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战后中国对世界多极化的认识与对策

2012-08-15李华锋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多极多极化格局

李华锋

(聊城大学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冷战后中国对世界多极化的认识与对策

李华锋

(聊城大学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主要力量实力的变化和战略关系的调整,中国对世界多极化发展态势的认识发生了改变。而冷战后世界多极化固有的内在属性又使中国对世界多极化的认识呈现出一些不变的特质。面对世界多极化的历史必然性与积极作用,中国不仅高度重视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而且确立了适宜的目标、方式与重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冷战后时期;中国;世界多极化;认识;对策

世界多极化是冷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特征。冷战结束20年来,中国对世界多极化的认识既有变化之处,又有不变特质。在此基础上,中国确立了顺应世界多极化的对策。深入考察冷战后中国对世界多极化的认识与对策,对于理解冷战后中国的外交战略,促进世界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冷战后中国对世界多极化认识的嬗变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苏联和东欧的动乱与剧变,中国开始认识到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正在走向终结,世界正在向多极格局的方向发展。邓小平在1990年初就敏锐地指出:“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1]353不过由于当时旧的格局还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对世界格局的转变情况还有待继续观察,邓小平并没有明确地提出“世界多极化”说法,也没有提出从两极向多极转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1991年苏联解体后,国际社会无论是主要力量对比还是国际战略态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力量对比看,新独立的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无论是与美国相比,还是与原苏联相比都相差甚远,特别是在最为重要的经济领域滑落到世界大国的末位;美国虽然在与苏联对抗中笑到最后,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综合优势渐趋缩小;而欧盟、日本与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从战略态势看,原来界限分明的大国关系因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的西化而进入一个需要重新审视与定位的阶段,开始变得飘忽不定,充满起伏。正因为此,在冷战结束后初期,中国在199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共十四大报告中先后明确提出“世界旧的格局已经终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和“新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3]241等论断。

进入90年代中期,随着美国克林顿政府政策的内向化、世界大国关系伙伴化和非意识形态化的深入发展、发展中国家实力的增强,中国对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的态度明显乐观。如1994年、1996年和199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分别指出,“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明显增强”[4],“世界加快向多极化发展,新的格局日渐明朗”[5]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6]。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证明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加速,中国对世界多极化的表现也进行了阐述。如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增强。”[7]39

到了世纪之交,国际形势和力量对比又发生深刻的变化。美国经过数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率先进入“新经济”时代,扭转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衰退局面,其综合国力优势更为明显。为了在新世纪继续实现霸权护持,其谋划单极世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行径明显肆虐,先后发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三场不对称的局部性战争。俄罗斯深受经济衰退和国内动荡之苦,还没有从转轨的阵痛中走出。日本经济长期陷入停滞状态,早期寻求独立自主的外交尝试重新为依赖美国、借重美国的“搭便车”战略取代,美日之间的军事同盟关系进一步强化。而东亚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印尼、巴西、阿根廷、韩国等发展中大国遭受经济与金融危机的袭击,不是陷入政治动荡,就是经济严重倒退,在国际社会的影响与作用有所减弱。中国虽然此时政治经济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国际社会的这些变化,加之美国在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中美军机南海相撞等问题上对中国主权和安全的严重侵犯和伤害,使中国深刻感受到世界多极化的进程并非一蹴而就、一帆风顺,而是充满激烈的较量,开始再次强调世界多极化进程的长期性与曲折性。如在1999年美国袭击中国驻南使馆事件发生后不久,中国就先后指出,“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8]515,“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充满复杂斗争的长期过程”[8]516。此后数年中国无论在对内还是对外场合,只要阐述国际形势,就一直坚持“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9]138这种明显审慎的观点。

2005年以后,国际形势又开始出现对建立多极格局有利的状况。俄罗斯在普京的领导下,不仅实现了国家局势的稳定,而且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扭转了上世纪90年代的衰退局面。欧盟通过签署《里斯本条约》,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愈加明显。一些发展中大国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增强。中国经济经过连续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已经进入世界经济强国前列,国际影响力更为突出。而美国随着“新经济”的破灭,经济已经数年陷入低速增长之中,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经济形势更为恶化。时至今日,虽然形势明显好转,但并没有彻底从危机中走出,仍有许多不稳定因素,国际治理与管理能力出现诸多削弱的表现。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对世界多极化的判断再次趋于乐观。如2006年、2008年和2011年发表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先后指出,“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局面有望改善”[10],“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11]和“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12]。

二、冷战后中国对世界多极化认识的不变特质

虽然中国对冷战后世界多极化发展态势的认识不断变化,呈现出一条“中性-乐观-谨慎-乐观”的轨迹,但由于当今世界的多极化本身具有诸多内在的属性,中国对世界多极化的认识也任凭国际风云变幻,呈现出一些不变的特质。

第一,世界多极化作为历史发展的趋势不变。虽然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进程充满曲折,但中国对世界多极化发展总的定位不变,即把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一道作为不以个别人或国家主观意志而转移的时代发展趋势。因此,中国在阐述“世界多极化”时,总是把其与“趋势”连在一起,把其提升到当今时代发展客观规律的高度。如江泽民在1997年访问俄罗斯时指出,多极化趋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8]513;在1999年“上海五国”机制元首会晤时指出,“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进程虽然曲折复杂,但这一发展趋势不可阻挡”[7]401;同年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多极化“这一历史方向不可逆转”[8]516;2000年在会见德国副总理菲舍尔时指出,“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13];200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并未改变”[14];2003年胡锦涛和普京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指出,“世界多极化乃大势所趋”[15];2005年中俄两国发表的《关于二十一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指出,多极化是“当前人类发展阶段的重要趋势”[16]。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17]。

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冷战后的现实看,中国关于世界多极化系当今时代发展趋势的认识都是正确的。从历史角度看,从现代国际关系产生以来,世界出现过多极格局与两极格局,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单极格局。尽管有些西方学者称近代社会以来出现过“大不列颠治下的和平”和“美利坚治下的和平”。但实际上英国和美国并没有主宰世界,甚至连大国长期争夺的欧洲都不能主宰。德国在20世纪两次企图称霸世界,也均告失败。从冷战后的国际现实看,美国独大的优势虽然明显,但世界并不是一个单极世界。美国在许多事务中需要其他国家的支持,受到其他大国的掣肘,并不能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不要说中国、俄罗斯实施独立的外交政策,不会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听任美国的左右,就连美国传统盟友法、德等国也不时与美国产生尖锐的矛盾。冷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地位总体上升,西方国家召开首脑会议时同时召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议,发展中国家代表不断增加。近些年来,由发达国家和新兴大国组成的二十国集团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加强全球治理、共商世界大事的主要平台。这些都表明单极化是美国的主观战略,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

第二,世界多极化对国际社会的影响不变。由于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均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主要特点,二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论述世界多极化常常与经济全球化放在一起。但与强调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具有鲜明的两重效应相比,中国对世界多极化的影响则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中国之所以从正面理解冷战后的世界多极化趋势,关键是它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对此,中国在冷战后多次用不同的话语,表达相同的认知。如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7]39;1999年江泽民在地方考察时指出,“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8]515;2000年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指出,“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9]108;2002年江泽民访问德国时指出,“致力于建立一个多极世界,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与利益,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9]473。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近现代国际关系上,欧美大国形成的世界格局也多是多极格局,中国对其历史作用主要持批评的态度。为什么同为多极格局,中国的认识却截然相反呢?主要在于中国认为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多极格局与冷战后世界多极化发展后形成的多极格局有着主体、性质和作用上的根本性区别。世界近现代史中的多极格局的主体都是西方大国,他们不仅对世界中小国家进行欺辱,而且相互之间争夺,造成世界局势的紧张。即使实现暂时的和平,也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冷和平。而在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向的多极世界中,广大发展中国家是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民主与和平力量的壮大,对国际社会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中国多次强调,虽然两个时期的多极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利用物理学中的相互制衡原理实现和平,但冷战后世界多极化发展的结果,必然“不同于历史上大国争霸、瓜分势力范围的局面”[9]108。

第三,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变。世界多极化是指世界格局逐步向多极格局转变的过程。由于世界格局既是一种力量对比,又是一种战略态势对比。因此,无论世界多极化如何变化,其内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不变的。一个是综合国力,即实力的变化,另一个是主要力量之间战略关系的变化。这些从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嬗变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出。在这两个因素中,综合国力是基础,是自身因素,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基本面貌。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一国不可能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没有多个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国际社会也不可能形成多极格局。之所以说冷战时期是两极格局,19世纪是多极格局,其基本含义就是当时的国际社会分别存在两个和多个力量中心。也正因为此,中国在阐述多极化时,总是从综合的角度说“世界多极化”,而没有采用学术界有时运用的“政治多极化”提法。

当然,如果不把国家置于国际社会互动之中,孤立、静态地看待综合国力和世界格局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任何国家都处于动态变化的国际社会,只有通过国际行为才能体现出世界格局的影响。由于任何国家都想最大化地把自身的实力转变为能力,在实力不变的前提下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于是国家之间的战略关系非常重要,其调整变化成为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另一重要变量,对国际社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能够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产生深远作用,不仅在于存在两个超级大国,更在于两个超级大国领导两大阵营长期对抗。因此,冷战后主要力量之间的分化与组合,不仅影响着国际社会的基本状态,而且决定着世界多极化的现状与走势,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中国在阐述世界多极化发展根源时,总是既出现类似“国际战略力量消长变化”[11]的话语,又出现类似“大国关系出现新的深刻调整”的话语。[18]

三、冷战后中国顺应世界多极化的对策

面对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历史必然性和积极作用,结合影响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主要变量,中国确立了顺应和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对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高度重视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由于世界多极化不仅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而且其发展进程会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冷战后高度重视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争取早日形成一个和平、和谐的多极世界。于是,冷战后20年,中国在多种场合极力表达将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决心。如江泽民在2001年新年贺词中表示,中国愿意“与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一道,为促进世界多极化,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奋斗。”[19]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表示,中国“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9]566。温家宝在2004年和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表示,中国要“坚持促进世界多极化”[20]和“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21]。在实践中,中国坚决反对某些国家谋求主宰世界,建立单极世界,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行径,强调通过加强国家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进程。

其次,把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作为根本目标。冷战后,中国明确指出“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世界多极化战略的目标自然也服从于这一宗旨。中国把推动世界多极化作为实现外交宗旨的手段,主要与当今国际形势有关。在当前国际社会,法理主义还不能完全有效阻止某些霸权主义行径,需要借助于在全球或地区舞台上出现多个均衡力量中心,从而扩大各国的外交回旋余地,使个别国家的实力政策的运用受到制约,从而维护国际社会的多样性和平等性。因此,中国追求的世界多极化“并非针对特定国家,而是世界各种力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协调和对话,不搞对抗,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9]473-474其目的是“推动世界各国各地区平等竞争、互利合作、和平共处、共同繁荣。”[8]526它并不损害各国的正当利益,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它们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行径。显然,中国的世界多极化追求与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保持国际社会多样性,建设一个民主和睦、公正包容的和谐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换言之,推进世界多极化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必要手段,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推进世界多极化的必然结果。正因为此,中国关于世界多极化的论述常常与国际关系民主化连在一起。如2011年胡锦涛访问俄罗斯时表示,中国将继续“坚持不懈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22]。

再次,把增强综合国力和构建伙伴关系作为基本方式。由于国家实力和国际战略关系是影响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变量,中国在推进世界多极化的基本方式上也是注重在这两个方面内外兼修。对内就是重视综合国力的提高,夯实自身在国际社会立足的根基,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3]当然,中国也认识到,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国不可能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但中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方式不是以大欺小,而是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发展双边关系,在公平竞争与合作中实现综合国力的提高。对外构建有利于多极化的战略关系方面,中国强调通过伙伴外交实践争取更多支持世界多极化的力量,争取形成相对均衡稳定的战略态势。这种伙伴外交实践以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为基础,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准则,以各国保持独立自主为鲜明特征,以各国通过相互合作,实现增信释疑、扩大共识、共同发展为目标。这种均衡稳定的战略态势以大国尊重小国,强国扶持弱国,富国帮助穷国,不寻求共同主宰世界,不单独追逐全球或地区霸权为特点,从而不陷入历史上已有争霸与护霸模式的大国战略关系的窠臼。

最后,把发展中国家、欧盟国家和俄罗斯作为外交重点。冷战结束后,美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维护霸权领导地位,宣扬“多极不稳定论”;欧盟国家整合程度明显提高,要求摆脱美国控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的呼声日益高涨;俄罗斯虽然极力地融入西方社会,但并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仍然不断受到美国的打压;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不公正不合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作用下,始终不能得到应有的全部权力和利益。这决定着中国虽然愿与世界一切力量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但实际上开展世界多极化外交必须有重点。重点就是加强和重视与发展中国家、欧盟国家和俄罗斯的交流与沟通,增加双方在国际问题上的共识,协调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世界多极化外交稳步推进,富有成效。因此,中国经常在会见发展中国家、欧盟国家和俄罗斯领导人时讨论世界多极化,强调“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不结盟运动是促进世界多极化、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24],“中印作为发展中大国,在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等重大国际问题上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25],“欧盟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多极化和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26],“中俄两国……在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上负有共同的责任”[27]。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一贯主张优先考虑和保障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和利益。中国的这些看法和建议也得到对方的积极回应,纷纷表示愿与中国本着伙伴关系的精神,努力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四、结语

冷战后20年的国际风云变化和中国外交实践表明,中国对世界多极化的认识是正确和深刻的,应对世界多极化的态度与举措是适宜和得力的。继续密切关注世界多极化的走势,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进程,必将既有助于推动中国的快速和平崛起,也有助于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李鹏.1992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gov.cn/test/2006-02/16/content_200922.htm.

[3]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李鹏1994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gov.cn/test/2006-02/16/content_201101.htm.

[5]李鹏.1996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gov.cn/test/2006-02/16/content_201115.htm.

[6]李鹏.1998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gov.cn/test/2006-02/16/content_201129.htm.

[7]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9]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中国的国防[EB/OL].http://www.gov.cn/zwgk/2006-12/29/content_486759.htm.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8年中国的国防[EB/OL].http://www.gov.cn/test/2009-01/21/content_1211037.htm.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中国的国防[N].人民日报,2011-04-01.

[13]江泽民会见德国副总理兼外长菲舍尔[N].人民日报,2000-12-13.

[14]朱镕基.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gov.cn/test/2006-02/16/content_201164.htm.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N].人民日报,2003-05-29.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二十一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N].人民日报,2005-07-02.

[1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4年中国的国防[EB/OL].http://www.gov.cn/zwgk/2005-05/27/content_1540.htm.

[19]江泽民.共同创造美好的新世纪[N].人民日报,2001-01-01.

[20]温家宝.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gov.cn/test/2006-02/16/content_201193.htm.

[21]温家宝.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gov.cn/test/2006-02/16/content_201218.htm.

[22]胡锦涛同梅德韦杰夫会谈[N].人民日报,2011-06-17.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N].人民日报,2005-12-23.

[24]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N].人民日报,1997-04-24.

[25]胡锦涛.携手拓展合作,共创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2006-11-23.

[26]江泽民会见希拉克和普罗迪[N].人民日报,2000-10-24.

[27]江泽民主席致电祝贺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N].人民日报,2000-05-08.

The Understanding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 on the World Multi-polarization after the Cold War

LI Hua-feng(School ofIdeological Politics and Marxism,LiaochengUniversity,Liaocheng252059,China)

With the change ofthe major world power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strategic relationship,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a on the world multi-polarization trend is changing.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a on the world multi-polarization also has some invariant features because of the intrinsic property of the world multi-polarization.Face of the historical necessity and the active role of the world multi-polarization,China not onl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promoting world multi-polarization process,but also establishes the appropriate target,approach and focus.These efforts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Post-Cold War Period;China;the world multi-polarization;understanding;countermeasure

D829

A

1008-178X(2012)01-0016-06

2011-09-2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10491607)。

李华锋(1976-),男,河南鄢陵人,聊城大学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从事国际政治研究。

猜你喜欢

多极多极化格局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及秩序研究
从导演角度谈电视文学的主题构建与多极化表达手法
从导演角度谈电视文学的主题构建与多极化表达手法
小人物的大格局
任意空间阵列多极化MIMO信道模型
应用于舰载天线电磁兼容性分析的改进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
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积极为构建“多点多极”战略提供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