高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

针对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考虑到学习能力的本质特征,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构建有益的外部环境包括校园文化的建设(软环境)和基础教学条件的建设(硬环境),给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创造良好的氛围。其次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思想基础,如帮助其树立学习目标、生活目标甚至职业目标,从而形成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动力,同时,还要形成有效的机制保护这种动机。最后教会学生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学习的各种学习方法。具体来说:

(一)构建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哈佛大学的物理学教授马丁说哈佛的文凭不仅意味着通过一些考试,更重要的是哈佛校园氛围的熏陶。学校整体氛围和校园文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既潜移默化又深入“骨髓”的,因此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高职院校更应注重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提供宽松的学术氛围,多给学生创造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的机会,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现实需求,以激发其专业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

2.提高硬件水平。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是提高学习能力的物质基础。基础设施包括:对所有师生员工开放的图书馆、各种信息平台、各种实习实训场所等等。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1.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不是纯粹为了升学晋升,而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传统意义上,认为高等教育一劳永逸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人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以适应加速发展的社会变化。终身学习理念的本质是利用社会提供的一切教育机会来满足所有人进修和扩充与职业生活要求密切相关的知识(如变换工作或晋升)的需要,或满足求知、爱美或超越自我的愿望,即终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学习方式也发生深刻革命,以往以书本、笔墨为主体的静态学习为主逐步演变为更多地使用电视、电脑、多媒体等动态的学习为主。学习内容则偏重于知识的运用,偏重于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偏重于演练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学习不仅仅是“增加知识”及“记忆和再现”,而是“应用”、“个体的改革与发展”及“创造新知”。

(三)形成有效率的学习方法

这是一个比较微观的命题,事实上,这与高职教育的改革目标是契合的。本文无意探讨具体的教学方法,只是提出观念性的理念。

1.培养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成就动机。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以及阿德夫尔(Aiderrer)后来发展的需求理论。个体在社会中除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外,还会追求一种在组织和制度下的某种意义上的成就,以获得精神满足。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越强的个体,学习努力程度也越强。因此,培养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要素乃是驱动个人学习的成就动机。

2.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美国学者普遍认为:“所有真正的学习都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它需要运用头脑,不仅仅要靠记忆。它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承担主要的角色,而不是教师。”

3.形成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学生的课程成绩不应该仅仅只是期末考试成绩,应该加入“过程考核”的部分,例如小组作业、课堂讨论等。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高职改革的主导思想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笔者认为对某些重要的原理或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研讨也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周倩,吴涵,关于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的调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2]周軍铁,彭希林.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与培养研究[J].职教论坛,2006,(14).

[3]厄内斯特·博耶.大学——美国大学生的就读经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汤建民.目标知识、内化知识和学习的知识迁移机制[J].现代大学教育,2004,(2).

[5]张勤.关于高校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若干思考——解读知识迁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

[责任编辑 魏杰]

猜你喜欢

知识经济评价体系学习能力
知识经济背景下优化企业法务体系问题及改进对策
评价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创新网络活动对大中型企业研发绩效动态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