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英语学习行为决策的心理干预
2012-08-15孔祥国
孔祥国,丁 杨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29)
高校学生英语学习行为决策的心理干预
孔祥国,丁 杨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29)
英语教学过程中利用行为决策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干预的过程可分为教学中的心理干预和测试中的心理干预。教学中的心理干预可以从合理分组、心理帐户、电子档案袋和认知偏差四个方面入手;测试中的心理干预可通过分级测试、错时测试和问卷设计等方面来达成。
心理干预;行为决策;心理帐户;分级测试
高校学生英语学习热情不高、效率低下一直是困扰广大教师的难题。由于学生间英语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水平较差的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英语学习的时间跨度长,很多学生也易于失去学习的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高校英语教师必须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自主学习的效率。
一、高校英语教学与心理干预
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大学英语教师通常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中相关学习策略的研究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而对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行为决策进行心理干预的研究和实践相对不足。自1954年著名心理学家沃德·爱德华兹(Ward Edwards)发表论文“The TheoryofDecision-making”以来,行为决策理论开始盛行在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行为决策学的创始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之后,行为决策学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1]。这一理论为高校英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角度。
行为决策理论认为,在面临决策时,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不是作为一个完全理性的角色来进行抉择的。所以,了解了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倾向性,便可以利用这些规律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从而有效地影响其决策过程和结果。高校英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决策规律并采用必要的心理干预,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决策。
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分为教学中的心理干预和测试中的心理干预两种方式。教学中的心理干预可以从合理分组、心理帐户、电子档案袋和认知偏差等方面入手;测试中的心理干预可通过分组测试、错时测试、问卷设计等方面来达成。
二、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干预
1.合理分组
为培养学生的交际和协作能力而进行分组是高校英语教师们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是让学生自愿组合或按学号顺序分组。这样的分组存在一定的弊端:自愿组合的小组成员之间关系较好,有些学生会将任务都交给一到两个学习较好的同学去完成,这样就不能保证每个同学都得到充分的练习;按学号分组可能会导致小组成员之间、各小组之间的水平差别很大,不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有鉴于此,在教学组织中,教师应将成绩好、中、差的学生分别安排在各个小组中,保证每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大致相当,便于展开教学。但是这种以教师意愿为主的分组也会面临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意愿不高的问题。教师可通过以下心理干预策略提高小组成员间相互合作的意愿与效果:
(1)通过讲解博弈论的囚徒困境引导学生相互合作
所谓博弈论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指在非合作条件下双方寻求自身利益的结果使得两者境况均变得更糟的一种情况[2]。审讯过程中,两个共同犯案的囚徒面临着坦白与不坦白两种选择。如果两人都不坦白,那么他们将因证据不足而获得最短的判刑年限。但由于两个囚徒之间很难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所以每个囚徒都按自己的想法和利益选择“最优策略”——坦白,其结果却是双方得到非最优结果——判刑年限比都不坦白要长。
“囚徒困境”的理论解释了一个道理:只有在相互信任和协作的情况下,人们才能够达到共赢的最优结果。所以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关阅读材料以及游戏和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囚徒困境的理解,增加他们相互合作的意愿。
(2)通过伙伴互评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到进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反馈学生相互合作的效果,方法之一在于教师可通过伙伴互评(peer evaluation)的方式来让学生相互检查小组成员的作业并给出评价和修改意见。通过这种方式,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了解好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弥补知识上的不足;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指导与合作收获更多。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记学习日志来体会和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或通过定期访谈帮助学生对比合作前后的成绩与收获。在充分体会到个人的进步之后,学生的学习动力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表2示,2014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合计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肺癌,粗发病率为65.58/10万,占全部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的24.88%。其次为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宫颈癌、子宫体癌、卵巢癌和胰腺癌。城市地区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肺癌,粗发病率为66.87/10万,占全部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的23.82%。其次为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甲状腺癌、胃癌、宫颈癌、子宫体癌、卵巢癌和胰腺癌。农村地区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肺癌,粗发病率为62.15/10万,占全部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的28.51%。其次为肝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宫颈癌、胰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和卵巢癌。
2.心理帐户
1985年,芝加哥大学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萨勒教授(Richard Thaler)发表“心理账户与消费者行为选择”一文,正式提出“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 理论,系统地分析了心理账户现象[3]。心理帐户是指人们在进行行为决策的过程中,通常会在心理上对行为决策的选择结果进行分类记账、编码、估价和预算等[4]。例如,人们在花费辛苦赚到的钱时通常会斤斤计较,但是如果同样数目的钱是通过抽奖获得的,人们会比较大方地花销,不做太多的计较。这是因为,人们会将辛苦钱和幸运钱归于不同的心理帐户中,花赚来的钱会心疼,而花抽奖获得的钱就不会。也就是说,人们在面临选择的过程中,通常会将不同的选择对象归于不同的心理帐户中,然后对一些本质相同的事物进行不同的处理。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利用心理帐户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多个心理帐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一次课中穿插不同的内容(如课文背景、文章结构分析、词汇、语法、写作等),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要求学生练习不同的技能(听、说、读、写、译),在学习成果反馈的过程中进行不同的测试(听力、口语、阅读、翻译、写作),通过多种方式达到提高英语水平的共同目标。此外,学生也会感觉到自己的学习过程层次分明,不会产生厌倦心态。
3.电子档案袋
教师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专用的电子邮箱,并把学习过程中所有的相关资料和学习成果都发到邮箱中,以建立自己的英语学习电子档案袋,并将密码告诉教师,便于教师随时检查。电子档案袋的使用可以对学生起到非常重要的心理干预作用。首先,学生会认为自己的学习过程完全处于教师的时时监控之下,其学习动力和自制力会因此而大大加强。其次,电子档案袋可以积累学生的学习成果,便于学生自己总结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建立自我成就感。教师可以通过访谈、测试、课堂学习日志等方式检测电子档案袋的使用效果。
4.认知偏差
心理学的实验证明,个体的信息加工能力具有局限性,人们经常依赖经验、经历与情结进行决策[5],个体的判断和决策因此都会产生偏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认知偏差,学生会因为获取方式或渠道的不同而赋予同样的知识不同的心理价值或重要性。通过访谈、问卷、日志等方式,教师会发现,对于同样的知识,学生会认为通过实践去掌握比通过教师讲授去掌握效果更为明显,学生也更乐于自己去实践。所以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利用学生的认知偏差进行心理干预。课堂上多设计由学生实践参与的活动(如presentation,role play,Q&A等),课下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并定期检查),鼓励学生在现实语境中体验、应用所学知识。
三、测试中的心理干预
测试是教学过程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亚瑟·休斯(Arthur Hughes)认为测试能为个人和群体的成绩提供更精确的信息,并为教学提供更有益的“回波效应”(backwasheffect)[6]。在测试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测试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1.分级测试
以词汇测试为例,每个学生有10分的起评分,提供三种不同类型的试题由学生选择:A型题包括10个基础词汇的应用,答错1题扣1分,答对不加分;B型题包括10个基础词汇和10个中等难度词汇的应用,基础词汇答错1题扣1分,答对不加分,中等难度词汇答错不扣分,答对1题加1分;C型题包括10个基础词汇、10个中等难度词汇和10个较高难度词汇的应用,基础词汇答错1题扣1分,答对不加分,中等难度和较高难度的词汇答错不扣分,中等难度词汇答对1题加1分,较高难度词汇答对1题加2分。
A、B、C型题各有相应的复习资料:A型题包括20个基础词汇的应用,B型题包括20个基础词汇和20个中等难度词汇的应用,C型题包括20个基础词汇、20个中等难度词汇和20个较高难度词汇的应用。学生可自由选择相应的测试类型并领取相应的复习资料。
面临这样的测试形式,学生通常会倾向于选择B型题或者C型题,因为这样做有获得更高得分的可能性,而且不会有什么损失。这恰好起到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2.错时测试
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和入学测试成绩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不同时段进行不同难度的测试: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选择较难的测试材料,使其获得一个较低的分数;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选择较易的测试材料,使其获得一个较高的分数。此种测试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错时测试可以使程度较好的学生发现自己的差距,帮助程度较差的学生树立信心,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错时测试能在心理上对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将此模式下所获得的成绩作为学生的形成性成绩就会有失公平。为了对不同测试材料的难度差有一个较为科学、客观的认定,教师可以事先采用计算机软件range或者wordsmith等来衡量测试材料的单词覆盖率,以此为依据来形成相应的换算比例,以便公正地给出形成性成绩。教师也可以事先选取一到两个班的学生同时测试两套材料,根据其成绩的差别来确定这两套测试材料的难度差并以此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换算,既对其进行了有效的心理干预,又可以保证成绩的公平有效。
3.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教师收集教学资料的重要形式,通过问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但是问卷的作用绝不止于此,教师可以利用问卷的内容设计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问卷的设计中应包括一些刻意设计的心理暗示和干预内容,以此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达到更好的心理干预效果,在问卷的开头可以标明“此问卷是根据以往学生的学习习惯设计的”,学生会认为此问卷所提供的信息表明了其他学生的基本学习方法和态度,无形中就会根据题干和选项所提供的信息来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学习行为。
另外,问卷调查时要有明确的奖励或者惩罚暗示,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重视问卷的回答。如在问卷开头标明“如果认真回答问题,则可根据问卷所获得的数据给回答者提供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等。
四、结束语
高校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鼓励其将这种热情带到将来的工作生活之中,是高校教师永远的课题。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促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学习知识,不失为一个值得教师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1]奚恺元.别作正常的傻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XI.
[2]曹荣湘.走出囚徒困境—社会资本与制度分析[M].上海:三联书店,2003:298.
[3]Thaler,R.Mental Accountingand Consumer Choice[J].MarketingScience,1985,4(3):199-214.
[4]李爱梅,凌文铨.心理帐户:理论与应用启示[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5):727-734.
[5]李晓周,丁志国.基于认知偏差的非理性决策行为解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0(6):59-62.
[6]Hughes,A.TestingforLanguageTeachers[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11.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College Students’Decision-making in English Learning
KONGXiang-guo,DINGYang
(School ofthe Humanities,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teacher’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studen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decision-making can effectively arouse the students’enthusiasm for study and cultivate their good study habits.The proces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alls into two categorie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eaching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esting.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eaching is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logical grouping,mental accounting,E-portfolio and cognitive bia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esting can be achieved bymeans ofgraded test,staggered test and questionnaire desig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decision-making;mental accounting;graded test
H319
A
1008-178X(2012)01-0172-04
2011-10-21
北京中医药大学质量工程项目校级精品课程《大学英语III、IV》(XKC201009)。
孔祥国(1979-),男,山东泗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从事英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