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素质类书籍课外阅读的调查与思考——以长沙理工大学本科生阅读调查为例*
2012-08-15颜建华
颜建华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076)
当下,关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①观念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也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文化素质其实也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和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其要义是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同时具备相当的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众说纷纭,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万变不离其宗,关键是要思想上重视和具体落实。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存在“轻文科、重理工科”现象,重视工具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文化滑坡,精神疲软,有人指出:目前文科处于基本崩溃状态,尽管系科还存在,但精神丧失了②。笔者由于职业和学科专业的关系,近年来比较关注理工科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情况,并且从多个侧面与层面进行调查与思考。最近三、四年,笔者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采集和获得丰富的一手材料和数据,分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以期对症下药,探索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比如通过图书馆文化素质类书籍的流通与借阅情况,通过发放问卷与抽样调查的方式采集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通过人文素质类课堂随机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阅读期待与心理等等。在此基础上,初步从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探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模式与方法。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双向互动切实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提升学生人文精神,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里拟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是通过图书馆图书借阅和问卷采访调查对学生文化素质类课程阅读现状进行分析;二是从阅读的角度谈谈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途径和手段。
一 图书借阅与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这里从图书馆文化素质类图书借阅情况和学生课外阅读调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来看图书馆图书借阅情况: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近年来对学生图书借阅情况进行系统综合调查,编制读者图书借阅情况统计表③,开展读者服务月活动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热情,提高图书馆图书借阅率,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学校图书馆图书借阅是反应学生阅读情况的晴雨表,学生阅读什么,对什么书籍感兴趣,图书借阅频率怎样等等。如果做深入系统分析,一方面反映学生课外学习的自觉程度与参与度,另一方面反映学生文化素质和存在问题。从2007年3月到2011年4月四年以借阅次数前200本为基数统计的结果,B类哲学、宗教类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余金编的《狼行天下:智慧生存的95则狼性法则》、马东亮著《幽默!都是自找的》和万钟、李广编《一眼就把人看透:做人做事第一项修炼 》,借阅次数分别是199、151、141次。I类文学类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英国阿瑟·柯南道尔著《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美国卡勒德·胡赛尼著《追风筝的人》、余华的《活着》,借阅次数分别为671、596、495次。J类艺术类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邹新跃编《民谣吉他入门:知识详解与精彩弹唱》、吴卫和肖晟编《色彩构成:图说本》、魏楚豫编《一生要看的50部经典电影》,分别是247、203、179次。k类历史、地理类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蓝黛著《中国后妃实录》、赵晶主编《大学生必知基本文化常识》、刘亚征著《宋慧乔私家画传》,借阅次数分别是478、275、274次。从借阅书籍的门类来看,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的图书借阅次数在文化素质类书籍中居于前列,《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追风筝的人》等书籍借阅次数高的达到671次。从书籍类别上来看,文学艺术类阅读是热点,是哲学、宗教类的2至3倍。
一年内图书馆借阅统计的情况,与四年借阅情况比较,阅读书籍的种类和热门书籍大致类似。从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图书馆B类哲学、宗教类前200本书籍统计情况来看,借阅次数排名第一的是吕叔春编的《火爆幽默狂飙车:受益一生的幽默智慧》,其次是余金编的《狼行天下:智慧生存的95则狼性法则 》,再次是李宗吾著《进退有方厚黑怕经》、马东亮著《幽默!都是自找的》分别是47、44、38次。I类文学类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美国卡勒德·胡赛尼著《追风筝的人》、英国阿瑟·柯南道尔著《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法国司汤达著《红与黑》。J类艺术类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邹新跃编《民谣吉他入门:知识详解与精彩弹唱》、刘天礼编《自学吉他二月通》、吴卫和肖晟编《色彩构成:图说本》。k类历史、地理类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蓝黛著《中国后妃实录》、赵晶主编《大学生必知基本文化常识》、张岳编《从大学第一天开始成功:名人在大学怎样获得成功资源》等,但其实张岳编《从大学第一天开始成功:名人在大学怎样获得成功资源》不是历史地理类书籍,应该属于教育文化类书籍。与四年统计相比,各类书籍排名前三位少有变化,所阅读的书目也大体类似,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通过对图书馆一年和四年借阅图书统计情况分析,我们发现学生课外书籍阅读突出的问题主要是:
(一)课外阅读存在盲目性,思路和层次感不强
这方面主要表现在:首先是书目类、目录解题、名著导读类等文件检索工具类指导性书籍几乎无人问津,教育部指导性书目没有受到应有重视。教育部指定高校大学生必读100本书,在我们阅读统计表格的前200本中不到30%,虽然这100本书也不一定就很科学,但均属于基本书目,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学生案头必读书目,而现在则遇冷。其实目录和文献书目、导读书目不仅可以拓展知识面,而且具有导向作用,清代张之洞云:“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其次是过于依赖影视、网络媒体和宣传,学生自我信息摄取和选择能力弱,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小故事大道理》、《卡耐基成功之道全集》等书籍和《狼行天下:智慧生存的95则狼性法则》、《把信送给加西亚》等励志类书籍流通较快,很明显是受媒体宣传影响。三是在文本的选择上缺乏审慎,或者阅读有问题的文本,不看出版社也不看作者(包括著者、译者和注家),或者干脆阅读盗版书。
(二)课外阅读内容过于集中,比例严重失衡,同时呈现简单化和单一特性
从层次上来说,重视“术”而轻视“理论”,“基础”类书籍,阅读日趋实用、世俗化功利化,轻视经典和基础知识的吸取,阅读也出现急功近利,讲究实用的特点,带有“快餐文化”、“消费文化”印痕,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文学艺术类中通俗性和普及性读物所占比例达到半数以上,而理论性和专业性比较强的比例不到20%;从阅读选择来看,学生比较关注自我,而不及社会和环境,政治类、经济类书籍较少涉猎,不太关注国计民生,人的自我塑造和综合发展能力偏弱。以文学作品为例,从作家来看,当代作家路遥、余华的作品和新生代作家韩寒、郭敬明等人作品受“追捧”,现代作家张爱玲、沈从文的作品较受欢迎;从作品题材内容来看,描写当下社会生活的作品比如《狼图腾》、《路遥小说名作选》,恐怖惊悚类小说《鬼吹灯》、《盗墓笔记》,言情类小说《会有天使替我爱你》、《从毕业开始流泪》、《初恋》阅读量较大;从文本形态来看,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等较受关注;比较意外的是外国文学作品倒是司汤达、雨果、狄更斯等名家名作受到青睐。另外,虽然学生对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有了解的意愿,但只远未入门,不看原著,只阅读重新编著或者通俗化后的读物,比如对庄子、叔本华等东西方哲人的了解,是通过今人编的节编或者译注的读物来了解的。
(三)课外阅读与文化素质课堂教学没有形成有机联系
课外阅读并没有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像近年来学校开设“大学应用语文”、“中国文化概论”、“唐宋诗词鉴赏”等经典性文化素质课程,其价值和意图明显,但这类书籍借阅率偏低。
从发放问卷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反馈结果来看,可以和上面的情况印证,也还有一些变化。我们共发放了600份调查问卷,回收560份有效答卷,有效回复达到90%以上④。据统计,只有13%的理工科大学生在课外阅读书籍的时间多于1/2,但是有87%的理工科大学生的课外书籍阅读时间少于1/2。但在他们课外书籍中,有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人文社科类书籍,说明学生对人文社科类书籍有相当的阅读兴趣和诉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73%的大学生认为图书馆的藏书量能满足理工科大学生对人文社科类书籍的需求,可知他们对书籍的选择和要求并不高,也缺乏深入认真的思考。还有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基本上没有去图书馆借过书的也不在少数,虽则由于阅读方式的改变,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手机和其它渠道获得知识,但这是很危险的信号。
总体看来,学生有学习文化素质课程的兴趣和热情,但在选择书籍和阅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以引导,并且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 从课外阅读角度探讨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途径与手段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学生文化素质类书籍课外阅读存在诸多问题,有些是属于学生主观方面的问题,有些是学校教学、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总之,理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社科类书籍阅读存在误区,也严重制约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需要引起有关部门和教师的重视。我们对人文素质类课程设置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看法和建议⑤。我们建议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两个方面双向加以改进,以加强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学术讲座与文化沙龙;学生文化社团组织与建设;图书馆读者服务系列活动。
上面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即文化素质课堂教学、学生课外学术文化活动和图书馆图书借阅服务。这三个层面在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方面各有优势,相互依存,共同作用。
(一)改进文化素质课堂教学
从学生文化素质类课程选修情况来看,文化素质类课程开设和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加以改进⑥。据不完全统计,课程考核容易通过,趣味性通俗化比较强的课程诸如《影视鉴赏》、《书法艺术》等课程最受欢迎,而《中国文化概论》、《美学概论》等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选修人数和到课率均不是很高。有些学生选修课纯粹是“混学分”。其实学生有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而缺少引导,他们往往选择网上欣赏“百家讲坛”,诸如“名家解读红楼梦”、“于丹讲论语”等摄取传统文化知识,而忽视纸质文本特别是原著的阅读。因而,需要加强对文化素质类课程教学和考核管理,教师对选修课程要做指导,要规范选修课的开设,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限于理工科院校的特点,由于没有历史学、地理学和哲学专门院系,学生知识结构存在问题。另外,选修课的统一时长为24课时,所讲内容很有限,又是大课堂,所以必须有课外的阅读加以补充,其实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提供参考书目,并且提供阅读指导。
(二)开展学生课外学术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很重要,包括多科性多层次学术讲座、教师学生共同组织的学术文化沙龙、各种形式的文化社团等形式。多科性和多种形式的文化学术讲座,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开阔视野,培养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活跃学生思维。学生文化社团、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创新和课外科技项目等等,指导教师开设相关的阅读书目,并且组织指导,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不仅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而且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三)提高图书馆图书服务水平
图书馆在文化素质书籍阅读中有主体作用,是组织阅读、提供阅读的重要场所,在提高读者阅读水平中有重要作用。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专辟“文化素质图书馆”,配备基本的文化素质书目,分“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参考书目”等,图书馆不仅管理读者,培养读者,同时也承担营造阅读社会,提升民族素质的重要使命。随着书籍出版海量增长和出版结构、出版方式的变化,图书馆选购书籍也成为一门专门学问⑦,图书馆藏书结构和质量面临新课题,其中最重要是把好“入口关“,不让盗版书和质量低劣的读物“入库”。现在出版物和出版社五花八门,盗版书和粗制滥造书籍充斥市场,图书馆编制的阅读排行榜里盗版书和质量低劣书籍亦不少见。因而,图书馆不仅要专家治馆,要保证图书质量,而且要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另外,图书馆应该及时更新书目,开展“读者文化服务月”等形式的活动,增加“新书导读”、“经典书目指南”等;可以开设“本周读书排行榜”、“新书排行榜”等活动,指导学生借阅书目,引导学生读书。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也提高读者阅读质量。
综上所述,大学生课外阅读表面上看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课外”和“业余”,但实际上在大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格塑造方面作用不可小觑。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素质,文化素质可以说是无用之用,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注释
①文化、文化素质不是一个概念,文化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文化素质则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文化素质不只是学校教给你的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是指你所接受的人文社科类的知识,包括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等等方面的知识.
②季羡林.提高高校人文素质的必要与可能[M].刘凤泰.提高文化素质培育创新人才——高等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③学校图书馆在成馆长的领导下对图书馆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进行一系列改革,许副馆长在读者服务活动上用力尤勤,几年来一直对图书馆图书借阅进行跟踪调查,编制一年期、三年期等读者图书借阅统计表,并且进行系统分析,以便促进和改进图书馆服务工作。我这里图书馆读者图书借阅分析选用他们的统计表,并且得到他们的大力协助.
④这里材料和数据采用我指导的2010年度长沙理工大学大学生课外科技项目《湖南省理工科学生人文社科类阅读书目调查与研究——长沙理工大学为例》调查数据.
⑤颜建华.地方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思考——以长沙理工大学大学为例[M].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6).
⑥具体参阅上注,那篇文章里讲到的我这里不再重复.
⑦笔者开设全校性文化素质类选修课《红楼梦导读》,向学生推荐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红楼梦》,但很多学生说学校图书馆找不到,有同学甚至借阅盗版《红楼梦》,而且痕迹明显。总而言之,图书馆所藏书虽然成倍增加,书籍良莠不齐,藏书存在不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