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开引流改良术式配合中药口服治疗直肠黏膜下脓肿21例

2012-08-15彭玉亮胡选亚高富明王争理唐学贵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2年1期
关键词:脓腔内口术式

彭玉亮 胡选亚 高富明 王争理 唐学贵#

(1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 四川成都610075;2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四川南充637000)

直肠黏膜下脓肿是临床上较少见的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称“肛痈、悬痈、脏毒”等。自2009年以来,我科采用切开引流改良术式配合中药口服共收治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患者中,男18例,女3例;年龄 19~54 岁;病程 3~9 d;入院前均未进行过任何治疗。其中脓肿仅局限于直肠一侧者19例,呈后马蹄形者2例。临床表现:(1)全身乏力伴不同程度的发热,最高者体温达39.5℃;(2)肛门坠胀、灼痛不适,动则尤甚,甚则波及下腹部;(3)便脓;(4)口干尿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专科检查:肛门指检扪及直肠黏膜呈卵圆形隆起,饱满而触痛,已成脓者波动感明显,且感肛内局部焮热。实验室检查:血象明显升高。乙状结肠镜检查:直肠黏膜明显充血、水肿,可见脓液自肛窦处溢出。

1.2 治疗方法

1.2.1 切开引流改良术式 患者先取左侧屈膝卧位,待腰俞穴麻醉成功后,改截石位,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消毒肛管、直肠下段及肛周皮肤;指检探查脓肿范围,分叶肛门镜缓缓入肛,针对性观察是否有脓液自某肛窦溢出或某肛窦充血、宽大凹陷,若有,即为内口,若无,则以脓肿中心相对应的肛窦为内口;肛门镜固定,充分暴露内口,手术刀呈放射状切开内口,并延长切口,上以切开脓腔为宜,下至肛缘外约2 cm;修剪肛缘外切口呈V形,并结扎内口两侧黏膜,彻底处理内口;指检探查整个切口是否光滑,以光滑为度,以便充分引流;后马蹄形脓肿除了处理6点位内口外,还应分别如上法切开两侧脓腔;肛门镜下检查是否有搏动性出血,有则予以缝扎;太宁栓塞肛,凡士林油纱在食指引导下填塞切口,塔形敷料包扎,术毕。术后对症抗感染、止血、通便、换药等,应使患者保持大便通畅,换药时动作宜轻柔,切忌粗暴,因为肠黏膜血管丰富,易于损伤出血,另外,应在食指引导下填塞引流纱条,并用食指分离脓腔以防脓腔黏连形成假性愈合,导致直肠黏膜下瘘,且易于充分引流。

1.2.2 中药口服 术后3~5 d,分泌物较多,予以仙方活命饮加减;术后5~8 d,分泌物逐渐减少,但连绵不断,予以透脓散加减;术后约8 d始,未见明显分泌物,予以内补黄芪汤加减至出院。

2 结果

本组21例患者,均于术后2周内出院,2例后马蹄形患者术后4周内痊愈,余皆3周内痊愈,平均疗程约17 d,治愈率100%。随访至今,无1例复发。

3 讨论

直肠黏膜下脓肿生在直肠黏膜与内括约肌之间,即直肠黏膜下间隙内,属于高位脓肿[1],一般全身中毒症状较重而局部症状较轻;其发病率较低,约占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4%,临床上较少见[2];常由肛腺感染所致,镜下表现为相应的肛窦(肛隐窝)充血、宽大凹陷或有脓液溢出,即为内口所在。彻底处理内口及保持伤口引流通畅是本病一次性治愈的关键。彻底处理内口是根本,有釜底抽薪之妙,而保持伤口引流通畅同样重要,如果脓液、分泌物、坏死物、粪便等不能顺利排出,则会延缓症状的缓解和伤口的愈合,甚至继发感染,再次发病。切开引流改良术式首先准确找到了内口并彻底将其处理,断了根本;而延长切口,上以切开脓腔为宜则采用了传统的直肠内切开引流术,下至肛缘外约2 cm,修剪切口呈V形并使整个切口光滑则保证了伤口引流通畅,换药时在食指的引导下填塞引流纱条至脓腔底部亦是同样的道理,且操作简便。另外,切口下延至肛缘外2 cm只是约数,不能一概而论,要依据脓肿波及的范围而定,范围越广,位置越高,则可适当延长切口。总之,本改良术式较传统切开引流术更易于伤口的引流及愈合,疗程相对较短,一次性治愈率高,疗效更满意。

直肠黏膜下脓肿属于中医学“痈疽”范畴,多由于体内火毒壅盛、湿热下注,肛门直肠脉络阻滞,气血不行,久而积瘀化热,肉腐成脓而发病。治宜清热解毒、逐瘀排脓、散结消肿,但随着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病机随之转变,治疗亦应做出相应改变。脓肿切开引流早期,患者正气未虚,邪气亦实,体内火毒不会随着脓液的排除而瞬间消失殆尽,经脉阻滞依然存在,气血运行依然不畅,依然会积瘀化热、肉腐成脓,临床上发热、肛门坠胀等症状有所缓解,但分泌物依然较多,当祛邪为主,所以在术后3~5 d,予以仙方活命饮加减,旨在使毒祛、瘀散肿消。术后约5~8 d,患者热祛毒解,瘀散肿消,肛门坠胀等症状明显缓解,但分泌物量少却缠绵不断,此时患者正虚邪恋,当扶正祛邪兼顾,旨在托毒排脓,使余毒随脓尽泄,腐祛新生。术后约8 d始,未见明显分泌物,患者此时脓毒已尽,邪祛而正气亏虚,当补益气血、敛疮生肌,故予以内补黄芪汤加减。我们尝试着将“消、托、补”三法运用于直肠黏膜下脓肿的辨证论治中,且很好地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思想。

[1]徐廷翰,毛红,唐学贵,等.中国痔瘘诊疗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46

[2]胡占岭,刘斌,张春霞.内口切除引流管留置术治疗直肠黏膜下脓肿[C].吉林: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182

猜你喜欢

脓腔内口术式
尿道内口漏斗各参数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康复新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颜面部软组织多间隙感染脓腔破溃愈合1 例
介入治疗食管瘘合并纵隔脓肿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外口切开盲端旷置内口结扎术治疗老年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对大鼠肛瘘术后内口不愈组织修复影响的研究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介入置管的保守治疗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