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民歌”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2012-11-13杨丽
杨 丽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从“新民歌”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杨 丽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民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它密切的与劳动人民联系在一起,直接表现了人们的现实生活。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广大的音乐工作者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更多优秀的作品,使它在形式或者内容上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演变后的民歌就成了大家口中的 “新民歌”。这一词汇曾多次在近现代中国音乐发展史中被提及和运用,虽然,新民歌的内涵与传统的民歌息息相关,但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及不同的文化大背影下,却有着不同的时代理解和文化传承使命。其中传统民歌与中华民族的各种灿烂文化的结合成了“新民歌”的一种重要形式。
民歌;新民歌;民族文化多元化
传统的民歌是与劳动人民联系最为密切、表现人民现实生活最为直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质朴的语言、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生活、劳动、斗争和情感等各方面的内容。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民歌的种类和演唱形式都是丰富多彩的。传统的民歌多以山歌、小调、号子等体裁被广为流传、吟唱,其词曲的内容,曲调的风格、形态以及所传达的社会功能意识等,反映了农业社会时期劳动人民最本质的生产生活方式,民歌本身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及社会意识形态,也与传唱歌手所赖以生存的地域文化及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等休戚相关。
随着历史的发展,年代的更替,外来音乐的形式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使得民族的传统民歌在传唱、表演和发展上遇到了“瓶颈”,流行音乐的普及、编曲的丰富、包装的华丽等都凸显了民歌的不和谐而跟不上时代。不论在创作上还是在演唱上,都脱离了鲜明的时代感,而不利于流行与传唱。“艺贵在新,歌唱艺术必须要跟上时代发展,要在不同的时代中去表现人民群众新的情操和风貌,要唱出时代的精神,发挥歌唱的社会功能”。[1]“新民歌”的尝试及推广也就应运而生了。它是为了适应时代的脚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音乐体裁;它吸收了传统民歌的特点又加入了流行的因素,在演唱上也更贴近生活,不是那么注重字正腔圆而是更亲切;它能很好地礼遇传唱而不是难得大家都没法唱,在KTV里的点唱率也是很高,促进了中国各种传统文化在新民歌这一新的音乐体裁上的多元化发展。
1 新民歌的界定
“新民歌”这一词汇曾多次在近现代中国音乐发展史中被提及和运用,虽然,新民歌的内涵与传统的民歌息息相关,但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及不同的文化大背影下,却有着不同的时代理解和文化的传承使命。从广义上来说,新民歌是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在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年代的洗涤,甚至是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更迭及诸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之后,由劳动人民自己创造,既具有本民族的风格特色而又能跟得上时代音乐的步伐的歌曲。对于新民歌这一词汇的认知,音乐界的专家学者对之理解不尽相同,可谓是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新民歌之所以称之为新,那是说不同于老的、旧的传统的民歌,更不同于时下的老歌新唱以及对一些传统的优秀的民歌的改头换面的包装做法。我们要在传承民歌的最基本的理念下,不拘一格地在音乐形式上去真实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操,反映社会的主流思想、民族情结及意识形态,创造出一些来源于传统而又美化于传统的更多更好的通俗而又不庸俗的大众的音乐作品。新民歌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取材于传统民歌,但它还是属于一种音乐体裁上的新创作,这种创作中要表现的还是民歌的风格,还是民歌的精髓。进而真切地反映现代社会普通大众的最底层的心声。2009年7月,中央电视台的一场名为中国新民歌的演唱会,把《山歌好比春江水 》《茉莉花》《牡丹之歌 》《枉凝眉》等等一些老歌旧歌及八十年代广为流传的民族歌曲融汇在一起,这场音乐会命名为“新民歌”演唱会,俨然新民歌已经成为一个囊括创作新式民歌、老旧民歌新唱及传承传统民歌的代名词。新民歌也已经在原有的单一的形式下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生活节奏和对美的追求也再给民歌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社会需求,不论在创作上还是在演唱风格上,都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从狭义上说,在新时代产生、能反映现代人民生活和精神面貌的,都可称之为“新民歌”。
2 “新民歌”与传统民歌的区别
2.1 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民歌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呆板,往往仅用本民族的单个的乐器伴奏,或仅演唱者单个的清唱、群唱。而新民歌则在现代和声学的创作技法上,增加了丰富的和声织体,甚至繁琐的复调体裁形式;唱法上可用美声、民族、甚至通俗唱法都可以去演唱;语言上用本土方言可以唱,也可以用普通话去演唱,甚至翻译成外文,与不同的国家去进行音乐上的交流传唱;对歌曲的伴奏上,新民歌伴奏更是多彩,用民族乐器去伴奏,用钢琴及一些西洋乐器,甚至用大型的管弦乐队都可以为歌曲进行伴奏。
2.2 创作目的与社会功能的不同
传统民歌一般有辅助劳动生产,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宗教信仰等功能,而新民歌所推崇的是歌曲的表演功能,无论什么样的作品,作者都会配上华丽的伴奏,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舞台上的音响效果,更好地推动和展示音乐的表演。
2.3 传唱方式不同
传统的民歌绝大部分来源于社会的最低层,由劳动人民在集体劳动的时候有感而发,口头创作而世代相传,都不知道谁是作者,以口头传唱的方式,一传十,十传百,代代相传而延续至今,很多传统民歌的作者自身就是传承者、演唱者,肩负着传统民歌的繁衍责任。然而新民歌则可以是由单个人乃至少数几个人共同的切磋审定来完成创作,而这时候的歌曲演唱者不是靠代代相传,而必须要以创作出的曲谱为依据,在原词曲作者的创作基础之上再去进行的二度创作,通常表达的是原作者的创作情感。
2.4 曲谱的载体不同
传统的民歌作为群众单个或集体的创作,往往以口头的方式,使用方言或口头语来记录创作出的曲谱,进而相传下去。而新民歌使用书面语言,以文字的形式记录曲谱,更容易广泛流传、吟唱。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及口语复杂多变,传统的民歌用本土的方言去记录传唱,更能体现本民族音乐的风格和特色,传达出祖辈的思想和情怀,以达到天然的和谐及传承。但传统的民歌中又有很多的内容是我们无法用文字来承载的,有些老百姓的话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所以,我们的文字就更无法来表达传承了。
2.5 表现主题不同
传统民歌创作于人民群众中,表现的也都是人们劳动生活的场景,而新民歌表现的主题则比较的广泛,常见的有歌功颂德类,例如《江山》《红旗颂》;历史故事类,例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歌颂爱情类,例如《芦花》、《我心永爱》;当然还有继承了传统民歌,反应少数人民生活类的,例如《长鼓敲起来》、《一杯美酒》。
3 “新民歌”的形成方式
任何一项优秀、成功的音乐艺术实践都是体现在创作、表演、欣赏三个方面。新民歌也是一样,只有创作出具有多样化的新民歌作品,表演者才能在此基础上经过二度创作演绎出多样化的新民歌,人民大众也才能有兴趣欣赏、喜爱多样化的新民歌。所以新民歌体现民族文化的多样化,最终还是建立在新民歌的创作方式的多样化上。
3.1 民歌新唱
民歌来源于生活,表达的是劳动人民最质朴的劳动情感和精神,是不朽的,它的生命力经久不衰,并注定会世代相传。不过,既然“走进新时代”,民歌自然也会被注入新的生活内涵和新的时代激情,由此,许多民歌也已在传唱过程中得以演化:一些耳熟的旋律被给予“加花”、“变奏”。这些作品的名字都与原民歌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又唱浏阳河》、《新编绣荷包》等,且在其中都能找到一些原民歌的旋律。比如在第十四届青歌赛上民族组常思思的参赛曲目《玛依拉变奏曲》,它就是由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改编而成,歌曲本身的旋律被保留,只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旋律上的“加花、变奏”而已。如下谱例所示:
3.2 民歌与戏曲结合
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戏剧艺术,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被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而民歌也是我国特有且古老的剧种,“明清时期,以南戏为声调基础的昆山腔已发展到较成熟的阶段,与此同时,与戏曲互为影响,互为吸收的山歌、小调等民歌形式也逐步提高到新的阶段。”[2]所以,中国的民歌和中国的戏曲,二者从它们诞生的那天起就开始相互地影响,相互地兼容,相互地发展。当下的中国,戏曲和民歌更是互为争鸣,互为开放,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戏歌。综合了中国民族艺术中的一种风格炯异的演唱形式,并已深深地、相互地融进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长河中,留下了很多享誉中外的华美乐章及艺术成果。第十三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民族组王庆爽的参赛曲目《千古绝唱》,就是将民歌与我国的国粹—京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民歌不仅与京剧结合产生了很多好的新民歌,并且与许多的地方戏曲结合的作品也得到了大家的喜爱,例如与豫剧结合的作品《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就得到了许多声乐学习者的喜爱。它的演唱极具地方特色,演唱的语言就是直接采用河南话给人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特别是最后一句的拖腔就完全采用了豫剧的腔调和唱法(如下谱例所示)。
3.3 民歌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民歌通俗化是当前中国音乐界存在的一种热门现象。这种通俗化的新民歌在自身具备大众化的曲调、风格之后加之在巨大的传媒宣传的攻势之下,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优美的旋律,通俗化的唱腔,使得老百姓家喻户晓、朗朗上口而喜闻乐见,进而在普通民众中广为的流传。之所以流传的大致因素如下;
3.3.1 民歌的本身是乡土的、大众的、口头上的,自身就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深得一些民众的喜爱,再加之结合流行音乐元素的包装、美化、烘衬,自然就更加的大众化、流行化,而被更多的人民群众所接纳和认同,进而就有了更广泛层面上的普及和推广。
3.3.2 随着中国城乡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原汁原味的本土民歌让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很难有机会去真正聆听到那些充满质朴个性的民歌特色及风格,更没机会领略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与流行乐的大众性结合,恰恰给了民歌生存和发展的广泛的空间。
3.3.3 文化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时代里,主流意识形态对待民歌的态度必然影响着人们对待民歌的态度和方式,进而影响到民歌的发展。民歌的大众化、通俗化,就是与流行乐的最完美的结合。
3.3.4 新的民歌由于加入了舞美、音响、高科技的灯光等辅助手段之后,使得旋律更加的优美动听,使人对民歌有了一种耳目一新的另样感觉,从而使得这种新的演唱形式更容易让老百姓通俗易懂、乐于接受,而更走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我们通常把这种唱法叫做“民通”。新一代的歌唱家谭晶就是民通唱法最典型的代表,她演唱的许多作品,例如《再那东山顶上》、《祖国万岁》等都是“民通”作品的代表。她用她那极具穿透力的嗓音向我们展示了“民通”的魅力。
3.4 典故改编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是中国很宝贵的一项文化财富。其中有很多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被流传下来,而作曲家们也抓住了这组特别好的题材,创作出了许多人们喜爱的作品。例如《昭君出塞》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故事。它是根据公元前33年汉元帝时期发生的历史故事创作的歌曲,文学母体本来就具有民族性,先后经过两组作曲家和词作家的改编,塑造了同一位才貌双全、深明大义、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的英雄女性形象。还有大量的作品例如 《木兰从军》、《孟姜女》、《兰花花》、《文成公主》等等。
3.5 器乐改编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此,有很多的民族器乐曲被流传下来,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于是就有了民族器乐与民族声乐结合的这个产物。这类民歌主体部分沿用器乐曲的曲调,赋格部分对其进行了升华,或者是变奏。例如由王志信作曲,刘麟作词的民族歌曲《渔舟唱晚》,歌曲的第一部分与蒲琪璋改编的筝曲《渔舟唱晚》旋律相同,只是加上了歌词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夕阳斜照碧波的画面。(如下谱例所示)
4 “新民歌”与民族文化的联系及对其影响
我国的民歌艺术,历史悠久、形式多样、个性鲜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各族人民中扎下了根,是一座十分丰富的声乐艺术宝库。对于它,我们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发展、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认真总结提高,在风格上保留鲜明的民族特色,而在艺术上又是追求高水平的,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还要能跟得上时代步伐的节奏,这样,就能继续具有并表现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来。“歌唱是情感的艺术,真实地表现情感和美感能震撼观众,点燃观众情感的火花。歌唱中的情感是歌唱者对生活中情感的概括、加工和升华。”[3]新民歌的创作、演唱及流传也正是扎根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事实上,正是因为这样做了,才促使更多的新民歌、好民歌作品的出现。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它的文化博大精深,而民歌与其相结合,比如与戏曲结合、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相结合、与古老的器乐曲结合,不仅有利于民歌更好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被人们所熟知,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1]刘安煌.中国传统声乐教育的特色[J].人民音乐,1984,(2):27.
[2]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59.
[3]刘继平.浅析通俗唱法演唱特点[J].皖西学院学报,2008,(3),148-150.
DIVERSIF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NEW FOLK SONG”
YANG Li
(Music College,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
Folk song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form,which is closely linked with working people and reflects the people's real life.With th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of times,the music workers created more excellent works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songs and made it into “new folk song” with the constant changes of the forms and content of the folk songs.The word “new folk song” has been repeatedly mentioned and employed in modern Chinese music history.Though the new connotation of the new folk songs and traditional folk songs are closely related, they both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mission under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The traditional folk songs combined with splendid diversified Chinese culture developed int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rm of“new folk song”.
folk song; new folk song; diversif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J642.2
A
1672-2868(2012)04-0071-05
2012-06-15
杨丽(1978-),女,安徽滁州人。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责任编辑:松 水