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正教在中国研究现状述论
2012-08-15金龙云
金龙云
(1.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2.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433)
东正教在中国研究现状述论
金龙云1,2
(1.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2.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433)
宗教问题作为研究的热点,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东正教在中国研究现状的述论,试图梳理出东正教在中国研究的重要特点和趋势,以供研究者参考;同时,以中国的东正教为研究对象,着重阐释其研究的主要领域,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东正教;中俄关系;国家安全
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派系之一,起初盛行于巴尔干半岛、西亚和北非地区,后来传播到俄罗斯、东欧、中国、朝鲜、日本、北美和其他一些国家。东正教单独建立教会,自选教会最高首脑(牧首)及教会机构各级神职人员。在当代俄罗斯,东正教无论从教徒规模还是从影响来说,都属于全国第一大宗教。在东欧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格鲁吉亚、塞尔维亚、白俄罗斯等国家的宗教生活中,东正教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东欧国家的斯拉夫人基本都信仰东正教。
一般认为,中国的东正教由俄罗斯传入,几近兴衰起伏,其信仰尚存,一直保持着与俄罗斯东正教会的宗教联系,中俄关系的背后都有东正教的影子。东正教传入中国前后历经六个阶段:第一阶段(1665-1716年)为进入中国之前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1716-1858年)从沙俄政府派出第一届北京传教团来华至1858年中俄签订《天津条约》;第三阶段(1858-1900)从《天津条约》签订至义和团运动;第四阶段(1900-1917)从义和团运动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五阶段(1917-1949)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六阶段(1949-1956)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俄国侨民撤离中国。长期以来,东正教在中国具有强烈的侨民教会的色彩,笃信该教的以俄国在华人员和东欧国家来华人员为众。中国同俄罗斯一样,亦是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的国家。为满足广大东正教徒的宗教需求,1956年,自主的“中华东正教会”正式成立,自此,中国的东正教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文化大革命期间,宗教活动全部停止。文革之后,东正教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陆续恢复了活动。
中国是个多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中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1]《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公民不分宗教信仰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中国的《宗教事务条例》明确规定:在中国,“各宗教坚持独立自立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2]。中国亦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度,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在中国具有合法地位,唯独东正教的合法地位问题没有得到切实解决。在法律层面,东正教尽管没有得到中央政府的正式许可,但官方持一种默认的态度,既不反对亦不提倡。信教者可以去教堂,亦可以在家中进行宗教活动。问题是没有成立或恢复法定的东正教组织,相关的宗教信仰活动就得不到法律保障。目前,中国东正教徒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没有中国籍牧师,他们无法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据国家宗教事务局管颁布的《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规定,只有中国的主教才有权任命牧师,而中国最后一名东正教牧师杜立夫神父已在2003年病逝。因此,中国东正教在没有得到政府有关部门正式批准注册登记前,既不可能选出大主教,更谈不上任命牧师。中国现有东正教徒15000名左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的哈尔滨,内蒙古的额尔古纳,新疆的乌鲁木齐、伊宁、塔城等地区,信仰者主要为中国的俄罗斯族人。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亦有信仰者的足迹。现在受到俄罗斯方面资助的18位中国年轻的东正教徒正在俄罗斯的莫斯科神学院、斯列坚斯卡神学院、圣彼得堡神学院留学,这让很多人看到了东正教在中国复兴的希望。
自俄罗斯独立至今20年来,中俄关系发展顺利。两国之间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相互间不断增进睦邻友好与合作关系,两国关系沿着良性轨道发展:政治互信度不断加强,两国边界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经贸关系呈现出上升势头。两国官方都认为,中俄关系处于历史上少有的良好状态。良好的政治和经贸环境是中俄两国科技、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础和可靠保障。在文化交流层面,东正教逐渐成为一个焦点问题。中国东正教的法律地位问题近年来受到了俄罗斯方面的特别关注。对于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来说,宗教活动属于其内政事务,每个宗教派别的活动首先必须服从本国的法律。中俄有关方面就东正教问题多次交涉,虽有所进展,但迄今该问题依然未得以妥善解决,成为困扰中俄关系持续友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历史上看,东正教虽早于基督教传入中国,但在华的影响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其存在和发展不会打破中国现有的宗教平衡状况。中国东正教信徒人数不多,他们的合理要求应得到重视。中国信仰东正教的人数将不断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东正教在中国很快走向消亡,事实上它还将长期存在下去。因此,在今天我国继续深入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研究东正教在中国的状况,解决好中国东正教的问题,对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障各宗教的平等地位,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加强民族团结,构建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了解东正教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正确处理这一问题有利于中国的边疆安全,有利于中俄关系的更好发展,有利于中国与东欧国家关系的发展,对于开创中国国际关系的新局面将带来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学者研究东正教要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研究东正教的中国学者亦屈指可数。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东正教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从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层面对东正教在中国现状进行研究的依然是一个空白。本人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分析,以时间先后为序,尝试对该课题的研究状况作一述论,以求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清晰的思路以及为后来者的研究提供便利。
一、有关东正教及其在中国传播研究方面的学术著作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学术界基本上没有对东正教作过系统研究。一般认为,中国的东正教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首部著作是中国学者张绥的《东正教和东正教在中国》。[3]该著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介绍和研究东正教的第一部专著。该书站在宏观考察世界基督教的角度,按照从东、西教会分裂到东正教的发展这一顺序来论述世界东正教,其中专辟章节阐述东正教在中国的历史。作者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中外文资料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作出一定的概括,对于从事宗教和历史研究的人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冯嘉芳的著作《东方正教》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欢迎,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介绍和研究东正教的第二部著作。[4]作者概括性地讲述了希腊文化对东正教的影响以及东正教的形成和发展,比较系统地叙述了东正教的概况,重点介绍了俄罗斯东正教的历史与现状。该书对我们研究俄罗斯、东欧和近东一些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有较大参考价值。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叶,中国的东正教研究领域产生了学术含量较高的作品,即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学教授乐峰的著作《东正教史》。[5]这部专著先通过对大量外文资料的梳理、分析、研究,从宏观角度论述世界东正教的建立、发展和命运沉浮。然后,将侧重点转向东正教世界一个最大的中心——俄罗斯东正教会,阐述其历史、现状、政教关系以及俄罗斯学界的东正教研究。该书还简明扼要地概述了东正教在中国的历史变迁,受到我国学者的好评,特别受到俄罗斯学者的关注和赞扬。
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东正教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颇具开拓意义的著作有两部。一是傅树政、雷丽萍的著作《俄国东正教会与国家(1917-1945)》。[6]该著着重概述自十月革命至卫国战争前夕苏联政教关系的变化,内容简而明,既讲解了俄罗斯东正教的历史,又揭示了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对待宗教的态度,从而产生了正反两方面不同的效果,值得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二是戴桂菊的著作《俄国东正教会改革(1861-1917)》。[7]该著探讨了帝俄晚期俄国东正教会改革和革新运动及其社会历史意义,对东正教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了认真的分析,纠正了某些著作中简单否定宗教的浅陋偏见。
以上这些代表性著作为中国学者认识和了解源于俄罗斯的东正教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有助于学界在此研究领域推陈出新,成为后续研究论著早日出版的推手。
二、有关的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
自改革开放至今,在东正教于中国传播的研究方面出现了不少研究成果,体现在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方面的如下:
黑龙江社会科学院李述笑的《俄国东正教哈尔滨教区史概要》一文以历史的视角阐述了俄国东正教在我国东北的发展和活动及哈尔滨教区的成立和兴衰,试图对俄国东正教哈尔滨教区的历史及其所属哈尔滨市内各教堂的沿革、教区的主要活动等作初步的探索。[8]中国社会科学院乐峰的《东正教在中国传播的几个特点》运用历史资料,阐述了俄国东正教在华近三个世纪传教活动的特点。[9]作者指出,俄国驻北京的传教士团实际上是一个从事间谍活动,搜集中国各方面情报,为沙俄政府侵华政策服务的工具。
黑龙江大学高崖的《黑龙江东正教历史钩沉》认为黑龙江曾经是东正教在我国发展最兴盛的地区之一,它在中国三大教区(北京教区、上海教区、哈尔滨教区)中,教徒人数居首位。[10]该文并未对东正教在黑龙江活动的历史进行全面揭示,仅就其主要之点予以钩沉。北京联合大学佟洵的《试论东正教在北京的传播》认为清康熙年间北京出现了东正教的传教士。[11]中俄两国签订《恰克图条约》后,东正教在北京的传播得到清政府的准许,北京相继出现了东正教传教士团。随着东正教的传播,俄罗斯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了中俄两国文化的交流。俄国十月革命后,东正教在反苏反共问题上达成共识。东正教北京传教士团过多地参与政治,始终没能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影响力不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乐峰的《东正教与中国文化》叙述了东正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发展历程,阐述了东正教传教士团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指明了东正教传教士在沟通中西文化、特别是中俄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分析了东正教未能在中国扎根和进一步与中国文化相融的原因,介绍了东正教目前在中国的状况。[12]黑龙江广播电大于湘琳的《俄国东正教在哈尔滨的传播及其影响》认为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东正教传入哈尔滨,并在当地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13]俄国东正教在哈尔滨活动期间,通过传教布道毒害中国人民,用“基督的福音”为侵略者开拓道路。但是,东正教在哈尔滨的传播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俄文化交流。
株洲师范高专骆晓会的《论俄罗斯东正教对中国的影响》阐述了俄罗斯东正教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以前直接影响为主但影响甚微,为沙俄政府的外交和侵略政策服务,缺乏一种强势的物质和文化作依托,所以很难自觉和有意识地去扮演先进文化传播者的角色。[14]十月革命后以间接影响为主而影响甚广,以俄罗斯文学为媒介或载体,向中国社会渗透或传播的轨迹相当清晰。陶伟宁的《俄罗斯东正教在哈尔滨的传播》从政治和历史两个视角对俄罗斯东正教在哈尔滨的传播活动进行了阐释,分析了东正教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因素。[15]
新疆大学姜勇的《东正教在新疆塔城地区传播的历史及现状》阐述了新疆塔城地区的东正教是中国俄罗斯族东正教的一部分及其在塔城的传播经历的传入、扩展和逐渐衰落三个历史时期。[16]指出目前尽管俄罗斯族信仰东正教的人数不多,但希望重新修建东正教教堂已成为俄罗斯族信教群众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是构建新疆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黑龙江大学唐戈的《简论额尔古纳地区东正教的特点》说明了作为中国东正教徒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额尔古纳地区由于长期与俄罗斯本土隔绝,加之受汉族宗教信仰的影响,其东正教已呈现出若干特点,主要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与汉族宗教信仰的结合、部分东正教特质的丧失等。[17]
哈尔滨师范大学张玉侠的《早期中俄文化交流中的东正教因素》一文认为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18]俄国东正教传教团是1917年前中俄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尽管传教团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但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两国文化交往的发展。首都师范大学林精华的《东正教之于中国:一种声音微弱的正面诉求》一文探讨了东正教在俄罗斯所具有的强大影响力,指出了其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俄罗斯的平稳重建,对东正教在中国影响式微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19]王春媛的《哈尔滨市基督宗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发展研究》阐述了哈尔滨自1905年建市以来,宗教就与这座城市有着特殊的关系。[20]俄国为达到侵略中国的目的而修建中东铁路,为当时的哈尔滨带来了东正教,外国人逐渐增多,历史上的哈尔滨最多时曾设有20多个国家的领事馆,这一切都对哈尔滨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哈尔滨也对世界宗教界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总之,从上述情况介绍可以看出,经过30年的辛勤劳动,国内学者对东正教在中国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为社会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此研究领域依然存在盲点和空白。今后还应有更多的学者投入力量,从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层面对东正教在中国现状及其对中俄关系的影响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写出有分量的研究报告或著作,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S/OL](2011-10-10)http://www.sara.gov.cn/zcfg/gjfl/493.htm.
[2]宗教事务条例[S/OL](2011-10-12)http://www.sara.gov.cn/zcfg/xzfg/531.htm.
[3]张绥.东正教和东正教在中国[M].北京:学林出版社,1986.
[4]冯嘉芳.东方正教[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5]乐峰.东正教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6]傅树政,雷丽萍.俄国东正教会与国家(1917-194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7]戴桂菊.俄国东正教会改革(1861-19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8]李述笑.俄国东正教哈尔滨教区史概要[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3(1).
[9]乐峰.东正教在中国传播的几个特点[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6).
[10]高崖.黑龙江东正教历史钩沉[J].世界宗教研究,1995(2).
[11]佟洵.试论东正教在北京的传播[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9(3).
[12]乐峰.东正教与中国文化[J].世界宗教研究,2000(4).
[13]于湘琳.俄国东正教在哈尔滨的传播及其影响[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2002(1).
[14]骆晓会.论俄罗斯东正教对中国的影响[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3).
[15]陶伟宁.俄罗斯东正教在哈尔滨的传播[J].黑龙江史志,2006(10).
[16]姜勇.东正教在新疆塔城地区传播的历史及现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8(3).
[17]唐戈.简论额尔古纳地区东正教的特点[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4).
[18]张玉侠.早期中俄文化交流中的东正教因素[J].西伯利亚研究,2009(2).
[19]林精华.东正教之于中国:一种声音微弱的正面诉求[J].东方丛刊,2009(2).
[20]王春媛.哈尔滨市基督宗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发展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9.
Comments on the Eastern Orthodox Church in China Research Status
JINLong-yun1,2
(1.College ofHistory,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32,China;2.School of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ublic Affairs,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Religion as a research hotspot has been hit bya wide attention ofscholars.The paper tries tosort ou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the Eastern Orthodox Church in China research for the researchers’reference.At the same time,the author explains the main fields of study and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y with Orthodox of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Eastern Orthodox;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national security
B976
A
1008-178X(2012)01-0061-04
2011-10-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8JA770002)。
金龙云(1978-),男,江苏盐城人,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院讲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从事东北亚国际关系与美国外交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