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管理学》大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08-15翟光红
翟光红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高等院校《管理学》大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翟光红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本文总结了高等院校《管理学》大班教学中存在的四种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推行团队学习和一分钟发言制度、以团队点名替代传统逐一点名、充分利用 QQ、电子邮件、飞信、博客等新型沟通方式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加强教师自我修炼等解决对策。
大班教学;管理学;团队学习;自我修炼
一、研究背景
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连续大规模扩招,同时大批大专和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截止到2011年,我国高校录取人数已由1998年的108万人增加到675万,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规模普遍翻了两翻多。[1]其中,又以经济管理等热门专业增长幅度更大。以笔者所在的经济系为例,2005年全系学生不到200人,但是到2011年,学生数已经突破1400人。为了应对因为学生规模快速增加带来的大量教学与管理工作任务,高校几乎每年都要招聘大量新教师,但是由于新教师培养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一开始难以承担较多教学任务。为了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包括管理学等案例分析与讨论较多的课程也被迫采取大班或合班教学形式。大班教学在缓解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问题,笔者根据自己近年来管理学大班教学实践与探索,在和几所兄弟院校同行讨论的基础上,将相关问题及解决对策总结如下,请广大同行指正。[2]
二、当前普通高等院校《管理学》大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部分学生实际上被剥夺了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权利
在班级人数150人甚至更多的情况下,习惯了在小班教学模式下进行案例化教学的教师突然发现很难在既定教学时间内保证学生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比例。因为如果要保证10%~15%的比例,每名学生发言2~3分钟,那将几乎要耗掉一节课时间。为了优先保证完成教学任务,任课教师往往还是像以前小班教学时一样让5~8个同学参与案例讨论,实际参与讨论的学生比例不到5%,过低的参与率实际上剥夺了大部分同学(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权利,时间一长必定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造成在课堂聊天、玩手机、看杂志甚至旷课等问题。
(二)课堂氛围更难调节
在传统小班教学环境下,富有经验的任课教师通常选择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适度讨论以活跃、调节课堂气氛,而一旦课堂氛围得到改善,教师通过一句简单的话、一个简单的手势就可以迅速停止该问题的探讨,进入后续课程内容的讲解。在大班教学背景下,情况变得复杂起来,实践表明,一旦大班课堂氛围被大家关心的问题带动,教室很容易变成礼堂,面对偌大的教室和黑压压的学生,任课教师很难通过一句话、一个手势使课堂安静下来,往往要重复好几句话、好几个手势,15~30秒后教室才能渐渐平静下来。任课教师很难迅速、高效的切入后续课程内容的讲解,教师活跃课堂气氛的行为变得得不偿失,最终迫使越来越多的任课教师在活跃、调节课堂气氛方面趋于谨慎。[3]
(三)上课点名制度难以坚持、师生情感趋于淡漠
上课点名制度是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基本教学管理制度,上课点名不但能够防止学生随意缺课,而且能够加强任课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在传统小班教学环境下,任课教师3~5分钟就能完成对全班同学的点名,3~5次点名后,对班级学生已经比较熟悉。授课点名在防止学生逃课、增进师生情感方面作用显著。但是在大班教学背景下,任课教师要完成一次全部点名(下称“全点”),至少需要10~15分钟。在既定课时的制约下,大部分任课教师选择以抽查点名(下称“抽点”)来代替全点,但是这样一来任课教师往往一学期下来叫不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师生情感趋于淡漠,上课点名在增进师生情感方面的作用急剧下降。而且,由于实践中学生代答“到”现象比较普遍,上课点名在遏制学生逃课方面的作用也明显下降了。也就是说,在大班教学背景下,以抽点来代替全点的方法表面上看使上课点名制度得到了坚持,但是实际上已经被很多任课教师放弃。很多任课教师点名的主要目的不再是防止学生逃课和增进师生情感,而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
(四)课堂容易出现噪音、驾驭课堂的难度骤增
大班教学由于教室纵深开阔且学生人数众多,很容易出现“噪音”(包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等狭义噪音和玩手机、看杂志、睡觉等广义的噪音),驾驭课堂的难度骤增。如果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慎发生“卡壳”、前言不对后语等问题,课堂上可能迅速产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等狭义“噪音”,让教师在讲台上尴尬的无地自容。如果教学内容单薄、教学手段单调、教学方法落后,课堂上也许不会产生强烈的狭义“噪音”,但是会慢慢产生玩手机、看杂志、睡觉等广义的噪音。面对广义“噪音”,如果任课教师盲目运用教师的权威来强压,很容易激化矛盾,甚至使课堂失控。[4]
三、克服大班教学中各种问题的对策
(一)推行团队学习和一分钟发言制度
在大班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既保证在完成教学任务,又保证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的积极性。笔者在近两年教学过实践中力推团队学习和一分钟发言两种方法和制度。即:以寝室为基本单位(也可以自由组合),把大班分成20~25个6人左右的学习团队。在每次案例课前,在上一次课的末尾,介绍下次课要分析、讨论的案例,要求学生课下以团队为单位展开分析、讨论,并选出下一次案例课首席发言代表(原则上要求轮流担任团队首席发言代表)。在案例教学中,原则上要求每个团队发言时间不超过2分钟,每位团队首席代表首次发言时间不超过1分钟,余下1分钟由团队在后续讨论中选择团队发言人补充(为了保证团队学习效率,要求在案例课中团队成员要坐在一起)。这样一来,原本人数高达120~150人的大班,被转化成只有20~25个团队的“小班”。为了培养和加强学生团队学习和协作的精神和意识,在案例分析讨论中,只记录团队表现,不记录具体团队成员表现。团队成员平时成绩(课堂讨论环节)最终由团队总成绩决定。为了进一步鼓励同学们进行团队学习,对优秀的学习团队报请系部予以表彰。通过近两年团队学习和一分钟发言的实践与摸索,笔者不但在既定时间了完成了大班案例教学任务、解决了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而且很好的活跃了课堂气氛、缩短了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增进了与学生的情感,此外还培养和加强了学生团队学习的意识和精神、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能力、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
(二)以团队点名替代传统逐一点名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逐一点名或抽点的方法,以团队点名取而代之。具体做法如下:在需要点名师,按照团队序号,分别请第一学习团队、第二学习团队……第N学习团队成员举手,如果某团队缺员,则要求团队其它成员迅速告知该成员名单或者快速对该团队成员进行点名。从笔者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看,团队点名的方法不但大大节约了点名时间、避免了代答“到”情况,而且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
(三)充分利用 QQ、电子邮件、飞信、博客等新型沟通方式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针对大班教学部分学生有时未听清、未完全听懂、缺课率相对较高等问题,充分利用QQ、电子邮件、飞信、博客等新型沟通方式开设第二课堂,及时通过QQ、电子邮件、飞信等新型沟通方式解答学生的疑问,及时将重要问题和内容挂到个人博客上供学生参考学习。本着关心和平等的原则,以面谈、电话、QQ、电子邮件、飞信等方式及时对旷课学生进行沟通与激励,通过情感交流,促使其主动回到课堂。
(四)加强教师自我修炼
针对大班教学中容易出现“噪音”的问题,笔者近两年来在教学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强了自我修炼。其一,对企业管理学等老课程实行“零基”管理。即把老课程当新课程来讲,在备课前先不看原先的备课笔记和课件,备完课后再与原先的备课笔记和课件进行对比。这样一来不但使授课内容烂熟于胸,而且还保留了讲新课的激情,从根本上杜绝了“卡壳”问题。其二,制定弹性教学计划。具体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预备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讨论问题,在讲课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有群体性疲劳现象,立即寻找时机切入相关问题的课堂讨论,通过几分钟的课题讨论,缓解学生听课疲劳,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将可能产生的“噪音”扼杀在摇篮之中。其三,坚持从自身寻找解决课堂“噪音”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个别同学窃窃私语、睡觉、玩手机、看杂志等“噪音”,笔者坚持首先从自身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和颜悦色面带微笑地走进学生中间诚恳的询问相关同学:是不是我刚才讲的有什么问题?是不是昨天晚上没有睡好?是不是感觉我讲的比较枯燥?力求通过百分之百的诚恳、真心的关怀唤醒相关学生求知的欲望。课间,继续和各班级主要学生干部沟通,请他(她)们收集同学们针对讲课内容、速度、方法等意见,以作为后续教学内容和方法调整的依据。从笔者2009—2010第二学期和2010—2011第一学期实践效果看,不但基本解决了大班教学中的“噪音”的问题,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满意度,在我校教务处组织的学生测评中,笔者在连续三年优秀的基础上得分又有新提高。
[1] 陈艳莲. 高校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方法的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1,(4).
[2] 卢丹军.大学英语大班教学背景下的作业设计[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4).
[3] 刘素娟,张文.大合班教学现状解析及对策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8,(6).
[4] 佟大明,刘靖,张光波.加强大学英语合班教学效果探讨[J].航海教育研究,2007,(4).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Big-sized Class Teaching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Course
ZHAI Guang-ho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four main problems in the big-sized class teaching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course, and meanwhile, it proposes new ways of communication, such as team study, “One Minute Speech” activity, replacement of roll call one by one by team roll call, good use of QQ, email, fetion and blog, to make up for the weakness of class teaching and strengthening teachers’ self discipline.
big-sized class teaching; Management; team learning; self discipline
G423.06
A
1008-7427(2012)06-0124-02
2012-04-06
合肥师范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企业管理学案例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yj12。
作者系合肥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