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喀什经济开发区的环境质量状况

2012-09-01张文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综述作用

张文河

(喀什师范学院 化学与环境科学系,新疆 喀什 844006)

喀什经济开发区的环境质量状况

张文河

(喀什师范学院 化学与环境科学系,新疆 喀什 844006)

通过不同时间段的水资源利用数据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的调查,并分析本地区地下位的利用现状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分析表明近20年来,喀什市的空气质量趋于好转,但总体形式仍不容乐观.伴随着喀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地下水的开采量也逐年增大.这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了很大的压力.针对喀什地区降雨量将会增多的发展趋势,政府应着手规划雨水利用工程的方案以缓解本地水资源紧张的局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喀什市加强了对环境治理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专项资金使环境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本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不能放松.

喀什经济;地下水资源;大气环境

1 喀什城镇化速度及地下水资源的利用

国家设立喀什经济开发区是推动喀什市同时带动周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实现与中亚南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喀什市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近些年来,为响应国家的号召全国各地来喀什发展的人越来越多.喀什市的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喀什地区城镇化的速度每年快速的增长.喀什“十二五”规划强调以“一市两县”的方针促进喀什经济跨越式发展.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空间,资源是经济发的动力而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不同的区域环境城市发展的道路有所不同.干旱区城市发展的限制因素是水资源的相对匮乏.喀什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常年降雨量小,水资源总量少.然而,这些年来喀什市人口数量的增长越来越快,见图1(资料来源喀什年鉴)截止到2010年喀什市的人口数量已达到60万,人口数量的增多将会对本地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形成很大的压力.喀什周边地区的沙漠化速度的加快也是由于人口数量的增长以及过度放牧造成[1].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喀什市包括疏勒县和疏附县两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用水量也逐年增加.为满足经济生活用水的需求,地下水的开采量也日益增加,见表1(资料来源于喀什市水资源公报)尤其是近些年来的地下水位下降的比较明显.

表1 喀什一市两县用水量 水量单位:108m3

可以预测在未来的几十年内,随着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大力建设发展,该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会快速增长,目前,喀什的用水主要来自地表水.喀什地区的地表水主要来源是冰雪融水,冰雪融水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近些年来,当地加大了对地表水的开发与利用,因为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地表水的开采已没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然而,目前地下水的用量在用水总量的比重还比较小,因此喀什及周边地区的地下水的开采将会对未来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地下水的开采量将会快速增长.基于这一点,疏勒县已开始对本地地下水资源的可开采量进行勘探,相应的工程设计正在规划[2].如果大量开采地下水,那么地下水位的下降会导致地表土壤缺水,许多研究显示: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地下水是天然植被生长和繁衍最重要的水源,因此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将产生强烈的生态响应,例如:塔里木河和黑河流域的下游河段都曾经出现过因流域水文过程完整性丧失而造成的地下水水位的大幅下降,由此造成当地出现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并导致沙漠面积不断扩大,这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喀什沙尘天气日数的增多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当地的生态条件恶化使得当地有充足的沙源物质,风速满足一定的临界条件时该地区容易形成沙尘天气.

其次,地下水位的大幅度变化引发的气候效应一是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使地—气系统间的水汽循环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大气降水减少,不同层次的土壤干化(尤其是根带土壤水),地表蒸发增加,近地面大气状况变干等,这些影响对较干旱的沙漠地区影响更为显著.干旱区绿洲的地下水对地表的植被的生存有着显著的意义,尤其是绿洲的边缘地带的脆弱生态系统,植物通过自身发达的根系维持生命的生长,地下水的下降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将会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喀什市、疏勒县和疏附县的地下位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图黑色三角形符号分别代表喀什市、疏勒县和疏附县.图中围绕着喀什市的地下水位深度线比较密集表明这里地下水位比较深且梯度变化大.喀什市及周边地区对地下水的用量也逐年增加,地下水位每年在持续下降.这些变化将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环境的整体性表明只要其中一个环境因素发生变化,环境的整体也将会有一定的变化,所不同的是这种变化有的表现的比较明显,有的表现的不明显;有些变化是直接变化引起的,而更多的变化则是间接变化引起的.这需要我们去仔细识别.喀什周边地下水位的降低会对地表温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地下水位埋深浅则近地表温度增幅较小.当某区域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时,近地表温度增幅较大,比周围地下水位无变化的地区的温度高[3].

图22004-2009 年喀什市、疏勒县、疏附县地下水位的变化

2 喀什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及分析

通过对喀什市近30年来的温度变化的记录也表明,喀什年平均温度是持续升高的.如图3所示,喀什市的年平均温度总体趋势是上升的,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的环境背景相一致,通过观测喀什多年的降水量数据表明,近些年喀什的降水量比常年偏多,表明气候在向暖湿方向转变.喀什市1971~2007年的气候演变也表明近年来重大气象灾情统计分析,气候呈变暖、变湿趋势,重大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在增加,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气候变暖对喀什气候环境的影响虽然与我国其他局部地区并不完全相同,但从大的时间尺度来说全球气候变暖之后喀什地区将会变的更加干旱.这对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当然,导致喀什年平均温度的变化的影响因素不仅是环境因素的一个方面,其他因素的改变也会对喀什的气温发生影响深远的变化,例如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对气温的变化有一定的供献.随着喀什地区这些年来城镇化速度的加快,这样的结果会使土地的利用发生改变.城市中水泥性质的地面表使得近地气温增幅较大也较快.当城市郊区的自然土壤变成水泥地之后,它的土壤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于土壤具有一定的容纳二氧化碳的能力,此能力会被水泥质地面破坏,土壤碳库中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在大气中,增加了二氧化的浓度,由此加剧了它所产生温室效应并通过自然界一系列的正负反馈机制使大气的温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其次,这与喀什市的产业结构的转变也有一定的关系,2001年之后喀什的第二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见图3,即从这一年后本地的工业开始加快发展,工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加大.然而,工业是城市中大量“人为热”产生的主要来源由此会使地表空气的平均温度升高,在夏季这种情况会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危害人体健康.与此同时,由于喀什城市经济的发展会带动本地区的经济也有较好的发展.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时才会有一定的资金专门用于治理和改善本地的环境,当地的环境质量就会变好,这也符合环境库次捏茨原理.孜比布拉·司马义学者的研究也表明正是从2002年喀什市的环境质量指数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虽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坡镇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喀什的环境相比以前有所好转,但是喀什的环境质量仍然不容乐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化进程推进,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加上生态环境系统的脆弱性,故环境压力只增不减.有些部门和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忽视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重要因素,以牺牲环境和资源谋求经济发展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使该市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基本上不稳定[4].

喀什市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不容乐观,近30年来喀什市的沙尘天气发生的日数总体偏多(资料来源喀什市气象局).尽管数据资料显示近些年来沙尘日发生的天数相对在减少如图4所示.但是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相应的环境管理及环境保护工作没有配套的措施,喀什周边的生态环境就会恶化.喀什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按照国家规定它的环境质量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环境保护及治理工作的任务还很艰巨.

3 结论与对策

通过对喀什市、疏附县及疏勒县三地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及大气环境质量的调查发现,近些年以喀什市为中心,地下水位下降的较快,喀什三地对地下水的开采量逐年增大.倘若以现有的速度开采地下水,不久以后将会形成以喀什市为中心的地下水漏斗区,漏斗区的形成会使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环境恶化进而加速了土地沙化;同时,地下水的过渡开采还会使地面沉降危害地面上的建筑物从而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经济发展方面,由于喀什市经济结构的转变,第二、第三产生比重逐渐变大导致喀什市的气温也比往年偏高.夏季将会产生“热岛效应”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大气环境也不容乐观,喀什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大气中粉尘含量较高,依照国家未来几年环境质量发展规划,到2016年全国要监测并控制P M 2. 5的目标,这样以来喀什治理大气环境的任务更加艰巨.

喀什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方式应严格按照自治区经济发展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一定要优先发展节水经济、低碳经济.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做出相应的规划.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加大相应配套措施的资金投入和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以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地下水的开采要有合理的用量,地下水的开采量不能超过其循环的水量,否则地下水将无法恢复.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充分考虑对雨水资源的利用,根据科学的分析与数据资料的研究表明,新疆南部地区的气候向暖湿的方向演化[5-8].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喀什的降水量向着比以往偏多趋势的发展.政府应着手组织专家调研这一部分新增降水资源的规模并建设城市雨水利用工程,把雨水资源纳入水资源的范畴.其次,为防止土地沙化的扩大,维持绿洲的发展与稳定减少沙尘日发生的次数,市政府应在喀什周边地区以及喀什市内种植大量适宜本地区的树种以改善城市环境达到最适宜居住的标准.

〔1〕崔望诚.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流域的绿洲化和沙漠化环境问题 [J].干旱区研究,1994,11(03):52~56.

〔2〕刘旭.疏勒县地下水开发建设工程布局及规模探讨[J].2010,32(04):78-79.

〔3〕傅志敏.简析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区热岛效应及有关概念[J].2010,28(12):30-32.

〔4〕孜比布拉·司马义,苏力叶·木沙江.喀什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J].云南大学学报,2011,33(2):218-223.

〔5〕魏文寿,高卫东,史玉光,等.新疆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对沙尘暴的影响研究 [J].干旱区地理,2004,27(2):137-141.

〔6〕杨青,魏文寿.新疆现代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新疆气象学会成立40周年论文集.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7〕秦榕,阿不都克日木发?阿巴斯.喀什地区1961-201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对比分析[J].1-7.

〔8〕袁玉江,谢国辉,魏文寿,等.天山山区与南、北疆夏季温度变化对比分析[J].气象科学,2005,33(2): 152-155.

学校武术教育对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作用的研究综述

沈建文,惠永强

(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摘 要: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华,应当世代传承下去.为了武术的传承发展,我们很早便把武术列为学校体育课内容.然而,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并没有预想的那么顺利,反而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冷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学校武术教育有哪些功能,它到底能不能起到传承武术文化的重担呢?作者通过梳理分析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综述众学者的观点,较全面的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概况,同时也萌生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以此能为更多的关注中国武术发展的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校武术教育;武术文化传承;作用;综述

中国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得此能千百年来经久不衰.随着时代的变迁,近代以来,武术的发展大环境已悄然改变.为了中国武术文化能够不断地传承发展下去,人们开始注重学校武术教育工作,希望借助教育,通过青少年的代代相传把中国武术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术教育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以保证学校武术教育的快速发展.一直以来,学校武术教育被广大专家学者所重视,并且取得大量研究成果.本文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以题名中含“学校武术教育”和“武术文化传承”主题词进行检索发现:1998—2010年间共收录论文300余篇,对其研究成果与不足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相应的建议.

2 文献综述

2.1 当代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历程

蔡仲林和周之华主编的高等学校教材《武术》[1]中陈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为了能够发挥武术的教育作用,促进武术的传承发展,武术被列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为保证学校武术的发展教育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1952年国家体委成立后,设立了民族体育形式研究会,主要负责对武术等民族形式体育的挖掘整理工作. 1958年在北京成立中国武术协会,以及随后各地方成立的武术协会,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武术网络组织系统.1986年在北京成立了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为巩固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2004年4月中宣部、教育部颁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2]规定: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

我们知道学校武术正是有了这些政策上的支持才得以快速发展.但是近年来,有关武术教育方面的政策已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仅仅初始阶段.而且多数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对武术教学的执行力不够强,甚至在某些学校把这些政策和法规已变成一纸空文,因此,武术教育政策执行力度的问题亟待解决.

2.2 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学校武术《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3]课题组对全国30个省市,252所中小学进行的调查表明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校对武术教育重视不够.有些学校甚至删减武术课而增加跆拳道、空手道的教学.中小学课外武术活动的开展很不普及.我国中小学没有专门的武术教材,武术师资力量较差,教学内容单一枯燥,教法简单,主要是基本功练习,学生对武术文化的认识比较片面.赵刚等人在《从学校

从以上论述上可见,学校武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确较为严重.目前国内的专家学者对学校武术教育各方面的问题研究的非常深入、全面.为学校武术教育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具体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实践工作还需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2.3 学校武术教育传承武术文化的可行性探索

2.3.1 学校武术教育的功能审视

谭素平撰写的《学校武术教育的本质意义与内容结构的逻辑性》[9]论文指出:学校武术作为武术的一部分,一方面对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弘扬民族精神、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雷鸣在《论学校武术教育的价值功能》[10]一文中认为学校武术教育具有文化教育价值功能包括武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教育,意志品质教育.还有强身健体的价值功能,审美、娱乐价值功能,社会交往价值功能.“未曾习武先习德”武德在武术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武德倡导“仁爱”与“人和”的精神.和谐是武术文化的根基,武术文化追求和谐,注重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武将,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他们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后人.武术具有攻防技击性,它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门艺术,具有很强的观赏性.通过长期坚持武术文化的学习和技艺的演练、交流学生一定能够强身健体,掌握武术文化精华,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李勇、刑伟在《文化的传承:当代武术教育的核心问题》[11]一文中认为武术文化渗透于人的生存发展和生产生活之中.学生通过武术文化的学习、体悟,不但能发展自身的智力而且能从中了解和体悟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

这些有关学校武术教育功能的论述让我们全面的了解了学校武术教育的作用.更让我们认识到开展武术教育的重大意义.我们一定要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地开展好学校武术教育工作.

2.3.2 武术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21世纪是高科技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受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全方位的挑战和制约.长期西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使我们的武术教育逐渐被边缘化.再加上我们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和教育工作不到位,武术曾有的耀眼的光芒正在退去,它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影响力也正在减弱.看着我们的孩子被西方体育文化所吸引,天天穿着道袍痴迷的练习跆拳道、空手道,开心的跳着街舞,疯狂的追随着N B A明星,而把我们最具民族文化魅力的传统体育忘得一干二净时我们感到是那么的不安.难道我们的民族体育文化就真的比西方文化差么?不是的.因为武术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它有着深厚的为文化底蕴,它已维系了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团结、发展,它是我们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面对西方体育文化的侵袭我们能妥协么?当然不能.因为民族文化是支撑其发展的“血液”,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其文化个性就是去了生存的希望.我们那么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怎能自甘堕落.虽然我们的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但我们要相信自己的民族文化,我们要不遗余力的去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要靠教育.只有大力发展学校武术教育我们才能传承发展民族体育文化,才能保持传统体育的个性,才能缩小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差距从而抵御住西方体育文化的侵袭.王岗、邱丕相、李建成的《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文化意识”》[12]论文认为学校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教育比技术教育更重要,武术在教育中的传播就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武术文化是武术得以延续的生命力,没有文化的武术视贫乏的、暴力的、断裂的.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到学校武术教育对武术的传承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国际大环境来看,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迫在眉睫,武术文化对于我们民族甚至整个世界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它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武术教育能够传承发展武术文化而且必须承担起保护、传承、发展武术文化的责任.

3 结语

3.1 学校是进行武术文化教育的最适合场所.众学者经过对武术教育的研究一致认为,学校武术教育能够起到传承武术文化的作用.我们要全力支持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

3.2 近年来专家学者们对学校武术教育特别是学校武术文化教育方面的研究比较全面,也有深度,但在很多方面存在重复性的研究,许多都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3.3 对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问题及对策方面研究文献较多,许多学者认为学校武术教育要主抓武术文化教育.但是大家对学校武术教育问题的症结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各执己见,这对重新发展武术教育来说是一个难题.我们急需一个“裁判”来公正的评判这一问题,给出一个大家公认的“答案”,从而为学校武术教育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3.4 针对学校武术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不同地区也采取了不同的治理策略,但这对整个武术教育来说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要想真正的发展好学校武术教育,我们应该从整体出发,把体育教育工作当成一个工程体系,从本质问题入手,达到“治标治本”的效果,真正的发展好学校武术教育.

3.5 学校武术教育的确能促进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但面对学校武术教育政策成为一纸空文的现实状况,学校武术教育的功能再强大,如果不能很好的开展学校武术教育工作也是白搭.怎样继续推进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学校武术教育工作到底有谁主导的问题还有待于研究.

参考文献:

〔1〕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0-11.

〔2〕中宣部、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N].中国教育报,2004-4-3.

〔3〕《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课题组.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 [J].体育科学,2009,29(3):82-89.

〔4〕赵刚,等.从学校武术课现状透析武术教育的背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2):125-128.

〔5〕王志立.试论学校武术的开展模式[J].搏击.武术科学,2007(2):67-68.

〔6〕关文明.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4):107-113.

〔7〕王柏利.武术教学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与重塑[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6):116-120.

〔8〕石华毕,翟少红.学校武术的教育性与开展形式的反思[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5):366-370.

〔9〕谭素平.学校武术教育的本质意义与内容结构的逻辑性[J].教育评论,2010(7):25-26.

〔10〕雷鸣.论学校武术教育的价值功能[J].襄樊学院学报,2006,27(5):114-117.

〔11〕李勇,刑伟.文化的传承:当代武术教育的核心问题[J].搏击.武术科学,2008,5(9):25—26.

〔12〕王岗,邱丕相,李建成.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 “文化意识”[J].体育学刊,2009,16 (12):83-86.

X 21

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5-0044-03

A

1673-260X(2012)05-0123-031 引言

安徽省体育局社科项目(ASS2012214),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1SQRW021)武术课现状透析武术教育的背离》[4]论文指出几乎超过90%的高校学生没有学分被迫选择武术课.他们对跆拳道非常感兴趣,认为跆拳道易学又有实用性.还指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武术教学目标相背离,武术教育监督机制的缺乏,武术教育体系欠缺致使学校武术教育无法快速发展.王志立撰写的《试论学校武术的开展模式》[5]指出武术作为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载体,成为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以历经了几十年,却并未做出有效成果,反而是更多的将武术作为一种健身的手段进行简单的武术招数的传授.关文明在《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6]一文认为我国虽已从60年代开始,就把武术列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但实践并不成功,武术教育很不健全,甚至落空.主要是由于武术在学校体育的地位很低,武术师资严重不足.王柏利在《武术教学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与重塑》[7]一文中指出由于受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武术教学被夹在体育课中生存,武术教育被体育化、边缘化.现在的武术教学实质上是在传授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是以“运动技术”为核心的“量体裁衣”式的教育,是一种心灵隔离活动.文化教育缺失以及“人”的缺席已经成为学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石华毕和翟少红的《学校武术的教育性与开展形式的反思》[8]论文认为:(1)现在的学校武术开展形式脱离了武术的本质.武术的本质是技击.以套路为核心的武术教学,虽然也教授武术的技击攻防,但只停留在“技击攻防含义”的浅层表面上,并无实用的格斗功能.(2)长期以来我们都用的是西化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技术的传授,传播的是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忽视了武术文化的传播,失去了武术传承的本质.(3)礼仪的淡化、服饰随意导致现代运动形象的缺乏.武术的礼仪基本上被淡化为一个抱拳礼.忽视细致的礼仪、礼节的教化,有悖于武术精神.武术服装涉及到一个项目的运动形象、礼仪.我们应打造出体现民族特色的武术服饰和礼仪规范.

猜你喜欢

综述作用
2021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近代显示技术综述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