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原罪与失乐园》中夏娃图像分析
2012-08-15汪秀霞
汪秀霞
(巢湖学院艺术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米开朗基罗《原罪与失乐园》中夏娃图像分析
汪秀霞
(巢湖学院艺术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在整个基督教文化中夏娃被视为“原罪”的根源,她的图像是基督教推行禁欲修行过程中用以惩戒与救赎最有力的工具,本文通过分析米开朗基罗《原罪与失乐园》中的夏娃形象,试图解读图像背后隐藏着的性别权力关系。
米开朗基罗;夏娃;失乐园;原罪
米开朗基罗 (Michelangelo,1475-1564)文艺复兴盛期艺术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出现的年代,正是西方世界面临精神危机的严重关头。漫长一千年历史中最重要的精神核心,基督教信仰、以及在历史中逐渐统揽政治大权的宗教领袖、宗教体制,都面临从内、外部生发的挑战与质疑。这种危机跟宗教领导者在政治权势上、道德上的腐化有关,此外也与一百年间席卷欧洲的黑死病有关。此时,游走四处宣讲道理的传道者很多,他们以其警世与劝勉吸引非常多的跟随者。其中最著名的是吉罗拉莫·萨伏那罗拉(Girolamo Savonarola,1452-1498),萨伏那罗拉在佛罗伦萨以纯洁教会和道德为目的,主要推行禁欲主义的美德。米开朗基罗是萨伏那罗拉的追随者,他曾听过萨伏那罗拉的布道。当萨伏那罗拉被教皇逮捕并处以火刑时,米开朗基罗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动,在他的组雕《哀悼基督》中,他在基督的形象上添上了萨伏那罗拉的影子。
米开朗基罗敬仰萨伏那罗拉,而萨伏那罗拉主要宣扬禁欲主义,那么他的学说必然对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创作产生影响。同样影响米开朗基罗艺术创作的还有新柏拉图主义。新柏拉图主义不仅宣扬宗教神秘主义,还有禁欲主义。他们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就是与神的再度结合,这种再结合则通过冥想和使灵魂从物质的羁绊中解脱出来而得以实现。人应当为自己肉体的存在而感到羞愧,探求上帝就意味着克制肉欲。西斯廷小教堂的屋顶壁画中的夏娃图像是非常有力的证据,这幅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米开朗基罗在创造夏娃图像的时候,由于禁欲主义思想的影响而在夏娃图像上表现出性别歧视。
西斯廷小教堂室内的屋顶是米开朗基罗应教皇朱理二世之命而作,米开朗基罗耗费四年心血,终于完成《创世纪》这一不朽作品。《创世纪》的故事分九部分别绘在中央的拱形圆顶上。其中《原罪与失乐园》(图1)这幅壁画中,米开朗基罗戏剧化地为我们展示了亚当与夏娃从偷食禁果到被逐出伊甸园瞬间的转折变化,画面背景相当简洁,画家用大地上的一角坡地,那株伊甸园与人间分水岭的智慧树,还有人类即将生存延续的旷野给我们再现了传说中的伊甸园。画面中突出的是健硕的人体,亚当的形象是飞扬的,健美的,有力的,是主体精神的表现。夏娃则显得慵懒、怯懦、在寻求男人的庇护。画家有意在强化亚当形象的同时,夏娃形象则被弱化了。
首先,堕落前的夏娃与亚当人物形象与动态塑造得不同,表现出画家对女性的歧视。在智慧树左边的《原罪》场景一幕里,夏娃转过去面向蛇,几乎是漫不经心地伸手接过蛇递来的苹果,她慵懒的斜卧在地上。堕落前的夏娃被表现为慵懒的模样,表明画家在暗示夏娃身上潜藏的罪。因为在教会的传说中有七种致死的罪,其中就有懒惰与贪婪。[1]夏娃身边的亚当,不管他是攀扶在树上采摘果子还是玩耍,但是他直立起来的身体给人一种张扬、有力的感觉。这幅壁画充分体现了亚当男性体魄的雄壮之美,相比之下,夏娃慵懒的卧姿,随意接受外界的诱惑,迎合了传统基督教文化中男人眼里的女性气质,女人天真、容易被诱惑、不值得信任。同时,画面中直立起的亚当,他的性器官直逼躺卧在他脚下的夏娃的脸,那么此处艺术家张扬了强势、居高临下的男人力量与男人气质,而女人则处于被动、屈从的境地,这种表现方式符合当时人们观念里男女两性社会地位的建构。
具有清教徒思想的米开朗基罗一辈子独身,在他眼里没有女人,只有雄壮的人体,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或许禁欲主义思想给他以深刻的影响,因此他认为女人柔媚的肉体是可憎的,是不值得去表现的,因而夏娃也如男人一般具有健硕的肢体。画家在女人体的描绘上倾注了更多对雄性力量的赞美,说明了米开朗基罗对女性的忽略与歧视。
其次,夏娃堕落前后的形象差异表现了画家对夏娃“原罪”行为的贬斥。在智慧树的右边,“失乐园”这一场景里,亚当与夏娃被安置在画面的最边缘,给人的感觉仿佛他们已经被驱逐得无处藏身。堕落之前的夏娃健康、美丽、对外界充满热情;而逐出伊甸园的夏娃衰老、猥亵,她的面孔让人联想起宗教法庭捉拿审判的女巫;她满脸恐惧,将身体压低,尽量躲在亚当的身后,在大步走的同时扭头偷偷地向后一瞥;她的胳膊抬起来盖在胸前,头发散乱地垂了下来,给人的感觉是已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或许这是出于“原罪”的羞愧。
夏娃在堕落前后人物由年轻、美丽转变为丑陋、猥亵,相比米开朗基罗对圣母玛利亚的塑造,我们能看出艺术家对待两位女性的不同态度。据传,学生问米开朗基罗为什么把圣母塑造得如此俊俏时,米开朗基罗说:“既然圣母是纯洁、崇高的化身,是神圣事物的象征,就一定能够避免岁月的折磨和世事的毁损。她所体现的是青春永恒。”的确,玛丽亚因为她的贞洁与顺从而成为世间妇女的楷模,夏娃因为“原罪”之过而被人们贬斥;在贬低与赞美的之间,我们可以看出米开朗基罗拥有浓厚的宗教情结,他对圣母玛利亚这位贞洁的女性相当崇敬,玛丽亚已超越凡胎,她是圣灵,她的容颜将永葆青春。而对于夏娃,由于她背负的罪孽,因此她应当处于被责罚的地位,故而她的形象有了凡人接受生老病死这一事实的变化。
再者,壁画为教堂的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应教皇朱理二世邀请而作,文艺复兴时期绝大部分人文主义者的眼里,教皇与基督教会作为神的意志的体现,因而其存在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2]那么对于米开朗基罗来说,他在受命为教皇及教廷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与其说是服从教皇与教会的意志,不如说是服从神的意志。因此,为了满足赞助人教皇朱理二世的要求,在塑造夏娃形象的时候,米开朗基罗势必会考虑到夏娃在基督教文化中扮演的角色,在夏娃图像塑造中必定要掺杂惩戒的意味,使夏娃受上帝责罚的教义表现出来。
最后,堕落后亚当保护夏娃逃离伊甸园时的人物形象塑造,也表现出画家对女性的轻视。走在夏娃身边的亚当,他不自觉地用双臂抵挡天使挥来的宝剑,对于亚当的这一造型,有学者认为在米开朗基罗的心目中人已不再是上帝的奴仆,而是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他所创造的亚当这个形象似乎在说:我早就要离开天堂,我要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他的动作似乎既有拒绝和反抗之意,又有自卫和护卫妻子的状态,而夏娃的胆怯是弱女子的本能反映。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父权控制话语权的时代里,一切以男人为崇高,所以亚当是那般的英勇,敢于对抗上帝的威严;同时,他出于英雄主义情节,竭力保护柔弱的夏娃。而对于夏娃这个女人,由于她犯下的“原罪”,她的肉体差异,她只能表现出柔弱状,紧紧依靠着亚当的身体以寻求保护。女人所表现出来的脆弱也符合男人们对女人的定义,教父们早就断言女人的心智不成熟,她们应当服从男人的意志,应当在男人的庇护下生存,而不能逾越上帝的旨意独自行事。
在米开朗基罗的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典主义修辞学的第一种策略:“即展现基于男性父权规范之上的男性自我的优越性。”[3]画面中男性形象——亚当,表达了高贵的、富于理性的、英雄主义的献身精神,而夏娃作为他者的形象则被呈现为软弱的、惊恐的、被动的境地,她们耽于情感,缺乏自制力,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因此,父权社会不只是涉及一性对另一性静止的、暴戾的控制,而且形成了一种在性问题上的社会差异心理机制。女性的性是应贬斥的这一观念,逐渐渗透在我们称为文化的意识形态实践的领域内,并通过图像的再现,不断地得到强化而作用于人们,并赢得人们普遍的认同。”[4]这种观念更深刻地影响到妇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1]马克·泰勒,李云路 .简明基督教全书[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77
[2]周春生.文艺复兴时期人神对话 [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80
[3]耿幼壮.破碎的痕迹——重读西方艺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42
[4]琳达·诺克林等,李建群等译.失落与寻回——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63.
THE IMAGE OF EVE IN MICHELANGELO'S ORIGINAL SIN AND PARADISE LOST
WANG Xiu-xia
(Art College of Chaohu college,Chaohu,Anhui 238000)
Eve is seen as original sin in the Christian culture," Her image is the most powerful tool to promote Christian asceticism for punishment and redemption,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mage of Eve in Michelangelo's original sin and Paradise Lost,and tried to interpret the relations about gender power.
Michelangelo; original sin and the Paradise Lost; Eve; original sin
J110.93
A
1672-2868(2012)04-0064-03
2012-03-17
汪秀霞 (1973—),女,甘肃天水人,巢湖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西方美术理论。
责任编辑:松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