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词性成分与里、内、中、外的组合
2012-08-15杨辉
杨辉
(黄山学院 校办,安徽 黄山 245041)
形容词性成分与里、内、中、外的组合
杨辉
(黄山学院 校办,安徽 黄山 245041)
由于隐喻的作用,容器方位词的意义范畴从空间逐渐向时间和性质状态发展演化,所以形容词逐渐可以与容器方位词组合。容器方位词的“里”、“中”可以与形容词组合,但是两种结构的偏重点不同。容器方位词“内”、“外”不能与形容词组合,解释这个现象需要从认知功能的角度去展开。
形容词性成分;里、内、中、外;组合;认知功能
“里”和“中”可以与形容词性成分组合,但是这样的组合在实际应用中不是非常多,“内”和
一、由空间到时间、性质状态的发展演化
容器方位词①“里、内、中、外”它们造字之始的意义都不是表示方位,而是表示一种物体或事件,由于词义的引申,它们才用来表示方位空间概念。因为典型的名词都可以表示一个空间概念,所以名词很早就可以和这些容器方位词组合了[1]。
石毓智[2]指出名词的数量特征是离散性、空间性,动词的数量特征是时间性,形容词的数量特征是连续性。人们的认识规律是先空间再时间再性状,空间、时间、性状组成一个认知的连续统。容器方位词首先可以与名词性、动词性成分组合表示空间、时间,再通过隐喻的方式来表示性状。典型的形容词具有连续性的数量特征,代表着事物的性状,因为性状与时间空间相比更难把握,所以人们就根据对空间、时间的认知方式来认知性状,把性状容器化。这样一来,形容词性成分就可以与容器方位词组合了。
二、“AP+里”——“AP+中”
“外”基本上不能与形容词性成分组合。下面分析“AP+中”和“AP+里”的组配②情况。
(一)“AP+里”的“AP”
有一种形式需要注意,即像傻里傻气、糊里糊涂、流里流气、假里假气等词语中的“里”已经不是方位词了,它更像一个衬音,没有什么意义了,这种词语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我们对《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③里所列的1067个形容词结合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进行了逐个的考察,发现下面的形容词经常进入“AP+里”这个格式:
安静 安全 暗 白 白茫茫 悲伤 悲痛 灿烂 苍白 苍茫 长 潮湿 沉寂 丑匆匆 匆忙 粗 粗鲁 粗野 翠绿 脆弱 错大 单纯 低级 典型 短 多 发达 繁华肥 芬芳 愤怒 尴尬 干净 干燥 刚强 高高大 孤单 孤独 孤立 古老 固执 光明寒冷 好 和蔼 黑 黑暗 狠 横 红 厚道坏 欢快 欢乐 欢喜 荒诞 恍惚 辉煌 昏暗 混乱 激昂 激动 激烈 急 寂静 寂寞尖锐 艰辛 骄傲 精致 静 倔强 开心 可爱 空虚 苦 苦闷 快乐 蓝 冷清 绿 忙美丽 蒙蒙 秘密 泥泞 宁静 偶然 贫困 漂亮 平 平凡 平静 凄凉 漆黑 气愤 亲热 轻 曲折 热闹 热情 日常 柔和 软 少 深 深沉 神秘 实在 私下 素歪 顽皮 喜悦 细 香 详细 潇洒 小 斜兴奋 幸福 虚伪 雪白 阴暗 优秀 忧伤幽默远真切直重紫
这里所有的“AP+里”都很依赖语境,离开语境不可以单独使用。
(二)“AP+中”的“AP”
相对而言,能进入“AP+中”的形容词比能进入“AP+里”的多一点。根据《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里所列的形容词,下面的形容词经常进入“AP+中”这个格式:
安定 安静 安全 安逸 暗 暗淡 白白茫茫 斑斑 暴躁 悲惨 悲伤 悲痛奔放 碧绿 冰冷 冰凉 薄弱 残忍 惭愧 灿烂 仓促 苍翠 苍茫 沉闷 沉寂沉痛 沉重 沉着 成熟 诚实 赤裸裸崇高 丑 垂危 纯净 淳朴 匆匆 匆忙葱绿 从容 粗 粗鲁 粗野 脆弱 翠绿错误 大方 单纯 单调 淡 淡薄 淡漠典型 动荡 短 恶劣 烦 烦闷 烦躁 繁华 繁忙 繁荣 方便 芬芳 纷纷 愤怒丰富 疯狂 浮躁 腐朽 复杂 富裕 干净 干燥 刚强 高傲 高贵 高明 高兴耿直 工整 公平 公正 共同 孤单 孤独 固执 光明 光荣 光秃秃 广阔 规范 果断 含糊 含蓄 寒冷 豪放 和谐黑 黑暗 红 糊涂中 欢乐 欢喜 缓慢荒诞 荒凉 慌忙 慌张 惶恐 恍惚 灰白 辉煌 昏暗 辉煌 混乱 活泼 活跃豁达 激动 激烈 急 寂静 寂寞 假 艰难 艰险 艰辛 简朴 侥幸 洁白 紧 紧急 紧张 惊奇 惊险 惊讶 精 精明 精细 精致 静 开朗 坎坷 慷慨 可爱 空旷 空虚 恐慌 枯黄 枯燥 苦 苦闷 苦恼 快乐 困苦 困难 辣 蓝 浪漫 冷 冷静 冷漠 凌厉 绿 乱 乱哄哄 落后 麻痹 麻烦 忙 美 美好 美丽 美满 美妙蒙蒙 秘密 苗条 渺茫 明亮 模糊 难泥泞 宁静 浓 浓厚 偶然 磅礴 蓬松疲惫 疲乏 疲倦 疲劳 偏 漂亮 贫困贫穷 平 平安 平常 平淡 平等 平凡平静 平稳 朴实 朴素 凄惨 凄凉 漆黑 气愤 谦虚 强烈 强硬 亲切 亲热勤奋 轻松 轻闲 清闲 清新 清醒 穷困 曲折 热烈 热闹 热情 认真 柔和 柔软 软 涩 善良 深沉 深厚 深重 神秘神奇 慎重 实际 舒服 舒适 酸 特殊 天真 甜 甜蜜 痛快 颓丧 旺 危急 危险委屈 委婉 温和 温暖 温柔 紊乱 稳 稳定 稳重 污浊 无耻 喜悦 细腻 细微 狭窄 鲜明 鲜艳 险恶 香 消沉 消极 潇洒辛苦 新奇 新鲜 兴奋 幸福 雄壮 秀丽虚弱 虚伪 寻常 严厉 严肃 炎热 野蛮阴暗 银白 庸俗 忧伤 忧郁 幽默 愉快愚昧 原始 圆满 真 真诚 真实 质朴 重周到 主动 庄严 庄重 紫 自觉 自由
这里所有的“AP+中”也都很依赖语境,很少单独使用。
(三)对“AP+里”和“AP+中”的匹配研究
一般情况下,如果形容词后面可以加“中”那么它基本上也可以加“里”,当然有些形容词倾向于加“里”,有些则倾向于加“中”。下面进一步考查形容词性成分只能加“里”不能加“中”和只能加“中”不能加“里”的情况。
1.一般只能与“里”组合不能与“中”组合的形容词
(“AP+里”不与“AP+中”匹配):
单音节:长 错 大 多 肥 高 好 狠 横坏轻晴少深素歪细小斜远直
双音节:低级 发达 骄傲 开心 漂亮 实在 详细 优秀
2.一般只能与“中”组合不能与“里”组合的形容词
(“AP+中”不与“AP+里”匹配)
a.表示境况氛围的形容词:
安定 安宁 悲惨 冰冷 冰凉 薄弱 赤裸裸 崇高 垂危 纯净 淳朴 从容 错误单调 淡 淡薄 淡漠 动荡 恶劣 繁忙 繁荣 方便 纷纷 丰富 腐朽 复杂 富裕 光秃秃 光荣 规范 缓慢 荒凉 混乱 假 艰险 简朴 紧 紧急 惊险 精 精细 坎坷 空旷 枯燥 困难 浪漫 冷 凌厉 乱 乱哄哄落后 麻烦 美 美好 美满 美妙 渺茫 难浓 浓厚 偶然 磅礴 蓬松 偏 贫穷 平安平常 平淡 平等 平稳 朴实 朴素 凄惨强烈 强硬 亲热 清新 穷困 热烈 柔软涩 深重 神奇 实际 舒服 舒适 酸 特殊甜 甜蜜 旺 危急 危险 委婉 温和 温暖温柔 紊乱 稳 稳定 稳重 污浊 无耻 细腻 细微 狭窄 险恶 新鲜 幸福 雄壮 秀丽 虚弱 寻常 严厉 严肃 炎热 野蛮 庸俗 原始 圆满 真 真实 质朴 周到 主动庄严 庄重 自由
b.表示心理、神志状态的形容词:
安逸 暴躁 奔放 残忍 惭愧 仓促沉闷 沉痛 沉重 沉着 成熟 诚实 烦烦闷 烦躁 疯狂 浮躁 高明 高兴 豪放 糊涂 慌忙 慌张 惶恐 活泼 活跃豁达 焦急 侥幸 紧张 惊奇 惊讶 精明 开朗 慷慨 恐慌 苦恼 困苦 冷静冷漠 麻痹 疲惫 疲乏 疲倦 疲劳 谦虚 勤奋 轻松 清闲 轻闲 清醒 认真善良 慎重 天真 痛快 颓丧 委屈 消沉 消极 辛苦 新奇 忧郁 愉快 愚昧真诚 自觉
c.表示光线色觉的形容词:
暗淡 斑斑 碧绿 苍翠 葱绿 灰白洁白 枯黄 明亮 模糊 鲜明 鲜艳 银白
上面所列的词语是对《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里的形容词考查的结果,这是一个大致的情况。上面所列的词语中,安定、安宁、悲惨等表示境况氛围的形容词;暴躁、奔放、残忍等表示心理、神志状态的形容词;暗淡、斑斑、碧绿等表示光线色觉的形容词,它们只能与“中”组合。因为它们都表示一种境况、状态意义,都具有延展性、可变性,即有很强的过程意义,它们与“中”的性质空间吻合。
3.“AP+里”探析
《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里面只能和“里”组合的形容词不多,有29个,其中单音节的21个,双音节的8个。总体来说这里的单音节是占优势的,约占75%。单音节的例子有:
(1)裤子做得太窄了,可以往肥里放一下。
(《现代汉语词典》)
(2)当以为马应该笔直往前走时,却看到它突然往斜里直插……
(《人民日报》2001-11-30)
那些能进入“AP+里”的单音节形容词,它们有个形式的标志即它们必须可以出现在“往AP里VP”格式中。“往AP里VP”格式中,很明显“AP里”是方向,是“VP”运行的导向,就是说“AP里”不是表示状态而是表示方向的。如“往斜里直插”,“斜”是表示“插”的运动方向。因为“里”没有“中”擅长于表示状态,当需要表示事物的性质的时候我们倾向于选择“里”。
下面来具体的分析一下只能进入“AP+里”的双音节形容词,它们是低级、发达、骄傲、开心、漂亮、实在、详细、优秀。看例子:
(3)瘦猴儿近来居然穿上白鞋,绸子学生服,也颇往漂亮里打扮,这是二。
(老舍《赵子曰》)
(4)事情往实在里办。
(老舍《老张的哲学》)
这几个双音节的形容词,也有一部分可以进入“往AP里VP”格式。另外一些则是加上了“中”就有动词化的倾向了,如开心中、骄傲中、发达中等。
4.“AP+中”探析
能和“中”组合的单音节形容词很少的,其实能和“里”组合的单音节形容词也不多,这主要是因为音节的制约作用。因为“中”更多地保留了文言意义,“单音节形容词+中”也保留了很多的文言意味,所以不是很通用。
只能构成“AP+中”格式的形容词,共有208个。其中单音节的只有17个,它们常常用于一种四字格的形式如:
(5)当上司和同事正烦时,你去找他抱怨,岂不是给他烦中添烦、火上浇油吗?
(《广州日报》2005-05-14)
这些单音节的形容词是不能进入“往AP里VP”格式的,由于受到音节的限制,它们往往会形成一个四字的词语,如淡中见奇、乱中取胜、美中不足、甜中带酸、柔中有刚等等,当然它们也可以不形成四字词语,可以有其他的形式,如“使企业在紧中求发展,在逆境中奋进”、“他却是在冷中越来越热起来”等,可以看出来这里的“AP中”和“往AP里VP”里的“AP里”的意义功能明显不同,“AP里”在“往AP里VP”表示动作运行的方向,而这里的“AP中”都是表示事物运动的状态的,如“见奇”是在“淡”这种情况、状态下的“见奇”;“越来越热”是在“冷”这个状态下的实现的,可以说这里的“AP中”都是表示一种存在的条件的。
只能出现在“AP+中”格式的形容词,双音节的比单音节的要多得多,有一部分可以进入这种格式“AP中有(体现)AP'”,其中“AP”和“AP'”一般是同义或反义的关系。这种结构中的动词性成分以“有”为代表,因为这里的总体意义是表示并存关系,即“AP”和“AP'”同时存在于一个物体之中。
(6)“我们没有总经理,那天当班经理是谁,我也不清楚。”话务小姐的语气,委婉中透着强硬。
(《特区青年报》2003-10-14)
看一下上面的例子,其中委婉和强硬都是形容词,而且意义是相反的,但是它们共同存在于一个事物之内,即话务小姐的语气。这样的形容词很多,一般是那些表示人物性格或表示对事物进行品评的形容词。
除了这种用法以外,上面的那种结构还可以发生一些变化,即“AP'”部分不一定是形容词性的,还可以是名词性的成分。如:
(7)可以置人于死地,于残忍中带有游戏成分,这手段可以上推到巫术时代,其来历可求之于马道婆。
(汪曾祺《皮凤三楦房子》)
不管是单音节还是双音节的形容词它们加上“中”构成“AP中”后都可以在它的前面加上“在”,形成“在AP中”。
现在由于社会语言的发展,一些以前不能说的词语现在都可以说了,所以上面所列的能和“中”或“里”组合的形容词只是一个大概,列举的是常用的那些词语,有些形容词一般情况不与“中里”组合,但是有些时候因为表达的需要它可能会加上“中里”,特别是表示人物性格、事物性质的形容词,如:一般不说“呆板中”、“低劣中”、“肥沃中”、“敏感中”等等,但这不是绝对的。
(8)他们从地域的险峰和沙漠上归来,从内心的喧嚣和呆板中归来,茫茫然踏入了小城。
(《现代消费报》2001-05-28)
(9)跻身于信息高速公路,去开拓一方肥沃中的荒凉。
(《江门日报》2005-09-27)
并不是所有的形容词都经常可以和“中里”组合,但是这一点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很多形容词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加上“中里”,这些用法至少在意义上是可以说的通的,当然这只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现象。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即有些形容词加上“中”之后,其中的形容词已经发生变化,已经有动词的性质,如骄傲中、高兴中、憋闷中、迷茫中、难受中、兴奋中等等。
(10)看看,贾医生终于挖掘出了反派人物的人性。骄傲中……
(《山西晚报》2006-08-04)
(11)该怎样接受他的家人?迷茫中,难受中。谁能帮帮我解开心里这个结??
(新华网)
除了上面的例子之外,还有一些如幸福中、无聊中、焦急中、糊涂中、衰老中等等,这些词语主要是在独立成句的情况下,它们才有表示动作、心理变化过程的作用,同时有动词化的倾向。这些用法主要是网络中使用的比较多,但是现实的语言也受到了影响,日常语言也出现了这种词语。这些加上“中”有动作意义的形容词有个特点,即它们都是与人的心理联系紧密的一些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和人的心理活动相关联,当它们加上表示一种状态意义和持续意义的方位词时候,在这种内因加外因的共同作用下,“AP中”有了动词的意义。
三、“外内”不与形容词性成分组配的认知解释
在讨论“里中”与形容词性成分组合的时候,发现同为容器方位词的“外内”不能与形容词组合,解释这个现象就要根据“外”和“内”的特点,以及对形容词的再认识。石毓智对形容词的分析,特别是对形容词数量特征的分析很有特色很有价值。石毓智[2]认为形容词所代表的是具有很强主观色彩的近似量。人们对性质的程度进行判断时,往往是先有一个主观假定的最高标准,符合这一标准的就用最高级的程度词修饰,或者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程度的词修饰。(当然这个“最高标准”并不是一个客观性的绝对量,它可能因人因地而异。)石毓智给形容词画出来一个性质空间,就是有一个标准度和一系列的近似标准的度量。我们知道“外”是表示事物的外部,那么它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因为它表示的是事物的外部空间,所以它本身就和形容词的数量特征相违背。换言之,形容词表示的是一个标准度和一系列的近似标准度的量,这样的性质空间就是以一个标准度为参照,它的里面或者说它的近似量才是我们所要表达的,而它的外部是不可知的,不是我们要表达的内容,所以形容词加上“外”是没有意义的。
而“内”有强烈的划界意义,即它自身强调界限意义,而形容词表示的都是近似量并不是绝对量,就是形容词的那个最高“标准度”都有强烈的主观性,所以形容词表示的意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而这种模糊性和“内”的划界意义是相违背的。所以一般形容词后面不能加上“内”。“内”与“中”、“里”不一样,“中”和“里”都有状态意义,而且具有不同程度的游移性和活动性。
[1]杨辉,陈玉香.论名词性成分与容器方位词组合的不对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5).
[2]石毓智.语法的语义认知基础[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
H146.1
A
2095-0683(2012)02-0100-04
2012-01-03
黄山学院2007年度科研计划资助项目(2007xskq011)
杨辉(1982-),男,安徽淮北人,黄山学院校办助教,硕士。
责任编校 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