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中日与“金钱”相关的谚语看宗教的影响力

2012-08-15丹,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神佛威力谚语

王 丹,姜 楠

(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

通过中日与“金钱”相关的谚语看宗教的影响力

王 丹,姜 楠

(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

谚语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的反映,对于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照中日两国关于“金钱”方面的谚语,诠释中日两国在文化上的异同,特别是通过与信仰有关的谚语的列举,从宗教的视角探析中日两国谚语的文化内涵。

金钱;谚语;宗教;对照

在各种语言的谚语对照研究中,虽然研究重点不尽相同,但是大体上都是基于词汇、表现、内容、文化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证分析的。无论是在无文字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谚语都能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活的智慧与经验,谚语无疑是一种文化的索引。我们可以通过对谚语比较的考察了解到各国语言表现的特征、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以及文化差异。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对谚语的探究是对该语言文化深入理解的绝好教材之一,谚语的掌握可以提高对文化的解读能力。在对照谚语的各样研究中,把有关日语、汉语的“金钱”的谚语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很少,而在日中两国的语言中,以宗教的视角选择“金钱”作为素材的研究少之又少。在这里与其说“宗教”,不如说是人的“信念、信心”与“金钱”在谚语中体现孰轻孰重的问题。本文中,日文谚语取自《故事俗信谚大辞典》 (小学馆1982)、《日本の谚》 (三评论金子,1983);中文所用谚语取自《中国谚语大全》 (温,2004) 《谚语大典》 (张,2004)。

一、中日关于“金钱”的谚语对照

1.金钱的力量

金钱是怎样对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呢?我们看以下条目中所举的例子。

2.金钱的威力

下面所列的关于金钱威力的谚语都是大家所熟知的。这些都是称颂金钱的威力、金钱万能的。

(日)J 1先立つものは金

J 2人間万事金の世の中

J 3金が物言う

J 4金さえあれば天下に敵なし

J 5金にまさる宝なし

J 6成るも成らぬも金次第

J 7金が言わする追従

J 8金で面を張る

J 9金を言わせる旦那

J 10金さえやれば行き先で旦那

J 11金の光で馬鹿も利口に見える——J 12金さえあれば飛ぶ鳥も落ちる(中)C 1有了钱,万事圆——金あれば、何でも円満

C 2有钱钱作主——金があると金が話をつけてくれる

C 3吃遍天下盐好,走遍天下钱好——天下を食べ歩くと、塩が一番よい。天下を歩き回ると、金が一番よい

C 4有钱王八坐主席,落魄凤凰不如鸡——金のある阿呆は上座に座り、落ちぶれ鳳凰は鳥にも及ばない

C 5有钱王八大三辈——あのある阿呆(すっぽん=女房をとられた男)は三親等高い

C 6有钱长人30岁——金があれば人より三十歳も年上になる

C 7见钱眼开,福至心灵——金を見ると目が開き、幸せが来ると心が勇みたつ

C 8瞎子见钱也眼开——金を見ると盲人まで目を開ける

C 9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火のまわりよければ豚の頭とろけ、銭ゆきわたれば役所ごと捗る

C 10有钱不消三日办,无钱哪怕百日喊——銭があれば三日で用事を済ませ、銭がなければ百日を叫んでも無駄

C 11得人钱财,替人消灾——人から金銭の恩恵を受けたら、その人の災難を除く

C 12孔子公不值孔方兄——孔子は孔方兄に値しない

C 13和尚见钱也卖经——和尚銭見りゃ経も売る

J11和C1都出现了“万事”这个词语,事情能否顺利地进展取决于有没有钱。这种关于金钱威力的看法是中日语言中所共有的。J3、J4是说即使是用言语、道理都不能解决的事情,如果发挥了金钱的威力是能够解决的。世间的诸事全部都能用金钱的力量解决,只要有金钱,无论是权力还是武力,天下就没有能与之抗衡的东西。J5讲的是没有比金钱更方便更有效的财产。以上都是强调“金钱就是全部”这个观点的。

J8的「はる」是指强行让对方按自己的意思办,也就是借助金钱的力量强迫对方屈服。J8是指为了金钱可以违背本意地说恭维的话。这也就是强调金钱的威力是惊人的,无论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只要用金钱,就一定会达到你想要的结果。现实社会中确实有不少「金が物言う」 (用钱说话)的事例。谚语,也就是冷静地观察现实社会,对类似「金が物言う」的这种说辞进行辛辣批判而形成的。

J9、J10、J11、J12和C4、C5、C6、C8从表现形式上看是类似的。在这里特别想让大家注意的是J10和J11中使用的「旦那」和C4、C5中使用的“王八”。关于J9、J10的「旦那」一词,最开始是指向寺院献布施的「檀那」(施主)。在受雇佣的人看来,雇佣者就是「旦那」;而从商人自己的角度看,花钱买自己东西的男顾客也是「旦那」。在妻子看来,出钱养家的丈夫是「旦那」;在小妾看来,出钱包养自己的人也是「旦那」。总之,出钱的男性一定是「旦那」,因此这两句谚语或许才是「旦那」的正确定义。正因为拥有了谁都想要的金钱才被人尊称为「旦那」,被称为「旦那」的人不是指这个人的人品,而指的是这个人拥有金钱。而且像J11所说的,在世人看来只要拥有金钱,即便是傻瓜也会被人说成聪明伶俐而受到「旦那」那样的待遇。J12所说的「飛ぶ鳥も落ちる」是指权势的兴盛。

C4、C5的“王八”是指忘记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种德行的人。最初是写作“忘八”,因为同音而演变成“王八”。我们熟知的“鳖”也叫做“王八”,是因为即使自己的雌配偶与其他的雄性亲密也不妒忌、不阻止,而是一副很平常的样子,因此忘记廉耻的“忘八”就演变成了“王八”。这与日语中骂人的时候使用「馬鹿野郎」是一样的。C9中说的是猪头本来是非常坚硬很难煮烂的东西,但是只要用火长时间煮的话也会煮烂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多么硬气的人多么难办的事情只要一遍一遍地努力劝说就一定能办成。

二、从宗教的视角看中日关于“金钱”的谚语对照

日本是神佛共尊的国家,对于神的崇拜是日本本土固有的。6世纪初佛教经朝鲜传入日本,首先是在日本的贵族中传播,只有天皇和朝廷的贵族去参拜,群众是不能到寺院听经拜佛的。身处简陋房屋的群众单单是眺望一下寺庙这样的大建筑或者参加这种建筑劳动便会对建造这些建筑物的统治者的权势和祭祀在这里的“神灵”感到诚惶诚恐了。此时的日本尚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社会上没有剩余产品的流通,并且群众对神佛的敬畏程度大大超越了“金钱”的概念,因此在这一时期的语言中是不会出现关于“金钱”的谚语的。到了平安时代的中期即10世纪中叶,发生了劝人厌弃污浊的现世,一心念佛、求得阿弥陀如来的保佑、死后登极乐净土的净土信仰,此时佛教才真正走进了百姓中间。从镰仓幕府时期宪法《贞永式目》150页的颁布开始,日本才从政治上把神道与佛教并列作为国民的信仰。并且从平安中期则开始出现神是佛的化身、神佛原本一体的说法。从平安时代起,普通的群众才开始敢在语言中谈及神佛,而谚语本身就是由群众共同创作、历经岁月沉淀、人们口口相传延续下来的一些惯用句,此时关乎神佛的谚语语句的出现才成为可能。

而日本人被“金钱至上”这种理所当然的想法支配源于战国时代。战国时期市场社会正式出现,明治以后市场经济又从都市走向农村,乃至覆盖整个日本。人既然在市场社会中生存,没有金钱就什么都做不了。货币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不可获缺的这种思想就确立起来了。”金子也说:“人类只有在离开物质的、经济的力量生活不下去的时候,金钱的威力才最大。金钱是物质与经济的依据。”并且,从战国时期开始,随着城市的发展,寺庙与神社也渐渐被包围其中,试想在这样的情景下,商人们早已经把金钱看做是与所谓“信仰”并立的、不可或缺的东西了。与金钱相关的谚语出现就不足为奇了。关于金钱的谚语古往今来流传不少,笔者在中日两国的语言中找到了可以对照的关于神佛(或者说信念、信心)与金钱相关的谚语。

以下谚语说的都是与神佛、或者说是与信心有关的谚语表现。就连本应该与利欲脱离的佛祖也为金钱所动,就连让世人恐惧的魔鬼也为金钱所动。

(日)J 13金の光は阿弥陀ほど

J 14金のある間が極楽

J 15出雲の神より恵比須の紙

J 16仏の光より金の光

J 17阿弥陀の光も銭次第

J 18銭あるとき石仏も頭を返す

J 19銭あれば木仏も面を和らぐ

J 20銭あるとき鬼をも使う

J 21地獄の沙汰も金しだい(中)C 14有钱能使鬼推磨

銭があれば、鬼にひき臼を引かせることができる

C 15有钱好买黄泉路,大户人家不死人

銭があれば、黄泉路の旅も好き勝手、富豪の家は死ぬ人が稀

C 16钱能通神

銭よく神に通ず

C 17玉皇拜财神,有钱大三辈

玉皇(天上最高の神)も福の神に頭を下げる、金があれば三親等も高い

C 18和尚见钱也卖经

和尚銭見りゃ経も売る

J13说的是拥有金钱就如同拥有了佛祖阿弥陀一样的威力,对金钱的向往就好比憧憬阿弥陀的灵光。从J13和J14的“阿弥陀”“极乐”两个词可以看出佛教的思想已经在老百姓中普及。J15是以比喻的手法说金钱的价值。把“神”比作“纸”,“恵比須の紙”很显然指的是钞票。“出雲の神”是专管牵红线的神,虽然感谢这位神的功德,但是与这种看不见的、又近乎于“白送”的功德相比,还是用现金收买女人心更有效。并且无论是探望病人还是参加婚礼等庆祝典礼,人们都是想收到现金礼物的。诚意也好、感谢也罢,这个度的衡量只能用礼金的多少来衡量。虽然在这些场合也可以用现金以外的其他形式来表达心意,但是用金钱表达是首选,因此也暗示了人心在佛祖的感悟力与金钱的感召力面前很容易就倾向于后者的事实。C15说的是在“富豪”“金满家”这样的豪门贵族家庭,日常生活富裕,吃得好穿得暖,大人孩子都很难生病。即便是不小心生病了又能及时就医,不会使病情恶化达到不治之境地,因此死人的事情很少发生。当然,有钱的老人寿终正寝的事情也是有的,这个时候就用金钱来收买阎罗王,为了死后不下地狱而用金钱与阎罗王对抗。在金钱面前,任何人、任何神都会屈服。J20、C14两句的意思是相通的。只要有钱,任何事、任何人,即使对方是鬼神也能够被驱使。J18、J19、J20、C14、C15中所表现的“石仏も頭を返す”“木仏も面を和らぐ”“鬼使う”“鬼推磨”“买黄泉路”说的也都是金钱在人力所不能及的世界里所能起的巨大作用。C18所说的卖经是根据布施的多少来决定研学经书时间的长短,甚至是是否继续皈依佛祖。在日语里还被改成“布施だけの経を読む”这句话,对于所谓的“六根清净”的和尚来说,金钱的决定力量是如此强大。

三、结语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看到中日两国的人民对金钱所具有的威力的感触是一致的,特别是在两国的谚语中能找到很多共通点。在神(或者说“信心”)与金钱相对比方面,中日两国的谚语中更是都使用了“鬼”这个词。只要有钱即便对方是鬼神也不会不为所动。笔者认为这与两国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在不同点方面,作为比喻的素材,日语的谚语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有“地獄”“極楽”“阿弥陀”“仏”,而中国的谚语中经常出现的是“神”“鬼”“子”等。在金钱的威力性方面,与日本谚语中正面强调金钱的作用相反,中国谚语经常是以没有钱时候的思想表现较多。在表现对金钱的感谢方面,日语的谚语要比中国的谚语多,这也是佛教对庶民影响的结果。

[1]井上清著,天津市历史研究所校译.日本历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2]见坊豪纪,等.新明解国语辞典[Z].三省堂,1981.

[3]嗵口清之.遊びと日本人[M].讲坛社,1983.

[4]李树青.蜕变的中国[M].里仁书局,1982.

[5]中根千枝.タテ社会の人間関係[M].讲坛社,1967.

[6]松本一男.日本人と中国人[M].新潮社,1988.

[7]土居健郎.甘えの構造[M].弘文堂,1978.

On the Influence of Religion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Proverbs about“Money”

WANGDan,JIANGNan
(School ofForeign Languages,Changchun Universityof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21,China)

Proverbs are the reflections of a country or a nation’s local customs,life styles and social structures,and the proverb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a country.Through comparing Chinese and Japanese proverbs about“money”,this paper aims to explain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Moreover,by listing proverbs related to beliefs,this paper also intends to probe into culture connotation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proverbs froma religious perspective.

money;proverbs;religion;comparison

H136;H36

A

1008-178X(2012) 02-0089-04

2011-11-12

王 丹(1980-),女,吉林长春人,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从事日本史研究。

猜你喜欢

神佛威力谚语
“神佛”失灵 “硕鼠”入笼
养生谚语也要“更新升级”(上)
落难记
说说谚语
强震的威力
咏天台寺
小镜子,大威力
24节气
超级威力龙卷风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