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中B超在肝内胆管结石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2012-08-15王毅强陈志雄邬林泉

实用临床医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结石病肝胆胆道

王毅强,陈 青,陈志雄,邬林泉,邱 斌

(1.都昌县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江西 都昌 332600;2.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南昌 330006;3.广昌县人民医院外科,江西 广昌 344900)

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发病率高,传统胆道探查术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局限性,尤其是肝内胆管多发结石,术后残石率多达30%[1]以上。肝内胆管结石因彻底取石手术难度大,残石率高以及再手术率高而成为胆道外科难题之一。选取都昌县人民医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0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资料,所有病人行胆道探查+肝叶切除+术中B超定位肝胆管切开取石这一联合手术方式,旨在探讨术中B超在肝内胆管结石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都昌县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于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了30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54岁,肝胆管结石病史4至15年不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 A 级24例,B级6例[2]。合并肝硬化16例,其中淤胆性肝硬化8例,肝炎后肝硬化5例,淤胆性肝硬化同时合并肝炎后肝硬化3例。肝内胆管结石分布情况按Couinaud分段[2]描述:Ⅱ+Ⅲ段16例,Ⅳ+Ⅷ段2例,Ⅵ+Ⅴ+Ⅵ段8例,Ⅴ+Ⅵ段3例,Ⅱ+Ⅲ+Ⅴ+Ⅵ段1例。所有病人接受肝胆管切开取石或肝脏部分切除手术,同时进行了术中B超引导,监测取石。

1.2 仪器

本组采用日本ALOKA SSD-630B超诊断仪,探头为5MHz T型手术防水探头。

1.3 手术方法

手术入路采取右肋缘下切口或“人”字型切口,依据术前CT及MRI+MRCP结果,根据肝内结石的大致分布情况来决定切口的长度。常规游离肝周韧带,显露左右肝叶,根据肝脏的形态包括是否存在肝硬化、肝纤维化及肝叶萎缩肥大情况,经B超反复探查肝内结石的分布情况,同时了解扩张的胆管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和确定肝切除的范围。同时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镜,最大限度的降低结石的残存率。如结石集中分布在局部肝段叶内,肝内胆管狭窄难以解除,同时合并有局部的纤维化和萎缩情况,则决定行肝切除术;有些较大结石位于肝脏边缘,通常经胆总管途径取石困难者,肝硬化严重者,可经肝表面胆管切开取石,加胆总管切开、T型管引流。本组病例中左肝外叶切除16例,(其中4例病人同时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V+Ⅷ段切除2例,Ⅵ段切除3例,经肝脏表面切开胆管取石术4例,经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5例。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无胆管损伤及死亡病例,术后切口感染2例,胆漏1例,肝脏残面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术后T管造影显示结石残存2例,术后结石残存为6.7%。手术时间为90~150min,术中出血150~460mL,术后住院时间9~24d。2例术后残石病人经过T型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治疗,患者均痊愈。随访3个月~2年无一例结石复发,亦无上腹疼痛等表现,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发病前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肝胆管结石病病理复杂,病史一般较长,常反复发作胆管炎,长期的炎症刺激及结石阻塞可出现胆管扩张、狭窄,相应肝组织纤维化及萎缩,严重者出现胆汁性肝硬化,甚至受累胆管恶变的可能。肝胆管结石病的治疗主要是外科手术,手术原则是去除病灶,取净结石,矫正狭窄,通畅引流,防止复发。根据肝内胆管结石的数量及分布范围、胆道狭窄的部位和程度、肝脏的病理改变、肝功能状态及患者的全身状况,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3]。

传统肝胆管结石手术残石率较高,主要是因为手术时结石漏诊所致,术前B超对肝内胆管结石虽然有一定的诊断作用,但诊断率只有78.2%[4]。术中B超具有无角度依赖性和实时多切面扫查的优势,可以显露术者眼睛和手达不到的地方,发现一些术前B超诊断不到或术中胆道镜难以确诊的深部“隐匿型”结石或病变,提高术中再诊断率[2-3]。在手术中作B超检查,对于明确结石部位,引导取石和判断有无结石残留具有重要价值。

病人术前常规行上腹部CT检查,可全面了解肝内结石的分布情况、胆道的扩张以及肝实质的病变情况。同时加做MRI+MRCP,可全面了解肝内胆管树的情况,多方位了解结石的分布情况以及胆道系统的扩张与狭窄情况,二者结合,可为手术前提供更为详尽的信息。但术前影像学资料与术中所见并不是完全吻合,术中B超能提供很好参考价值,术中B超亦能直观的了解到胆管的狭窄及病变部位,准确判断手术过程中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无、多少、具体位置,决定手术方式和确定肝切除的范围,指导手术开展,最大限度降低结石的残存率。

胆道探查+肝叶切除+术中B超定位肝胆管切开取石这一联合手术方式,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同时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镜,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结石的残存率[4-6],本组30例肝胆管结石病,术后结石残存2例。结石残留主要是因为结石位于末端胆管,分布散在,同时合并肝硬化,手术中已行部分病肝切除,结石有无的判断受肝脏创面的影响。

B超能够准确定位肝内结石的分布情况,指导行肝内胆管切开取石和准确切除结石所致病肝;其主要运用于肝胆管结石病Ⅱ型,以Ⅱb型尤为明确。基层医院如无胆道镜设备,术中应用B超,能够明显降低术后残石率。

[1]陈保华,王友顺,高毅.肝胆管结石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8(12):766-768

[2]陈孝平,石应康,邱贵云,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43-667.

[3]董家鸿,郑树国,陈平,等.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7,6(2):158-161

[4]刘宇斌,王卫东,赖文莉,等.肝胆管结石术中联合应用B超和纤维胆道镜对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的应用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4):1935.

[5]余少鸿,王小波.术中B超定位下经肝胆管取石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11):845-846.

[6]韩本立.关于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几个问题[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0,9(2):97-98.

猜你喜欢

结石病肝胆胆道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聊一聊肝胆管结石病治疗中的难点、误区与对策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探讨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分型与手术方式选择
多处肝切除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病手术临床分析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敬民深处见肝胆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