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认知语言学看定语从句中「という」的功能及表现意图

2012-08-15单瑜阳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译本原型定语

单瑜阳

(渤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从认知语言学看定语从句中「という」的功能及表现意图

单瑜阳

(渤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本文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视角、主观识解和语法化理论,揭示定语从句中「という」引用功能、传闻功能、评价功能、总结功能、连接功能的由来,发展轨迹,及说话人的表现意图。意在帮助学习者理解掌握「という」的多重用法。

原型理论;视角;主观识解;语法化;「という」

「という」是由表示引用的助词「と」和动词「いう」组合而成的连体复合词,在日语句子中经常出现。

日语语言学家们随着对定语从句不断深入研究,开始关注「という」的用法。奥津(1976)、寺村秀夫(1995)、益冈(2000)等人分别从生成语法、统语构造论和语气的角度,把定语从句中修饰句和被修饰词的关系分为「内の関係」和「外の関係」。把被修饰词按语义特点分为发话名词、“事情”名词、感觉名词、相对名词四类,同时分析修饰句的形态和陈述程度,得出「という」的使用条件。但由于用法复杂多变,加大了日语学习者的记忆难度。

本文试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依据,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围绕定语从句中「という」的基本义,进而探究引申义、边缘义的由来,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其功能及表现意图。

一、认知语言学的基本主张及理论:

20世纪80年代,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刺激和推动了认知语言学的推广。1993年,池上嘉彦等日本学者翻译出版了系统介绍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著作『認知意味論―言語から見た人間の心』一书,正式把这一新兴理论引入日语研究领域。认知语言学认为:

1.基本主张:人的语言能力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能力,而是跟人的一般

认知能力紧密相关。认知能力是人类认识事物的根本,因此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基本上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加以解释。

2.范畴化与原型理论(カテゴリー化、プロトタイプ):范畴是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语言中的各种范畴,和人所建立的大多数范畴一样,呈现为具有家族相似性,边界模糊的辐射状结构。形成范畴的最主要元素是原型,即范畴内的典型成员。人们以原型为中心进行范畴化的理论即原型理论。原型理论对于语义、语法、语用及语言习得的研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3.主观识解(事態把握):语义不仅仅是客观的真实条件,而且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随着描述的详细度、背景和视角的不同,理解层面也会不同。研究语义总要涉及人的主观看法或心理因素。

4.语法化(文法化):句法作为语言结构的一部分并不是自治的,它与词汇、语义没有界限,是密不可分的。原本表达实际意义的词或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实际意义逐步虚化,演变为仅仅表达语法功能的成分。

二、定语从句中「という」的功能

1.引用功能

「という」是连体复合词,其中「と」有格助词、接续助词、并列助词等用法。『日本語教育辞典』指出:「と」的基本含义是格助词,用于引用,起到指示谈话及思考内容的作用。动词「いう」的基本含义为“发出声音或话语”。那么把表示引用的「と」和表示发话的「いう」组合在一起,就应该是「ある事柄を音声や言語の形で表すこと」,即引用功能。山梨(1999)就原型理论做了如下说明:「プロトタイプの典型的な事例は実際の伝達の場において使用頻度が高く、理解と記憶の観点からみて情報処理が容易であり、言語主体にとって比較的初期の段階から習得が可能な事例である」。根据以上说明,引用功能正是「という」的基本用法,即原型。其他功能都是围绕引用功能扩展和派生出的非典型性用法。

例1 西国の河童は緑色であり、東北の河童は赤いという民俗学上の記録を思い出しました。『河童』

如例1所示,当被修饰名词为与音声或文字有关,带有发话含义的发话名词时,「という」表示引用。常见的被修饰名词有:

記録 祝福 警告 言葉 冗談 約束 相談 返事返電 文句 電報 挨拶 疑問 口実 質問 催促 診断 手紙 諺……

2.传闻功能

「という」的原型——引用功能又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其中间接引用就意味着说话人不是直接从信息来源获取信息,有“听说”、“不确定”的含义。传闻功能就是间接引用的延伸。

从日本的社会文化背景来看,日本人有不想明确表达自己想法和意见的思维定式。这种观念映射在语言中,产生出很多暧昧表现。使用暧昧表现一方面是不想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给对方带来困扰;另一方面也避免表明自己的态度,推卸责任。认知语言学认为当说话人对事态进行识解时的角度和立场,观察事态的视角不同时,赋予语言的含义也会不同。「という」的传闻功能就是从说话人站在中间立场的视角,逃避对信息真实性的责任,暗示信息的不确定性中衍生出来的。

例2 あの家に幽霊が出るという話があるんです。

『河童』

如例2所示,表示传闻的「という」多修饰「うわさ」、「はなし」等与“听说”含义相关的名词。

3.评价功能

例3 小学校の教師を勤めていた頃、私は毎日2キロ半の道をテクテ

クと歩いて通ったものだ。が、近頃は、毎日の通勤に2キロ半

の道を歩いて通うという人は、ほとんどいない。

例3ˊ……が、近頃は、毎日の通勤に2キロ半の道を歩いて通う人は、ほとんどいない。

『孤独のとなり』

像例3这样的例子用引用或传闻解释不通,并且即使省略「という」句子仍然成立。此处暂不讨论「という」的使用条件,仅比较省略前后两个句子的作者表现意图。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作为认知主体在认识外部世界时,并非客观地描述外部世界,而是加入了主观视角和看法。由于「いう」本来是为了把心里所想和判断传达给对方而产生出来的动作,因此当“传达”的含义逐渐淡化,而强调说话人的主观认识时,「という」的含义就引申为对该事物的评价。

例3中说话人加上「という」,着重强调步行2.5公里上班的人现在已经十分稀少,表达怀念过去,感慨现在交通便利等情绪。而例3ˊ去掉「という」则只是单纯叙述事实,不掺杂任何主观色彩。据前人研究,表示评价的被修饰名词多与人有关。

4.总结功能

本文运用语料库检索工具对鲁迅小说《离婚》的五个英译本进行了译文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五个译本都较好地再现了原文的内容。五个译本中,蓝译本的译文词汇变化性最大,其用词最丰富;从常用词汇使用的比较看,王译本使用的二到四个字母的常用词汇最多,也就是说他的译文最通俗易懂;从译文的平均句长考察,笔者发现莱译本的译文平均句长最长,说明莱译本在句子结构是五个译本中最复杂的。这一现象表明,莱译本在翻译时对一些文化现象进行了显化处理,为的是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当然这些异同与译者的语言习惯和翻译风格有一定关系,笔者将另文讨论,不在此赘述。

总结功能是在「と」和「いう」含义中找不到的用法,它位于「という」原型范畴的边缘,属于语法化现象。语法化是对具体的语言形式、语义内容的抽象,通过意义虚化,使词语本意逐渐淡化或消退。语义在抽象化的同时,又获得了新的语法功能或加强了主观意义。在语法化的过程中,随着抽象程度的加深,形成了概括化、程式化和形式化阶段。总结功能属于概括化阶段,「という」成为表示总结的标记符号。

因此,如例4所示,当被修饰名词为概括具体内容的抽象名词(「感情名詞」、「思考名詞」、「こと性名詞」)时,「という」为总结功能,相当于汉语的“……这一……”。

例4 私が十六、七の時でしたろう、初めて世の中に美しいものがあるという事実を発見した時には、一度にはっと驚きました。

『こころ』

5.连接功能

连接功能是「という」进一步语法化的产物。语法化演变是单向的,是由实变虚,由虚变语法标记的过程。语法化的主体是句法化、形式化,通常是由于句法位置、组合功能的改变而造成。

例5 私にはただ年が改まったら、大いにやろうという決心だけがあった。(意志文)

『こころ』

像例5这样,定语修饰句不是连体形,不能直接连接被修饰名词时,就必须使用「という」,使其具有连体机能。此时的「という」只起到语法连接作用,没有实质含义。由随意、自由使用变为义务、必须使用,进入形式化阶段。

综上所述,「という」经历了从客观到主观,再到抽象化、形式化的发展,才演变为现在的多重功能。其功能和使用条件纷繁复杂,单纯死记硬背会给学习者带来很大困扰。但如果从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认知语言学角度理解和记忆,重视解释与整合,了解语言发展规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今后也可以把认知语言学与传统语言研究方式相结合,辅助日语研究和教学。

[1] 奥津敬一郎.生成日本文法論[M].東京:大修館書店,1976.

[2] 寺村秀夫. 寺村秀夫論文集Ⅰ[M]. 東京:くろしお出版,1995.

[3] 益岡隆志.複文[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2000.

[4] 山梨正明.認知文法論[M].東京:ひつじ書房,1999.

[5] 池上嘉彦,潘钧.认知语言学入门[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6] 王寅. 认知语法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A Study on the Function and Intention of 「という」in Relative Clause from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 Perspective

SHAN Yu-yang

By means of theorie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 prototype, perspective, subjective construal and grammaticalization, this thesis reveal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という」’s reference function, rumours function, evaluation function, summary function, connection function, and the speaker’s intention. The purpose is to help learners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multiple usage of 「という」.

prototype theory; perspective; subjective construal; grammaticalization; 「という」

H36

A

1008-7427(2012)06-0105-02

2012-03-27

猜你喜欢

译本原型定语
包裹的一切
被名字耽误的定语从句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英语定语从句跟踪练习
原型理论分析“门”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
《孙子兵法》蒙古文译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